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声生者外道
【佛学大辞典】
(流派)三十外道之一。(参见:外道)附录。
外道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于佛教外立道者。为邪法而在真理之外者。资持记上之一曰:「言外道者,不受佛化,别行邪法。」天台净名疏一之本曰:「法外妄解,斯称外道。」三论玄义上曰:「至妙虚通,目之为道。心游道外,故名外道。」圆觉经集注中曰:「心行理外,故名外道。」梵网经上曰:「天魔外道,相视如父母。」法华经譬喻品曰:「未曾念外道典籍。」圆觉经曰:「汝善男子,当护末世是修行者,无令恶魔及诸外道恼身心。」外道之种类不一。百论有「二天三仙」,四宗论及入大乘论有「四外道」,维摩经,涅槃经等有「六师」,唯识论有「十三外道」,瑜伽论有「十六外论师」,外道小乘涅槃论有「二十种」,大日经有「三十种」,涅槃经,僧祇律等有「九十五种」,华严经,智度论等有「九十六种」。以下逐项详说之。
【佛学常见辞汇】
于佛教以外立道,或道外之道,称为外道,亦即真理以外的邪教。
声显者外道
【佛学大辞典】
(流派)三十外道之一。(参见:外道)附录。
外道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于佛教外立道者。为邪法而在真理之外者。资持记上之一曰:「言外道者,不受佛化,别行邪法。」天台净名疏一之本曰:「法外妄解,斯称外道。」三论玄义上曰:「至妙虚通,目之为道。心游道外,故名外道。」圆觉经集注中曰:「心行理外,故名外道。」梵网经上曰:「天魔外道,相视如父母。」法华经譬喻品曰:「未曾念外道典籍。」圆觉经曰:「汝善男子,当护末世是修行者,无令恶魔及诸外道恼身心。」外道之种类不一。百论有「二天三仙」,四宗论及入大乘论有「四外道」,维摩经,涅槃经等有「六师」,唯识论有「十三外道」,瑜伽论有「十六外论师」,外道小乘涅槃论有「二十种」,大日经有「三十种」,涅槃经,僧祇律等有「九十五种」,华严经,智度论等有「九十六种」。以下逐项详说之。
【佛学常见辞汇】
于佛教以外立道,或道外之道,称为外道,亦即真理以外的邪教。
断见外道
【佛学大辞典】
(流派)外道六宗之一。富兰那迦叶也。此人起邪见,谓无善,无善之报,无恶,无恶之报。见涅槃经十九。
识外道
【佛学大辞典】
(流派)三十外道之一。(参见:外道)附录。
外道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于佛教外立道者。为邪法而在真理之外者。资持记上之一曰:「言外道者,不受佛化,别行邪法。」天台净名疏一之本曰:「法外妄解,斯称外道。」三论玄义上曰:「至妙虚通,目之为道。心游道外,故名外道。」圆觉经集注中曰:「心行理外,故名外道。」梵网经上曰:「天魔外道,相视如父母。」法华经譬喻品曰:「未曾念外道典籍。」圆觉经曰:「汝善男子,当护末世是修行者,无令恶魔及诸外道恼身心。」外道之种类不一。百论有「二天三仙」,四宗论及入大乘论有「四外道」,维摩经,涅槃经等有「六师」,唯识论有「十三外道」,瑜伽论有「十六外论师」,外道小乘涅槃论有「二十种」,大日经有「三十种」,涅槃经,僧祇律等有「九十五种」,华严经,智度论等有「九十六种」。以下逐项详说之。
【佛学常见辞汇】
于佛教以外立道,或道外之道,称为外道,亦即真理以外的邪教。
离系外道
【佛学大辞典】
(流派)(参见:离系子)
露形外道
【佛学大辞典】
(流派)又云离系外道。梵云尼犍子是也。以脱衣露形为正行者。俱舍宝疏九曰:「离系者,即是露形外道,离衣等系,故名离系。此外道受持种种露形拔发等禁。」
释外道小乘涅槃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提婆菩萨造释楞迦经中外道小乘涅槃论之略名。
