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6,分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僧桂琛( 桂琛 李 世称 地藏和尚 号 二大士 )
释维琳(号 无畏禅师、无畏大士 沈 世称 径山长老 )
释惠寂(别称 华严寂 王 )
僧印简(别称 海云简 印简 号 海云 宋 通玄广惠大师、寂照英悟大师 佛日圆明大师 )
陈日焌( 仁王 号 竹林大士 )
陈际泰(字 大士 号 方城 )
马大士
万廷仕(字 大士 号 馀庵 )
秦大士(字 鲁一 号 涧泉、秋田老人 )
盛大士(字 子履 号 逸云、兰簃外史、兰畦道人 )
其它辞典(续上)
元大士僧桂琛( 桂琛 李 世称 地藏和尚 号 二大士 )
释维琳(号 无畏禅师、无畏大士 沈 世称 径山长老 )
释惠寂(别称 华严寂 王 )
僧印简(别称 海云简 印简 号 海云 宋 通玄广惠大师、寂照英悟大师 佛日圆明大师 )
陈日焌( 仁王 号 竹林大士 )
陈际泰(字 大士 号 方城 )
马大士
万廷仕(字 大士 号 馀庵 )
秦大士(字 鲁一 号 涧泉、秋田老人 )
盛大士(字 子履 号 逸云、兰簃外史、兰畦道人 )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67—928 【介绍】: 五代时僧。镇州常山人。俗姓李。幼于本州万岁寺出家,习学律典。后转依禅宗,历诣云居道膺、雪峰义存,终嗣玄沙师备。后住漳州罗汉院,世称地藏和尚。其门人文益,开法眼宗。全唐文·卷九百二十一
桂琛俗姓李氏。常山人。幼投本郡万岁寺。依无相大师出家。后住漳州龙溪罗汉院。后唐天成三年卒。年六十二。清泰二年谥真应禅师。禅林僧宝传·卷第四
禅师名桂琛。生李氏。常山人也。幼卓越。绝酒胾。见万寿寺无相律师。即前作礼。无相拊其首曰。若从我乎。乃欣然依随之。父母不逆也。年二十馀。即剃发为大僧。无相使习毗尼。一日为众升堂。宣戒本布萨已。乃曰。持犯但律身而已。非真解脱也。依文作解。岂发圣乎。一众愕然。琛顾笑。为无相。作礼辞去。无相不强。初谒雪峰存公。不大发明。又事玄沙。遂臻其奥。与慧球者齐名。号二大士。琛能秘重大法。痛自韬晦。然丛林指目。以为雪峰法道之所寄也。漳州牧王公。请住城西石山。十馀年。迁止罗汉。破垣败箦。人不堪其忧。非忘身为法者。不至。僧问。如何是罗汉一句。曰我若向汝道。却成两句。又问以字不成。八字不是。是甚字。琛曰。汝不识此字耶。曰不识。琛曰。看取其下注脚。琛尝垂头。颓然坐折木床。见僧来。即举拂子曰。会么。对曰。谢和尚指示学人。琛曰。见我竖起拂子。便道指示学人。汝每日见山见水。可不指示汝耶。又见僧来。举拂子。其僧礼拜称赞。琛曰。见我竖起拂子。便礼拜赞叹。那里扫地。竖起扫帚。为甚不赞叹。有僧来报。保福迁化也。琛曰保福迁化。地藏入塔。琛时住地藏。乃石山也。于时学者莫测其旨。琛悯之为作明道偈。其词曰。至道渊旷。勿以言宣。言宣非指。孰云有是。触处皆渠。岂喻真虚。真虚设辨。如镜中现。有无虽彰。在处无伤。无伤无在。何拘何碍。不假功成。将何法尔。法尔不尔。俱为唇齿。若以斯陈。埋没宗旨。宗非意陈。无以见闻。