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大夫  拼音:dà fū
1.职官名。历代沿用,多系中央要职和顾问。如御史大夫、光禄大夫、大中大夫等。
2.宋朝对有特殊技艺者的尊称。《警世通言。卷八。崔待诏生死冤家》:「启请婆婆,过对门裱褙铺里请璩大夫来说话。」
3.复姓。如汉代有大夫但。
《國語辭典》:大夫  拼音:dài fu
医生。《红楼梦》第五一回:「我叫人请了大夫,悄悄的从后门进来瞧瞧就是了。」
《國語辭典》:士大夫  拼音:shì dà fū
1.旧称在职居官的人。《周礼。冬官考工记》:「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唐。韩愈 师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2.军中的将士。旧时军职中有大夫、士,故以士大夫泛指将士。《史记。卷一○九。李将军列传》:「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汉。司马相如 喻巴蜀檄:「蛮夷自擅,不讨之日久矣,时侵犯边境,劳士大夫。」
3.士族。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羞务工伎。」《南史。卷三六。列传。江夷》:「僧真丧气而退,告武帝曰:『士大夫故非天子所命。』」
《漢語大詞典》:中大夫
(1).古代官名。 周 王室及诸侯各国卿以下有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荀子·大略:“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吉事尚尊,丧事尚亲。”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晋国 之法,上大夫二舆二乘,中大夫二舆一乘,下大夫专乘。”
(2). 汉 官名。备顾问应对。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文帝 由是奇 释之 ,拜为中大夫。”
《國語辭典》:卿大夫  拼音:qīng dà fū
卿和大夫。后泛指贵族。《礼记。曲礼上》:「四郊多垒,此卿大夫之辱也。」《孝经。卿大夫章》:「三者备矣,然后能卿大夫之孝也。」
《國語辭典》:五大夫  拼音:wǔ dà fū
1.授赏有功者的爵位。战国时楚魏始设,秦汉因之,为二十等爵的第九级。《战国策。楚策一》:「楚杜赫说楚王以取赵。王且予之五大夫,而令私行。」汉。晁错论贵粟疏〉:「今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乃复一人耳。」
2.秦始皇封泰山后,返京途中遇大风雨,在松树下休息,因而封此松为五大夫。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后借指松树。也称为「大夫松」。
3.越王句践的五大夫。为舌庸、苦成、大夫种、范蠡、皋如。
4.战国时魏的五大夫。为吴起、西门豹、北门可、乐羊、李克。
《漢語大詞典》:楚大夫
指 屈原 。因其曾为 楚国 三闾大夫,故称。 唐 杜甫 《地隅》诗:“丧乱 秦公子 ,悲凉 楚大夫 。” 唐 罗隐 《杜陵秋思》诗:“只闻斥逐 张公子 ,不觉悲同 楚大夫 。” 元 无名氏 《落梅风》曲:“ 陶元亮 , 楚大夫 ,醉和醒怎生做一处?”
分類:屈原
《國語辭典》:大夫松  拼音:dà fū sōng
五大夫的别称。参见「五大夫」条。
《國語辭典》:五大夫  拼音:wǔ dà fū
1.授赏有功者的爵位。战国时楚魏始设,秦汉因之,为二十等爵的第九级。《战国策。楚策一》:「楚杜赫说楚王以取赵。王且予之五大夫,而令私行。」汉。晁错论贵粟疏〉:「今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乃复一人耳。」
2.秦始皇封泰山后,返京途中遇大风雨,在松树下休息,因而封此松为五大夫。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后借指松树。也称为「大夫松」。
3.越王句践的五大夫。为舌庸、苦成、大夫种、范蠡、皋如。
4.战国时魏的五大夫。为吴起、西门豹、北门可、乐羊、李克。
《漢語大詞典》:先大夫
(1).已故的大夫。《左传·文公十八年》:“先大夫 臧文仲 教 行父 事君之礼。”国语·周语中:“昔先大夫 荀伯 自下军之佐以政, 赵宣子 未有军行而以政。”
(2).犹先父。后汉书·逸民传论:“先大夫 宣侯 尝以讲道餘隙,寓乎逸士之篇。” 李贤 注:“ 沈约 《宋书》曰:‘ 范泰 字 伯伦 ……薨謚 宣侯 。’即 曄 之父也。” 唐 穆员 《河南洛阳县主簿郑君墓志铭》:“君事先大夫以闻礼为业,奉继太夫人以无违为志,孝也。”
《漢語大詞典》:上大夫
为 中国 古代的官阶之一。 周 王室及各诸侯国的官阶分为卿、大夫、士三等,每等中又各分为上、中、下三级。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夫爵禄旂章,所以异功伐别贤不肖也。故 晋国 之法,上大夫二舆二乘,中大夫二舆一乘,下大夫专乘,此明等级也。” 汉 桓宽 盐铁论·论儒:“ 齐宣王 褒儒尊学, 孟軻 、 淳于髡 之徒受上大夫禄,不任职而论国事。”
《漢語大詞典》:陆大夫(陸大夫)
指 汉 陆贾 。 贾 为太中大夫,故称。 北周 庾信 《有喜致醉》诗:“既喜 枚都尉 ,能欢 陆大夫 。”参阅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分類:陆贾
《國語辭典》:莽大夫  拼音:mǎng dà fū
西汉扬雄仕于王莽,朱子《资治通鉴纲目》称为「莽大夫」,以示贬责之意。后世比喻变节仕于伪朝的人。宋。朱熹《资治通鉴纲目。卷八上。莽大夫扬雄死书法》:「莽臣皆书死,贼之也,莽大夫多矣,特书扬雄,所以深病雄也。」
《國語辭典》:子大夫  拼音:zǐ dà fū
古代君王对臣下的敬称。《文选。刘彻。贤良诏》:「朕之不敏,不能远德,此子大夫之所睹闻也。」
《漢語大詞典》:朝大夫
(1).古代官名。周礼·秋官·朝大夫:“朝大夫掌都家之国治。” 郑玄 注:“都家,王子弟、公卿及大夫之采地也。主其国治者,平理其来文书於朝者。”
(2).泛指朝中大夫之官职。《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三·陌上桑》:“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漢語大詞典》:县大夫(縣大夫)
县令的别称。左传·襄公三十年:“ 赵孟 问其县大夫,则其属也。”宋史·窦俨传:“请改两畿诸县令及外州府五千户以上县令为县大夫,升为从五品下。” 明 徐渭 《会稽县志诸论·设官论》:“有里胥而后有县大夫,有县大夫而后有诸侯,有诸侯而后有天子。”
分類: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