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49,分170页显示 上一页 18 19 20 21 22 24 25 26 27 下一页
僧怀晖( 怀恽、怀晖 号 柏岩 谢 大宣教禅师、大觉 )
僧惟宽( 祝 大彻禅师、大彻 )
阿足师( 大圆禅师 )
大言义( 僖王 )
大明忠( 简王 )
僧无业( 杜 大达国师 )
刘总( 楚国公 大觉师 )
唐顺宗(庙号 顺宗 至德弘道大圣大安孝皇帝、至德弘道大圣大安孝帝 李诵 宣城郡王、宣王 )
张彻(行第 大 )
薛公达(字 大顺 )
陈寡言(字 大初 号 华林 )
樊宗师(字 绍述 行第 大 )
权璩(字 大圭 )
卫中行(字 大受 )
其它辞典(续上)
广陵大师(号 大师 )僧怀晖( 怀恽、怀晖 号 柏岩 谢 大宣教禅师、大觉 )
僧惟宽( 祝 大彻禅师、大彻 )
阿足师( 大圆禅师 )
大言义( 僖王 )
大明忠( 简王 )
僧无业( 杜 大达国师 )
刘总( 楚国公 大觉师 )
唐顺宗(庙号 顺宗 至德弘道大圣大安孝皇帝、至德弘道大圣大安孝帝 李诵 宣城郡王、宣王 )
张彻(行第 大 )
薛公达(字 大顺 )
陈寡言(字 大初 号 华林 )
樊宗师(字 绍述 行第 大 )
权璩(字 大圭 )
卫中行(字 大受 )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八 證悟科(二)
形质寝陋。性坦率。不事仪律。侨寓孝感寺。日游市肆。与群少年饮啖。至相聚屠犬豕。钞掠钱物。赌博斗驱。无不为。夜归阖户阒然。略未尝出声。间有耆年诃之曰。汝虽不自重。宁不为佛法虑乎。广陵笑曰。燕雀焉知鸿鹄之志。既而其室之户。过昼久不辟。或从隙窥之。见其坐床上如入禅定。然神光出眉宇间。朗照四壁。因大惊。驰报近远道俗。拥廊庑共排户省视。则固逝去矣。且其平生。素无名称而骤。所谓广陵大师者。则亦姑以其后之所见。而系其尊重之意尔。宋高僧传·卷第十九 感通篇第六之二
释广陵大师者。维扬人也。不言法名。淮海之间竞呼广陵大师也。形质寝陋性多桀黠。真率之状与屠沽辈相类。止沙门形异耳。好嗜酒啖肉。常衣繐裘。厚重可知。盛暑亦不暂脱。蚤虱聚其上。侨寓孝感寺。独一室每夕阖扉而寝。率以为常。或狂悖性发则屠犬彘。日聚恶少斗驱。或醉卧道傍。扬民以是恶之。贞元中有一少壮。素以力闻。尝一日少壮与人赌博。大师大怒以手击碎博局。少壮笑曰。騃儿何敢逆壮士耶。大师且骂而唾其面。于是索少壮。斗击。观者围匝千数。少壮为大师所困。迸道而逃自此人方知有神力焉。亦于稠人广众中自负其力。往往入阛阓间剽夺人钱帛。市人皆畏其勇而莫敢拒。后有一耆年僧。召大师诫敕之曰。汝胡不谨守戒法。奈何食酒肉屠犬豕。彊抄市人钱物。又与无赖子弟斗竞。不律仪甚。岂是僧人本事耶。一旦众所不容。执见官吏桉法治之。何处逃隐。且深累佛法。大师怒色对之曰。蝇蚋徒喋膻腥。尔安知鸿鹄之志乎。然则我道非尔所知也。且我清中混外者。岂同尔龌龊无大度乎。耆年且不能屈后一日自外来归入室闭户。有于门隙觇之。见大师坐席放神光自眉间晃朗照物洞然。观者惊报少顷寺僧奔至瞻礼称叹。或有忏悔曾谤之者。或有弹指赞咏之者。明日群僧伺候大师出。焚香致礼。及开户瞑目如入禅定。已长往矣。自此广陵人写貌供养。号之为大师焉。神僧传·卷第八
