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0,分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平等大悲
出像大悲忏法
白衣大悲咒
青颈大悲心陀罗尼
青颈大悲王观自在念诵仪轨
金刚顶瑜伽青颈大悲王观自在念诵仪轨
云岩大悲
无盖大悲
番大悲神咒
爱见大悲
观自在菩萨大悲智印周遍法界利益众生薰真如法
大悲三念住
同体大悲
发大悲心
佛类词典(续上)
大慈大悲平等大悲
出像大悲忏法
白衣大悲咒
青颈大悲心陀罗尼
青颈大悲王观自在念诵仪轨
金刚顶瑜伽青颈大悲王观自在念诵仪轨
云岩大悲
无盖大悲
番大悲神咒
爱见大悲
观自在菩萨大悲智印周遍法界利益众生薰真如法
大悲三念住
同体大悲
发大悲心
大慈大悲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菩萨广大之慈悲也。与乐为慈。拔苦为悲。智度论二十七曰:「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中略)菩萨大慈于佛为小,于二乘为大。此是假名为大,佛大慈大悲,真实最大。」法华经曰:「大慈大悲,常无懈倦。」
【佛学常见辞汇】
伟大的慈心和悲心。给众生乐叫做慈;拔众生苦叫做悲。
【俗语佛源】
给与欢乐为「慈」,拔除痛苦为「悲」,合称「慈悲」。爱一切众生为大慈,拯救一切受苦受难的人为大悲。佛家以「慈悲为怀,提倡廓然大公的利他精神。佛称」两足尊「,即具足智慧和慈悲。菩萨实行「四无量心」,即慈、悲、喜、舍。唐·王维《燕子龛禅师》诗云:「救世多慈悲,即世无行作。」表明「慈悲」即「救世」之心。佛菩萨心量广大平等,救度一切众生而不见众生之相,故称「大慈大悲」,所谓「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大智度论》卷二七)「大慈大悲」常用以称佛。如《说岳》第一回:「我佛原是个大慈大悲之主。」「大慈」、「大悲」又分别指称弥勒、观音两尊菩萨。弥勒(Maitreya)意为「慈氏」,是「未来佛」,当予众生未来之乐,号为「大慈尊」,观音菩萨「救苦救难」,拔除众生今现在之苦。号为「大悲菩萨」。后来,帮助别人、救人于患难之中,都叫做「大慈大悲」、「大发慈悲」。亦用为祈求别人怜悯和帮助的话。如《喻世明言》卷三七:「伏望母亲大人,大发慈悲,优容苦志。」又如茅盾《赵先生想不通》:「啊哟!大少奶奶,大慈大悲的嫂子!下次我再说,罚我烂舌头!」(李明权)
(术语)佛菩萨广大之慈悲也。与乐为慈。拔苦为悲。智度论二十七曰:「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中略)菩萨大慈于佛为小,于二乘为大。此是假名为大,佛大慈大悲,真实最大。」法华经曰:「大慈大悲,常无懈倦。」
【佛学常见辞汇】
伟大的慈心和悲心。给众生乐叫做慈;拔众生苦叫做悲。
【俗语佛源】
给与欢乐为「慈」,拔除痛苦为「悲」,合称「慈悲」。爱一切众生为大慈,拯救一切受苦受难的人为大悲。佛家以「慈悲为怀,提倡廓然大公的利他精神。佛称」两足尊「,即具足智慧和慈悲。菩萨实行「四无量心」,即慈、悲、喜、舍。唐·王维《燕子龛禅师》诗云:「救世多慈悲,即世无行作。」表明「慈悲」即「救世」之心。佛菩萨心量广大平等,救度一切众生而不见众生之相,故称「大慈大悲」,所谓「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大智度论》卷二七)「大慈大悲」常用以称佛。如《说岳》第一回:「我佛原是个大慈大悲之主。」「大慈」、「大悲」又分别指称弥勒、观音两尊菩萨。弥勒(Maitreya)意为「慈氏」,是「未来佛」,当予众生未来之乐,号为「大慈尊」,观音菩萨「救苦救难」,拔除众生今现在之苦。号为「大悲菩萨」。后来,帮助别人、救人于患难之中,都叫做「大慈大悲」、「大发慈悲」。亦用为祈求别人怜悯和帮助的话。如《喻世明言》卷三七:「伏望母亲大人,大发慈悲,优容苦志。」又如茅盾《赵先生想不通》:「啊哟!大少奶奶,大慈大悲的嫂子!下次我再说,罚我烂舌头!」(李明权)
平等大悲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菩萨对于一切众生怜悯普遍平等之慈悲也。