髅鬘外道
【佛学大辞典】
(流派)以人之髅骨为鬘而悬于头之外道也。慈恩传四曰:「离系外道,髅鬘外道,(中略)髅鬘之类,以髅骨为鬘,装头挂头,陷枯磈磊,若冢侧之药叉。」
四论──外道四论
【三藏法数】
(出瑜伽师地论)
〔一、常论〕,谓外道计我及世间之法,皆是常住;又见诸识流转相续,从此世间至彼世间,无断绝故,发起常见,是名常论。
〔二、边无边论〕,谓外道若忆念坏劫,坏诸世间,即于世间起有边想。若忆念成劫,成诸世间,即于世间起无边想,是名边无边论。(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坏劫、成劫者,中劫之名也。)
〔三、不死矫乱论〕,谓诸外道,若有人问世间善不善法,或问世间苦集灭道四谛等法,便自称言:我依不死净天,不乱诘问。即于彼所问,假托馀事以言矫乱,是名不死矫乱论。(净天即梵天。外道计梵天不死,故云不死净天。不乱诘问者,谓梵天常居静定,故不杂乱而辩问也。)
〔四、无因见论〕,谓外道计我及世间之法,皆无因而起。或见大风卒起,于一时间寂然止息;或见暴河瀰漫,于一时间宛然空竭;或见果木敷荣,于一时间飒然衰落。由如是故,起无因见,立无因论,是名无因见论。
四见──外道四见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疏云:外道所计,不出四见。谓数论计一,胜论计异,勒娑婆计亦一亦异,尼犍陀、若提子计非一非异。(梵语勒娑婆,华言苦行。梵语尼犍陀,华言离系。若提,母名,母子兼称,故名若提子。)
〔一、计一〕,谓数论师计:因中有果,因果不异,故名计一。
〔二、计异〕,谓胜论师计:因中无果,因果不同,故名计异。
〔三、计亦一亦异〕,谓勒娑婆论师计:因中有果,名一;因中无果,名异;有无双计,故名亦一亦异。
〔四、计非一非异〕,谓尼犍陀、若提子计:因果亦非是一,亦非是异。不同计一计异,故名非一非异。
六师──外道六师
【三藏法数】
(出陀罗尼集经并翻译名义)
邪心见理发于邪智,不禀正教,故名外道。辅行云:六师元祖,是迦毗罗,支流分异,遂为六宗。(梵语迦毗罗,华言黄色。)
〔一、富兰那迦叶〕,梵语富兰那,字也(无翻),迦叶因母之姓而为姓也。其人起邪见,谓一切法断灭,无君臣父子忠孝之道,名为色空外道,以色破欲界有,以空破色界有,谓空为至极故也。
〔二、末伽黎拘赊黎〕,梵语末伽黎,华言不见道,字也。梵语拘赊黎(无翻),因母之名而为名也。其人起邪见,谓众生苦乐,不由自行而得,皆是自然而有。此计自然者,即是无因,亦邪见也。
〔三、删阇夜毗罗胝〕,梵语删阇夜,华言正胜,字也。梵语毗罗胝,华言不作,因母之名而为名也。其人起邪见,谓道不须求,经生死劫数,苦尽自然而得。又云八万劫满,自然得道也。(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四、阿耆多翅舍钦婆罗〕,梵语阿耆多翅舍,字也。梵语钦婆罗,粗衣名,因以为名也。其人起邪见,非因计因,著粗弊衣,自拔其发,以烟熏鼻,及五热炙身,修诸苦行为道。自谓今身并受诸苦,则后身常得乐也。(非因计因者,本非得乐之因,而妄计此因能得乐也。五热者,四面火聚,更加头上有日,故云五热炙身。)
〔五、迦罗鸠驮迦旃延〕,梵语迦罗鸠驮,华言牛领,字也。梵语迦旃延,华言剪发,姓也。其人谓诸法亦有相亦无相,即邪见也。(有相即常见,无相即断见。)
〔六、尼犍陀若提子〕,梵语尼犍陀,华言离系。此外道出家之总名,梵语若提(无翻),因母之名而为名也。其人谓罪福苦乐,本有定因,要当必受,非行道所能断。如此计者,即邪见也。
七无常──外道七种无常
【三藏法数】
(出入楞伽经)
〔一、作已而舍无常〕,作,即造也。舍者,舍前造作之相。谓外道计地水火风四大和合而造,后见四大相异,如地坚、水湿、火煖、风动,各各不同,遂执为无常,故云作已而舍无常。
