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大体(大體)  拼音:dà tǐ
1.大略、概要。《淮南子。泛论》:「见者可以论未发也,而观小节可以知大体矣。」
2.大约、大致。《史记。卷一二九。货殖传》:「山东食海盐,山西食盐卤,领南、沙北固往往出盐,大体如此矣。」
3.心。《孟子。告子上》:「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
4.整个局面。《史记。卷七六。平原君虞卿传》:「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体。」
《國語辭典》:识大体(識大體)  拼音:shì dà tǐ
明白事理,能顾全大局。如:「他年纪虽轻,却能识大体,不恣意妄为。」
《漢語大詞典》:无伤大体(無傷大體)
犹无伤大雅。 清 无名氏 《静居绪言》:“后人摘集中累句讥之,亦是吹毛求疵,无伤大体,自有公论。” 鲁迅 《华盖集·并非闲话》:“即使是自以为公平的批评家,偏袒也在所不免的……然而也没有什么要紧,局外人那里会知道这许多底细呢,无伤大体的。”
《漢語大詞典》:无关大体(無關大體)
对全局没有关系或影响。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这正叫作事属偶然,无关大体。” 鲁迅 《华盖集续编·不是信》:“只是弄弄笔墨是在所不免的……虽然偶有些‘耳食之言’,又大抵是无关大体的事。”亦作“ 无关大局 ”。 毛泽东 《介绍一个合作社》:“至死不变,愿意带着花岗岩头脑去见上帝的人,肯定是有的,那也无关大局。” 谢觉哉 《民主与法制》:“强迫人作普遍的反省,是不适当的。他有不可告人的事,如无关大局,何必多管?”
分類:全局影响
《国语辞典》:大体上(大体上)  拼音:dà tǐ shàng
就整体情况来看。如:「他的健康状况大体上还不错,只要平时多注意饮食和多运动就可以了。」
《国语辞典》:不存大体(不存大体)  拼音:bù cún dà tǐ
不理会紧要的地方。《旧唐书。卷一六二。列传。王遂》:「遂性狷忿,不存大体。」
《国语辞典》:大体而言(大体而言)  拼音:dà tǐ ér yán
从整体的情况的判断来说。如:「大体而言,他的成绩还算不错,只要好好的努力,一定可以金榜题名。」
分类:整体判断
《国语辞典》:不知大体(不知大体)  拼音:bù zhī dà tǐ
大体,重要的道理。不知大体指缺少远见,观察事情只从小处著眼,无法综观大局。《汉书。卷四八。贾谊传》:「俗吏之所务,在于刀笔筐箧,而不知大体。」也作「不识大体」。
《國語辭典》:不识大体(不識大體)  拼音:bù shì dà tǐ
大体,指重要的道理。不识大体指缺少远见,只计较细节,而无法掌握最重要的道理。《宋书。卷六八。武二王传。南郡王义宣传》:「尝献世祖酒,先自酌饮,封送所馀,其不识大体如此。」《旧唐书。卷五○。刑法志》:「臣以至愚,不识大体。」也作「不知大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