僧有客于广陵亡其名。自号大师。广陵人因以大师呼之。大师质甚陋。好以酒肉为食。常衣繐裘盛暑不脱。繇是蚤虮聚其上。侨居孝感寺。独止一室。每夕阖扉而寝。率为常矣。性狂悖好屠犬彘。日与广陵少年斗殴。或醉卧道傍。广陵人俱以此恶之。有一少年以力闻。尝一日少年与人对博。大师大怒以手击其博局尽碎。少年笑曰。騃儿何敢逆壮士耶。大师且骂而唾其面。于是与少年斗击。而观者千数。少年卒不胜竟遁去。自是广陵人谓大师有神力。大师亦自负其力。往往剽夺市中金钱衣物市人皆惮其勇莫敢拒。后有老僧。召大师而至。曰僧当死心奉教戒。柰何食酒肉杀犬彘。剽夺市人钱物。又与少年同斗击。岂僧人之道耶。一旦吏执以闻官。汝不羞天耶。大师怒骂曰。蝇蚋徒嗜膻腥耳。安能知龙鹤之心哉。然则吾道亦非汝所知也。且我清中而混其外者。岂若汝龊龊无大度乎。老僧卒不能屈其词。后一日大师自外来归既入室闭户。有于门隙视者。大师坐于席。有奇光自眉端发。晃然照一室。观者奇之具告群僧。群僧来见大师眉端之光。相指语曰。吾闻佛之眉有白毫相光。今大师有之果佛矣。遂相率而拜。至明日清旦。群僧俱集于庭候谒大师及开户而大师已亡矣。群情益异其事。因号大师为大师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5—816 【介绍】: 或作怀恽。唐僧。泉州人,号柏岩。俗姓谢。德宗贞元初,礼马祖道一,顿明心要。后上中条山行禅法。宪宗元和三年,居雍京章敬寺,讲说禅要,朝官名士日来参问。卒谥大宣教禅师。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泉州谢氏子也。既落发进具。而心未入道。贞元初。谒大寂禅师于龙兴。即蒙印可。后隐鲁之岨崃山。齐之灵岩百家岩中条山等。示徒云。至理亡言。时人不识。强习它事。以为功能。不知自性是个微妙大解脱门。鉴觉光明。未曾休废。如大日轮。近远斯照。虽及众色。不与众色合。灵烛妙明。非假锻鍊。为不了故。妄起空花。但如捏目。徒自疲劳。若能返照。无第二人。 僧问。四大五蕴之身。阿那个是本来佛性。恽乃呼其名。僧应诺。恽良久云。汝无佛性。元和三年。上以生辰。仍用大历诏。凡天下名僧大德。三学通习者。并集萃京师。于是恽于章敬寺毗卢遮那院安置。入麟德殿居上座位。赐斋。后有僧。绕绳床三匝。振锡而立。恽云。是是。其僧到南泉。如前相见。泉云不是不是。其僧云。章敬道是。和尚为甚么道不是。泉云章敬即是。汝即不是。汝是风力所转。终成败坏。 十年乙未冬。忽示疾。十一月十一日卒。寿六十二。越明年二月。门人智朗志操等。奉全身葬于灞桥之北源。谥大觉。宝相则塔号也。洛阳司仓贾岛文其碑。宋高僧传·卷第十 习禅篇第三之三
释怀晖。姓谢氏。泉州人也。宿植根深出尘志远。迨乎进具乃尚云游。贞元初礼洪州大寂禅师。顿明心要时彭城刘济颇德晖互相推證。后潜岨崃山。次寓齐州灵岩寺。又移卜百家岩。泉石幽奇。苦于禅子请问繁杂。上中条山行禅法。为法者蹑迹而往。蒲津人皆化之。元和三年宪宗诏入于章敬寺毗卢遮那院安置。则大历中敕应天下名僧大德三学通赡者。并丛萃其中。属诞辰多于此修斋度僧焉。晖既居上院为人说禅要。朝寮名士日来参问。复诏入麟德殿赐斋推居上座。元和十年乙未冬示疾。十二月十一日灭度。春秋六十二。越明年二月。门人智朗志操等。奉全身葬于灞桥北原。敕谥大宣教禅师。立碑于寺门。岳阳司仓贾岛为文述德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5—817 【介绍】: 唐僧。衢州信安人。俗姓祝。年十三出家。德宗贞元间行化于闽、越间。说心要法三十年,弟子千余。白居易为宫赞时,亦尝以弟子礼事之。卒谥大彻禅师。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生衢之信安祝氏。祖安父皎。皆隐德。宽甫十三岁。见杀以馔客。