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境地  拼音:jìng dì
情况、地步。如:「我们目前的境地十分危急。」也作「境界」。
《國語辭典》:境界  拼音:jìng jiè
1.疆界。《列子。周穆王》:「西极之南隅有国焉,不知境界之所接,名古莽之国。」《三国演义》第五二回:「旗开处,推出一辆四轮车,车大斧,厉声高叫:『反贼安敢侵我境界!』」
2.场所、地方。辽。耶律楚材 外道李浩和景贤霏字韵予再和呈景贤诗:「我爱北天真境界,乾坤一色雪花霏。」《西游记》第二九回:「若再来犯我境界,断乎不饶!」
3.情况、层次。《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六:「人居世间,总被他颠颠倒倒,就是那空幻不实,境界偶然。」《儒林外史》第一七回:「同一个年、月、日、时,一个是这般境界,一个是那般境界,判然不合。」也作「境地」。
4.诗词或艺术品所呈现的境域,以及所表现的层次与特质。
《漢語大詞典》:茨棘
(1).蒺藜与荆棘。泛指杂草。语出诗·小雅·楚茨:“楚楚者茨,言抽其棘。” 郑玄 笺:“茨,蒺藜。伐除蒺藜与棘。”《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盛林莽之秽,丰鹿兔之藪,伤害农功,地繁茨棘。” 宋 苏轼 《东坡八首》诗序:“地既久荒,为茨棘瓦砾之场。” 清 唐孙华 《治圃》诗之二:“主人既不视,一任茨棘遮。”
(2).喻困难的处境。后汉书·仲长统传:“清絜之士,徒自苦於茨棘之閒,无所益损於风俗也。”
《漢語大詞典》:卫幕(衛幕)
(1). 汉 卫青 的军幕。 唐 杜甫 《奉贺阳城郡王太夫人恩命加邓国太夫人》诗:“ 卫 幕衔恩重, 潘 舆送喜频。” 仇兆鳌 注:“汉书: 卫青 征 匈奴 ,大克获,帝就拜大将军於幕中。”
(2).比喻非常危险的处境。典出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季札 ﹞自 卫 如 晋 ,将宿于 戚 ( 卫 邑),闻鐘声焉,曰:‘异哉!吾闻之也,辩而不德,必加於戮。’夫子( 孙文子 )获罪於君以在此,惧犹不足,而又何乐?夫子之在此也,犹燕之巢於幕上。” 杜预 注:“言至危。” 明 储国桢 《杂咏》:“燕巢 卫 幕安能久,登极俄看陷御牀。”
《漢語大詞典》:情计(情計)
犹处境。《宋书·武帝纪中》:“大司马臣 德文 及王妃公主,情计切逼,并狼狈请命。”梁书·韦粲传:“ 粲 乃驰往见 大心 曰:‘上游蕃镇, 江州 去京最近,殿下情计,实宜在前,但中流任重,当须应接,不可闕镇。’” 南朝 陈 徐陵 《在北齐与杨仆射书》:“天道穷剥,钟乱本朝,情计驰惶,公私哽惧。”
分類:处境
《國語辭典》:夹层(夾層)  拼音:jiá céng
双层的片状物,中空或夹著别的东西。如:「皮箱的夹层中,常是暗藏走私物品的地方」、「投机的建商总会在挑高的楼面搭上夹层,增加面积好抬价求售。」
《國語辭典》:夹缝(夾縫)  拼音:jiá fèng
在两个靠近物体中间的狭窄空隙。《老残游记》第二回:「不到十二点钟,前面几张空桌俱已满了,不断还有人来看坐儿的,也只是搬张短凳,在夹缝中安插。」
《漢語大詞典》:凶屯
指艰难的处境。 唐 韩愈 《祭郑夫人文》:“年方及纪,荐及凶屯。兄罹谗口,承命远迁。穷荒海隅,夭閼百年。”
分類:艰难处境
《国语辞典》:出火坑  拼音:chū huǒ kēng
比喻脱离危险的处境。《儿女英雄传》第八回:「这样一来,这岂不是我不曾提你出火坑来,反沉你到海底去了么!」
《國語辭典》:重见天日(重見天日)  拼音:chóng jiàn tiān rì
脱离黑暗,重新见到光明。比喻受压迫的人得到自由,被冤屈的人得到伸雪。《三国演义》第二八回:「周仓顿首告曰:『仓乃一粗莽之夫,失身为盗,今遇将军,如重见天日,岂忍复错过。』」《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四:「见外边传说仇家爹妈祈祷虔诚,又得夜珠力拒妖邪,大呼菩萨致得神明感应,带挈他们重见天日,齐来拜谢。」也作「重睹天日」。
《漢語大詞典》:局境
指处境。 张孝若 《辛亥革命前后及南京政府成立》:“ 孙 黄 二公处于罗掘俱穷困难万状的局境。”
分類:处境
《國語辭典》:乐天(樂天)  拼音:lè tiān
1.顺应自然之理,安于处境,乐观而不忧伤。《孟子。梁惠王下》:「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
2.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字。参见「白居易」条。
《漢語大詞典》:晚晴
(1).谓傍晚晴朗的天色。 南朝 梁 何逊 《春暮喜晴酬袁户曹苦雨》诗:“振衣喜初霽,褰裳对晚晴。” 唐 高适 《同崔员外綦毋拾遗九日宴京兆府李士曹》诗:“晚晴催翰墨,秋兴引《风》《骚》。” 明 唐寅 《题画》诗:“草阁吟秋倚晚晴,云山满目夕阳明。”
(2).比喻晚年处境优裕。《新民晚报》1987.2.24:“他呢,笑谈白头逢盛年,人间重晚晴。”
《漢語大詞典》:途穷(途窮)
喻走投无路或处境困窘。 南朝 宋 颜延之 《五君咏·阮步兵》:“物故不可论,途穷能无慟。” 唐 刘肃 《大唐新语·持法》:“此途穷者,不辑之,当为患。” 清 唐孙华 《文信国祠》诗:“战苦身攒鏃,途穷血裹斑。”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七论“文人相轻”--两伤》:“于是相轻的文人们的处境,就也更加艰难起来,连街头也不再是扰攘的地方了,真是途穷道尽。”
《國語辭典》:患难(患難)  拼音:huàn nàn
艰难困苦的处境。唐。元稹 与史馆韩侍郎书:「前后斥家财、排患难于朋友者数四。」《三国演义》第一三回:「昔有穷后羿,恃其善射,不思患难,以致灭亡。」
《國語辭典》:负薪(負薪)  拼音:fù xīn
担负薪材。《礼记。少仪》:「问士之子长幼,长则曰能耕矣,幼则曰能负薪。」《文选。阮籍。诣蒋公》:「负薪疲病,足力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