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02,分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下一页
四个大乘
巨力长者所问大乘经
他缘大乘心
外道问圣大乘法无我义经
有德女所问大乘经
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
受大乘戒十忍
大乘十种清净禁戒
大乘戒持犯相
佛为娑伽罗龙王所说大乘法经
妙吉祥菩萨所问大乘法螺经
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證大教王经
法相大乘
明珠譬大乘经典
佛类词典(续上)
四家大乘四个大乘
巨力长者所问大乘经
他缘大乘心
外道问圣大乘法无我义经
有德女所问大乘经
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
受大乘戒十忍
大乘十种清净禁戒
大乘戒持犯相
佛为娑伽罗龙王所说大乘法经
妙吉祥菩萨所问大乘法螺经
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證大教王经
法相大乘
明珠譬大乘经典
四家大乘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大乘)
(名数)(参见:大乘)
大乘
【佛学大辞典】
(术语)Mana%ya%na,梵语摩诃衍,译言大乘。大者对小之称,乘以运载为义,以名教法,即大教也。使求灰身灭智空寂之涅槃之教。谓之小乘。此中有声闻缘觉之别,使开一切智之教,为大乘。此中有一乘三乘之别。法华经譬喻品曰:「若有众生从佛世尊闻法信受,勤修精进,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无师智、如来知见、力、无所畏,悯念安乐无量众生利益天人度脱一切,是名大乘,菩萨求此乘故名为摩诃萨。」十二门论曰:「摩诃衍者,于二乘为上故名大乘。诸佛最大,是乘能至故名为大,诸佛大人乘是乘故名为大。又能灭除众生大苦与大利益事故名为大。又观世音、得大势、文殊师利、弥勒菩萨等是诸大士之所乘故名为大。又以此乘能尽一切诸法边底故名为大。又如般若经中佛自说摩诃衍义无量无边。以是因缘故名为大。」宝积经二十八曰:「诸佛如来正真正觉所行之道,彼乘名为大乘、名为上乘、名为妙乘、名为胜乘、无上乘、无上上乘、无等乘、不恶乘、无等等乘。」
【佛学常见辞汇】
梵语摩诃衍,华译为大乘,即菩萨的法门,以救世利他为宗旨,最高的果位是佛果。大乘从凡夫修到成佛,立五十二个阶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十信是由十住中的第一发心住内,分开另立的,若将其缩入发心住内,则只有四十二位。其中十住、十行、十回向,称为三贤,仅算是资粮位,十位称为十圣,才是修习位。论时间,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
┌十住(第一发心住内,包括十信,由凡夫修十信成就,须经一万大劫)┐资
初 │十行 ├粮
僧 │十回向────────────────────────────┘位
祇─┤ 暖──────────┐四寻思观──────────────┐
劫 │ 顶──────────┘ │加
│ 忍──────────┐ ├行
└ 世 第一───────┘四如实智──────────────┘位
┌入心────────────────通达位(即见道位)
┌初地─┤住心───────────┐
│ └出心 │
│二地 │
二 │三地 │
僧─┤四地 │
祇 │五地 │
劫 │六地 ├修习位(即修道位)
└七地 │
│
三 ┌八地 │
僧─┤九地 │
祇 │十地 │
劫 └等觉───────────────┘
妙觉────────────────────────────究竟位
【佛学次第统编】
梵语摩诃衍,译作大乘。大,简小之称。乘,运载之义。灰身灭智,求空寂之涅槃之教为小乘,开一切智之教曰大乘。
