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287,分86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三千大千世界藏
三大
体宗用三大
三大部
三大五部
三大五小部
大日经三句
大三灾
三门三大侍者
三面大黑
三祇百大劫
大日三部
三部大法
三密六大
三种大师
三千大千世界藏
【佛学大辞典】
(术语)胜鬘经之语。胜鬘经宝窟中本曰:「隔别故称为界,三千苞含人物,目之为藏也。」
三大
【佛学大辞典】
(名数)起信论以众生心为大乘之法体,名之为大乘之义理,分为三种之大义与二种之乘义:一、体大,众生心之体性,真如平等,无生无灭,无增无减,毕竟常恒也。二、相大,众生心之自性,具足大智大悲常乐我净等一切功德也。三、用大,众生心之体性,具足一切功德,内潜源底而薰妄心,外现报化二身教化众生,依此内外之二用,使人初修世间之善而得世间之善果,后修出世之善因而生出世之妙果也。即第一为真如之体性,第二为真如之德相,第三为真如之作用也。大者周遍法界之义。起信论曰:「一者体大,谓一切法真如平等不增减故。二者相大,谓如来藏具足无量性功德故。三者用大,能生一切出世间世间善因果故。」密教以地等六大为体,大等四种曼荼罗为相,身等三密为用。
【佛学大辞典】
(名数)起信论所说:一体大,二相大,三用大。别(参见:三大)
【佛学常见辞汇】
体大、相大、用大。体大是一切众生心的体性,真如平等,无生无灭,不增不减,毕竟常在;相大是一切众生心的自性,具足大智大悲常乐我净等一切功德;用大是一切众生心的体性,具足一切的功德,内可自我观照,薰陶妄心,外可显现报化二身,教化众生。此三大中之体大是真如的体性,相大是真如的德相,用大是真如的作用,大是周遍于一切法界的意思。
【佛学次第统编】
大乘之人所信理上有三,所信事上亦有三,即是三大:
一、体大 谓真如之理,体性平等,无不容摄,故名体大。
二、相大 相即德相,谓真如体上,具足无量恒沙胜妙功德,一一功德称体显露,故名相大。
三、用大 谓真如之体,能生一切世间出世间善因善果,故名用大。
【三藏法数】
(出起信论疏)
〔一、体大〕,谓真如之理,体性平等,无不容摄,故名体大。(体性平等者,谓凡圣染净之法,皆依真如之体,其性无有高下也。)
〔二、相大〕,相即德相,谓真如体上,具足无量恒沙胜妙功德,一一功德,称体显露,故名相大。
〔三、用大〕,谓真如之体,能生一切世间、出世间善因、善果,故名用大。(世间,人、天也。出世间,声闻、缘觉、菩萨、佛也。)
体宗用三大
【佛学大辞典】
(名数)天台释经题立名体宗用教之五重,日本智證之大日经心目立体宗用之三重,日本弘法之秘藏记,亦立体宗用之三重。此体宗用即体相用之三大也。弘法以曼荼罗为体,以三三昧为宗,以方便为用。以曼荼罗为体者,即六大。据三种悉地仪轨五论皆号为曼荼罗也。三三昧者为心佛生,自语意等之三平等。方便者为始曼上转本曼下转之妙业。出于秘藏记钞九。
三大部
【佛学大辞典】
(名数)玄义十卷,文句十卷,止观十卷。为天台之三大部。三大部补注序曰:「玄、文、止观,共三十卷,时人谓之三大部。」释门正统三曰:「所谓玄义释题,止谈化意。文句解经,但事消文。至于止观,方谈行法。故教在玄文,行在止观,意令行解相济,成我自心。是故三部相须缺一不可。」【又】律有三大部。(参见:三大五部)。
三大五部
【佛学大辞典】
(名数)南山律师之著书,行事钞三卷,戒疏四卷,业疏四卷曰三大部。复加拾毗尼义钞三卷,比丘尼钞三卷称为五大部。
三大五部
【佛学大辞典】
(名数)南山律师之著书,行事钞三卷,戒疏四卷,业疏四卷曰三大部。复加拾毗尼义钞三卷,比丘尼钞三卷称为五大部。
三大五小部
【佛学大辞典】
(名数)天台智者之说,玄义,文句,止观谓之三大部。荆溪悉为之作疏记。观经疏,光明玄,光明疏,观音玄,观音疏谓之五小部。四明皆为之作疏记。
大日经三句
【佛学大辞典】
(名数)大日经一曰:「佛言: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方便为究竟。」大日经一部以此三句为大宗。同疏一曰:「以此三句义中悉摄一切佛法。(中略)佛已开示净菩提心,略明三句大宗竟。即统论一部始终。(中略)当知十方三世一切如来,种种因缘随宜演说法,无非为此三句法门,究竟同归,本无异辙。」此三句摄于金刚萨埵种子(吽)之一字。其故,以字体之字,为因之义,当于菩提为因之句,字之三昧点为行,当于大悲为根之句,(么)字之大空点为究竟之果,当于方便究竟之句也。吽字义曰:「虽千经万论亦不出此三句一字,其一字中所开因行果等准前思之。」
