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287,分86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大千
大千界
大千世界
大士
大士签
大己
大丈夫论
大天
大天三种无间
大天五事妄语
大日
大日宗
大日供
大日经
大日经疏
大千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千大千世界也。维摩经佛国品曰:「三转法轮于大千。」无量寿经上曰:「斯愿若剋果大千应感动。」
【佛学常见辞汇】
三千大千世界。
大千界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千大千世界也。(参见:三千大千世界)
三千大千世界
【佛学大辞典】
(术语)须弥山为中心,七山八海交互绕之,更以铁围山为外郭,是曰一小世界,合此小世界一千为小千世界,合此小世界一千为中千世界,合此中千世界一千为大千世界。大千世界之数量为一○○○○○○○○○也。大千世界之上有三千者,示此大千世界,成自小千中千大千三种之千也。内容即一大千世界。以此一大千世界为一佛之化境。且此三千大千世界之广,恰等于第四禅天,成坏必同时焉。见智度论七,佛地论六。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大千世界)
【佛学次第统编】
三千大千世界者,有三重义:
第一、小千世界 以世界之数千倍之,谓之小千世界,二禅统一小千。
第二、中千世界 以小千千倍之,谓之中千,三禅统一中千。
第三、大千世界 合中千千倍之,谓之大千,四禅统一大千。
以三次言千,故云三千大千世界。
大千世界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千大千世界也。经说世界有小千中千大千之别。合四大洲日月诸天为一世界。一千世界名小千世界。小千加千倍名中千世界。中千加千倍名大千世界。
【佛学常见辞汇】
是佛教说明世界组织的情形。每一小世界,其形式皆同,中央有须弥山,透过大海,矗立在地轮上,地轮之下为金轮,再下为火轮,再下为风轮,风轮之外便是虚空。须弥山上下皆大,中央独小,日月即在山腰,四王天居山腰四面,忉利天在山顶,在忉利天的上空有六欲天,再上则为色界十八天,及无色界四天。在须弥山的山根有七重金山,七重香水海,环绕之,每一重海,间一重山,在第七重金山外有咸海,咸海之外有大铁围山。在咸海四方有四大洲,即东胜身洲,南赡部洲,西牛货洲,北俱卢洲,叫做四天下,每洲旁各有两中洲,数百小洲而为眷属。如是九山、八海、一日月、四洲、六欲天、上覆以初禅三天,为一小世界。集一千小世界,上覆以二禅三天,为一小千世界。集一千小千世界,上覆以三禅三天,为一中千世界。集一千中千世界,上覆以四禅九天,及四空天,为一大千世界。因为这中间有三个千的倍数,所以大千世界,又名为三千大千世界。
【俗语佛源】
形容广大而又丰富的世界。《楞严经》卷四说「世为迁流,界为方位」。后来,「世界」成了一个偏义复词,仅含空间的意思。佛经中说,以须弥山为中心,在同一日月照耀下的四大洲及其中的七山八海,称为一个世界。积一千个世界,为「小千世界」;积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中千世界」;积一千个「中千世界」,即为「大千世界」。「以三积千故,名三千大千世界。」(《释氏要览·界趣》)《五灯会元》卷一:「遍观三千大千世界,觅普贤不可得见,而来白佛,佛曰:『汝但于静三昧中起一念,便见普贤。』」据说,我们人类等所在的「大千世界」名叫「娑婆世界」,由释迦牟尼教化。一个「大千世界」包含十亿个世界,而宇宙中有无数的「大千世界」(见《法华经·如来寿量品》)。(李明权)
【三藏法数】
谓以一千个中千世界,则成大千世界。此大千世界中,共有百亿日月,百亿须弥山,百亿四天下,百亿四天王天,百亿三十三天,百亿夜摩天,百亿兜率天,百亿乐变化天,百亿他化自在天,百亿梵世天。百万二禅天。一千三禅天,总为第四禅天所覆,是名大千世界。(亿有四等,一以十万为亿,二以百万为亿,三以千万为亿,四以万万为亿。今言百亿者,则以千万为亿也。)
大士
【佛学大辞典】
(术语)菩萨之通称也,或以名声闻及佛。士者凡夫之通称,简别于凡夫而称为大。又,士者事也,为自利利他之大事者,谓之大士。韩诗外传曰:「孔子与子路子贡颜渊言志,谓子路曰:勇士哉!谓子贡曰:辨士哉!谓颜渊曰:大士哉!」管子法法篇曰:「务物之人,无大士焉。」大士文本出儒传。法华文句记二曰:「大士者,大论称菩萨为大士,亦曰开士。士谓士夫,凡人之通称。以大开简别故曰大等。」四教仪集解上曰:「大士者,大非小也。士事也,运心广大能建佛事故云大士,亦名上士。瑜伽论云:无自利利他行者名下士,有自利无利他名中士,具自他行名上士。大论以菩萨名大士亦开士,普贤观以声闻菩萨为大士,金光明以佛为大士,诸文不同。」释门正统四曰:「宋神宗宣和元年,诏改释氏为金仙,菩萨为大士,僧为德士。」梵Maha%sattva。