(术语)佛菩萨对于一切众生怜悯普遍平等之慈悲也。
出像大悲忏法
【佛学大辞典】
(经名)千手千眼大悲咒行法之异名。
(经名)千手千眼大悲咒行法之异名。
白衣大悲咒
【佛学大辞典】
(杂语)白衣观音之陀罗尼也。大日经普遍真言品为白处尊真言而出之。
(杂语)白衣观音之陀罗尼也。大日经普遍真言品为白处尊真言而出之。
青颈大悲心陀罗尼
【佛学大辞典】
(经名)具名大慈大悲救苦观世音自在王菩萨广大圆满无碍自在青颈大悲心陀罗尼。一卷,唐不空译。
(经名)具名大慈大悲救苦观世音自在王菩萨广大圆满无碍自在青颈大悲心陀罗尼。一卷,唐不空译。
青颈大悲王观自在念诵仪轨
【佛学大辞典】
(经名)具名金刚顶瑜伽青颈大悲王观自在念诵仪轨,一卷,唐金刚智译。
(经名)具名金刚顶瑜伽青颈大悲王观自在念诵仪轨,一卷,唐金刚智译。
金刚顶瑜伽青颈大悲王观自在念诵仪轨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金刚智译。说青颈观音之修法。
(经名)一卷,唐金刚智译。说青颈观音之修法。
云岩大悲
【佛学大辞典】
(公案)同云岩问道吾手眼条。
(公案)同云岩问道吾手眼条。
无盖大悲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无盖)。
(术语)(参见:无盖)。
番大悲神咒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纯梵语之大悲咒也,番者西蕃之义,即西域也。
(经名)一卷,纯梵语之大悲咒也,番者西蕃之义,即西域也。
爱见大悲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不断烦恼而运大悲以救众生也。爱者思惑,见者见惑。小乘之菩萨,于三大阿僧祇劫间,发四弘誓愿,修六度万行,济度众生。然未断见思之烦恼,为伏惑行因,故认能爱所爱二相,其大悲亦虚妄不净,故令人为疲厌之想,当舍离之也。
【佛学常见辞汇】
自己虽未断烦恼却运用大悲以救济众生。爱是指思惑,见是指见惑。
(术语)不断烦恼而运大悲以救众生也。爱者思惑,见者见惑。小乘之菩萨,于三大阿僧祇劫间,发四弘誓愿,修六度万行,济度众生。然未断见思之烦恼,为伏惑行因,故认能爱所爱二相,其大悲亦虚妄不净,故令人为疲厌之想,当舍离之也。
【佛学常见辞汇】
自己虽未断烦恼却运用大悲以救济众生。爱是指思惑,见是指见惑。
观自在菩萨大悲智印周遍法界利益众生薰真如法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唐不空译。说二种之香印。有图。(参见:香印)
(书名)一卷,唐不空译。说二种之香印。有图。(参见:香印)
香印
【佛学大辞典】
(杂名)同于香篆。(参见:香篆)。象器笺十九曰:「希叟昙禅师广录禅房十事香印颂云:要识分明古篆,一槌打得完全。烧炷旃檀牛粪,衲僧鼻孔校穿。」
(杂名)同于香篆。(参见:香篆)。象器笺十九曰:「希叟昙禅师广录禅房十事香印颂云:要识分明古篆,一槌打得完全。烧炷旃檀牛粪,衲僧鼻孔校穿。」
大悲三念住
【佛学常见辞汇】
佛以大悲摄化众生,常住于三种之念中,名大悲三念住。一、众生信佛,佛不生欢喜心,常安住于正念正智,是第一念住。二、众生不信佛,佛也不生忧恼,常安住于正念正智,是第二念住。三、同时一类信,一类不信,佛知之亦不生欢喜与忧戚,常安住于正念正智,是第三念住。
佛以大悲摄化众生,常住于三种之念中,名大悲三念住。一、众生信佛,佛不生欢喜心,常安住于正念正智,是第一念住。二、众生不信佛,佛也不生忧恼,常安住于正念正智,是第二念住。三、同时一类信,一类不信,佛知之亦不生欢喜与忧戚,常安住于正念正智,是第三念住。
同体大悲
【佛学常见辞汇】
谓佛的法身,与众生的法身是共同的,自己和他人,没有分别,视他人的痛苦就是自己的痛苦。
谓佛的法身,与众生的法身是共同的,自己和他人,没有分别,视他人的痛苦就是自己的痛苦。
发大悲心
【三藏法数】
谓慈悯一切众生轮回生死,受种种苦,誓愿救拔,是名发大悲心。
谓慈悯一切众生轮回生死,受种种苦,誓愿救拔,是名发大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