见闻不脱。如水中月。于此不明。翻成剩法。一法有形。翳汝眼睛。眼睛不明。世界峥嵘。我宗奇特。当阳显赫。佛及众生。皆承恩力。不在低头。思量难得。拶破面门。盖覆乾坤。快须荐取。脱却根尘。其如不晓。谩说而今。后唐天成三年戊子秋。琛复至闽城旧止。遍游近城诸刹。乃还示微疾。沐浴安坐而化。阅世六十有二。坐四十二夏。阇维收舍利建塔。有得法上首。清凉益禅师。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生常山之李氏。童时即笃志离俗。亲戚乡党皆莫之从。年且弱冠。乃获为郡之万寿寺无相大师弟子。既登戒品。方学毗尼。叹曰。此岂足以臻观脱哉。于是南谒云居雪峰。抵玄沙。沙问云。三界惟心。汝作么生会。琛指椅子云。和尚唤这个作什么。沙曰椅子。琛云。和尚不会。沙曰。我唤作竹木。汝唤作什么。琛云桂琛亦唤作竹木。沙云尽大地觅一个会佛法底人不可得。自是玄沙每诱迪学者。出诸三昧。皆命琛为助发。于是漳牧王公。建地藏精舍。而请驻锡焉。久之徙居罗汉院。上堂。宗门玄妙为当只恁么。更别有奇特。若别有奇特。汝且举看。若无。不可只将三个字。便当却也。三个字谓宗教乘而已。尔若道著宗乘。便是宗乘。若道著教乘。便是教乘。禅德佛法元来。由尔口里安立名字。尔向这里。说圆说顿。说实说常。禅德尔把什么作圆作顿。作实作常。傍家行脚。理须甄别莫相理没。珍重。问如何是罗汉家风。答不向尔道。问因甚么不向学人道。答是我家风。问如何是沙门正命食。答吃得么。曰欲吃此食。作何方便。答塞却汝口。问如何是十方眼。答时上眉毛。天成三年。戊子秋示疾数日安坐而终。寿六十二。腊四十。茶毗于城西院之东冈。建塔葬舍利于院之西。则清泰二年十二月望日也。琛无恙时。鼓山神晏尤见重于王氏。以他事胁令舍玄沙嗣雪峰。琛终不变。宋高僧传·卷第十三 习禅篇第三之六(正传十七人附见六人)唐东京封禅寺圆绍传
释桂琛。俗姓李氏。常山人也。甫作童儿笃求远俗。斋茹一餐调息终日。秉心唯确乡党所钦二亲爱缚而莫辞。群从情缠而难脱。既冠继踰城之武。求师得解虎之俦。乃事本府万岁寺无相大师矣。初登戒地例学毗尼。为众升台宣戒本毕。将知志大安拘之于小道乎。乃自诲曰。持犯束身非解脱也。依文作解岂发圣乎。于是誓访南宗程仅万里。初谒云居后诣雪峰玄沙两会。参讯勤恪。良以嗣缘有在。得旨于宗一大师。明暗色空廓然无惑。密行累载处众韬藏。虽夜光所潜而宝器终异。遂为故漳牧太原王公诚请。于闽城西石山建莲宫而止。驻锡一纪有半。来往二百众。琛以秘重妙法罔轻示徒。有密学恳求者时为开演。后龙溪为军倅勤州太保琅琊公志请。于罗汉院为众宣法。讳让不获。遂开方便。不数载南北参徒丧疑而往者不可殚数。有角立者。抚州曹山文益江州东禅休复。咸传琛旨。各为一方法眼。视其子则知其父矣。以天成三年戊子秋。复届闽城旧止。遍玩近城梵字。已俄示疾数日安坐告终。春秋六十有二。僧腊四十。遗戒勿遵俗礼而棺而墓。于是茶毗于城西院之东岗。收其舍利建塔于院之西。禀遗教也。则清泰二年十二月望日也。琛得法密付授耳。时神晏大师王氏所重。以言事胁令舍玄沙嗣雪峰。确乎不拔。终为晏谗而凌轥。惜哉。高僧摘要·法高僧摘要卷二
