共55,分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张天台
晁说之(号 景迂、景迂生、老法华、天台教僧 字 以道、伯以 )
王夷(号 天台生 )
黄庚(字 星甫 号 天台山人 )
陈天台(字 阆仙 )
何适(字 达生 号 天游、白石道人、天台山人 )
耿定向(字 在伦 号 楚侗 世称 天台先生 恭简 )
陶珽(字 稚圭 号 不退、紫阗 别称 天台居士 )
金地粹(字 去非 号 苔川、天台、苔湖 )
其它辞典(续上)
释德韶( 德韶 陈 世称 天台国师 字 惠舟 )张天台
晁说之(号 景迂、景迂生、老法华、天台教僧 字 以道、伯以 )
王夷(号 天台生 )
黄庚(字 星甫 号 天台山人 )
陈天台(字 阆仙 )
何适(字 达生 号 天游、白石道人、天台山人 )
耿定向(字 在伦 号 楚侗 世称 天台先生 恭简 )
陶珽(字 稚圭 号 不退、紫阗 别称 天台居士 )
金地粹(字 去非 号 苔川、天台、苔湖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1—972 【介绍】: 五代宋初僧。处州缙云人,俗姓陈。幼出家于本郡,年十八诣信州开元寺受戒。后唐庄宗同光中,寻访名山,参见知识。后谒静慧禅师文益,于是大悟。至天台山,见智顗遗迹,恍如旧居,建寺院道场,大兴法道,归依者众。吴越钱俶嗣位,迎至杭州,尊为国师。有《传灯录》。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891-972) 俗姓陈,处州龙泉(今浙江龙泉)人。17岁出家,次年受戒于信州开元寺。后唐同光间曾历参投子大同、龙牙居遁等,终嗣法眼文益。归住天台山白沙道场。台州刺史钱弘俶曾从其问道。后汉隐帝乾祐元年(948)钱弘俶即吴越王位后,尊之为国师。世称天台国师。从其学者甚众,以永明延寿最为有名。《宋高僧传》卷一三、《景德传灯录》卷二五有传,后书录诗偈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全宋诗
释德韶(八九○~九七一),俗姓陈,字惠舟(《嘉定赤城志》卷三五),处州龙泉(今属浙江)人,一说处州缙云(今属浙江)人(《宋高僧传》卷一三)。住天台山,称德韶国师。后汉乾祐元年(九四八),吴越忠懿王钱俶即位,延请德韶,申弟子之礼。宋太祖开宝四年卒,一说五年卒(同上书),年八十二。《景德传灯录》卷二五有传。今录偈、颂各一首。禅林僧宝传·卷第七
天台国师名德韶。处州龙泉人。生陈氏。母叶。梦白光触体。觉而娠。生而杰异。年十五。有梵僧见之。拊其背曰。汝当出家。尘中无置汝所也。乃往依龙归寺剃发。十八诣信州开元寺受满分戒。后唐同光中。谒舒州投子庵主不契。造龙牙遁禅师问。雄雄之尊。因什么亲近不得。遁曰。如火与火。曰忽遇水来。又作么生。遁曰。汝不会我语。又问。天不盖。地不载。此理如何。遁曰。合如是。韶惘然。固要为说。遁曰。道者汝向后自会去。时疏山有矮师叔者。精峭号能齧镞机。韶问。百匝千重是何人境界。矮曰。左搓芒绳缚鬼子。曰不落古今请师说。矮曰不说。曰为什么不说。矮曰。个中不辨有无。韶曰师今善说。矮骇之。久而辞去。所至少留。见知识五十四人。括磨搜剥。穷极隐秘。不知端倪。心志俱疲。至曹山。但随众而已。无所咨参。有僧问。法眼禅师曰。十二时中。如何得顿息万缘去。法眼曰。空与汝为缘耶。色与汝为缘耶。言空为缘。则空本无缘。言色为缘则色心不二。日用果何物为汝缘乎。韶闻悚然异之。又有问者曰。如何是曹源一滴水。法眼曰。是曹源一滴水。于是韶大悟于座下。平生凝滞。涣若冰释。感涕沾衣。法眼曰。汝当大宏吾宗。行矣。无自滞于是。游天台。观智顗禅师遗踪。如故居。眷然有终焉之心。初寓止白沙时。吴越忠懿王。以国子刺台州。雅闻韶名。