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0,分1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念声是一
法声
阿字内外声
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
音声
音声佛事
音声念诵
音声陀罗尼
建声
高声念佛
退道声闻
涅槃声
梵声
云门声色
佛类词典(续上)
空无我声念声是一
法声
阿字内外声
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
音声
音声佛事
音声念诵
音声陀罗尼
建声
高声念佛
退道声闻
涅槃声
梵声
云门声色
空无我声
【佛学大辞典】
(杂语)极乐八功德池之波声,说空无我之妙法。无量寿经上曰:「波扬无量自然妙声,(中略)或寂静声,空无我声。」
(杂语)极乐八功德池之波声,说空无我之妙法。无量寿经上曰:「波扬无量自然妙声,(中略)或寂静声,空无我声。」
念声是一
【佛学大辞典】
(术语)无量寿经第十八愿之文有乃至十念,善导之观念法门及往生礼赞释为下至十声。选择集上曰:「问曰:经云十念,释云十声。念声之义如何?答曰:念声是一,何以得知?观经下品下生云: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今依此文,声即是念,念则是声,其意明矣。加之,大集月藏经云:大念见大佛,小念见小佛。感师释云:大念者大声念佛,小念者小声念佛。故知念即是唱也。」
(术语)无量寿经第十八愿之文有乃至十念,善导之观念法门及往生礼赞释为下至十声。选择集上曰:「问曰:经云十念,释云十声。念声之义如何?答曰:念声是一,何以得知?观经下品下生云: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今依此文,声即是念,念则是声,其意明矣。加之,大集月藏经云:大念见大佛,小念见小佛。感师释云:大念者大声念佛,小念者小声念佛。故知念即是唱也。」
法声
【佛学大辞典】
(杂语)说妙法之音声也。贤愚经十三曰:「五百群雁爱敬法声,即共飞来。」
(杂语)说妙法之音声也。贤愚经十三曰:「五百群雁爱敬法声,即共飞来。」
阿字内外声
【佛学大辞典】
(术语)阿字之一字,有喉内声与喉外声之二音也。大日经疏十七曰:「阿有内外,若虽无外声,然不能离阿字内声。内声者即谓喉中阿声也。」云云,外声者谓其喉中阿字之显现也。
(术语)阿字之一字,有喉内声与喉外声之二音也。大日经疏十七曰:「阿有内外,若虽无外声,然不能离阿字内声。内声者即谓喉中阿声也。」云云,外声者谓其喉中阿字之显现也。
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失译。
(经名)一卷,失译。
音声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入于耳根者曰音声。
【三藏法数】
音声即声尘也。谓憍陈那等,在鹿苑中,闻佛说四谛之法,密悟圆理,了达一切声尘,本然清净,无动无静,皆是常住圆妙之音,于是得入圆通。故云如我所證,音声为上。(梵语憍陈那,华言已知。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
(术语)入于耳根者曰音声。
【三藏法数】
音声即声尘也。谓憍陈那等,在鹿苑中,闻佛说四谛之法,密悟圆理,了达一切声尘,本然清净,无动无静,皆是常住圆妙之音,于是得入圆通。故云如我所證,音声为上。(梵语憍陈那,华言已知。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
音声佛事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事者佛济度众生之事业也,佛济度众生或以光明或以佛身,或以香饭,或以衣服卧具等,于此娑婆界不依他之方法,独以音声为说法,故云。维摩经香积佛品曰:「或有佛土以佛光明而作佛事,有以诸菩萨而作佛事。(中略)有以佛衣服卧具而作佛事。」光明玄二曰:「此娑婆国土,音声为佛事。」唯识述记二本曰:「此以音声为佛事故。」玄义六下曰:「他土馀根皆利,随所用尘起之,令他得益,此土耳根利,故偏用声尘。」
(术语)佛事者佛济度众生之事业也,佛济度众生或以光明或以佛身,或以香饭,或以衣服卧具等,于此娑婆界不依他之方法,独以音声为说法,故云。维摩经香积佛品曰:「或有佛土以佛光明而作佛事,有以诸菩萨而作佛事。(中略)有以佛衣服卧具而作佛事。」光明玄二曰:「此娑婆国土,音声为佛事。」唯识述记二本曰:「此以音声为佛事故。」玄义六下曰:「他土馀根皆利,随所用尘起之,令他得益,此土耳根利,故偏用声尘。」
音声念诵
【佛学大辞典】
(仪式)出声称佛名,即诵经也,四种念诵之一。
(仪式)出声称佛名,即诵经也,四种念诵之一。
音声陀罗尼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于佛菩萨之所说,总持秘密之深义曰音声陀罗尼。智度论六曰:「胜意菩萨未学音声陀罗尼,闻佛说便欢喜,闻外道语便瞋恚,闻三不善则不欢喜,闻三善则大欢喜。」诸法无行经下音声陀罗尼作音声法门。