即不忍食。退求出家。落鬋于僧昙。受尸罗于僧崇。学毗尼于僧如。始习止观。后见大寂。及證心法。化行闽越间。贞元七年。作滕家道场于会稽。八年作回向道场于鄱阳。十三年。止少林寺。二十一年止卫国寺。明年徙天宫寺。僧问。如何是道。宽答云。大好山。进云。学人问道。师何以言好山。答云。汝只识好山。且不识道。问云。狗子还有佛性否。答云有。进云和尚还有么。答云我无。进云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为甚么和尚独无。答云。我非众生。进云。既非众生。是佛否。答云。不是佛。进云。究竟是何物。答云。亦不知是何物。进云。可见可思否。答云。思之不及。议之不得。故云不可思议。元和四年。诏迎至安国寺。五年入麟德殿。上躬问道。其年以法复灵泉于不空三藏久涸之池。侍郎白居易。尝诣宽问曰。禅无言说。师以禅道自居。如何说法。宽曰。无上菩提。被于身为律。宣于口为教。得之于心为禅。应用有三。其致一也。云何于中妄起分别。又问曰。既无分别。何以修心。答曰。心本无垢净。毕竟何用修。若去垢取净。是名金屑翳。又问曰。若无修證。何异凡夫。答曰。凡夫无明。二乘执著。离此二病。是名真修。有僧问曰。道在何处。答曰在目前。进曰。我何不见。答曰。汝有我故。所以不见。进曰我有我故即不见。和尚见否。答曰。有汝有我。展转不见。进曰。无汝无我。还见否。答曰。无汝无我。教阿谁见。十二年二月晦。升座别众讫。奄然顺化。报龄六十三。僧腊三十九。葬灞陵西原。谥大彻。塔号元和正真。弟子千馀人。得其指者。三十九人。入室受付嘱者。曰义崇圆照。宋高僧传·卷第十 习禅篇第三之三
释惟宽。姓祝氏。衢州信安人也。祖曰安。考曰皎。生十三岁。见杀生者衋然不忍食。退而出家求剪发于僧昙。受尸罗于僧崇。学毗尼于僧如。證大乘法于止观。成最上乘于大寂道一。贞元六年始行化于闽越间。岁馀而回心改服者百数。七年伏猛虎于会稽。作滕家道场。八年与山神受归戒于鄱阳。作回向道场。十三年感非人于少林寺。二十一年作有为功德于卫国寺。明年施无为功德于天宫寺。元和四年宪宗章武皇帝。诏于安国寺。五年问道于麟德殿。其年复灵泉于不空三藏池。十二年二月晦。大说于传法堂讫奄然而化。报龄六十三。僧夏三十九。归葬于[灞-雨+襾]陵西原。诏谥曰大彻禅师。塔号元和正真。初宽说心要法三十年。度黑白众殆及百千万。应病授药安可既乎。白乐天为宫赞时。遇宽四诣法堂。每来垂一问。宽答如流。白君以师事之。门弟子殆千馀。得法者三十九。入室受遗寄者曰义崇圆照焉唐罗浮山释宝修。俗姓周。资州人也。从师于纯德寺志求玄理。于蕲州忍大师法裔决了重疑。后爱罗浮山石室安止。檀越为造梵宇蔚成大寺。一日告门人曰。因缘相偪。愀然不乐众咸莫测。顺宗皇帝。深重佛宗。知修之名。诏入京与三藏击问。并答翻译之意。朗畅如流。乃留居辇下三年。终于京寺云。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十 神化科(二)
莫详所出。而多居虢之阌乡。性若不慧者。然言论之发。每先中祸福。人以其有法云公之风。故礼谒者。骈迹接踵。虽檀施山积。而未尝少加顾也。张臻陕之富家。仅一子。形貌寝陋。而资质愚憃。饕餮无厌。父母钟爱之。恣所欲为。至于耗产废业。莫之敢沮。一日过阿足。而语之故。且求所以慈救者。阿足瞑目久之。曰汝冤尚须数年而后已。今吾悯汝勤至。为除之。乃使择日设大斋。会僧俗。河水上盛治饮食。以啖其子。顷之。命壮夫三数辈。捽而投之河水中。其子浮沈再四竟溺。臻旁视愕然。已而其子忽跃身出水上。戟手骂曰。汝于我非父母也。特怨仇耳。我欲报汝。而赖遇圣者以解释之。