(术语)Mana%ya%na,梵语摩诃衍,译言大乘。大者对小之称,乘以运载为义,以名教法,即大教也。使求灰身灭智空寂之涅槃之教。谓之小乘。此中有声闻缘觉之别,使开一切智之教,为大乘。此中有一乘三乘之别。法华经譬喻品曰:「若有众生从佛世尊闻法信受,勤修精进,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无师智、如来知见、力、无所畏,悯念安乐无量众生利益天人度脱一切,是名大乘,菩萨求此乘故名为摩诃萨。」十二门论曰:「摩诃衍者,于二乘为上故名大乘。诸佛最大,是乘能至故名为大,诸佛大人乘是乘故名为大。又能灭除众生大苦与大利益事故名为大。又观世音、得大势、文殊师利、弥勒菩萨等是诸大士之所乘故名为大。又以此乘能尽一切诸法边底故名为大。又如般若经中佛自说摩诃衍义无量无边。以是因缘故名为大。」宝积经二十八曰:「诸佛如来正真正觉所行之道,彼乘名为大乘、名为上乘、名为妙乘、名为胜乘、无上乘、无上上乘、无等乘、不恶乘、无等等乘。」
【佛学常见辞汇】
梵语摩诃衍,华译为大乘,即菩萨的法门,以救世利他为宗旨,最高的果位是佛果。大乘从凡夫修到成佛,立五十二个阶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十信是由十住中的第一发心住内,分开另立的,若将其缩入发心住内,则只有四十二位。其中十住、十行、十回向,称为三贤,仅算是资粮位,十位称为十圣,才是修习位。论时间,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
┌十住(第一发心住内,包括十信,由凡夫修十信成就,须经一万大劫)┐资
初 │十行 ├粮
僧 │十回向────────────────────────────┘位
祇─┤ 暖──────────┐四寻思观──────────────┐
劫 │ 顶──────────┘ │加
│ 忍──────────┐ ├行
└ 世 第一───────┘四如实智──────────────┘位
┌入心────────────────通达位(即见道位)
┌初地─┤住心───────────┐
│ └出心 │
│二地 │
二 │三地 │
僧─┤四地 │
祇 │五地 │
劫 │六地 ├修习位(即修道位)
└七地 │
│
三 ┌八地 │
僧─┤九地 │
祇 │十地 │
劫 └等觉───────────────┘
妙觉────────────────────────────究竟位
【佛学次第统编】
梵语摩诃衍,译作大乘。大,简小之称。乘,运载之义。灰身灭智,求空寂之涅槃之教为小乘,开一切智之教曰大乘。
四个大乘
【佛学大辞典】
(名数)华严,天台,真言,禅之四个也。此四者皆是实大乘而最行者。【又】法相,三论,天台,华严也。
(名数)华严,天台,真言,禅之四个也。此四者皆是实大乘而最行者。【又】法相,三论,天台,华严也。
巨力长者所问大乘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佛说巨力长者所问大乘经。三卷,宋智吉祥等译。佛为巨力长者说大乘之深法,长者得无生忍,求出家,佛为授记。
(经名)佛说巨力长者所问大乘经。三卷,宋智吉祥等译。佛为巨力长者说大乘之深法,长者得无生忍,求出家,佛为授记。
他缘大乘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真言宗所立十住心之第六。法相宗之住心也。起无缘之慈而为济度他之大乘行之住心也。他缘者,谓缘他之众生。大日经一曰:「大乘行发无缘乘心,法无我性。」此无字之梵语莽钵罗,有无与他之二义。故疏为他缘乘与无缘乘之二释。疏二曰:「梵音莽钵罗,是无义,亦是他义。所谓他缘乘者,谓发平等大誓为法界众生行菩萨道,乃至诸一阐提及二乘入正位者,亦当以种种方便折伏摄受皆令同入此乘,约此无缘大悲故名他缘乘。又无缘乘者,至此僧祇始能观察阿陀那深细之识,解了三界唯心心外更无一法而可得者,乘此无缘心而行大菩提道,故名无缘乘也。」
(术语)真言宗所立十住心之第六。法相宗之住心也。起无缘之慈而为济度他之大乘行之住心也。他缘者,谓缘他之众生。大日经一曰:「大乘行发无缘乘心,法无我性。」此无字之梵语莽钵罗,有无与他之二义。故疏为他缘乘与无缘乘之二释。疏二曰:「梵音莽钵罗,是无义,亦是他义。所谓他缘乘者,谓发平等大誓为法界众生行菩萨道,乃至诸一阐提及二乘入正位者,亦当以种种方便折伏摄受皆令同入此乘,约此无缘大悲故名他缘乘。又无缘乘者,至此僧祇始能观察阿陀那深细之识,解了三界唯心心外更无一法而可得者,乘此无缘心而行大菩提道,故名无缘乘也。」
外道问圣大乘法无我义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宋法天译。因外道之问而说一切法如梦如幻之义。
(经名)一卷,宋法天译。因外道之问而说一切法如梦如幻之义。
有德女所问大乘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菩提流志译。佛因有德女问,说第一义谛之理,授彼以菩提之记别。
