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287,分86页显示 上一页 53 54 55 56 57 59 60 61 62 下一页
白衣大悲咒
加行大士
他缘大乘心
六十八大仙
弘经大士
叫唤大叫唤
外道问圣大乘法无我义经
百大劫
守护大千国土经
因达罗大将
回心向大
光明大师
有德女所问大乘经
地大
佛类词典(续上)
生死事大白衣大悲咒
加行大士
他缘大乘心
六十八大仙
弘经大士
叫唤大叫唤
外道问圣大乘法无我义经
百大劫
守护大千国土经
因达罗大将
回心向大
光明大师
有德女所问大乘经
地大
生死事大
【佛学大辞典】
(杂语)六祖坛经曰:「永嘉玄觉禅师曰:生死事大,无常迅速。」
(杂语)六祖坛经曰:「永嘉玄觉禅师曰:生死事大,无常迅速。」
白衣大悲咒
【佛学大辞典】
(杂语)白衣观音之陀罗尼也。大日经普遍真言品为白处尊真言而出之。
(杂语)白衣观音之陀罗尼也。大日经普遍真言品为白处尊真言而出之。
加行大士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大乘加行位之菩萨也。日本谓世亲为加行大士。
(术语)大乘加行位之菩萨也。日本谓世亲为加行大士。
他缘大乘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真言宗所立十住心之第六。法相宗之住心也。起无缘之慈而为济度他之大乘行之住心也。他缘者,谓缘他之众生。大日经一曰:「大乘行发无缘乘心,法无我性。」此无字之梵语莽钵罗,有无与他之二义。故疏为他缘乘与无缘乘之二释。疏二曰:「梵音莽钵罗,是无义,亦是他义。所谓他缘乘者,谓发平等大誓为法界众生行菩萨道,乃至诸一阐提及二乘入正位者,亦当以种种方便折伏摄受皆令同入此乘,约此无缘大悲故名他缘乘。又无缘乘者,至此僧祇始能观察阿陀那深细之识,解了三界唯心心外更无一法而可得者,乘此无缘心而行大菩提道,故名无缘乘也。」
(术语)真言宗所立十住心之第六。法相宗之住心也。起无缘之慈而为济度他之大乘行之住心也。他缘者,谓缘他之众生。大日经一曰:「大乘行发无缘乘心,法无我性。」此无字之梵语莽钵罗,有无与他之二义。故疏为他缘乘与无缘乘之二释。疏二曰:「梵音莽钵罗,是无义,亦是他义。所谓他缘乘者,谓发平等大誓为法界众生行菩萨道,乃至诸一阐提及二乘入正位者,亦当以种种方便折伏摄受皆令同入此乘,约此无缘大悲故名他缘乘。又无缘乘者,至此僧祇始能观察阿陀那深细之识,解了三界唯心心外更无一法而可得者,乘此无缘心而行大菩提道,故名无缘乘也。」
六十八大仙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頞瑟吒迦大仙,二婆莫迦大仙,三婆摩提婆大仙,四摩哩支大仙,五钵利拿摩大仙,六末建提也大仙,七安隐知识大仙,八婆斯瑟佗大仙,九跋弥迦大仙,十迦摄波大仙,十一老迦摄波大仙,十二毗栗咎大仙,十三鸯祇罗大仙,十四鸯祇洛迦大仙,十五鸯祇刺四大仙,十六有相分大仙,十七有慈大仙,十八布刺须大仙,十九鹿顶大仙,二十琰摩火大仙,二十一洲渚大仙,二十二黑洲渚大仙,二十三诃利底大仙,二十四诃利多也那大仙,二十五甚深大仙,二十六三忙祇罗大仙,二十七嗢揭多大仙,二十八三没揭多大仙,二十九说忍大仙,三十名称大仙,三十一善名称大仙,三十二尊重大仙,三十三阿说罗也那大仙,三十四劫布得迦大仙,三十五香山大仙,三十六住雪山大仙,三十七护相大仙,三十八难住大仙,三十九末达那大仙,四十设腊婆大仙,四十一调伏大仙,四十二尊者大仙,四十三鹦鹉大仙,四十四毗诃钵底大仙,四十五网轮大仙,四十六珊尼折罗大仙,四十七觉悟大仙,四十八上具里大仙,四十九健陀罗大仙,五十独角大仙,五十一仙角大仙,五十二揭伽大仙,五十三单荼也那大仙,五十四干陀也那大仙,五十五摩登伽大仙,五十六可畏摩登伽大仙,五十七乔答摩大仙,五十八黄色大仙,五十九白色大仙,六十赤马大仙,六十一白马大仙,六十二持马大仙,六十三妙眼大仙,六十四朱目大仙,六十五婆罗器椤大仙,六十六那刺拖大仙,六十七山居大仙,六十八讫栗弥罗大仙,见大孔雀咒王经下。