自此以往。无复他事。言讫而逝。阿足由是名益著。 唐开成中。有僧卧病五台。或瞻视之尤勤至。既而其僧病愈。遂与瞻视者别。而谓之曰。我居剑外九陇郡之茶笼山。他日游方。幸相过也。或后入蜀。遍问所谓茶笼。而人无识之者。道逢一童子曰。某固彼山之役也。愿导以往。至则殿塔凌空。房庑填谷。主人迎笑门外。则昔日五台卧病僧也。乃相持叙间阔。及莫。则起谢曰。子以宿缘获一晤语。然非可以住此者。幸勤进脩。以證无漏。则奉迎之。日未晚也。因命童子送出。行数步。回顾莽然。一说以瞻视病者。寔悟达国师知玄也。一说以国师治寿藏。可思上人深地理学。卜穴于景丹前峰。其峰连属四起如雉堞。而中则夷旷耆艾。皆以为古之茶笼山云。且圣寺之迹。国师尝著专行也。宋高僧传·卷第十九 感通篇第六之二
释阿足师者。莫详出处形质痴浊精神瞢然。时有所言靡不先觉。虽居无定所多寓阌乡。以其踵法云公之尘躅。憧憧往来争路礼谒。檀施山积曾无顾瞻。人有隐忧身婴所苦。获其指南者其验神速。时陕州有富家翁张臻者。产业且多财货增溢。少子息臻恒惧钱帛身后无嗣。后产男。既愚且憃。手足拳挛语言謇涩。唯嗜饮食殆与平人有异。口如溪壑终日无厌。年可十七。父母钟爱纵其须索。迎医求药不远千里。数十年后家业罄穷。或有谓其臻曰。阿足师其实宝志之流。何不敷布腹心求救其疾。乃夫妻来抵阌乡。叩头抆泪告其拯拔。阿足瞑目久之。谓臻曰。汝冤未散尚须数年。悯汝勤拳为汝除去。即令选日于河上致斋广召众多。同观度脱仍领引其男赴于道场。时众知阿足奇异。观者如堵。少选指呼壮夫三数辈。叱曳其子令投诸河。随急流而逝。臻且哀且惊莫测其由。阿足语臻曰。为汝除灾讫。良久其子忽于流数十步外耸身水面。戟手骂其父母曰。与尔冤仇。宿世缘业。赖逢圣者遽此解纷。傥或不然未期毕日。挺身高呼。辞理分明都无痴浊之状。须臾沈水不知其他。阿足由兹传播。归信之人如就市焉。所行化导皆此类矣。盖大历建中中也。殆德宗贞元十二年丙子。敕谥为大圆禅师。至今陕虢之间犹崇重焉。神僧传·卷第九
阿足师者。莫知其所来。形质痴浊神情不慧。时有所言靡不先觉。居虽无定多寓阌乡。憧憧往来争路礼谒。山岳檀施曾不顾瞻。人或忧或疾。获其指南者其验神速。时陕州有富室张臻者。财积钜万。止有一男年可十七。生而愚騃。既挛手足。既懵言语。惟嗜饮食口如溪壑。父母钟爱尽力事之。迎医求药不远千里。十数年后家业殆尽。或有谓曰。阿足贤圣见世诸佛。何不投告。希其痊除。臻与其妻来抵阌乡。叩头抆泪求其拯济。阿足久之。谓臻曰。汝冤未散尚须十年。悯汝勤虔为汝除去。即令选日于河上致斋广召众多同观度脱。仍令赍致其男亦赴道场。时众谓神通。而观者如堵跂竦之际阿足则指壮力者三四人。扶拽其子投之河流。臻洎举会之人莫测其为。阿足顾谓臻曰。为汝除灾矣。久之其子忽于下流十数步外立于水面。戟手谓其父母曰。与尔冤仇宿世缘业。赖逢圣者遽此解挥。傥或不然未有毕日。挺身高呼都不愚痴。须臾沈水不知所适。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17 【介绍】: 唐时渤海国王。元瑜弟。元瑜卒,言义嗣立。次年改元朱雀。在位五年,向唐朝贡颇谨。卒谥僖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18 【介绍】: 唐时渤海国人。僖王言义弟。大言义朱雀五年,僖王卒,明忠嗣立。次年改元太始。同年卒,谥简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60—821 【介绍】: 唐僧。商州上洛人,俗姓杜。少于本州出家,遍参群经。