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三九
夏子龄,字百初,号祝三,晚号憩园,江阴人。道光丙申进士,授礼部主事,历官直隶候补知府。有《莞尔轩诗存》。
江上诗钞
字百初,晚号憩园。道光丙申会元,礼部主事,在部勇于任事,以气节称。因亲老谋禄养,改外职,历官及深泽、饶阳、宛平等县知县,擢易州直隶州知州,候补知府。时当咸同之际,军事繁兴,禦灾捍患多惠政。殁祀易州饶阳名宦祠。少负异才,年十二从父登江楼赋诗,有“老鱼人立江豚拜,知有元龙在上头”之句,人以为大魁之兆。著有莞尔轩诗钞。服官后诗不多作。邑志传政绩。

人物简介

江上诗钞
字范卿,号研斋,道光六年生,光绪八年卒。历官河南洧川直隶永年知县。少随大父任练于吏事,慎于折狱,历官仁惠,能得民心。在永年最久,救荒积谷,治河弭盗,遗爱在民,久而不忘。早耽吟咏,有十五研斋诗草三卷。服官之后所作较稀,重修永年县志,详审为时所称。邑续志传政绩。
晚晴簃诗汇·卷一六八
夏诒钰,字范卿,号研斋,江阴人。官永年知县。有《十五研斋诗草》。
夏子钖 朝代:晚清

人物简介

维基
夏子钖(1824年11月5日—1894年),字銮坡,号路门,行二,江苏扬州府高邮州景贤里人。咸丰二年(1852年)壬子举人,同治二年癸亥恩科(1863年)中进士。历任庶常、翰林院编修,山西乡试正考官,同治九年八月一日(1870年8月27日)任四川学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1—1880 【介绍】: 清浙江仁和人,字舜乐,号子松。咸丰六年进士。同治间累擢兵部侍郎,兼刑部。光绪间迁吏部右侍郎,督江苏学政。旋受命巡视黄河,阅沿江炮台,所奏均合机宜。居官清廉,持家节俭。卒谥文敬。
晚晴簃诗汇·卷一五五
夏同善,字子松,仁和人。咸丰丙辰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吏部侍郎。谥文敬。
维基
夏同善(1831年—1880年),字舜乐,号子松,浙江仁和县塘栖镇(今属临平区)人。晚清政治人物。夏同善幼年丧母,父夏建寅续娶乌镇萧氏,常随继母住外婆家,好读书,遍读外祖父萧麒藏书,与胡雪岩有交情。咸丰六年丙辰科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历官庶常馆庶子、詹事府詹事。善写文章,时人誉谓“在曾(国藩)、左(宗棠)之上”,甚得慈禧太后赏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同善反对议和。太平军陷杭州,夏同善在家服父丧,携母到上海。同治六年(1867年),升为少詹事。同治十年(1871年)任兵部右侍郎。同治十二年(1873年)以审理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闻名。光绪元年(1875年),与内阁学士翁同龢直毓庆宫授读。光绪四年,视学江苏。光绪六年(1880年)卒。朝廷赐祭葬,谥文敬。葬于大清岭。浙江图书馆今存夏同善手稿《夏子松先生函牍》。浙江省桐乡市乌镇有夏同善翰林第。
夏献馨 朝代:晚清

人物简介

维基
夏献馨(1831年—1881年),字菊人,号兰庄,江西新建(今江西省南昌市)人,进士出身。夏廷梅(鼐甫)之子。咸丰元年,乡试中举。咸丰六年,登进士,改庶吉士,后授翰林院编修、国史馆纂修、翰林院撰文。咸丰十一年,担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同治元年,再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同治三年,担任山东道监察御史,后改任贵州道监察御史、兵科给事中、户科掌印给事中。同治十三年、光绪二年、光绪三年,分别担任会试同考官。有子夏敬延、夏敬灏、夏敬辑,女婿蔡秉鸿。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七一
夏槐,字廷弼,号午庭,广济人。光绪丙子举人,官金山知县。有《绿隐堂诗钞》。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十一
释常照,字昌道,号云帆。姓夏氏,海陵人也。根植菩提,生而敏慧。九岁厌腥,领鉴澄远。年及舞勺,通经史大义,不逐嘻游。值洪扬之乱,家人流离,孑焉块处。有衣紫者,奇其俊峭,欲裸负之以为其子,照不屑也,因以计说。年十五乃归依春庭于观音庵受薙,经翻贝叶,口诵如泻,香动木樨,心清得妙。弱冠受具于焦山大须,神秉隽悟,智理双融,典习律教,中边俱彻。须器其量识,授以衣钵。乃本其誓愿,期济群惑,辞师行脚,苦志参方,望名蓝而戾止,入虚白而知空。偶息金山,从观心慧研穷一乘,复返焦岩执事监院。铠披坚忍,幢树精进,清课六时,调御四众。及主丈席,提倡戒乘。钟磬凛彻于鹫峰,杖拂谨严乎鹿苑,慈云罨覆,觉树虇蕍,甘露沾濡,慧珠莹澈,密持功行,殚心梵籍,尝注《金刚般若经》若干卷,尚待梓行。二十年间,虽事著述,不坠事功。创建海云枯木诸殿堂,整设僧寮,严饰佛像,朝晖灿其雕栋,宝燄见其金身,吁亦勤矣。清光绪三十二年十二月十三日示寂,僧腊五十有三,塔于夹山竹林寺右。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七五
夏葆彝,字子琴,号文宿,黄冈人。光绪丙戌进士。浙江即用知县。有《井字山人诗存》。