俗姓李。常山人。童儿便求远俗。斋茹一餐。秉心唯确。二亲爱缚。继踰城之武。事本府万岁寺无相大师。登戒地。学毗尼。乃自诲曰。持犯束身。非解脱也。依文作解。岂发圣乎。于是誓访南宗。程仅万里。初谒云居。后诣雪峰。参讯勤恪。得旨于宗一大师。明暗色空。廓然无惑。密行累载。处众韬藏。遂为故漳牧。太原王公。诚请于闽城西石山。建莲宫而止。驻锡一纪有半。来往二百众。琛以秘重妙法。罔轻示徒。有密学恳求者。时为开演。后龙溪为军[亻䘚]勤州大保琅琅公。志请于罗汉院为众宣法。遂开方便。不数载南北参徒。角立。抚州曹山文益。江州东禅林。复咸传琛旨。各为一方法眼。天成三年。戊子秋俄示疾数日。安坐而终。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维琳(?~一一一九),号无畏禅师,俗姓沈,武康(今浙江德清西)人。住湖州铜山院(《东堂集》卷九《湖州铜山无畏庵记》)。神宗熙宁中,苏轼通判杭州时请住径山。徽宗建中靖国初住隆教院(《永乐大典》卷二二八二引《馀英志》)。宣和元年,崇右道教,诏僧为德士,维琳不受命,聚徒说偈而逝。事见《吴兴诗存》二集卷一四。今录诗三首。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僧。武康人,俗姓沈,号无畏禅师,人称径山长老。好学能诗。神宗熙宁间,苏轼悴杭,请住径山。徽宗宣和初崇右道教,诏僧为德士,皆顶冠,遂聚徒说偈而逝。补续高僧传·护法篇
维琳。武康沈氏子。约之后也。好学能诗。熙宁中。东坡倅杭。请住径山。继登慧渊公法席。丛林蔚然。众心归附。久之惮烦。退静于邑之铜山。结庵名无畏。自号无畏大士。建中靖国初。东坡自儋耳还至毗陵。以疾告老。师往问慰。坡答之以诗。始师之居铜山也。院有松合抱。县大夫将取以治廨。师知之。命削皮题诗其上曰。大夫去作栋梁材。无复清阴护绿苔。只恐夜深明月下。误他千里鹤飞来。尉至。读其诗乃止。宣和元年。师既老。朝廷崇右道教。诏僧为德士皆顶冠。师独不受命。县遣使谕之。师即集其徒。说偈趺坐而逝。众以二缶覆其躯。瘗山后。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惠寂。姓王氏。西河人也。为童子时。白其父求出家。父以一子故难之。及长。于佛书无不读。授华严法界观于汾州天宁宝和尚。父殁乃祝发。居寿圣。时年已五十有一矣。崇宁改元。始以恩例得僧服。俄赐紫。遂主信公讲席。学子日盈其门。避兵南来。居汝州之普炤。又迁南阳之鄂城。师以华严为业。手抄全经。日诵四帙为定课。既客居。徒众解散。独处土室中。而不废讲说。有问之者。云。吾为龙天说耳。龛前有树。既枯而华。随采随生。人以为道念坚实之感。正大丙戌九月五日夜。说世界成就品。明日以偈示众。告以寂灭之意。且曰。何从而来。何从而去。于是右胁而化。寿七十有九。会葬万人。所得舍利。及他灵异甚众。起塔于普炤华严。广阳之大圣。舞阳之弘教。元遗山铭之云。彼上人者。言外之传。于华严海。为大法船。一龛宴居。幽祇满前。曾是枯株。秀颖郁然。灵塔相望。有光烛天。铃音演法。普为大千。盖寔录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02—1257 【介绍】: 金元间僧,号海云。岚谷宁远人。俗姓宋。世业儒,祝发居广惠寺,金宣宗赐号通玄广惠大师。