【佛学常见辞汇】
菩萨的通称。士是事的意思,指成办上求佛果,下化众生的大事业的人,如观世音菩萨即叫做观音大士。
大士签
【佛学大辞典】
(物名)别名观音签。于观音像前抽竹签以决吉凶也。佛祖统纪三十三曰:「天竺百签,越圆通百三十签,以决吉凶,其应如响,相传是大士化身所述。」(参见:观音)
大己
【佛学大辞典】
(杂语)自己对于五夏以上之同侣长者,所呼之尊称也。
大丈夫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二卷。提婆罗菩萨造。北凉道谛译。有三十九品,广说悲心行施之相状及功德。
大天
【佛学大辞典】
(人名)摩诃提婆Maha%deva,译曰大天,比丘名。出于佛灭后百年,于大众部中出家,小乘部中初创异见,更称为大众部。先是虽有上座大众二部之名,但结集之场处不同,其宗义实为一昧,至此而上座大众初生宗义上之区别也。时国王阿输迦党于大天,欲悉杀上座部之圣僧,故彼等去而往迦湿弥罗国云。西域记三曰:「摩竭陀国无忧王,以如来涅槃之后,第一百年命世君临,威被殊俗,深信三宝,爱育四生。时有五百罗汉僧,五百凡夫僧,王所敬仰供养无差。有凡夫僧摩诃提婆,唐言大天,阔达多智,幽求名实。潭思作论,理违圣教。凡有闻知,群从异议。无忧王不识凡圣,同情所好,党授所亲。召集僧德赴殑伽河欲沈深流,总从诛戮。时诸罗汉既逼命难,咸运神通,凌虚履空。来至此国,山栖谷隐。」宗轮论述记曰:「昔末土罗国,有一商主,少聘妻室,生一男子,颜容端正,字曰大天。」
大天三种无间
【佛学大辞典】
(传说)婆沙论九十九曰:「昔末土罗国有一商,聘妻生一男儿,字大天。商主往他国,久不还,其母与其子有染。后闻父还,与母设计杀父,是第一无间业也。事恐灵,与母逃于摩竭陀国华氏城,彼后遇在本国供养之罗汉,复恐事彰,而杀罗汉,是第二无间业也。其后,母通于他人,大天怒,杀母,是第三无业间也。」案此事或出于后世之伪造。
大天五事妄语
【佛学大辞典】
(故事)婆沙论九十九曰:「大天虽犯三逆罪,然善根未断,深生忧悔。闻沙门释氏有灭罪法,遂诣鸡园寺,于其门外闻一苾刍诵伽陀曰:若人造重罪,修善以灭除,彼能照世间,如月出云翳。彼闻已欢喜,往一苾刍所请出家。大天聪明,出家未久,便能诵持三藏说法,自称阿罗汉,上下归仰。后一夜起染心,梦失不净污衣,使弟子洗之。弟子曰:阿罗汉尽一切烦恼,何犹有斯事?大天曰:天魔所绕,阿罗汉亦不能免不净漏失。是第一恶见也。又彼欲使弟子欢喜,矫记别某为预流果,乃至某为阿罗汉果。弟子曰:我闻阿罗汉等有證智,如何我等都无知?大天曰:阿罗汉虽无染污无知,犹有不染污无知,故汝等不能自知。是第二恶见也。时弟子曰:曾闻圣者已离疑惑,如何我等于四谛实理犹怀疑惑?大天曰:阿罗汉烦恼障疑惑虽已断,犹有世间的疑惑。是第三恶见也。弟子曰:阿罗汉有圣慧眼,自知解脱,如何我等不自證知,而由师令知?大天曰:如舍利弗目连犹佛若末记,彼不自知,汝钝根何能自知?是第四恶见也。然彼大天虽造众恶,而未断尽善根,故后于中夜自悔责重罪,忧惶所迫,数数呼苦哉。弟子闻之怪而问师。大天曰:称苦者呼圣道也。是为第五恶见。大天遂造偈曰:「馀所诱无知,犹豫他令入,道因声故起,是名真佛教。」(然此五事必非恶见,分别之各有一理,如真谛三藏部执疏所解,三论玄义幽捡钞五卷五十八纸所引。巴利书Katha%vatthu%出于五事之原语可案考之)。
大日
【佛学大辞典】
(佛名)(参见:大日如来)
大日宗
【佛学大辞典】
(流派)胎藏界之宗义,谓之大日宗。见菩提心义。
大日供
【佛学大辞典】
(修法)供养大日如来之法会也。
大日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本名,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以毗卢遮那为日之别名,故称为大日经。唐善无畏译,共七卷。前六卷为正经文,第七卷为其供养法。秘密部三经之一,而胎藏界真言之本经也。所说之法对于金刚顶经之所说,而谓之胎藏界,亦曰大日宗,瑜伽宗。大日经疏二曰:「所以称大日经王者非为此乎?」
大日经疏
【佛学大辞典】
(书名)善无畏三藏为玄宗皇帝讲说本经。一行阿阇梨记之,异本有多种,据日本僧家言,现今存者唯二本,一为日本弘法携回本国者,有二十卷,称为大日经疏。一为日本慈觉携回本国者,有十四卷,称为大日经义释。此二部大同小异也。大日经疏日本东密之学者,称为本疏,或谓之大疏,无畏疏等计二十卷,其中至第三卷半,释本经住心品之一品,谓之口疏,由是已下谓之奥疏。古来释疏者,有口奥二疏之异,此以教相事相之二门异故也。其解释吾国不多见,日本则甚多,如遍明钞,指心钞,口笔钞,大疏钞(又名宥快钞),已上皆解口疏。妙印钞,演奥钞,皆解奥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