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情趣横生
表现得得体、风雅、有风趣,尤指在举止、礼貌和外表上。例如:整个表演进行得情趣横生。
《国语辞典》:内柔外刚(内柔外刚)  拼音:nèi róu wài gāng
内在柔弱而外表刚强。《易经。否卦》:「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也作「外刚内柔」。
《國語辭典》:蓬头垢面(蓬頭垢面)  拼音:péng tóu gòu miàn
形容人头发散乱、面容肮脏、不修边幅的样子。《红楼梦》第七七回:「晴雯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恹恹弱息,如今现从炕上拉了下来,蓬头垢面,两个女人搀架起来去了。」也作「蓬首垢面」。
《國語辭典》:色厉内荏(色厲內荏)  拼音:sè lì nèi rěn
语本《论语。阳货》:「子曰:『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外表刚强严厉而内心软弱。汉。王充《论衡。非韩》:「奸人外善内恶,色厉内荏,作为操止,像类贤行。」
《漢語大詞典》:君子相
正经人的外表。《水浒传》第十六回:“你这客人好不君子相!戴头识脸的,也这般囉唣!”
分類:正经外表
《國語辭典》:蜡枪头(蠟槍頭)  拼音:là qiāng tóu
比喻虚有其表,中看不中用。如:「用人应注重实力内涵,不要尽找些蜡枪头。」也作「腊鎗头」、「镴鎗头」。
《國語辭典》:矫情饰貌(矯情飾貌)  拼音:jiǎo qíng shì mào
掩饰真情,装模作样。《魏书。卷九三。恩倖传。序》:「夫令色巧言,矫情饰貌,邀眄睐之利,射咳唾之私。」《隋书。卷四。炀帝纪下》:「于是矫情饰貌,肆厥奸回,故得献后钟心。」也作「矫情饰行」。
《漢語大詞典》:经久不衰
精神饱满的状态,身体健壮的外表,或幼年期到成年期之间的时期的精神特征;青年人的活力或朝气。例如:这些古老故事的诱人力经久不衰。
《漢語大詞典》:镜疤(鏡疤)
外表光滑的伤疤。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六段:“在握手时, 武震 觉出他掌心有块镜疤。”
《國語辭典》:金相玉质(金相玉質)  拼音:jīn xiàng yù zhí
内外俱美。本为王逸对屈原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给予完美的评价。语出《楚辞。王逸。离骚章句序》:「所谓金相玉质,百世无匹,名垂罔极,永不刊灭者矣。」后用以形容人、物或文的内外兼美,尊贵而永不磨灭。《周书。卷二三。苏绰传》:「若刀笔之中而得志行,是则金相玉质,内外俱美,实为人宝也。」也作「玉质金相」。
《國語辭典》:金玉其外,败絮其中(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拼音:jīn yù qí wài,bài xù qí zhōng
外表像金玉般华美,内里却尽是破棉絮。形容外表美好而内质破败。明。刘基〈卖柑者言〉:「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醲而饫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
《國語辭典》:沐猴而冠  拼音:mù hóu ér guàn
沐猴,即猕猴。猴子学人戴上帽子,虽外表装扮得像人,却少了人的本质。比喻人徒具衣冠而不脱粗鄙本性。也用以讥讽人虚有其表,没有才能而窃据名位。《史记。卷七。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汉书。卷四五。蒯伍江息夫传。伍被》:「夫蓼太子知略不世出,非常人也,以为汉廷公卿列侯皆如沐猴而冠耳。」也作「木猴而冠」、「沐猴衣冠」、「沐猴冠冕」。
《漢語大詞典》:绵里藏针
喻外表看来温柔,软弱,实则内心刻毒强硬
形容柔弱中蕴刚强
《漢語大詞典》:蜜里藏刀(蜜裏藏刀)
谓外表和善而暗中狠毒。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妒律:“尔乃蜜里藏刀,必欲花间逐蝶,狡亦甚矣,罚岂容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