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夏众
【佛学大辞典】
(杂名)为夏安居之僧众。
夏金刚
【佛学大辞典】
(菩萨)理趣会曼荼罗,内供养之四菩萨,出于外供养。金刚花鬘菩萨,名为夏金刚,或时夏金刚,时雨金刚,云金刚。
夏解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夏安居之终日。七月十五日。
夏经
【佛学大辞典】
(行事)于夏安居中所写之经典。又于夏安居中诵经也。
夏满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夏安居满之日也。
夏斋
【佛学大辞典】
(行事)禅院于结夏之日设斋会。见象器笺十四。
夏腊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曰夏臈,法臈。比丘之年岁也。比丘每岁为九旬之安居,由其安居之数,以算法龄,称曰法臈几岁,故安居中与安居竟之日,犹如世俗之旧腊与岁首。此所以用夏腊之字也。以此夏腊之多少而定僧中之长幼。月灯三昧经六曰:「当问其夏腊。」僧史略下曰:「经律中以七月十六日是比丘五分法身生来之岁首,则七月十五日是腊除也。比丘出俗,不以俗年为计,乃数夏腊耳。经律又谓十五日为佛腊日也。」蔡邕独断曰:「腊者岁之终也。」贾岛诗曰:「夏腊今应三十馀。」
【佛学常见辞汇】
比丘的年岁。
破夏
【佛学大辞典】
(术语)破安居也,不守安居禁足之制,出法界而外游也。行事钞上之四曰:「准此结成者,从初去日即须劝觅安身处,若未得已来虽经宿不破夏,以非轻心故,反前不觅则破安居;若得住处夏法随身,亦不得无缘出界,便破夏也。」【又】(杂语)半夏之时也。五灯会元曰:「义玄禅师半夏上黄檗山,住数日,乃辞。檗曰:汝破夏来,何不终夏去?」
【佛学常见辞汇】
破坏结夏安居禁止外出的禁例。
结夏
【佛学大辞典】
(术语)行夏安居也。结者结成之意。资持记上四之一曰:「立心止住,名为结耳。」荆楚岁时记曰:「四月十五日,天下僧尼就禅刹挂搭,谓之结夏。」(参见:安居)
【佛学常见辞汇】
结夏安居。(参见:安居)
安居
【佛学大辞典】
(行事)Vars!a,印度僧徒,两期三月间禁外出而致力坐禅修学,是名两安居。异名为坐夏,坐腊等。始此谓之结夏,解此谓之解夏。业疏四曰:「形心摄静曰安,要期在住曰居。」其安居之因由,(参见:布萨)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坐夏,或坐腊,即在夏季的三个月中,僧徒们不得随便外出,以便致力于坐禅和修习佛法。
过夏
【佛学大辞典】
(杂名)安居经过九十日也。碧岩录曰:「且在这里过夏。」
解夏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七月十五日(旧律)或八月十五日(新律),解夏安居之制也,又曰解制。此日行所谓自恣法。佛说解夏经,佛说受新岁经,佛说新岁经,说其法。岁华纪丽曰:「众僧解夏。」禅苑清规解夏曰:「七月十四日晚,念诵煎汤,来日升堂,人事巡寮煎点,同结夏之仪。」
解夏草
【佛学大辞典】
(植物)解夏之日,僧赠檀越者。盖此日诸比丘取生茆拟如来成道时之吉祥草,坐于此上而行解夏之法,故与以此吉祥草,分福分之意也。释氏要览下曰:「今浙右僧,解夏日,以䌽束茆以遗檀越,谓之解夏草。今详,此草已为五分法身座,故名为吉祥草也。」
解夏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佛说解夏经,一卷,赵宋法贤译。与增一阿含二十四卷善聚品,佛说受新岁经同本。说七月十五日解夏之法。
尼百岁礼初夏比丘足
【三藏法数】
梵语比丘,华言乞士。谓比丘尼寿虽百岁,若见初受戒比丘才经一夏者,即当礼拜于足下也。
夏讫从僧自恣
【三藏法数】
自,即自陈己过。恣,即恣他举罪。谓从四月十五日安居至七月十五日夏竟,应从比丘众中行自恣法,有过则对众忏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