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66—635 【介绍】: 唐开国皇帝。祖籍陇西成纪,迁狄道,又徙武川镇,后入中原,居南赵郡广阿。字叔德。其祖于北周时封唐国公。渊七岁袭爵,隋时累迁太原留守。炀帝大业十三年起兵反隋,次年称帝,国号唐,建都长安。在位九年,平定群雄统一天下,传位于太子世民,自称太上皇。卒谥大武皇帝。
全唐文·卷一
帝姓李氏。讳渊。字叔德。其先陇西成纪人。后徙长安。祖虎。佐周有功。为柱国。追封唐公。帝生袭封。隋大业十二年十二月为太原留守。明年五月举义兵。十一月入长安。尊立恭帝。自为大丞相。进爵为王。义宁二年戊寅五月受禅。建元武德。在位九年八月。传位太子。年七十一。谥曰大武皇帝。庙号高祖。追尊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姓唐氏。湖州之安吉人。母梅。感异梦生光。及薙落。诵法华经。三月即能忆持。游京师。肃宗燕见之熟视之曰。畴昔之夜。朕梦。僧声演大乘。而口出光明者。兹非其人乎。因赐今名。属上生辰。召齐于定国寺。馆之千福寺。看经道场。遣中官赵温等。宣谕以送。仍赐墨敕。许随意住持天下名山。后徙蓝田精舍。精舍之僧先梦。天童降谓曰。大光经声。彻于有顶。功德不可量也。一日忽有臂从天下。抚其心匈。又梦。僧引乳使光吮其湩。自尔神形舒畅。气貌融裕。久之山行。偶坠穷谷龙泉中。心不迷乱。但发愿持多宝塔品十万遍。俄觉此身跃然而出。如有物捧持之者。龙朔初。诏住资圣寺。寺即赵国公长孙无忌宅也。二年诏为文德皇后追福。七年资圣灾。栋宇器物俱烬。惟诸经卷无所损。事闻。所赐殊渥。百姓亦捐弃财币盈钜万。寺以再成。未几。疏乞归省。诏未即允。光随得疾莫疗。欲赴水死。强起跨驴往。驴伏不行。乌群噪其上。人稍知之。交开谕乃解。复顶戴经卷行道。寻有诏允所请。既归。构塔于乌程。日持多宝品。以偿昔愿。永泰元年。浙西廉使韦元甫。表请光为六郡持念之首。且为别立道场。大历间。鲁公颜真卿刺郡。乌程宰则李绅公垂之父也。绅生未期而疾作。名光脩治佛事而愈。绅小字光。盖以此。贞元中。绅官于朝。间出刺拜于持经道场。永贞元年十二月既望之夕示灭。寿七十。绅时以相国制文勒碑。噫荣矣。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四 读诵篇第八之一
释大光。俗姓唐氏。生于邑之安吉也。母梅氏寄孕而梦协灵祥。在娠乃恶荤臭焉。既诞能言。不为戏弄。未龀之岁思求佛乘矣。愿念法华三月通贯。经声一发顽鄙革心。及遂出家而寻登戒。西游京邑。朝见肃宗帝召对禁中。拱而叹曰。昔梦吴僧口持大乘五光随发。音容宛若适朕愿兮。因赐名大光。属帝降诞节斋于定国寺。因赐墨诏。许天下名寺意往者住持。令中官赵温送于千福寺住持经道场。其诵经作吴音。辽辽通于圣听。帝甚异其事。令中官而宣谕焉。后居蓝田精舍。先期而寺僧梦天童来降曰。大光经声通于有顶。光一日宴坐自见神手从天而下抚其心。乃忆先达抱玉大师尝志斯言。令高其法音当有神之辅翼。又别夕梦神僧乳见于心命光口吮。自尔功力显畅形神不劳。又寻山探幽偶坠穷谷。龙泉莫测沦溺其间。心灵了然都无惑乱。因思本经多宝塔。为诚愿持此支品十万遍。恍然奋身脱泉。若有神捧焉。后诏住资圣等。此寺赵国公长孙无忌宅。龙朔二年为文德皇后追福造。长安七年遭火荡尽。唯于灰中得数部经。不损一字。以事奏闻。百姓舍施。数日之间已盈钜万。遂再造其寺。光览此经倍加精进。后以偏感有亲在吴未答慈力。表乞归省养。诏旨未允。遂生有妄之疾。