年二十,至襄州受戒,习演《四分律》。后往洪州,礼参马祖道一,得传心印。寻遍参名山圣迹。至长安西明寺,举充两街大德,辞之。至上党,为节度使李抱真所礼重。后住汾州开元寺,历二十年,并汾间多向化之。宪宗、穆宗屡召之,不行。卒谥大达国师。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姓杜氏。商州上洛人。母李氏闻空中有声曰。寄居得否。已而娠。及娩异光充室。童年不戏弄。行必直视。坐必跏跗。见者知其为法器。九岁即依郡之开元寺。志本禅师。习诵金刚法华维摩思益华严等经。年十二乃薙落。阅讲席。晓寤越流辈。满年受具于襄州幽律师。明年夏。乃为众阐四分律疏。兼演涅槃。自尔䌷译经律。冬夏无所倦。俄闻大寂以最上乘。唱化洪州。因往瞻礼。业躯干素颀硕。大寂见而笑曰。巍巍佛堂。奈何无佛。业于是跪而言曰。三乘十二分教。尝穷其说。至于宗门即心是佛。实所不了。大寂曰。只此不了底心。即是。别更无物。盖不了是迷。了之是悟。迷则众生。悟则是佛。佛固不离众生。离众生别无佛。亦如以手作拳。而拳即是手。业由是顿悟。悲喜交集。泣曰。本谓佛道旷劫方成。始知今日亲见法身实相。一切具足。法从心生但有名字。无有实者。大寂曰。如是如是。业既受记莂。寻诣曹溪。礼祖塔。遍游庐岳天台及诸名山圣迹。自洛抵雍止西明寺。众欲举充两街大德。非其志也。时则相国李抱真。以节镇上党。慕贤嗜善。未尝有倦色。坚以币请。业顾语其门人曰。吾本以避京国浩攘。而来于此今又重烦迎接。可怜哉乃复遁于绵上之抱腹山。又读大藏于清凉山之金阁寺。凡八历寒暑。俄振锡西河。寓众香寺。州牧董叔缠。迎徙开元寺。从容戒弟子曰。吾自至此。不复有它志。岂吾缘法在尔耶。遂领徒说法。垂二十年。化旺并汾间。宪宗皇帝御宇之十四年。玺书起之。辞疾不行。明年加虔降旨。又固以疾辞。穆宗即位。尤渴瞻礼。命两街僧录灵准喻旨。准曰师绝尘物表。秕糠世务。因其理也。然法委国王。请师熟虑。业笑曰。贫道何德。累纡圣眷。行矣。第恐道途不同耳。于是剃发澡浴。至中夜。告弟子惠愔等曰。见闻觉知。性同太虚。不生不灭。本自空寂。迷者不了。即为境惑。一为境惑。流转不穷。汝等当知。心性非因造作。犹如金刚不可破坏。一切诸法。如影如响。无有寔者。故经云。唯有一事实。馀二则非真。常了一切空。无一物当情。是诸佛同用心处。汝等勤而行之。遂寂。寿六十三。腊四十二。长庆三年十二月二十一日。葬之寺庭。谥大达国师塔号澄源。宋高僧传·卷第十一 习禅篇第三之四
释无业。姓杜氏。商州上洛人也。其母李氏忽闻空中。言曰。寄居得否。已而方娠诞生之夕异光满室。及至成童不为戏弄。行必直视坐即加趺。商于缁徒见皆惊叹。此无上法器。速令出家绍隆三宝。年至九岁启白父母。依止本郡开元寺志本禅师。乃授与金刚法华维摩思益华严等经。五行俱下一诵无遗。年十二得从剃落。凡参讲肆聊闻即解。同学有所未晓。随为剖析皆造玄关。至年二十受具足戒于襄州幽律师。其四分律疏一夏肄习便能敷演。兼为僧众讲涅槃经。法筵长开冬夏无倦。可谓生肇不泯琳远复兴。后闻洪州大寂禅门之上首。特往瞻礼。业身逾六尺。屹若山立。顾必凝睇声仵洪钟。大寂一见异之笑而言曰。巍巍佛堂其中无佛。业于是礼跪而言曰。至如三乘文学粗穷其旨。尝闻禅门即心是佛。实未能了。大寂曰。只未了底心即是。别物更无。不了时即是迷。若了即是悟。迷即众生悟即是佛道。不离众生岂别更有佛。亦犹手作拳拳全手也。业言下豁然开悟。涕泪悲泣向大寂曰。本谓佛道长远勤苦旷劫方始得成。今日始知法身实相本自具足。一切万法从心所生但有名字无有实者。大寂曰。如是如是。一切法性不生不灭。一切诸法本自空寂经云。