(名数)一頞瑟吒迦大仙,二婆莫迦大仙,三婆摩提婆大仙,四摩哩支大仙,五钵利拿摩大仙,六末建提也大仙,七安隐知识大仙,八婆斯瑟佗大仙,九跋弥迦大仙,十迦摄波大仙,十一老迦摄波大仙,十二毗栗咎大仙,十三鸯祇罗大仙,十四鸯祇洛迦大仙,十五鸯祇刺四大仙,十六有相分大仙,十七有慈大仙,十八布刺须大仙,十九鹿顶大仙,二十琰摩火大仙,二十一洲渚大仙,二十二黑洲渚大仙,二十三诃利底大仙,二十四诃利多也那大仙,二十五甚深大仙,二十六三忙祇罗大仙,二十七嗢揭多大仙,二十八三没揭多大仙,二十九说忍大仙,三十名称大仙,三十一善名称大仙,三十二尊重大仙,三十三阿说罗也那大仙,三十四劫布得迦大仙,三十五香山大仙,三十六住雪山大仙,三十七护相大仙,三十八难住大仙,三十九末达那大仙,四十设腊婆大仙,四十一调伏大仙,四十二尊者大仙,四十三鹦鹉大仙,四十四毗诃钵底大仙,四十五网轮大仙,四十六珊尼折罗大仙,四十七觉悟大仙,四十八上具里大仙,四十九健陀罗大仙,五十独角大仙,五十一仙角大仙,五十二揭伽大仙,五十三单荼也那大仙,五十四干陀也那大仙,五十五摩登伽大仙,五十六可畏摩登伽大仙,五十七乔答摩大仙,五十八黄色大仙,五十九白色大仙,六十赤马大仙,六十一白马大仙,六十二持马大仙,六十三妙眼大仙,六十四朱目大仙,六十五婆罗器椤大仙,六十六那刺拖大仙,六十七山居大仙,六十八讫栗弥罗大仙,见大孔雀咒王经下。
弘经大士
【佛学大辞典】
(杂名)谓于佛经造论释而弘通之之龙树天亲等诸菩萨也。正信偈曰:「弘经大士宗师等。」
(杂名)谓于佛经造论释而弘通之之龙树天亲等诸菩萨也。正信偈曰:「弘经大士宗师等。」
叫唤大叫唤
【佛学大辞典】
(界名)八热地狱之第四曰叫唤地狱。第五曰大叫唤地狱。
【佛学大辞典】
(界名)热地狱之第四,谓之叫唤地狱,第五谓之大叫唤地狱。
(界名)八热地狱之第四曰叫唤地狱。第五曰大叫唤地狱。
【佛学大辞典】
(界名)热地狱之第四,谓之叫唤地狱,第五谓之大叫唤地狱。
外道问圣大乘法无我义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宋法天译。因外道之问而说一切法如梦如幻之义。
(经名)一卷,宋法天译。因外道之问而说一切法如梦如幻之义。
百大劫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大阿僧祇劫之后,更为种感三十二相之福业之时量也。(参见:百劫)
(术语)三大阿僧祇劫之后,更为种感三十二相之福业之时量也。(参见:百劫)
百劫
【佛学大辞典】
(术语)小乘之菩萨,终三大阿僧祇劫之行而至等觉之位,于此位而犹应种百大劫间至佛果感三十二相之福业也。故菩萨修行之年时曰三祇百大劫。而大乘之菩萨,自初兼修福智之二业,故于三大阿僧祇劫之外,不别要百劫之修福。小乘之说,于百劫之初翘足七日间以一偈赞叹弗沙佛,由此功德超越九劫((参见:底沙))。九十一劫而成佛云,又大乘集四处之超劫为四十劫之超劫。是俱舍论之说也。涅槃经说为雪山童子时,为半偈舍全身,依此功德超十二劫。此初僧祇中之事也。(参见:雪山童子)。又,瑞王经说为摩纳仙人时布发掩泥,供养燃灯佛,依此功德超八劫,是二僧祇中之事也,(参见:燃灯佛)。又,金光明经说为萨埵王子时,舍身投饿虎,依其功德超十一劫。此第三僧祇中之事也。(参见:萨埵童子)。而大乘于三祇之外,不立百劫,以此九劫摄于第三劫中也。心地观经一曰:「时佛往昔在凡夫,入于雪山求佛道。摄心勇猛勤精进,为求半偈舍全身。以求正法因缘故,十二劫超生死苦。昔为摩纳仙人时,布发供养燃灯佛。以是精进因缘故,八劫超于生死海。昔为萨埵王子时,舍所爱身投饿虎。自利利他因缘故,十一劫超生死因。七日翘足赞如来,以精进故超九劫。」
【佛学常见辞汇】
一百个大劫。
(术语)小乘之菩萨,终三大阿僧祇劫之行而至等觉之位,于此位而犹应种百大劫间至佛果感三十二相之福业也。故菩萨修行之年时曰三祇百大劫。而大乘之菩萨,自初兼修福智之二业,故于三大阿僧祇劫之外,不别要百劫之修福。小乘之说,于百劫之初翘足七日间以一偈赞叹弗沙佛,由此功德超越九劫((参见:底沙))。九十一劫而成佛云,又大乘集四处之超劫为四十劫之超劫。是俱舍论之说也。涅槃经说为雪山童子时,为半偈舍全身,依此功德超十二劫。此初僧祇中之事也。(参见:雪山童子)。又,瑞王经说为摩纳仙人时布发掩泥,供养燃灯佛,依此功德超八劫,是二僧祇中之事也,(参见:燃灯佛)。又,金光明经说为萨埵王子时,舍身投饿虎,依其功德超十一劫。此第三僧祇中之事也。(参见:萨埵童子)。而大乘于三祇之外,不立百劫,以此九劫摄于第三劫中也。心地观经一曰:「时佛往昔在凡夫,入于雪山求佛道。摄心勇猛勤精进,为求半偈舍全身。以求正法因缘故,十二劫超生死苦。昔为摩纳仙人时,布发供养燃灯佛。以是精进因缘故,八劫超于生死海。昔为萨埵王子时,舍所爱身投饿虎。自利利他因缘故,十一劫超生死因。七日翘足赞如来,以精进故超九劫。」