人物简介

江上诗钞
宇闰枝,晚号闰庵。出身书香世家。光绪壬午举人,壬辰进士,翰林院编修。戊戌、癸卯两充会试同考官,庚子、辛丑简任四川、广东乡试副主考。丁末,出任浙江湖州知府。民国初,夏应聘入都,纂修清史稿。徐世昌辑清儒学案、晚晴簃诗汇,夏孙桐曾主其事。夏是近代著名词人,著有悔龛词。诗作有观所尚斋诗存。享年八十五岁(一八五七—一九四二)。
词学图录
夏孙桐(1857-1941) 字闰枝,一字悔生,晚号闰庵。江苏江阴人。光绪十八年(1892)进土。授编修。署宁波知府,补湖州知府,调杭州。入民国,应聘入清史馆,《清史稿》嘉道咸同四朝列传等一百卷皆出其手。又助徐世昌编撰《晚晴簃诗汇》、《清儒学案》。光绪二十一年(1895)郑文焯邀之入词社,始学倚声。与朱孝臧为儿女亲,孝臧为词,亦由其诱导。有《观所尚斋诗存》、《观所尚斋文存》、《悔庵词》。
人物简介
1857.4.22-1941.12.12,字闰枝,一字悔生,晚号闰庵。江苏江阴人。光绪十八年壬辰(1892)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历官湖州、宁波、杭州等地知府。民国初入清史馆,嘉、道、咸、同四朝臣工列传及循吏、艺术两汇传,凡一百卷,并出其手。又佐徐世昌辑《晚晴簃诗汇》及《清儒学案》。工词,晚年多酬应之作,风格低回沉郁。亦能诗文。民国三十年(一九四一)十二月二十二日卒,年八十五。著有《观所尚斋文存》及《悔龛词》二卷。《悔龛词》收入《沧海遗音集》,续稿有龙氏忍寒庐刊本。
沧海遗音集
余自光绪乙未侨居吴门,郑叔问刘光珊诸君结词社,始学倚声。社作散佚,仅存一二,丁酉戊戌閒在京师,时从王半塘朱古微游,强拉入射,所作甚少,稿亦多佚。己亥庚子之作则尽在此册,旧作偶得一二,录之于前。壬寅后唱和者多出京,遂辍笔。阅二十年,至癸亥春,偶咏史馆榆梅二首,同人和之,乃复谈此事,时时遣闷为之。乙丑冬谭篆青诸君又结聊园词社,一岁中积十余阕,平生所作斯为最多,要不足存也。丙寅冬闰庵偶记。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七七
夏曾佑,字穗卿,钱塘人。光绪庚寅进士,改庶吉士,历官泗州知州。有《碎佛师杂诗》。
维基
夏曾佑(1863年—1924年),字穗卿,号碎佛,笔名别士,浙江杭州人。清末民初学者。夏鸾翔之子。清朝光绪十六年(1890年),夏曾佑中进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十八年五月,散馆,著以部属用,授礼部主事。后与梁启超、谭嗣同等人来往密切,并参加了维新派的活动。1895年,居于上海,发表评论于《时务报》。1895年底,到天津,和严复等人创办《国闻报》。戊戌变法失败后,奉派赴安徽祁门县任知县,后因母亲去世,转而在家居丧。其间开始研究中国古代史,著《最新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后改称《中国古代史》,根据历史进化将中国历史分为三期,被称为中国近代史学史中的“第一部有名的新式通史”。1905年,清朝为实行预备立宪派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夏曾佑任随员。考察完毕归国后,历任泗州知州、两江总督署文案。辛亥革命后,1912年5月至1915年7月曾任北京政府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司长,后改任京师图书馆馆长。 1924年,夏曾佑逝世。
夏寅官 朝代:晚清