〔二、形处坏无常〕,形处,即形状也。谓外道计四大造色,能造所造,色体毕竟不坏,但观形状长短变坏等相,以为无常,故云形处坏无常。
〔三、即色无常〕,谓外道计前形处见其变坏,以为无常,今谓此形色即是无常,故云即色无常。
〔四、色转变中间无常〕,色转变者,谓生住异灭也。生即生相,住即成相,异即变相,灭即无相。如金作庄严之具,金性不坏,中间相续,转变无常,自然异灭,故云色转变中间无常。
〔五、性无常〕,谓外道计自心妄想,非常非无常,性自性不坏,而能坏诸法自性,故云性无常。(性自性者,谓本体之自性也。)
〔六、性无性无常〕,谓外道计四大之性,皆无自性,能造及所造之相,皆归变坏,故云性无性无常。(能造者,地水火风四大也。所造者,色香味触四微也。)
〔七、一切法不生无常〕,谓外道计一切法,皆本不生,故云一切法不生无常。
九执──外道计九执生世间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谓诸外道,不了法本无生,法亦无灭;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生灭随缘,本无自性。却乃随情计度,妄生执著,以为一物而能出生世间万物,故有九种邪见之论也。
〔一、执时〕,时即时节,谓时散外道,执一切物皆从时生,如种植等物,有时生果,有时不生,遂以时有作用。或舒或卷,令彼枝条随时荣枯。时虽微细,固不可见,以节气华实之类,故知有时。是故执时是常、是一、是万物因、是涅槃因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执方〕,方即方所。谓方论师,计东西南北四方皆能生人,人生天地,灭后还入于方。盖谓尽虚空界,无不是方、是所,一切人物,或生或死,不离方所。故执方是常、是一、是万物因、是涅槃因也。
〔三、执微尘〕,微尘,极细之尘也。谓路伽耶论师,计色心等法,皆从极细所生。谓四大极细是常,能生粗色,虽是极微,而体实有,以世间粗物无常,极微之因不坏。是故执极微是常、是一、是万物因、是涅槃因也。(梵语路伽耶,华言顺世。四大者,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也。
〔四、执空〕,空即虚空。谓口力论师,执虚空为万物因,以为从空生风,从风生火,从火生煖,煖生水,水生冻,冻坚作地,地生五谷,五谷生命,命没还归虚空。是故执空是常、是一、是万物因、是涅槃因也。(五谷者,禾麻黍菽麦也。)
〔五、执大种〕,谓顺世外道,执地水火风四大种子,是能生万物之因。以为世间万物,从四大生,灭后还归四大。如身根,坚相是地,湿相是水,热相是火,动相是风,乃知身与万物,不离四大。是故执四大种是常、是一、是万物因、是涅槃因也。
〔六、执神我〕,神我者,外道执第八藏识为神我也。谓迦毗罗外道,论二十五谛之主,以为冥初生觉,从觉生我心,从我心生色声香味触五尘,从五尘生地水火风空五大,从五大生眼耳鼻舌身意手足口大遗小遗十一根,并神我,共成二十五谛。以前二十四谛从神我而生,依神我为主,谓神我常觉明了,安处其中,常住不坏,摄受诸法。是故执神我是常、是一、是万物因、是涅槃因也。(梵语迦毗罗,华言黄色。谓其头如金色,尝作僧祛论者是也。冥初者,又曰冥谛。谓外道能观八万劫事,八万劫前,则冥然不见故也。觉者,即知觉也。我心者,即外道我慢之心也。)
〔七、执胜妙〕,胜妙者,谓那罗延天最胜最妙也。盖韦陀论师,执那罗延天能生四姓,谓口生婆罗门,两臂生刹利,两生毗舍,两脚生首陀,盖那罗延脐中生大莲华,莲华之上生梵天,梵天能生万物。乃以此天是梵天之主,最胜最妙,是故执此是常、是一、是万物因、是涅槃因也。(梵语那罗延,华言钩锁力,又云坚固。梵语韦陀,华言智论。梵语婆罗门,华言净行。梵语刹帝利,华言田主,即王种也。梵语毗舍,华言商贾。梵语首陀,华言农人。)