遣使迎之。申弟子之礼。日夕问道。韶曰。他日为霸主。无忘佛恩。汉乾祐元年戊申。王嗣国位。遣使迎至尊。事之以为国师焉。韶说法简而要。拨去枝叶。曰古圣方便。犹如河沙。六祖曰。非风幡动。仁者心动。是为无上心印。至妙法门。我辈称祖师门下士。何以解之。若言风幡不动。汝心妄动。若言不拨风幡。就风幡处通取。若言风幡动处。是什么。若言附物明心不须认物。若言色即是空。若言非风幡动。应须妙会。与祖师意旨了没交涉。既非种种解会。合如何知悉。若真见去。何法门不明。虽百千诸佛方便。一时洞了。或问如何是古佛心。答曰此问不弱。又问亡僧迁化。向何处去。曰终不向汝道。曰为什么不道。曰恐汝不会。问那吒太子。析肉还母。析骨还父。然后化生于莲花之上。为父母说法。未审如何是太子身。曰大家见。上座问。故每曰。大凡言句。应须绝渗漏乃可。僧随问。如何是绝渗漏句。曰汝口似鼻孔。又曰。眼中无色识。色中无眼识。眼识二俱空。何能令见色。是眼则不能自见其己体。若不能自见。云何见馀物。古圣方便。皆为说破。若于此明得寂静法。不寂静法也收尽。明得远离法。不远离法亦收尽。未来现在。亦无遗馀。名一法界。何有遮障。各自信取。僧义寂者。谓韶曰。智者之教。年祀寖远。必多散失。唯新罗国有善本。愿藉禅师慈力。致之使再开。东土人天眼目。于是韶以闻忠懿王。遣使航海。传写以还。而韶适与智者同姓。疑其后身也。开宝四年辛未。华顶西峰忽摧。声震山谷。六月有星。陨于峰顶。林木皆白。二十八日集众告别而化。阅世八十有二坐六十有五夏。 赞曰。闻僧问法眼。如何是曹源一滴水。而法眼但曰。是曹源一滴水。韶乃开悟。夫问词答语。无所增损。所谓悟者。何自而发之。及观韶所对问者。如问古佛心。对曰此问不弱。如问如何是太子身。对曰大家见上座问。则问答之间。不令意根椿立。盖尝曰。大凡言句。须绝渗漏。而学者方争趋微妙之域。欲见祖师之心。譬如趋越而首燕也欤。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缙云陈氏子。幼年出家受具。同光中。寻访知识。初发心于投子。次谒龙牙遁和尚问云。雄雄之尊。为什么近之不得。牙云如火与火。问忽遇水来又作么生。答汝不会我语。又天不盖地不载时如何。答合如是。韶不喻。请益。牙谓韶曰。汝向后自会去。问疏山百匝千重。是何人境界。疏云左搓芒绳缚鬼子。进云。不落古今请师说。疏云不说。进云。为什么不说。疏云。个中不辨有无。进云。师今善说。疏大骇。如是历参五十四善知识。然韶亦倦于参请矣。后至临川但随众耳。一日有僧问净慧如何是曹源一滴水。慧曰。是曹源一滴水。其僧惘然。韶则豁尔开悟于侧。遂以所见似慧。慧云汝向后当为国王师。祖道光大。吾不如也。游天台。州牧钱俶。以国王子。向韶之名。延请问道。韶知其他日必贵。因以佛法嘱累焉。汉乾祐元年。戊申俶果嗣国位。为忠懿王。即遣使迎致。申弟子之礼。择形胜地。为作道场。而般若其一也。开堂说法。凡十二会。语多不录。得其旨者。遍天下。且智者顗公之传钞疏为多。自唐季以五代之乱。放失海外。新罗诸国。至是而忠懿以书币求于高句丽。使一家教观全璧而还者。韶之力也。故世以韶为智者后身云。开宝四年辛未华顶西峰忽摧。声震遐迩。韶曰吾宁久乎。明年六月。大星陨于峰顶。林木变白。韶方示疾于莲华峰众参问如常。时二十八日。集弟子言别而逝。寿八十二。腊六十三。宋高僧传·卷第十三 习禅篇第三之六(正传十七人附见六人)唐东京封禅寺圆绍传
