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潜朗(潛朗)
犹言大智大慧。 晋 束晰 《玄居释》:“今先生耽道修艺,嶷然山峙,潜朗通微,洽览深识。”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 公达 潜朗,思同蓍蔡,运用无方,动摄羣会。”
分類:大智
《漢語大詞典》:夐明
犹言大智大慧。吕氏春秋·尽数:“精气之集也,必有入也……集於树木,与为茂长;集於圣人,与为夐明。” 高诱 注:“夐,大也。” 清 魏源 《默觚上·学篇十四》:“太虚之精气流动,充盈于天地间,必有入也……集于珠玉,与为精英;集于圣人,与为夐明。”
分類:大智
三种大智
【佛学大辞典】
(名数)无师智,自然智,无碍智之称。
【佛学常见辞汇】
无师智、自然智、无碍智。
大智
【佛学大辞典】
(术语)广大之智慧。通达一切之事理者。法华经序品曰:「普入佛慧通达大智。」维摩经佛国品曰:「大智本行皆成就。」同慧远疏曰:「言大智者是佛智也,佛慧深广故名大智。」
大智藏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佛之大圆镜智也。佛地论五曰:「诸佛镜智名大智藏,世出世间智根本故。」
大智度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百卷,龙树菩萨造,秦罗什译。释大品般若经。
大智慧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对于大慈悲门之称。大智大悲佛所具之二德也。门有差别之义。
大智灌顶地
【佛学大辞典】
(术语)称佛地也。义释十三曰:「大智灌顶地者,即是如来第十一地也。由住第十一地入大智灌顶,乃能作如来事。」
大智慧光三昧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渐备一切智德经之异名。
无量寿大智陀罗尼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赵宋法贤译。仅有咒文。
广大智慧观
【佛学大辞典】
(术语)观世音菩萨五观智之一。观中道实相理之智也。法华经普门品曰:「真观清净观,广大智慧观。悲观及慈观,常愿常瞻仰。」
广大智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之智慧广大不可识量,因而谓佛智为广大智。大日经三曰:「奇哉真言行,能具广大智。」同义释八曰:「此广大梵音曰毗富攞Vipula,真言声,普遍一切法界,与虚空等,无所不至。当知佛心亦尔,故曰广大智。」
十种广大智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知一切众生心行智。二,知一切众生业报智。三,知一切佛法智。四,知一切佛法深密理趣智。五,知一切陀罗尼门智。六,知一切文字辩才智。七,知一切众生语言音声辞辩善巧智。八,于一切世界中普现其身智。九,于一切众会中普现影像智。十,于一切受生处中具一切智。见唐华严经四十九。
【佛学次第统编】
十种广大智:
一、知一切众生心行智。
二、知一切众生业报智。
三、知一切佛法智。
四、知一切佛法深密理趣智。
五、知一切陀罗尼门智。
六、知一切文字辩才智。
七、知一切众生语言音声辞辩善巧智。
八、于一切世界中普现其身智。
九、于一切众会中普现影像智。
十、于一切受生处中具一切智。
庄严大智
【三藏法数】
谓修禅定,既得离诸散乱,则本性寂静之慧,自然照朗,内外洞彻,于诸佛法,无不通达;此之智慧,非定不发,是为庄严大智也。
发大智心
【三藏法数】
谓欲以智慧广求一切佛法,普令众生,皆得法喜之乐,是名发大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