〔八、执自在天〕,自在天者,即色究竟天,三千世界之主也。此涂灰外道,并诸婆罗门,共执自在天是万物之因。谓此天有四德:一体实、二遍、三常、四能生诸法。又计此天有三身:一者,法身,谓体常周遍,量同虚空,能生万物。二、受用身,谓在色天之上。三、变化身,谓随形六道,教化众生。是故执此天是常、是一、是万物因、是涅槃因也。(色究竟天即色界第十八天也。涂灰者,谓以灰涂身,而为苦行,因而名也。六道者,天道、人道、阿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九、执大梵天〕,大梵天,色界初禅天也。即韦陀论师所执那罗延天,能生四姓,又从脐中生大莲华,莲华之上,有梵天祖翁。梵天能生一切有命、无命之物,是故执此天是常、是一、是万物因、是涅槃因也。(祖翁者,谓梵天是万物之祖也。)
十一宗──合九十五种外道为十一宗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宗即派也。谓外道教文传习西域,不出十一宗;而九十五种外道,无不尽摄也。
〔一、数论师,计冥谛生〕,从数起论,名为数论。又论能生数,名为数论。其造数论及学数论者,皆名数论师。计冥谛生者,百论云:从冥生觉,乃至神我,共成二十五谛;以前二十四谛从神我而生,依神我为主,谓神我常觉明了,常住不坏,摄受诸法,是故执神我是常、是一、是万物因、是涅槃因也。(二十五谛者,冥初自性谛,即冥谛也;智大谛,即觉也;我心谛;五唯谛,即色声香味触也;五大谛,即地水火风空也;五知根谛,即眼耳鼻舌身也;五作业根谛,即口手足大便小便也;心平等根谛;神我谛,神我即识神也。)
〔二、卫世师,计六句生〕,梵语卫世,华言无胜。其人在佛前八百年出世,时人以其昼避声色,匿迹山薮;夜绝视听,方行乞食,有似鸺鹠鸟,故名鸺鹠仙人。及获五通,遂说论十万偈。谓證菩提,便欣入灭。六句生者:一者实,谓诸法体实,为德业所依;二者德,即道德也;三者业,即作用也;四者大有,谓实、德、业同一有也;五者同异,谓如地望地是同,望水即异,水火风等亦然;六者和合,谓诸法和合,如鸟飞空,忽至树枝,住而不去,法亦如是,由和合故,令有住也。(五通者,足不履地、知人心命、回眼千里、呼名即至、石壁无碍也。)
〔三、涂灰,计自在天生万物〕,涂灰,即外道名。谓此外道,计欲界第六自在天能生万物。
〔四、围陀论师,计那罗延天生四姓〕,梵语围陀,华言智论。梵语那罗延,华言钩锁力士,谓其骨节钩锁而有力也。那罗延天能生四姓,谓口生婆罗门,两臂生刹利,两生毗舍,两脚生首陀。(梵语婆罗门,华言净行。刹利,梵语具云刹帝利,华言田主,即王种也。梵语毗舍,华言商贾。梵语首陀,华言农人。)
〔五、安荼论师,计本际生〕,梵语安荼(无翻),本际者,即过去世之初际也。谓此外道,计世间最初,有大水时,有大安荼出生,形如鸡卵,后为两段,上为天,下为地,中生一梵天,复能出生一切有命、无命之物。故计梵天是生万物之主也。
〔六、时散外道,计物从时生〕,谓此外道自见草木等物,有时生华,有时生果,有时作用或舒或卷,令彼枝条随时荣枯,时虽微细不可见,以此华、实等,则知有时也。
〔七、方论师,计方生人,人生天地〕,方即四方。谓此外道,计四方能生人,人能生天地;灭后还入于方也。
〔八、路伽耶,计色心法皆极微作〕,梵语路伽耶,华言顺世。谓此外道,计色心等法,皆从四大极微,能生粗色;虽是极微,其体实有。以世间粗物无常,极微之因不坏也。(四大者,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也。)
〔九、口力论师,计虚空为万物因〕,谓此外道,计从空生风,从风生火,从火生煖,煖生水,水生冻,坚作地,地生五谷,五谷生命,命没还归虚空也。(五谷者,禾麻黍菽麦也。)
〔十、宿作论师,计苦乐随业〕,谓此外道,计一切众生受苦乐报,皆随宿世本业所作。若有持戒精进,受身心苦,能坏本业;本业既尽,众苦亦灭;众苦灭故,即得涅槃。是故计宿世所作,为一切因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十一、无因论师,计自然生〕,谓此外道,计一切万物,无因无缘,皆自然生,皆自然灭也。