释德韶者。姓陈氏。缙云人也。幼出家于本郡登。戒后同光中寻访名山参见知识。屈指不胜其数。初发心于投子山和尚。后见临川法眼禅师。重了心要。遂承嗣焉。始入天台山建寺院道场。无几韶大兴玄沙法道。归依者众。汉南国王钱氏尝理丹丘。韶有先见之明。谓曰。他日为国王当兴佛法。其言信矣。遣使入山旁午。后署大禅师号。每有言时无不符合苏州节使。钱仁奉有疾。遣人赍香往乞愿焉。乃题疏云。令公八十一。仁奉得之。甚喜曰。我寿八十一也。其年八月十一日卒焉。凡多此类。韶未终之前也。华顶石崩振惊百里。山如野烧蔓筵。果应韶终。焚舍利繁多营塔。命都僧正赞宁为塔碑焉。享年八十二。法腊六十四。即开宝五年壬申岁六月二十八日也。语录大行。出弟子传法百许人。其又兴智者道场数十所。功成不宰心地坦夷。术数尤精利人为上。至今江浙间谓为大和尚焉。 论曰。梵语禅那华言念修也。以其触情念而无念。终日修而无修。又云正定也。正受也正则廓然冥而定矣。正受简邪思惟。增遍计故。所以奢摩他以寂静故。三摩提以观如幻故。若禅那者俱离静幻故。始云菩萨不住此岸不住彼岸而度众生令登彼岸也。若然者诸圣住处既如彼。诸圣度生复若何。稽夫法演汉庭。极證之名未著。风行庐阜。禅那之学始萌。佛陀什秦摈而来。般若多晋朝而至。时远公也密传坐法深斡玄机。渐染施行依违祖述。吴之僧会亦示有缘。俱未分明肆多隐秘。及乎慧文大士。肇寻龙树之宗思大禅翁继传三观之妙。天台智者引而伸之。化导陈隋。名题止观粤有中天达磨哀我群生。知梵夹之虽传为名相之所溺。认指忘月。得鱼执筌。但矜诵念以为功。不信己躬之是佛。是以倡言曰。吾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也。此乃乘方便波罗蜜径直而度免无量之迂回焉嗟乎经有曲指。曲指则渐修也。见性成佛者。顿悟自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了无异。如此修證。是最上乘禅也。不立文字者经云。不著文字不离文字非无文字。能如是修不见修相也。又达磨立法要唯二种。谓理也行也。然则直而不迂不速而疾。云不立文字。乃反权合道也。尔时梁武不知魏人未重。向少林而面壁。唯慧可以神交。亦犹白雪虽歌巴童寡和。后则临汧。牧圉子孙终号于强秦避狄。岐邠文武乃成其王道。可生璨。璨生信。信下分二枝。一忍二融。融牛头也。忍生秀与能。能传信衣。若诸侯付子孙之分器也厥后此宗越盛焉。荫车百辆。尼拘树而展转垂枝施雨万方阿耨龙而连筵布润。当是时也应其悬记属于此人。后来得道无央数。是欤。重之曰。夫禅之为物也其大矣哉。诸佛得之升等妙。雌龙得之破障缠。率由速疾之门无过此。故今之像末斗诤复生。师足既伤资争未已。如闻此心是佛。便言。三十二相何无。或闻一路涅槃。则曰。八万法门何在。曾不知经中发菩提心此见佛性也。云何修菩萨行。此行布修行也。因信不及无明所迷溺丧忘归。何由复业。或举经以示之。则对曰。此性宗法。或谓之曰。莫是魔说还可焚毁否。且置而勿论。又欲弃之。又欲存之。不其惑乎。昔者于阗诸部谓道行经为婆罗门书。乌茶小乘谤大乘学作空华外道。西乾尚尔此何惊乎良以六代宗师一期举唱。但破百年之暗。靡营一室之隳。殊不知禅有理焉禅有行焉。脱或戒乘俱急。目足更资。行不废而理逾明。法无偏而功兼济。然后如可与言禅已矣。其如玄学多斥讲家。目为数宝之人。终困屡空之室。那不见经是佛言禅是佛意。诸佛心口定不相违。施设逗根用有时处。况以经江高国纪之名。论海总朝宗之会毗尼一学轨范千途。授形俱筑释子之基。唱随行净沙门之业。拟捐三事何驾一乘。终包不足之羞。岂倒转依之地。通人不诮竖子何知。佛事门中不舍一法。吠声贻责迁怒伤人。因击鼠以破盆。为争抟而噬主。自他俱有彼我须均。纵横尽而成一秦。气剂和而成一味者也。今从贞观及于宋朝。于山选山露须弥而出海。于羽求羽。放金翅以腾空。令其钻仰之俦慕此坚高之道矣。吾徒通达无相夺伦。譬若文武是一人之艺不能兼者互相非斥耳。若相推重佛法增明。酬君王度己之恩。答我佛为师之训。慎之哉。慎之哉。
人物简介
简介
元丰五年(1082)任大理寺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59—1129 【介绍】: 宋济州巨野人,字以道,一字伯以,自号景迂生。晁端彦子。神宗元丰五年进士。以文章典丽,为苏轼所荐。哲宗元符三年知无极县,上书斥王安石及绍述诸臣政事之非。高宗即位,召授徽猷阁待制兼侍读,以病未赴。晚年信佛。工诗,善画山水。博通五经,尤精于《易》。有《儒言》、《晁氏客语》、《景迂生集》。全宋诗