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又云。毕尽空寂舍。又云。诸法空为座。此即诸佛如来住此无所住处。若如是知。即住空寂舍坐空法座。举足下足不离道场。言下便了更无渐次。所谓不动足而登涅槃山者也。业既传心印。寻诣曹溪礼祖塔。回游庐岳天台及诸名山遍寻圣迹。自洛抵雍憩西明寺。僧众咸欲举请充两街大德。业默然叹曰。亲近国王大臣非予志也。于是至上党。节度使相国李抱真与马燧累有战功。又激发王武俊同破朱滔。功多势盛。然好闻贤善。虽千里外必持币致之。深重业名行。旦夕瞻礼麾幢往来。常有倦色。谓门人曰。吾本避上国浩穰名利。今此又烦接君侯。岂娱心哉。言讫逍遥绵上抱腹山。又往清凉山。于金阁寺读大藏经。星八周天斯愿方毕。复振锡南下至于西河。初止众香佛刹。州牧董叔缠请住开元精舍。业谓弟子曰。吾自至此不复有游方之意。岂吾缘在此邪。于是撞钟告众作师子吼雨大法雨。垂二十年并汾之人悉皆向化。宪宗皇帝御宇十有四年素向德音。乃下诏请入内。辞疾不行。明年再降纶旨。称疾如故。穆宗皇帝即位之年。圣情虔虔思一瞻礼。乃命两街僧录灵准公。远赍敕旨迎请。准至作礼白之曰。知师绝尘物表糠秕世务。法委国王请师熟虑。此回恩旨不比常时。愿师必顺天心不可更辞以疾。相时而动无累后人。业笑曰。贫道何德累烦圣主。行即行矣道途有殊。于是剃发澡浴至中夜告弟子慧愔等曰。汝等见闻觉知之性。与太虚同寿不生不灭。一切境界本自空寂。无一法可得。迷者不了即为境惑。一为境惑流转不穷。汝等常知心性本自有之非因造作。犹如金刚不可破坏。一切诸法如影如响无有实者。故经云。唯有一事实馀二则非真。常了一切空无一物。当情是诸佛同用心处。汝等勤而行之。言讫加趺而坐奄然归寂。呜呼可谓于生死得自在也。俗龄六十二。僧腊四十二。道俗号慕如丧考妣乃备香华幢幡。迁全身就于城西练若。积香薪而行茶毗。乃有卿云自天五色凝空。异香西来都馥氛氲。阖境士庶咸皆闻睹。及薪尽火灭。获设利罗璨若珠玉。弟子慧愔行勤虔纵义幽元度恒泰等。泣血收之。殓以金棺。乃命郢匠琢石为塔。以长庆三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安葬于练若之庭。业迁化之岁。州牧杨潜得僧录准公具述其事。遂为碑颂。敕谥大达国师。塔号澄源焉。高僧摘要·道高僧摘要卷一
姓杜。商州上洛人。其母李氏。闻空中言曰。寄居得否。遂娠。诞生之夕。异光满室。至成童。不为戏弄。行必直视。坐即跏趺。年至九岁。启白父母。依止本郡开元寺志本禅师。乃授与金刚法华维摩思益华严等经。五行俱下。一诵无遗。年十二。得从剃落。凡参讲肆。聊闻即解。同学有所未晓。随为剖析。皆造玄关。至年二十。受具足戒于襄州幽律师。其四分律疏。一夏肄习。便能敷演。兼为僧众讲涅槃经。法筵长开。冬夏无倦。后闻洪洲大寂禅门之上首。特往瞻礼。大寂一见异之。业跪而言曰。至如三乘文学。粗穷其旨。尝闻禅门即心是佛。寔未能了。大寂曰。只未了底心。即是别物。更无不了。不了时。即是迷。若了。即是悟。迷即众生。悟即是佛。道不离众生。岂别更有佛。亦犹手作拳。拳全手也。业言下豁然开悟。涕泪悲泣。向大寂曰。本谓佛道长远。勤苦旷劫。方始得成。今日始知法身寔相。本自具足。一切万法。从心所生。但有名字。无有寔者。大寂曰。如是如是。一切法性。不生不灭。一切诸法。本自空寂。经云。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又云。毕尽空寂舍。又云。诸法空为座。此即诸佛如来。住此无所住处。若如是知。即住空寂舍。坐空法座。举足下足。不离道场。言下便了。更无渐次。