策蹇强力将投于渊。驴伏不前群乌拂顶。心既晓觉疾亦随瘳。乃以经顶荷行道。忽有诏许还。既止乌程构营宝塔。日持华偈成报往愿焉。永泰元年浙西廉使韦元甫表请。光为六郡别敕道场持念之首。大历癸丑岁颜鲁公真卿领郡。相国李绅父为乌程宰。绅未期岁。乳病暴作而不啼。不鉴者七辰。召光至命乳母洗涤焚香。乃朗讽经分别功德品。遂超席而坐拱手开眸。光授饮杯水令强乳哺之。疾乃徐愈。光笑而谓曰。汝何愿返之遄速乎。因以光名易绅小字。贞元中绅重游霅上。泊舟之次。光早迟伫于溪侧而笑言。戏抚之若稚孺焉。后绅刺于吴兴饮醉于馆。光引宿于道场。夜分将醒白光满室朗然若昼。往觇光公宴坐梵音方作。光起面门如开毫相。经音向息光色随敛。绅归京相辞。光曰。汝得径山之言。吾则无以为谕。行矣自爱。去留有时。他日位处庙堂。以教法为外护乎。永贞元年十二月黑月既夕示灭于持经道场。兽嗥鸟坠。山木惊振。异香芬馥信宿不消。刺史颜防深怆悼之。光一纳四十岁无浣濯。而戒香郁然。一饭七十载。徵验绝多。故相李公绅。素于空门寡信颇规僧过。而敦重光公。自著碑题云墨诏持经大德神异碑铭布衣杨夔书云。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杨大光,字仲约,成都(今属四川)人。与冯时行等同游梅林。事见《成都文类》卷一一。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三三五○
席益(?——一一三九),字大光,河南(今河南洛阳一带)人,旦子。南渡初为徽猷阁待制、知河中府。金人犯河东,弃地遁去,坐落职。寻知郢州、试中书舍人。绍兴元年知温州,提举江州太平观,旋知临安府。二年移知衢州、平江府。后试尚书吏部侍郎、工部尚书兼权吏部尚书。三年二月拜参知政事。次年罢,以端明殿学士充荆湖南路安抚制置使兼知潭州。五年,除四川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成都,升资政殿大学士。七年,以母忧去官。九年卒于温州,谥忠清。见《宋史》卷三四七《席旦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九、一四、三三、四七、四八、五三、五八、六二、六三、七八、八九、一○七、一一七、一二七,《乾道临安志》卷三,《史质》卷三五等。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李大光,字中山,号省斋,宁远(今属湖南)人。长庚子,随父徙居江华。孝宗淳熙五年(一一七八)进士。尝为新昌令。清嘉庆《宁远县志》卷六、嘉庆《湖南通志》卷九○有传。

人物简介

元诗纪事
溥字大之,一字大充,号虎怕道人,淳安人。领至治三年乡荐,为安定书院山长,转龙兴路学教授。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大之,一字大光,淳安人。领至治三年乡荐,为安定书院山长,转龙兴教授。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秦大光,字丽中,号楞香,清无锡人。嘉庆戊午举人,历署河南阳武知县。著有《楞香诗草》。
大光普照观音
【佛学大辞典】
(菩萨)七佛八菩萨所说神咒经所说六观音之一。天台以之为修罗道之能化。道邃六字经验记,配之于十一面观音。(参见:六观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