二十种小乘外道涅槃
【三藏法数】
(出提婆菩萨释楞伽经中外道小乘涅槃论)
〔一、小乘外道论师〕,此外道师,说诸受阴尽,如灯火灭,种坏风止,名为涅槃。(阴即身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外道方论师〕,此外道师,说最初生诸方,从诸方生世间人,从人生天地,天地灭没,还入彼处,名为涅槃。(诸方,即四方也。)
〔三、外道风仙论师〕,此外道师,说风能生长命物,能杀命物,风造万物,能坏万物,名风为涅槃。(命物者,谓有命之物也。)
〔四、外道韦陀论师〕,此外道师,说从那罗延天中,生大莲华,从莲华生梵天祖公,一切有命无命物,从梵天口中生;一切大地,即是修福德戒场,于中一切华草及猪羊驴马等,杀害供养梵天,得生彼处,名为涅槃。(梵语那罗延,华言钩锁力士。)
〔五、外道伊赊那论师〕,此外道师眷属说,伊赊那论师尊者,形相不可见,遍一切处,以无形相而能生诸有命无命一切万物,名为涅槃。
〔六、叾形外道论师〕,此外道师,说分别见诸种种异相,名为涅槃。
〔七、外道毗世师论师〕,此外道师,说地水火风虚空微尘等物,和合而生一切世间知、无知物;无和合者,即是离散,遂计离散,名为涅槃。(知、无知物者,谓有知觉、无知觉之物也。)
〔八、外道苦行论师〕,此外道师,说身尽福德尽,名为涅槃。
〔九、外道女人眷属论师〕,此外道师,说摩醯首罗作女人,生诸天人龙鸟及一切谷子蛇蠍蚊虻等,如是知者,名为涅槃。(梵语摩醯首罗,华言大自在。)
〔十、外道行苦行论师〕,此外道师,说罪福尽,德亦尽,名为涅槃。
〔十一、外道净眼论师〕,此外道师,说烦恼尽故依智,名为涅槃。
〔十二、外道摩陀罗论师〕,此外道师,说那罗延论师言,我造一切物,我于一切众生中最胜,我生一切世间有命无命物,从我作生,还没彼处,名为涅槃。
〔十三、外道尼犍子论师〕,此外道师,说初生一男一女,彼二和合,能生一切有命无命等物,后时离散,还没彼处,名为涅槃。
〔十四、外道僧祛论师〕,此外道师,说二十五谛自性因,生诸众生,名为涅槃。(二十五谛者,一冥初自性、二智大、三我心、四色、五声、六香、七味、八触、九地、十水、十一火、十二风、十三空、十四眼知根、十五耳知根、十六鼻知根、十七舌知根、十八身知根、十九口作业根、二十手作业根、二十一足作业根、二十二小便作业根、二十三大便作业根、二十四心平等根、二十五神我也。自性是常,能生诸法,故为涅槃因也。)
〔十五、外道摩醯首罗论师〕,此外道师,说果是那罗延所作,梵天是因,所谓梵天那罗延,乃至自在天,是生灭因。一切从自在天生,从自在天灭,名为涅槃。
〔十六、外道无因论师〕,此外道师,说无因无缘,生一切物,无染因,无净因,乃至棘刺之针,孔雀之色,皆无人作,自然而有,不从因生,名为涅槃。
〔十七、外道时论师〕,此外道师,说时熟一切大,时作一切物,时散一切物,是故我论中说,如被百箭射,时不到不死,时到则小草触即死;一切物时生,一切物时熟,一切物时灭,名为涅槃。
〔十八、外道服水论师〕,此外道师,说水是万物根本,水能生天地,生有命无命一切物,乃至水能生物,能坏物,名为涅槃。
〔十九、外道口力论师〕,此外道师,说虚空是万物因,最初生虚空,从虚空生风,从风生火,从火生暖,暖生水,水即冻凌,坚作地,从地生种种药草,乃至从五谷生命,食后时,还没虚空,名为涅槃。(五谷者,禾麻黍菽麦也。)
〔二十、外道本生安荼论师〕,此外道师,说本无日月星辰虚空及地,唯有大水,时大安荼生,如鸡子,周匝金色。时熟破为二段,一段在上作天,一段在下作地,彼二中间生梵天,名一切众生祖公,作一切有命无命物等,散没彼处,名为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