蒙古赐号寂照英悟大师,称小长老。累号佑圣安国大禅师,历主永庆、庆寿等寺。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印简。山西之岚谷宁远人。姓宋氏。微子之后。生于金之泰和壬戌年。人品恢伟。童幼神悟。七岁父授以孝经开宗明义章。乃曰。开者何宗。明者何义。父惊异。知非尘劳中人。携见傅戒颜公。颜。欲观其根器。授以草庵歌。至坏与不坏主元在。师问曰。主在何处。颜曰。何主。师曰。离坏不坏者。曰此客也。师曰。主聻。颜沉吟而已。寻礼中观沼公为师。十一预恩纳具。有洪彦上座问曰。于今受大戒了。缘何作小僧。师曰。缘僧小故。戒说大也。试问。上座戒老耶小耶。曰。我身则老。语未终。师大声曰。休生分别。一日。上座教僧去。师背上拍一下。待回首。乃竖指示之。僧如教拍师背。师便竖一指。座太奇之。师年十二。中观听师参问。诲之曰。汝所欲文字语言耳。向去皆止之。唯身心若槁木死灰。今时及尽功用纯熟。悟解真实。大死一场休有馀气。到那时节。瞥然自肯。方与吾相见。师谨受教。一日。扶中观行。观曰。法灯禅师道。看他家事忙。且道承谁力。汝作么生会。师将中观手一掣。观曰。这野狐精。师曰。喏喏。师年十三时。成吉思皇帝。征伐天下。师在宁远。于城陷之际。稠人中俾师敛髻。师告曰。若从国仪。则失僧相也。遂获如故。师年十八。元兵复取岚城。四众逃难解散。师独侍中观。曰。吾年迫桑榆。汝方富有春秋。今此玉石俱焚奚益。子可以去矣。师泣曰。因果无差。死生有命。安可离师求脱免乎。纵或得脱。亦非人子之心也。观察师诚确。嘱师曰。子向去朔漠。有大因缘。吾与子俱北渡矣。明日城降。元帅史天泽。见师气宇。问曰。尔何人。曰我沙门也。史曰。食肉否。曰何肉。史曰人肉。师曰。人非兽也。虎豹尚不相食。况人乎。曰今日兵刃之下。能无伤乎。师曰。必仗其外护者。史喜甚。又元帅李七哥。问曰。尔既为僧。禅耶教耶。师曰。禅教乃僧之羽翼也。如国之用人。必须文武兼济。李曰。然则必也从何而住师曰。二俱不住。李曰。尔何人也。师曰。佛师。复曰。吾师亦在于此。二公见师年幼。无所畏惧。应对不凡。即与往见中观。闻观教诲切至。乃大喜曰。有是父。必有是子也。相与礼观为师。与师结金石之契。于是。国王大加恩赐。延居兴安香泉院。署中观慈云正觉大禅师。师寂照英悟大师。所需皆官给。及中观示寂。师为乞食看塔。一夜。闻空中有声召师名。师瞥然有省。乃迁居三峰道院。复问人告曰。大事将成。行矣。无滞于此。黎明。杖策之燕。过松铺。值雨宿岩下。因击火大悟。自扪面曰。今日始知眉横鼻直。信道天下老和上。不寐语。先是。中观垂寂。师问曰。某甲当依何人。了此大事。观曰。庆八十去。师既入燕。至大庆寿寺。乃省观语。径谒中和老人璋公。中和。先一夕梦一异僧策杖。径趍方丈。踞师子座。次日师至。中和笑曰。此子。乃夜来所梦者。师问曰。某甲不来而来。作么生相见。中和曰。参须实参。悟须实悟。莫打野𢲪。师曰。某甲因击火迸散。乃知眉横鼻直。和曰。我此处别。师曰。如何。和曰。牙是一口骨。耳是两片皮。师曰。将谓别有。和曰。错。师喝曰。草贼大败。和休去。次日。和复举临济两堂首座齐下喝因缘。师竖拳一拍。当时丈堂震动。遂受中和印记。出世屡坐大道场。皆太师国王。及诸重臣之命。师室中。尝以四无依语勘学者。