晁说之(一○五九~一一二九),字以道,一字伯以,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宋史·晁补之传》)。因慕司马光为人,自号景迂生。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哲宗元祐初,官兖州司法参军,绍圣时为宿州教授,元符中知磁州武安县。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知定州无极县。后入党籍。大观、政和间临明州造船场,起通判鄜州。宣和时知成州,未几致仕。钦宗即位,以著作郎召,除秘书少监、中书舍人,复以议论不合,落职。高宗立,召为侍读,后提举杭州洞霄宫。建炎三年卒,年七十一。有《嵩山文集》(又名《景迂生集》)二十卷。事见《嵩山文集》附录其孙子健所作文集后记,《晁氏世谱节录》,及集中有关诗文。 晁说之诗,以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旧钞本《嵩山文集》(集中“祯”字皆缺,注“今上御名”,当沿宋本之旧)为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全宋文·卷二七九八
晁说之(一○五九——一一二九),字以道,又字伯以,自号景迂生、老法华、天台教僧,清丰(今河南清丰)人,端彦子。熙宁中,父官杭州,随侍。元丰五年登进士第。历任兖州司法参军,蔡州、宿州教授。元祐中,群公以博极群书、雅有史学科荐,苏轼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科荐。元符三年应诏上书,坐入邪籍二十馀年。崇宁中,为承议郎、知磁州武安县、定州无极县,监陕州集津仓。大观末监明州造船场。宣和中通判鄜州,知成州。靖康元年以著作郎召,除秘书少监兼太子谕德。未几,除中书舍人兼太子詹事。坐请补外落职。金兵南略,避难高邮。高宗继位,召为徽猷阁待制兼侍读,提举万寿观,再请,得提举杭州洞霄宫。建炎三年正月卒于江宁舟中,年七十一。博通六经,尤长于《易》,著述多达三十馀种,今存者仅《嵩山文集》(又名《景迂生集》)、《晁氏客语》。见《晁氏世谱节录》(《嵩山文集》附),陆游《景迂先生祠堂记》(《渭南文集》卷一八),范祖禹《手记》(《范太史集》卷五五)。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天台人,字星甫,尝于越中诗社,试《枕易》题,推为第一名。其诗风致清远,用意推敲,不愧骚坛领袖。有《月屋漫稿》。元诗选
庚字星甫,天台人。所著有《月屋漫稿》。其自序曰:「仆龆龀时习举子业,何暇为诗。自科目不行,始得脱屣场屋,放浪湖海,凡平生豪放之气,尽发而为诗。若醯鸡之出瓮天,坎蛙之出蹄涔而游江湖也。」今观其句法,如《幽居》云:「斜阳明晚浦,落叶瘦秋山。」《别山阴诸友》云:「柳色独青眼,梅花同素心。」《夏夜小酌》云:「分茶醒酒客,添烛了残棋。」《观渔》云:「鸣榔舟叶聚,撒网浪花圆。」《病中》云:「气味如僧淡,形容似鹤癯。」《兰亭会饮》云:「钟带夕阳来远寺,碑和春雨卧平芜。」《寄毛素轩》云:「清夜梦分千里月,同乡人各一方天。」《灯花》云:「自喜结根依小草,不愁飞片落苍苔。」《偶题》云:「细柳雨中垂绿重,残花风里乱红轻。」《清明》云:「浸花窗下分红影,插柳檐前借绿阴。」《杂咏》云:「L书自笑已成癖,煮字元来不疗饥。风月满怀诗可写。雪霜侵鬓镜先知。」类皆风致清远,用意推敲。星甫尝于越中诗社试《枕易》诗,推第一,名盛于词场。当是时,江南初定,遗民故老,无所寄兴,往往发之于吟咏间。时际宴安,禁网疏阔,骚坛树帜,奔走争先,蔚为一代文章之盛。其所由来者远矣!全宋诗