人物简介

维基
夏寅官(1866年—1943年),字虎臣,又字浒岑,号稚舫,晚号忏摩生,江苏东台县人,晚清翰林、中国教育家。夏寅官出身书香门第,其十世祖自苏州迁至东台,世居何垛彩衣巷。寅官幼承家学,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中举人,光绪十六年(1890年)中式庚寅恩科二甲进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十八年五月,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夏寅官在东台文昌阁创立了东台历史上第一所公立中学——东台县中学堂兼师范学堂,任两堂堂长。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东台教育会成立,任会长,同时担任江苏省教育总会会员。宣统二年(1910年)保送江西知府。他还曾任资政院议员。民国元年(1912年),夏寅官创办私立淮南法政学堂,因政府经费不足,个人捐款兴学,并获教育部表彰。后曾任中华民国众议院议员、肃政厅肃政史。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冬在台城家中病逝。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夏寿田(1870-1935) 字午诒,一作午彝,又字耕父,号武夷、直心居士。光绪二十四年一甲第二名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辛亥后任袁世凯总统府顾问。
维基
夏寿田(1870年—1935年),字耕父,号午彝(又作午诒、武夷),又号直心居士,湖南桂阳人。清朝及中华民国政治人物、书画家、篆刻家。夏寿田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中式戊戌科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授翰林院编修,曾任刑部员外郎。宣统三年(1911年)授朝议大夫。民国元年(1912年),夏寿田出任湖北省民政长。后来任大总统府秘书。次年,任大总统府内史,兼国史馆顾问。还曾担任约法会议议员。获授三等文虎章。1915年(民国四年)12月,袁世凯称帝,制诏多由其草拟。工书法、篆刻。1916年(民国五年)6月,袁世凯称帝失败,病死,夏寿田被通缉,至1918年(民国七年)才赦免。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夏寿田逝世。
夏寿康 朝代:清末民国初

人物简介

维基
夏寿康(1871年—1923年),字受之,号仲膺。湖北黄冈仓埠镇(今属新洲)人。中国法学家,清朝及中华民国政治人物。夏寿康的父亲是夏耀奎,外甥是万耀煌。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夏寿康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1907年,他被派到日本考察政治。1909年,湖北咨议局成立,夏寿康任副议长。武昌起义后,他参加咨议局会议。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成立后,他担任政事部副部长,后调任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顾问。1912年6月,他任湖北民政司长,10月改任民政长,后改巡按使。1913年,他改任国务院铨叙局局长。1914年初,他担任政治会议委员,5月转任肃政厅肃政史。1915年12月,袁世凯称帝时,他授少卿,1916年1月3日进叙一等。1917年,他担任平政院院长,后来转任总统府秘书长,协调府院之争。1917年8月,他任司法部惩戒委员会委员长。1920年,他担任湖北省长。在任仅150天便被湖北督军王占元排挤而辞职。北洋政府调其任河工督办,未就任。1923年,他在北京病逝。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夏仁虎(1874-1963) 字蔚如,号啸庵、枝巢、枝翁、枝巢子、枝巢盲叟等.南京人。兄弟五人,仁溥、仁澍、仁析、仁虎、仁师,行四,称"夏四先生"。   戊戌岁,25岁以拔贡身份至京参加殿试朝考,成绩优秀,遂定居北京。为晚清秀才、拔贡、举人,刑部、商部、邮传部小吏。辛亥后在民国北洋政府交通部、财政部为官,进为国会议员。张作霖入关,任国务院的政务处长、财政部次长、代理总长和国务院秘书长。1927年北伐战争起,北洋政府散败。至1929年55岁时弃官归隐,专事著书讲学,任北京大学讲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新中国后,为中央文史馆馆员。晚年双目失明,仍笔耕不辍。有《枝巢四述》、《旧京琐事》、《啸庵编年诗稿》、《啸庵诗词稿》、《啸庵文稿》、《北京志》、《碧山楼传奇》等40余部,与南京有关者有《玄武湖志》、《秦淮志》、《金陵明遣民录》、《金陵艺文志》、《金陵艺文题跋》、《金陵通典》、《岁华忆语》。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夏敬观(1875-1953) 字剑丞,一作鉴丞,又字盥人、缄斋,晚号吷庵,别署玄修、牛邻叟。江西新建人,光绪二十年(1894)举人,从经学大师皮锡瑞学习,曾入张之洞幕府,办两江师范学堂,任江苏提学使,兼复旦公学第三任校长,和中国公学监督。光绪三十五年(1909)辞官,1916年任涵芬楼撰述,1919年任浙江省教育厅长,1924年辞职闲居上海,著书作画以终。江西诗派名家,专学孟郊、梅尧臣,词则出入欧晏,朱孝臧称可与文廷式相颉颃。有《忍古楼诗集》、《吷庵词》、《忍古楼词话》、《词调溯源》等。
人物简介
夏敬观(一八七五—一九五三),字剑丞,江西新建人。早年即以诗司名播南北。曾任中国公学监督、浙江省教育厅长等职。工山水、花卉。有《忍古楼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