所谓不动足。而登涅槃山者也。业既传心印。寻诣曹溪。礼祖塔。回游庐岳天台。及诸名山。遍寻圣迹。自洛抵雍。憩西明寺。僧众咸欲举请。充两街大德。业默然叹曰。亲近国王大臣。非予志也。于是至上党。节度使相国李抱真。与马燧。累有战功。又激发王武俊。同破朱滔。功多势盛。然好闻贤善。虽千里外。必持币致之。深重业名行。旦夕赡礼。麾幢往来。常有倦色。谓门人曰吾本避上国浩穰名利。今此又烦接君侯。岂娱心哉。言讫。逍遥绵上抱腹山。又往清凉山。于金阁寺。读大藏经。星入周天。斯愿方毕。复振锡南下。至于西河。初止众香佛刹。州牧董叔缠。请住开元精舍。业谓弟子曰。吾自至此。不复有游方之意。岂吾缘在此邪。于是撞钟告众。作师子吼。雨大法雨。垂二十年。并汾之人。悉皆向化。宪宗皇帝。御宇十有四年。素向德音。乃下诏请入内。辞疾不行。明年再降纶旨。称疾如故。穆宗皇帝即位之年。圣情虔虔。思一瞻礼。乃命两街僧录灵犀公。远赍敕旨迎请。业笑曰。行即行矣。道途有殊。于是剃发澡浴。至中夜告弟子慧愔等曰。汝等见闻觉知之性。与太虚同寿。不生不灭。一切境界。本自空寂。无一法可得。迷者不了。即为境惑。一为境惑。流转不穷。汝等常知心性本自有之。非因造作。犹如金刚不可破坏。一切诸法。如影如响。无有实者。故经云。唯有一事实。馀二则非真。常了一切空。无一物当情。是诸佛同用心处。汝等勤而行之。言讫跏趺而坐。奄然归寂。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21 【介绍】: 唐幽州昌平人。刘济次子。宪宗元和五年,以毒死其父得领军政,朝廷不知真相,仍诏嗣节度,封楚国公,累进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及吴元济、李师道平,王承宗死,总失支助,大恐。晚年恐悸尤甚,请落发为僧,穆宗赐号大觉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61—806 【介绍】: 即李诵。唐朝皇帝。德宗长子。德宗建中元年立为太子。贞元二十年,病风且喑。二十一年正月即位,任用王叔文等,革新政治,罢官市,出宫女及教坊女乐九百人。因久疾不愈,在位八月,为宦官俱文珍等所迫,传位太子,自称太上皇。次年卒,谥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全唐文·卷五十五
帝讳诵。德宗长子。上元二年生。始封宣城郡王。大历十四年六月进封宣王。十二月立为皇太子。贞元二十一年正月即位。七月。以疾令皇太子监国。八月。传位皇太子。元和元年正月。上尊号曰应乾圣寿太上皇。是月崩。年四十六。谥曰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庙号顺宗。大中三年。加谥至德宏道大圣大安孝皇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21 【介绍】: 唐贝州清河人。宪宗元和四年进士。累官至幽州节度判官。穆宗长庆元年,诏以为监察御史。行至中道,会以张弘靖为幽州节度使,诏彻归幽州幕,迁殿中侍御史。弘靖至镇数日,军乱,尽杀其从事,独以彻长者,囚之。彻出门骂众,遂被害。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21 排行大,郡望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西北)。德宗贞元十二年(796)从韩愈学,愈妻以族子。