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287,分86页显示 上一页 37 38 39 40 41 43 44 45 46 下一页
大势至
大势佛
大义渡
大义王
大义城
大灭谛金刚智
大饮光
大道心
大勤勇
大瑜伽
大烦恼地法
大号叫地狱
大慈
大慈生菩萨
佛类词典(续上)
大圆镜智观大势至
大势佛
大义渡
大义王
大义城
大灭谛金刚智
大饮光
大道心
大勤勇
大瑜伽
大烦恼地法
大号叫地狱
大慈
大慈生菩萨
大圆镜智观
【佛学大辞典】
(术语)如许多圆镜相对,影子彼此相入。为佛身与我,入我我入之观法。即大圆镜智之相也。三摩地轨曰:「知身与尊无有二,色相威仪皆与等,众会眷属自围绕住圆寂大镜智。」
(术语)如许多圆镜相对,影子彼此相入。为佛身与我,入我我入之观法。即大圆镜智之相也。三摩地轨曰:「知身与尊无有二,色相威仪皆与等,众会眷属自围绕住圆寂大镜智。」
大势至
【佛学大辞典】
(菩萨)观无量寿经曰:「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离三涂,得无上力,是故号此菩萨名大势至。」亦略称大势。隋炀帝文曰:「踵武观音,连衡大势。」又作势至。
【佛学常见辞汇】
菩萨名,为西方三圣之一。观无量寿经说:「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离三涂,得无上力,是故号此菩萨名大势至。」
(菩萨)观无量寿经曰:「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离三涂,得无上力,是故号此菩萨名大势至。」亦略称大势。隋炀帝文曰:「踵武观音,连衡大势。」又作势至。
【佛学常见辞汇】
菩萨名,为西方三圣之一。观无量寿经说:「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离三涂,得无上力,是故号此菩萨名大势至。」
大势佛
【佛学大辞典】
(佛名)如来之德号。佛有大势力,能断众生之烦恼,所谓大医王也。法华经方便品曰:「以贪欲自蔽,盲瞑无所见,不求大势佛及与断苦法。」
(佛名)如来之德号。佛有大势力,能断众生之烦恼,所谓大医王也。法华经方便品曰:「以贪欲自蔽,盲瞑无所见,不求大势佛及与断苦法。」
大义渡
【佛学大辞典】
(地名)黄檗运禅师之江西乡里。有江渡。名福清渡。黄檗于此为母为一子出家九族生天之秉炬。自此改名大义渡。
(地名)黄檗运禅师之江西乡里。有江渡。名福清渡。黄檗于此为母为一子出家九族生天之秉炬。自此改名大义渡。
大义王
【佛学大辞典】
(譬喻)唐沙门慧海曰:心为大经卷,心为大义王。若不了了识心者,不名善义,祇是学语人也。
(譬喻)唐沙门慧海曰:心为大经卷,心为大义王。若不了了识心者,不名善义,祇是学语人也。
大义城
【佛学大辞典】
(譬喻)唐沙门慧海曰:身为大义城。经云:多闻者善于义,不善于言说。言说生灭,义不生灭。义无形相,在言说之外。
(譬喻)唐沙门慧海曰:身为大义城。经云:多闻者善于义,不善于言说。言说生灭,义不生灭。义无形相,在言说之外。
大灭谛金刚智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大灭谛为佛之断德,金刚智为佛之智德,是三德中之前二者也。仁王经上曰:「十号三明大灭谛,金刚智释迦牟尼佛。」
(术语)大灭谛为佛之断德,金刚智为佛之智德,是三德中之前二者也。仁王经上曰:「十号三明大灭谛,金刚智释迦牟尼佛。」
大饮光
【佛学大辞典】
(人名)摩诃迦叶之译名。迦叶或译为龟。或译为饮光。(参见:迦叶)
(人名)摩诃迦叶之译名。迦叶或译为龟。或译为饮光。(参见:迦叶)
大道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菩萨摩诃萨,译言大道心。求大道之心也。法华文句二曰:「若具存应言菩提萨埵摩诃萨埵,什师嫌烦,略提埵二字。菩提此言道,萨埵此言心,摩诃此言大,此诸人等皆求广博大道。又成熟众生故,道心大道心之气类也。」
(术语)梵语菩萨摩诃萨,译言大道心。求大道之心也。法华文句二曰:「若具存应言菩提萨埵摩诃萨埵,什师嫌烦,略提埵二字。菩提此言道,萨埵此言心,摩诃此言大,此诸人等皆求广博大道。又成熟众生故,道心大道心之气类也。」
大勤勇
【佛学大辞典】
(术语)称大日如来师子奋迅之大精进力也。大日经二曰:「我昔坐道场,降伏四魔。以大勤勇声,除众生怖畏。是时梵天等,心喜共称说,由此诸世间号名大勤勇。」
(术语)称大日如来师子奋迅之大精进力也。大日经二曰:「我昔坐道场,降伏四魔。以大勤勇声,除众生怖畏。是时梵天等,心喜共称说,由此诸世间号名大勤勇。」
大瑜伽
【佛学大辞典】
(术语)金刚顶莲华部心念诵仪轨之异名,当称金刚界仪轨者是也。
(术语)金刚顶莲华部心念诵仪轨之异名,当称金刚界仪轨者是也。
