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宽恤(寬恤)
亦作“ 宽卹 ”。 宽大体恤。 宋 丁谓 《丁晋公谈录》:“既已决了,便送配所,更莫与问,其宽恤如此。” 宋 苏辙 《论京畿保甲冬教等事状》:“伏乞圣慈,深念根本之地,所宜宽卹,特与蠲免。”明史·循吏传·陈灌:“ 灌 丰裁严正,而为治宽恤类此。”
《國語辭典》:具体(具體)  拼音:jù tǐ
1.大体完备。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三。滦阳消夏录三》:「亦能作画,画不过兰竹数竿,具体而已。」
2.有实体存在,不抽象、笼统。如:「解决问题,不要空谈,应提出具体的办法。」
《國語辭典》:具体而微(具體而微)  拼音:jù tǐ ér wéi
事物的总体内容大多具备了,只是形体或规模较小而已。《孟子。公孙丑上》:「子夏、子游、子张皆有圣人之一体;冉牛、闵子、颜渊,则具体而微。」唐。白居易 醉吟先生传:「所居有池五六亩,竹数千竿,乔木数十株,台榭舟桥,具体而微。」
分類:总体规模
《漢語大詞典》:要必
大体总是;总归。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佟客:“异人何地无之,要必忠臣孝子,始得传其术也。” 严复 《〈法意〉按语》:“若夫 欧 美 诸邦,虽治制不同,实皆有一国之民,为不祧之内主。故其为政也,智慧虽浅,要必以一国为量,而作计动及百年。” 大我 《新社会之理论》一:“夫社会之演新改良,必非一原因得而导之爆裂也,要必有远因、近因、正因、负因,杂沓奔赴其中。”
《國語辭典》:大约(大約)  拼音:dà yuē
大概、大致估计。汉。贾谊《新书。卷四。匈奴》:「若夫大变之应,大约以权决塞,因宜而行,不可豫形。」《红楼梦》第三三回:「他既连这样机密事都知道了,大约别的瞒他不过。」
《國語辭典》:大分  拼音:dà fèn
1.岁数、年寿。《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下。桓帝邓皇后纪》:「存亡大分,无可奈何。」《宋书。卷九三。隐逸列传。陶潜》:「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将有限也。」
2.大纲。《荀子。劝学》:「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
3.交谊。晋。卢谌〈答魏子悌〉诗:「倾盖虽终朝,大分迈畴昔。」
4.多半。《董西厢》卷八:「只争一脚地,大分与那畜生效了连理。」《豆棚闲话》第一则:「大分爱丈夫的少,妒丈夫的多。」
《國語辭典》:大较(大較)  拼音:dà jiào
1.大略、大概。《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夫山西饶材、竹、谷、纑、旄、玉石;……此其大较也。」
2.大法。《史记。卷二五。律书》:「岂与世儒闇于大较,不权轻重。」
《漢語大詞典》:略定
(1).攻克平定。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秦 因乘胜略定 荆 地城邑。”周书·文帝纪下:“ 太祖 进军 蒲坂 ,略定 汾 絳 。”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雪睿王冤:“ 饶餘郡王 阿巴泰 父子,略定 河 北,征讨 吴 逆,累功封 安亲王 。”
(2).犹稍定。后汉书·李通传:“时天下略定, 通 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周书·汉王赞传:“及诸方略定,又转太师。”
(3).大体制定。汉书·刘歆传:“时独有一 叔孙通 略定礼仪,天下唯有卜,未有它书。”
《漢語大詞典》:大醇
(1).指敦厚淳朴的诗风。 宋 范仲淹 《〈赋林衡鉴〉序》:“大醇既醨,旁流斯激,风雅条散,故态屡迁,律吕脉分,新声间作。”
(2).谓大体完美。 梁启超 《新英国巨人克林威尔传·叙论》:“若者为大醇,若者为大疵,章章明甚也。”
《國語辭典》:大齐(大齊)  拼音:dà qí
1.大同、齐同。《荀子。乐论》:「故乐者,天下之大齐也。」
2.大的定限。《列子。杨朱》:「百年,寿之大齐,得百年者,千无一焉。」
3.大体的界限。民国。章炳麟《国故论衡。卷中。文学总略》:「以文辞学说为分者,得其大齐,审察之则不当。」
4.唐末黄巢所建的国号。
《漢語大詞典》:简廉(簡廉)
谓务大体而不轻细行。书·皋陶谟:“直而温,简而廉。” 孔 传:“性简大而有廉隅。” 孔颖达 疏:“志远者遗近,务大者轻细,弘大者失于不谨,细行者不修廉隅,故简大而有廉隅乃为德也。”旧唐书·路嗣恭传论:“ 路嗣恭 从微至著,执法简廉。” 明 唐顺之 《答俞教谕》:“ 夔 以击石拊石自处,而乃教胄子以简廉直温之德性。”
《漢語大詞典》:赤狄
亦作“ 赤翟 ”。 春秋 时 狄 人的一支。大体分布于今 山西 长治 一带,与 晋 人相杂居。或说因其俗尚赤衣而得名。春秋·宣公三年:“秋, 赤狄 侵 齐 。”史记·匈奴列传:“ 晋文公 攘 戎翟 ,居于 河西 圁 洛 之閒,号曰 赤翟 、 白翟 。” 司马贞 索隐:“案:《左氏传》云‘ 晋 师灭 赤狄 潞氏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 清水 歷其南,东流逕 皋落 城北。 服虔 曰:‘ 赤翟 之都也。’” 南朝 陈 徐陵 《劝进梁元帝表》:“ 青羌 、 赤狄 ,同界狼豺;胡服夷言,咸为京观。” 明 汤显祖 《出塞曲》:“ 赤狄 夫人尽, 乌孙 公主还。”
《漢語大詞典》:要凡
概要,大体。 清 欧阳巨源 《〈官场现形记〉序》:“ 南亭亭长 有 东方 之谐謔,与 淳于 之滑稽,又熟知夫官之齷齪卑鄙之要凡,昏聵糊涂之大旨。”
分類:概要大体
《国语辞典》:补景(补景)  拼音:bǔ jǐng
绘画中点缀性的景物,通常是在大体完成后,补充构图不足的点景。
《漢語大詞典》:大场(大場)
指大的打谷场。 柳青 《一九五五年秋天在皇甫村》:“胜利农业生产合作社用收割过玉米的十几亩地,做了三个大场。”
分類:打谷场
《漢語大詞典》:杓子
方言。粗蠢的人。 清 郝懿行 《证俗文》卷十七:“ 杭州 谓麤蠢人曰杓子。”
舀东西的器具。舀物部分大体作半球形,有柄。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饼法:“大鐺中煮汤,以小杓子挹粉,著铜鉢内。” 唐 李梦符 《渔父引》之二:“椰榆杓子木瘤杯,烂煮鱸鱼满案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九回:“其餘切菜刀、劈柴刀、杓子……总而言之,是铜铁东西,是局里人用的,没有一件不是私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