大三灾
【佛学大辞典】
(术语)过住劫,则入坏劫,坏劫有二十增减劫。前十九增减劫,坏有情世间。最后一增减劫。坏器世间。坏此器世间有火灾水灾风灾之三者。是曰大三灾。此三灾非起于同时,各自轮次而起。以坏世界也。第一火灾,七个日轮,同时并出,焚烧此世界,下自无间地狱,上至色界之初禅天者。第二水灾,下自无间地狱上至色界之第二禅天,为水所浸澜者。第三风灾,下自无间地狱上至色界之第三禅天,一切物质。为风飘散者。其次第,先有火灾七度。后有一度水灾,更有七度火灾,复有一度水灾。如此每七火有一水,七度水灾后,更经七度火灾,有一风灾,然则三灾为一周,有八七火灾与一七水灾与一风灾,故总经六十四度之大灾。即六十四大劫也(一大劫中有成住坏空之四劫坏劫之终有一度之大灾也)。俱舍论十二曰:「初火灾兴,由七日现。次水灾起,由雨霖淫。后风灾生,由风相击。此三灾力,坏器世间。乃至极微,亦无馀在。(中略)第二静虑为火灾顶,此下为火所焚烧故。第三静虑为水灾顶,此下为水所浸润故。第四静虑为风灾顶,此下为风所飘散故。(中略)先无间起七火灾,其次宜应一水灾起,此后无间后七火灾还有一水,如是乃至满七水灾,复七火灾后风灾起,如是总有八七火灾一七水灾一风灾起。」
【佛学大辞典】
(术语)劫末之三灾,有大小二种。(参见:三灾)
【佛学常见辞汇】
指世界将毁坏时所发生的水灾火灾风灾。世界过了住中劫便入坏中劫,在坏中劫的二十小劫中,前十九小劫,坏有情世间,最后一小劫,坏器世间。火灾下自无间地狱,上坏至初禅天,水灾下自无间地狱,上坏至二禅天,风灾下自无间地狱,上坏至三禅天,四禅天以上,则无三灾之难。
三门三大侍者
【佛学大辞典】
(职位)禅家之烧香侍者,书状侍者,请客侍者曰三侍者。
三面大黑
【佛学大辞典】
(神名)东密指为忿怒身摩诃迦罗天。台密指为大黑天毗沙门天与辨才天三尊合一体。
三祇百大劫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三祇百劫)
三祇百劫
【佛学大辞典】
(术语)菩萨在三阿僧祇劫间,修六度之行,更于百劫间修感三十二相之福业,乃成佛。俱舍论十八曰:「于三无数劫各供养七万五六七千佛。」又「馀百劫方修各百福庄严。」止观三曰:「三阿僧祇修六度行,使功德身肥,百劫种相好获五神通。」释签四曰:「三藏菩萨明位为三,初三祇位,次百劫,三佛果位。」
【佛学常见辞汇】
谓菩萨于三大阿僧祇劫间修六度万行,又于百劫间修召感三十二相之福业,最后才能成佛。
大日三部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三部秘经)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三部秘经)
三部大法
【佛学大辞典】
(名数)胎藏界与金刚界与苏悉地法之三部。此三部尽一切之秘法。
三密六大
【佛学大辞典】
(杂语)地水火者身密,风空者语密,识者意密。
三种大师
【佛学大辞典】
(名数)如来,阿罗汉,有学圣者,是众生之师范,故云大师,见本事经。
【三藏法数】
(出本事经)
〔一、如来〕,谓诸如来出现世间,阐扬大法,化诸众生,出离生死,令得无量义利安乐,是为众生之师范也。
〔二、阿罗汉〕,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谓阿罗汉诸漏已尽,梵行具足,出现世间,开示四谛,令诸众生脱离生死,皆得无量义利安乐,是为众生之师范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
〔三、有学弟子〕,有学者,烦恼未尽,有法可学也。谓初果须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精修梵行,具足多闻,于诸经典善知法义;出现世间,开示四谛,令诸众生出离生死,皆得无量义利安乐,是为众生之师范也。(梵语须陀洹,华言入流;梵语斯陀含,华言一来;梵语阿那含,华言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