宪宗元和四年(809)登进士第,为泽潞从事。改幽州节度判官,穆宗长庆元年(821)召为监察御史,为幽州节度使张弘靖奏留,复返幽州,七月军乱遇害。生平见韩愈《幽州节度判官清河张君墓志铭》。《全唐诗》存联句1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63—809 【介绍】: 唐河中宝鼎人,字大顺。薛播子,出嗣伯父薛据。始举进士,不与先辈揖,作《胡马》及《圆丘》诗,京师遍传。德宗贞元九年擢进士第。补家令主簿,出佐凤翔军。以善射名,而为帅邢君牙不喜。后佐河阳军。宪宗元和初,拜国子助教,分教东都生。暴疾而卒。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23或824 【介绍】: 唐河中宝鼎人,一作南阳人,字绍述。樊泽子。始为国子主簿,元和三年擢军谋宏远科,授著作佐郎。历金部郎中,绵、绛二州刺史,有治迹。进谏议大夫,未拜卒。家饶于财,慷慨好施。为文奇涩,不袭前人,时号“涩体”。然亦有文从字顺之作。韩愈尝荐其材。有集。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66?—824 字绍述,排行大。远祖居南阳湖阳(今河南唐河西南),祖父咏迁居河东(今山西永济西)。初为国子主簿,宪宗元和三年(808)登军谋宏远科,授著作佐郎分司东都,转太子舍人,累迁至山南西道节度副使。宪宗卒,以金部郎中告哀南方,还,以言事获谴,出为绵州刺史。穆宗长庆元年(821)征拜左司郎中,出为绛州刺史。四年进谏议大夫,未拜卒。生平见韩愈《南阳樊绍述墓志铭》及《新唐书》本传。所作诗文务求艰涩,至有元和以后为文笔“学苦涩于樊宗师”(《国史补》卷下)之语。《全唐诗》存诗1首。全唐文·卷七百三十
宗师字绍述。河中宝鼎人。始为国子主簿。元和三年。擢军谋宏远科。授著作佐郎。历金部郎中纾州刺史。徙绛州。进谏议大夫。未拜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天水略阳人,字大圭。权德舆子。宪宗元和二年擢进士第。历监察御史,有美称。宰相李宗闵荐为中书舍人。时李训得宠,以《周易》博士居翰林,璩与舍人高元裕、给事中郑肃、韩佽等连章劾训倾覆阴巧,且乱国,不宜出入禁中,不听。及宗闵贬,璩亦贬阆州刺史。文宗怜其母病,徙郑州。训诛,时人以为璩明祸福大体,能世其家。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29 【介绍】: 唐河东安邑人,字大受。德宗贞元九年进士。十八年,入东都留守韦夏卿幕府。宪宗元和元年,在浙东幕府,与同僚游石伞峰赋诗。元和中历任礼部员外郎、兵部郎中、中书舍人。元和末自华州刺史改陕虢观察使。敬宗宝历二年,自国子祭酒出为福建观察使。次年,因贪赃事发,流播州。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29 字大受,安邑(今山西运城东)人。德宗贞元九年(793)登进士第。十八年,入东都留守韦夏卿幕府。宪宗元和元年(806),在浙东幕府。元和间历任礼部员外郎、兵部郎中、中书舍人。元和末任华州刺史,改陕虢观察使。敬宗宝历二年(826),自国子祭酒出为福建观察使。次年因贪赃事发,流播州。事迹据《郎官石柱题名考》卷二〇。《会稽掇英总集》卷四收其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