黄庚,字星甫,号天台山人,天台(今属浙江)人。出生宋末,早年习举子业。元初“科目不行,始得脱屣场屋,放浪湖海,发平生豪放之气为诗文”。以游幕和教馆为生,曾较长期客越中王英孙(竹所)、任月山家。与宋遗民林景熙、仇远等多有交往,释绍嵩《亚愚江浙纪行集句诗》亦摘录其句。卒年八十馀。晚年曾自编其诗为《月屋漫稿》。事见本集卷首自序及集中有关诗文。 黄庚诗,以原铁琴铜剑楼藏四卷抄本(今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两本卷次不同,文字亦各有错讹空缺,而底本多出校本诗十馀首。钦定四库全书·月屋漫稿·提要
(臣)等谨案:月屋漫稿一卷,元黄庚撰。庚字星甫,天台人。生于宋末,入元不仕。后来选诗者以其为宋遗民,并载入宋诗中。然观其集首自序,乃泰定丁夘所作。时元统一海内已五十七年,不得仍系之宋人。今故仍题作元人,从浙江通志、文苑传例也。庚尝客山阴王英孙家,试越中诗,社枕易题,庚为第一,考官乃李侍郎。今评语与原诗并在集中。盖为当时推重若此。其诗尚沿时习。体格不免卑弱,而刻露处亦时见新警。如五言之斜阳明晚浦,落叶瘦秋山。柳色独青眼。梅花同素心。鸣榔舟叶聚,撒网浪花圆诸句。七言之钟带夕阳来远寺,碑和春雨卧平芜。细柳雨中垂绿重,残花风里乱红轻。清夜梦分千里月,故乡人各一方天。风月满怀诗可写,雪霜侵鬓镜先知诸句,类皆风致婉约,翛然自远,犹不失为具体焉。乾隆四十四年七月恭校上。月屋漫稿·原序
唐以诗为科目,诗莫盛于唐,而诗之弊至唐而极。宋以文为科目,文莫盛于宋,而文之弊至宋而极。甚矣诗与文之极其弊,而难于其起弊也。自有虞明良之赓歌,已非太古忘言之天矣。三代以还,虽王者之迹熄,而世独近古,其播于声诗,发为辞令,形于规谏讽刺者,皆所以纪一时之实,岂好为是虚言哉?国以诗文立科目,非世道之幸。士以诗文应科目,又岂人心之幸,宜古道之滋不可挽也。呜呼!自孔子删定系作以来,诗书、易、春秋之文仅存,而其道则泯矣。以言乎诗,自三百篇讫于战国,诗之脉几绝,而骚续之,故骚有功于诗,骚之下有选,由选而至于唐,惟杜少陵为备,以言乎文。获麟绝笔之馀,诸子百家猬兴蜂起,不有孟子之书,圣人之道晦矣。故孟子功不在禹下。至若荀扬之簧鼓圣言,班马之户牖古史,历三国六朝隋唐之世,斯文微如一发,而韩昌黎力挽古学,沿唐而宋,则欧阳出焉。呜呼!盛者乃所以为衰也。然诗盛于唐,唐之诗脉自杜少陵而降,诗以科目,而弊极于五代之陋。文盛于宋,宋之文脉自欧阳诸公而降,文以科目,而弊极于南渡之末年。以科目而为诗,则穷于诗,以科目而为文,则穷于文矣。良可叹哉。仆自龆龀时读父书,承师训,惟知习举子业,何暇为推敲之诗,作閒散之文哉。自科目不行,始得脱屣场屋,放浪湖海,凡平生豪放之气,尽发而为诗文。且历考古人沿袭之流弊,脱然若醯鸡之出瓮天,坎蛙之蹄涔而游江湖也。遂得率意为之,惟吟咏情性,讲明礼义,辞达而已,工拙何暇计也。于是裒集所作诗文,缮写成编,命之曰漫稿,以为他日覆瓿之资。若曰复古道,起文弊,则有今之韩、杜在。天台山人黄庚星甫氏序。槜李诗系·卷三十八