【佛学常见辞汇】
一百个大劫。
守护大千国土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三卷,赵宋施护译。佛在鹫峰山南面大树林中,时毗耶离国有天变地妖,国土人民号哭,佛集大梵天王及诸天诸鬼神说守护大千世界之秘法。
(经名)三卷,赵宋施护译。佛在鹫峰山南面大树林中,时毗耶离国有天变地妖,国土人民号哭,佛集大梵天王及诸天诸鬼神说守护大千世界之秘法。
因达罗大将
【佛学大辞典】
(天名)Indra,药师十二神将之一。因达罗,译曰帝释。见大孔雀咒王经。(参见:因陀罗)
(天名)Indra,药师十二神将之一。因达罗,译曰帝释。见大孔雀咒王经。(参见:因陀罗)
回心向大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云回小向大。谓不定性之人,回转声闻缘觉之小乘根性而趣向大乘之佛道。如舍利弗,目莲,本二乘人,皆于法华经会坐回心向大而入于菩萨位也。菩提心论曰:「若不定性者,无论劫限,遇缘便回心向大,从化城立以为超三界,谓信佛故。乃蒙诸佛菩萨加持力,而以方便遂发大心,乃从初十信下遍历诸位,经三无数劫难行苦行,然得成佛。」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回小向大,即把本来的小乘心回转过来以趣向于大乘的佛道。
(术语)又云回小向大。谓不定性之人,回转声闻缘觉之小乘根性而趣向大乘之佛道。如舍利弗,目莲,本二乘人,皆于法华经会坐回心向大而入于菩萨位也。菩提心论曰:「若不定性者,无论劫限,遇缘便回心向大,从化城立以为超三界,谓信佛故。乃蒙诸佛菩萨加持力,而以方便遂发大心,乃从初十信下遍历诸位,经三无数劫难行苦行,然得成佛。」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回小向大,即把本来的小乘心回转过来以趣向于大乘的佛道。
光明大师
【佛学大辞典】
(人名)善导死后,赐光明之寺额,自此尊师为光明大师,光明和尚等。
(人名)善导死后,赐光明之寺额,自此尊师为光明大师,光明和尚等。
有德女所问大乘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菩提流志译。佛因有德女问,说第一义谛之理,授彼以菩提之记别。
(经名)一卷,唐菩提流志译。佛因有德女问,说第一义谛之理,授彼以菩提之记别。
地大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大之一。以坚因为性,以能持为用,周遍一切之物质,故云大。
【佛学常见辞汇】
地以坚为性,以能持为用,而且周遍于一切物质,所以叫做大。四大之一。
【三藏法数】
地以坚碍为性。谓眼耳鼻舌身等名为地大,若不假水,则不和合。经云:发毛爪齿、皮肉筋骨等,皆归于地。是也。
【三藏法数】
粗为大地,细为微尘。析则成空,合聚为地。众生昏迷,但见其相,不知地性融通,遍周法界,随众生心,循业发现,清净本然,宁有方所,故名地大。(循业,即随业也。)
【三藏法数】
地以坚碍为性,谓眼、耳、鼻、舌、身等名为地大。圆觉经云:发、毛、爪、齿、皮、肉、筋、骨等皆归于地。是也。
(术语)四大之一。以坚因为性,以能持为用,周遍一切之物质,故云大。
【佛学常见辞汇】
地以坚为性,以能持为用,而且周遍于一切物质,所以叫做大。四大之一。
【三藏法数】
地以坚碍为性。谓眼耳鼻舌身等名为地大,若不假水,则不和合。经云:发毛爪齿、皮肉筋骨等,皆归于地。是也。
【三藏法数】
粗为大地,细为微尘。析则成空,合聚为地。众生昏迷,但见其相,不知地性融通,遍周法界,随众生心,循业发现,清净本然,宁有方所,故名地大。(循业,即随业也。)
【三藏法数】
地以坚碍为性,谓眼、耳、鼻、舌、身等名为地大。圆觉经云:发、毛、爪、齿、皮、肉、筋、骨等皆归于地。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