大烦恼地法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与一切烦恼心相伴之心所也。有六。一痴,二放逸,三懈怠,四不信,五昏沈,六掉举。见俱舍论四。
【佛学常见辞汇】
指痴、放逸、懈怠、不信、昏沉、掉举等六法,此系由惑而起的烦恼。
(术语)与一切烦恼心相伴之心所也。有六。一痴,二放逸,三懈怠,四不信,五昏沈,六掉举。见俱舍论四。
【佛学常见辞汇】
指痴、放逸、懈怠、不信、昏沉、掉举等六法,此系由惑而起的烦恼。
大号叫地狱
【佛学大辞典】
(界名)八大地狱之第五。俱舍颂疏世间品一曰:「大号叫地狱剧苦所逼发大哭声,悲叫称怨,故名为大号叫。」
(界名)八大地狱之第五。俱舍颂疏世间品一曰:「大号叫地狱剧苦所逼发大哭声,悲叫称怨,故名为大号叫。」
大慈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大慈大悲)
【佛学常见辞汇】
伟大的慈心。
(术语)(参见:大慈大悲)
【佛学常见辞汇】
伟大的慈心。
大慈大悲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菩萨广大之慈悲也。与乐为慈。拔苦为悲。智度论二十七曰:「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中略)菩萨大慈于佛为小,于二乘为大。此是假名为大,佛大慈大悲,真实最大。」法华经曰:「大慈大悲,常无懈倦。」
【佛学常见辞汇】
伟大的慈心和悲心。给众生乐叫做慈;拔众生苦叫做悲。
【俗语佛源】
给与欢乐为「慈」,拔除痛苦为「悲」,合称「慈悲」。爱一切众生为大慈,拯救一切受苦受难的人为大悲。佛家以「慈悲为怀,提倡廓然大公的利他精神。佛称」两足尊「,即具足智慧和慈悲。菩萨实行「四无量心」,即慈、悲、喜、舍。唐·王维《燕子龛禅师》诗云:「救世多慈悲,即世无行作。」表明「慈悲」即「救世」之心。佛菩萨心量广大平等,救度一切众生而不见众生之相,故称「大慈大悲」,所谓「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大智度论》卷二七)「大慈大悲」常用以称佛。如《说岳》第一回:「我佛原是个大慈大悲之主。」「大慈」、「大悲」又分别指称弥勒、观音两尊菩萨。弥勒(Maitreya)意为「慈氏」,是「未来佛」,当予众生未来之乐,号为「大慈尊」,观音菩萨「救苦救难」,拔除众生今现在之苦。号为「大悲菩萨」。后来,帮助别人、救人于患难之中,都叫做「大慈大悲」、「大发慈悲」。亦用为祈求别人怜悯和帮助的话。如《喻世明言》卷三七:「伏望母亲大人,大发慈悲,优容苦志。」又如茅盾《赵先生想不通》:「啊哟!大少奶奶,大慈大悲的嫂子!下次我再说,罚我烂舌头!」(李明权)
(术语)佛菩萨广大之慈悲也。与乐为慈。拔苦为悲。智度论二十七曰:「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中略)菩萨大慈于佛为小,于二乘为大。此是假名为大,佛大慈大悲,真实最大。」法华经曰:「大慈大悲,常无懈倦。」
【佛学常见辞汇】
伟大的慈心和悲心。给众生乐叫做慈;拔众生苦叫做悲。
【俗语佛源】
给与欢乐为「慈」,拔除痛苦为「悲」,合称「慈悲」。爱一切众生为大慈,拯救一切受苦受难的人为大悲。佛家以「慈悲为怀,提倡廓然大公的利他精神。佛称」两足尊「,即具足智慧和慈悲。菩萨实行「四无量心」,即慈、悲、喜、舍。唐·王维《燕子龛禅师》诗云:「救世多慈悲,即世无行作。」表明「慈悲」即「救世」之心。佛菩萨心量广大平等,救度一切众生而不见众生之相,故称「大慈大悲」,所谓「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大智度论》卷二七)「大慈大悲」常用以称佛。如《说岳》第一回:「我佛原是个大慈大悲之主。」「大慈」、「大悲」又分别指称弥勒、观音两尊菩萨。弥勒(Maitreya)意为「慈氏」,是「未来佛」,当予众生未来之乐,号为「大慈尊」,观音菩萨「救苦救难」,拔除众生今现在之苦。号为「大悲菩萨」。后来,帮助别人、救人于患难之中,都叫做「大慈大悲」、「大发慈悲」。亦用为祈求别人怜悯和帮助的话。如《喻世明言》卷三七:「伏望母亲大人,大发慈悲,优容苦志。」又如茅盾《赵先生想不通》:「啊哟!大少奶奶,大慈大悲的嫂子!下次我再说,罚我烂舌头!」(李明权)
大慈生菩萨
【佛学大辞典】
(菩萨)胎藏界曼荼罗除盖障院上第五位。主众生自发生慈悲。又名大慈起,慈发生,慈悯慧。梵名昧怛利也。毗廋拿檗多,译言慈发生密号称为慈念金刚。肉色。左手持无忧树。右手于膝上仰掌,立开敷莲。坐赤莲上。
(菩萨)胎藏界曼荼罗除盖障院上第五位。主众生自发生慈悲。又名大慈起,慈发生,慈悯慧。梵名昧怛利也。毗廋拿檗多,译言慈发生密号称为慈念金刚。肉色。左手持无忧树。右手于膝上仰掌,立开敷莲。坐赤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