无一当对扬者。一日。廊中逢数僧。连问不契。皆被打。问最后一僧。汝那里去。僧云。觅和上去。师云。觅他作么。僧云。待痛与一顿。师云。将甚么来打。僧四顾云。不将棒来。师连打四下云。这掠虚汉。众皆走。师召云。诸上座。众回首。师云。是甚么。丁酉正月。加师先天镇国大士之号。己亥冬。命主大庆寿寺。壬寅。护必烈大王。请师赴帐下。问佛法大意。王大悦。从师受菩提心戒。因奏曰。我释迦氏之法。于庙堂之论。在王法正论品。理固昭然。非难非易。恐王者不能尽行也。又宜求天下大贤硕儒。问以古今治乱兴亡之事。当有所闻也。王大悦。锡以珠袄金锦无缝大衣。奉以师礼。将别王。王问。佛法此去。如何受持。师曰。信心难生。善根难发。今已发生。务须护持专一不忘。不见三宝有过。恒念百姓不安。善抚绥。明赏罚。执政无私。任贤纳谏。一切时中。尝行方便。皆佛法也。师既行。有一恶少。肆言谤法。王按之将加法焉。专使白师。师回启云。明镜当台。妍媸自现。神锋在掌。赏罚无私。若以正念现前。邪见外魔。杀之可矣。然王者。当以仁恕为心乃可。王益敬焉。寻奉命统僧。赐白金万两。即昊天寺建大会。为国祈福。蒙哥皇帝即位。顾遇隆渥。丙夏辰。旭威烈王。奉以金柱杖。金缕袈裟。求法语开示。七月。师会诸耆旧。录所长物见数。令主后事。丁巳夏。说偈毕。师云。汝等少喧。吾欲偃息。侍僧急呼主事人至。师吉祥。泊然而逝矣。世寿五十六。茶毗。获舍利无算。护必烈王。为建塔于大庆寿寺之侧。谥佛日圆明大师。望临济为十六世。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八
禅师名印简。字海云。山西宁远人也。得道于庆寿璋禅师。璋字仲和。乃天目齐之裔也。斋参五祖演和尚。得演记莂。遂隐天目。当其时。出五祖之门者。化遍南州。而三佛之裔称盛。独齐公居天目。甚枯淡。法席寥然。暮年始有懒牛和上座。绍齐之法。而和之。枯淡尤甚。仅得竹林宝。宝得竹林安。安传容庵海。海之名颇著。乃有中和璋。璋之下有印简出焉。简出则齐之道大于北平矣。简本出儒家。有生知之质。其父宋氏授以孝经。开宗明义章。简掩卷进曰。开者何宗。明者何义。其父愕然。提其耳曰。孺子可教也。时方七岁。于是古今经纬之学。一目辄知要领。然疑喜怒哀乐未发以前之理。不遑寝食。乃尽捐宿学。走事中观沼禅师。每发问端。沼每止之。沼老常命简扶行。偶下阶。简掣沼公之手。沼咄曰。者野狐精。简恍然而诺。沼乃遣简行脚。简既饫游。孤策过燕京。雨阻松铺。中途夜宿岩下。因击石火。划然大悟。乃扪面曰。今日始知眉横鼻直。天下老和尚信不寐语矣。遂达庆寿。通谒于中和璋公。公先夕梦。异僧策杖竟来。方丈据狮子座。晨起而心待之。简果应期而至。璋大喜受展。问曰。你曾到此么。简对曰。印简不来而来。作么生相见。曰。切莫打野榸。简曰。石火迸裂。眉横鼻直。曰。吾此处别。简曰。如何表信。曰。牙是一具骨。耳是两片皮。简曰。将谓别有。曰错。简喝曰。草贼大败。璋笑而休。次日璋公以临济两堂首座下喝机缘。令简下语。对曰。打破秦时镜。磨尖上古锥。龙飞霄汉外。何劳更下椎。曰。你只得其机。不得其用。简掀倒禅床。璋曰。路途之乐。终未到家。简与一掌。璋曰只得其用。不得其体。简曰。青山耸寒色。月炤一溪云。曰。只得其体。不得其智。简曰。流水自西东。落花无向背。曰。要且没交涉。