字星甫,天台人。有《月屋漫稿》。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星甫,天台人。有《月屋漫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福建人,字阆仙。工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广东东莞人,徙居常熟,字达生,号天游,自号白石道人,又号天台山人,画斋名陶庵。从娄坚学诗,有宋人风韵。从李流芳游,画传其法,又得沈春泽指授,独以写艺名于时,尤以写干蕊枯叶入妙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24—1596 【介绍】: 明湖广黄安人,字在伦,号楚侗,晚年讲学天台山,人称天台先生。嘉靖三十五年进士。授行人。擢御史,出按甘肃。秉公弹劾,无所私。隆庆初,为大理寺丞,忤高拱,谪官。万历中,历刑部侍郎,擢南京右都御史。张居正夺情,定向誉之而贬言者,时议訾之,告归。学术本王守仁,初与李贽为友,招之至黄安,论学主张不同,乃相交恶。有《耿子庸言》、《先进遗风》、《耿天台文集》等。维基
耿定向(1524年—1596年),字在伦,号楚侗,人称天台先生,湖广黄安(今湖北红安)人,同进士出身。嘉靖三十一年壬子科湖广乡试第二十七名举人,三十五年(1556年)登丙辰科会试四名,廷试三甲一百三名进士,吏部观政,授行人司行人,三十八年九月考选云南道试御史,三十九年三月实授,四月吏部尚书吴鹏攀附严嵩,耿定向上书奏揭发吴鹏的六条罪状。四十一年(1562年)三月提调南直隶学校。隆庆元年(1567年)七月升大理寺右寺丞,二年九月回籍养病。高拱擅权,四年十月官员考察以浮躁浅露,被贬为横州判官。后迁衡州府推官,升工部屯田司主事。万历初,朝臣举荐,九月升尚宝司丞,二年八月升本司少卿,三年三月升太仆寺少卿,数日后再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御史协理院事,告归。万历六年七月以原职起任福建巡抚,八年请告归。十二年三月诏起为左佥都御史协理院事,八月升左副都御史协理院事,十三年四月升刑部左侍郎,十五年十一月升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十七年九月官至户部尚书、总督仓场,十一月科道论劾,以病乞休,辞官回乡。万历二十四年八月去世,享年七十三,朝廷追赠其太子少保,谥恭简。除此他还是明代著名的理学家。曾在天台山上筑天台书院,并与弟耿定理、耿定力一起讲学授徒,潜心学问,是活跃在阳明后学时期讲学舞台上的重要人物。他推动了当时的讲学运动,并且注重纠偏救弊,有利于社会风俗的改善,其部分思想主张成为东林学派的先声。耿定向因李贽鼓倡狂禅,学者靡然从风,指责其「异端」思想,称李贽使「后学承风步影,毒流万世之下」。耿定向在传播学术、培养人才方面卓有成效。高攀龙曾说:“平日私心不大服耿先生,不知其秉教铎乃端正如此。”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云南姚安人。万历三十八年进士。曾增辑陶宗仪《说郛》,又增入明人说郛五百二十七种,为《续说郛》。维基
陶珽(1575年6月19日—?),字稚圭,号不退,又号紫阗,自称天台居士。云南姚安府官籍浙江省黄岩县人,诗人。早年读书于白井庵大觉寺,拜可全和尚为师。辛卯云南乡试第六名举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中庚戌科会试二百七十九名,廷试二甲四十八名进士,大理寺观政,初授刑部四川司主事,升福建司员外郎、山西司郎中,四十三年出为直隶大名府知府,丁忧归。服阕,起补永平府知府,天启元年(1621年)四月升按察司副使,管山石二路,改陕西陇右道副使,转山东辽东兵备道,与经略袁崇焕筹粮运饷。官至武昌兵备道。有诗名,与邢侗齐名,与袁宏道、董其昌、陈继儒等友好。曾重刻陶宗仪《书史会要》、《说郛》等书。陶珽顺治3年重辑陶宗仪编之《谢氏诗源》。
人物简介
简介
朝鲜义城人。字去非。号苔川、天台、苔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