(经名)一卷,唐菩提流志译。佛因有德女问,说第一义谛之理,授彼以菩提之记别。
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二十卷,宋法护等译。大宝积经第三金刚力士会之异译。
(经名)二十卷,宋法护等译。大宝积经第三金刚力士会之异译。
受大乘戒十忍
【佛学大辞典】
(杂语)大乘授戒之精神列为十条。天台戒疏上曰:「欲受戒者,应香火请一师至佛前受。师应问:能忍十事不?割肉饲鹰投身饿虎等。」顺正记二:「一割肉食鹰,二投身饿虎,三斫头谢天,四折骨出髓,五挑身千灯,六挑眼布施,七剥皮书经,八刺心决志,九烧身供佛,十剌血洒地。」
(杂语)大乘授戒之精神列为十条。天台戒疏上曰:「欲受戒者,应香火请一师至佛前受。师应问:能忍十事不?割肉饲鹰投身饿虎等。」顺正记二:「一割肉食鹰,二投身饿虎,三斫头谢天,四折骨出髓,五挑身千灯,六挑眼布施,七剥皮书经,八刺心决志,九烧身供佛,十剌血洒地。」
大乘十种清净禁戒
【佛学大辞典】
(术语)见文殊千钵经五。
(术语)见文殊千钵经五。
大乘戒持犯相
【佛学大辞典】
(术语)出义释十三。
(术语)出义释十三。
佛为娑伽罗龙王所说大乘法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赵宋施护译。与十善业道经同。
(经名)一卷,赵宋施护译。与十善业道经同。
妙吉祥菩萨所问大乘法螺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赵宋法贤译。大乘百福相经之略译。
(经名)一卷,赵宋法贤译。大乘百福相经之略译。
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證大教王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有同名异译二经:一、三卷,为金刚界大曼荼罗广大仪品之一品(此中分一二三),是正说金刚界曼荼罗之本经也。通常所说之金刚顶经,即指本经。一、二卷四品,设修习供养之方规。此乃仪轨也。皆为唐不空译。然金刚顶之全本,有十万偈十八会。其第一会名一切如来真实摄教王,有四大品:一名金刚界,二名降三世,三名遍调伏,四名一切义成就。此中不空所译三卷之金刚顶经,止初之一品,后赵宋施护,全译四大品,称曰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證三昧大教王经,有三十卷。
(经名)有同名异译二经:一、三卷,为金刚界大曼荼罗广大仪品之一品(此中分一二三),是正说金刚界曼荼罗之本经也。通常所说之金刚顶经,即指本经。一、二卷四品,设修习供养之方规。此乃仪轨也。皆为唐不空译。然金刚顶之全本,有十万偈十八会。其第一会名一切如来真实摄教王,有四大品:一名金刚界,二名降三世,三名遍调伏,四名一切义成就。此中不空所译三卷之金刚顶经,止初之一品,后赵宋施护,全译四大品,称曰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證三昧大教王经,有三十卷。
法相大乘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相宗为大乘教,故称曰法相大乘。
(术语)法相宗为大乘教,故称曰法相大乘。
明珠譬大乘经典
【佛学大辞典】
(杂语)涅槃经三曰:「譬如国王髻中明珠,付典藏臣。藏臣得已,顶戴恭敬,增加守护。我亦如是顶戴恭敬增加守护如来所说方等深义。」法华经安乐行品曰:「此法华经是诸如来第一之说,于诸说中最为甚深。末后与赐,如彼强力之王久护明珠,今乃与之。」智度论四十九曰:「若水浊,以珠著水中,水即为清。是珠其德如是。」净土论注下曰:「譬如摩尼珠,置之浊水,水即清净。若人虽有无量生死之罪浊,闻彼阿弥陀如来至极无生清净宝珠名号,投之浊心。念念之中罪灭心净,即得往生。」
(杂语)涅槃经三曰:「譬如国王髻中明珠,付典藏臣。藏臣得已,顶戴恭敬,增加守护。我亦如是顶戴恭敬增加守护如来所说方等深义。」法华经安乐行品曰:「此法华经是诸如来第一之说,于诸说中最为甚深。末后与赐,如彼强力之王久护明珠,今乃与之。」智度论四十九曰:「若水浊,以珠著水中,水即为清。是珠其德如是。」净土论注下曰:「譬如摩尼珠,置之浊水,水即清净。若人虽有无量生死之罪浊,闻彼阿弥陀如来至极无生清净宝珠名号,投之浊心。念念之中罪灭心净,即得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