简震拍其两掌。是时左右皆为变色。璋公乃曰。如是如是。遂命掌记室。而师资如水乳也。元世祖辛卯年。简主庆寿。衲子不惧苦寒。趋归法会。而禅床几至折脚。其都中贵人多杂遝。门下简一以璋公真率之风应之。无不悦服。盖璋居庆寿。受公卿之刺。从未以名姓干复之。然以祖意徵扣。则忉怛往返。不留馀地也一。日简于廊下逢数僧。乃问曰。那里去。一僧对曰。赏花去。第二对曰。礼佛去。第三对曰。那里去。第四僧无语。简俱以棒打之。复问第五僧。对曰。觅和尚去。简曰。觅他作甚么。曰。待他打。时还他一顿。简曰。将甚么来打。曰。不将棒来打。简连打曰。者掠虚汉。众皆走散。简召曰。诸上座。众同首。简曰。是甚么。乃趋寂。谥曰佛日圆明大师。 赞曰。简公据无师之智。出家行脚。遍阅尊宿。而后扣中和室投机之语。盘旋密运。称可观矣。公不假能事而起天目。齐几湮之宗。则老东山之面目俨然。岂非巨冶无分金之体。而千江有得月之机乎。
人物简介
元诗纪事
日焌,日烜子,谥仁王。 南翁梦录:仁王既传位世子,乃出家修行,刻苦精进,为一方祖师。庵居安子山紫霄峰,自号竹林大士。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安南王日烜世子。袭位,自号竹林大士。薨,谥仁王。有香海印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67—1641 【介绍】: 明江西临川人,字大士。家贫力学,与同里艾南英等以时文名天下。一日能作制艺二、三十首,所作多至万篇。崇祯三年为举人,七年举进士,年已六十八,旋授行人卒。有《太乙山房集》等。维基
陈际泰(1573年—1640年),字大士,号方城,江西临川县鹏田人。明末古文家。自幼敏慧,能背诵四书。崇祯二年(1629年)拔贡,第二年乡试第七,崇祯七年(1634年)中进士,十年授行人司行人,一奉差益藩,再典试黔中,崇祯十三年(1640年),护送故相蔡国用灵柩南行,因疾卒于济宁,享年六十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河南浚县人。顺治十五年进士。官监察御史,屡奏时政。寻巡视两淮盐政,掌京畿河南两道事。
人物简介
个人简介
万廷仕(1618-1681),字大士,号馀庵,宜兴人,邑廪生,顺治戊子年(公元1648年)拔贡授河南临漳县知县。享年六十三岁。著有《馀庵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15—1777 【介绍】: 清江苏江宁人,字鲁一,号涧泉,又号秋田老人。乾隆十七年进士,官至侍讲学士。精于论文。主福建乡试,得士甚多。擅书法,晚岁兼善绘画,均有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江苏镇洋人,字子履,号逸云,又号兰簃外史、兰畦道人。嘉庆五年举人。官山阳教谕。工诗。善画山水。有《蕴素阁集》。晚晴簃诗汇·卷一一四
盛大士,字子履,号逸云,又号兰畦道人,镇洋人。嘉庆庚申举人,官山阳教谕。有《蕴愫阁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