(术语)于佛菩萨之所说,总持秘密之深义曰音声陀罗尼。智度论六曰:「胜意菩萨未学音声陀罗尼,闻佛说便欢喜,闻外道语便瞋恚,闻三不善则不欢喜,闻三善则大欢喜。」诸法无行经下音声陀罗尼作音声法门。
建声
【佛学大辞典】
(杂名)外道之种类。大日经所说三十种外道中,第四建立净外道,第五不建立无净外道,此云建。又第二十七声显外道,第二十八声生外道,第二十九非声外道,此云声。秘藏宝钥中曰:「爪犊遥望不近,建声何得窥窬?」
(杂名)外道之种类。大日经所说三十种外道中,第四建立净外道,第五不建立无净外道,此云建。又第二十七声显外道,第二十八声生外道,第二十九非声外道,此云声。秘藏宝钥中曰:「爪犊遥望不近,建声何得窥窬?」
高声念佛
【佛学大辞典】
(杂语)对于轻声念佛而言,又名厉声念佛。即大声唱南无阿弥陀佛也。阿弥陀经通赞疏中所谓「念佛有三:一心念,心中系念。二轻声念,为自耳所闻故。三高声念」是也。
(杂语)对于轻声念佛而言,又名厉声念佛。即大声唱南无阿弥陀佛也。阿弥陀经通赞疏中所谓「念佛有三:一心念,心中系念。二轻声念,为自耳所闻故。三高声念」是也。
退道声闻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种声闻之一。(参见:声闻)
【三藏法数】
谓此声闻本习大乘,积劫修道中间,为厌生死,退大道心,取證小果,是名退道声闻。
(术语)四种声闻之一。(参见:声闻)
【三藏法数】
谓此声闻本习大乘,积劫修道中间,为厌生死,退大道心,取證小果,是名退道声闻。
涅槃声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于梵音显等满口声之大涅槃义者曰涅槃声。其形为··h!之二点,例如ah!则谓之涅槃点。又依五字五音转生之义,谓为涅槃轮。其本字乃(也)(啰)(罗)(缚)(奢)(沙)(娑)(诃)之八字也。若此等字,连于上字则成上字涅槃之义。见悉昙藏二。又一说,加(滥)(讫叉)之遍口声,以十字为涅槃声。梵汉对映集上曰:「往昔天竺有乾政师子,威势胜馀,此师子不恐法师之近,猎师依敕命成法师之形而射毙之,师子死时唱等十字,因玆名为涅槃之十字。」贤愚经及报恩经详记坚誓师子为法师所死之因缘,然不说此十字之事。是有密部经轨之典据耶?抑出于口传耶?宜更考之。
(术语)于梵音显等满口声之大涅槃义者曰涅槃声。其形为··h!之二点,例如ah!则谓之涅槃点。又依五字五音转生之义,谓为涅槃轮。其本字乃(也)(啰)(罗)(缚)(奢)(沙)(娑)(诃)之八字也。若此等字,连于上字则成上字涅槃之义。见悉昙藏二。又一说,加(滥)(讫叉)之遍口声,以十字为涅槃声。梵汉对映集上曰:「往昔天竺有乾政师子,威势胜馀,此师子不恐法师之近,猎师依敕命成法师之形而射毙之,师子死时唱等十字,因玆名为涅槃之十字。」贤愚经及报恩经详记坚誓师子为法师所死之因缘,然不说此十字之事。是有密部经轨之典据耶?抑出于口传耶?宜更考之。
梵声
【佛学大辞典】
(术语)如来之梵音也。无量寿经下曰:「梵声犹雷震,八音畅妙响。」(参见:梵音)
(术语)如来之梵音也。无量寿经下曰:「梵声犹雷震,八音畅妙响。」(参见:梵音)
梵音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大梵天王所出之音声有五种清净之音,佛之音声亦如是,故三十二相中有梵音相。法华经序品曰:「梵音微妙,令人乐闻。」法华文句曰:「佛报得清净音声最妙,号为梵音。」华严经曰:「演出清净微妙梵音,宣畅最上无上正法。闻者欢喜,得净妙道。」长阿含五阇尼沙经曰:「时梵童子告忉利天曰:其有音声五种清净,乃名梵声。何等五?一者其音正直。二者其音和雅。三者其音清彻。四者其音深满。五者其音遍周远闻。具此五者,乃名梵音。」三藏法数三十二曰:「梵音者,即大梵天王所出之声,而有五种清净之音也。」【又】(仪式)音韵屈曲升降,歌颂佛,讽咏法者,云梵音。又曰梵呗,呗匿。以闻者得净信,而佛听之,在世中铃声比丘,呗声第一。(参见:呗比丘)。魏陈思王曹子建,游鱼山,闻岩谷水声,写之,制梵呗之谱。是为东土梵呗之始。【又】单称读经之声为梵音。
【佛学常见辞汇】
1。指佛的声音,佛的声音有五种清净相,即正直、和雅、清彻、清满、周遍远闻,为佛三十二相之一。2。指读经的声音。
(术语)大梵天王所出之音声有五种清净之音,佛之音声亦如是,故三十二相中有梵音相。法华经序品曰:「梵音微妙,令人乐闻。」法华文句曰:「佛报得清净音声最妙,号为梵音。」华严经曰:「演出清净微妙梵音,宣畅最上无上正法。闻者欢喜,得净妙道。」长阿含五阇尼沙经曰:「时梵童子告忉利天曰:其有音声五种清净,乃名梵声。何等五?一者其音正直。二者其音和雅。三者其音清彻。四者其音深满。五者其音遍周远闻。具此五者,乃名梵音。」三藏法数三十二曰:「梵音者,即大梵天王所出之声,而有五种清净之音也。」【又】(仪式)音韵屈曲升降,歌颂佛,讽咏法者,云梵音。又曰梵呗,呗匿。以闻者得净信,而佛听之,在世中铃声比丘,呗声第一。(参见:呗比丘)。魏陈思王曹子建,游鱼山,闻岩谷水声,写之,制梵呗之谱。是为东土梵呗之始。【又】单称读经之声为梵音。
【佛学常见辞汇】
1。指佛的声音,佛的声音有五种清净相,即正直、和雅、清彻、清满、周遍远闻,为佛三十二相之一。2。指读经的声音。
云门声色
【佛学大辞典】
(公案)「云门示众云:闻声悟道,见色明心,观世音菩萨,将钱来买糊饼,放下手却是馒头。」见从容录八十二则。
(公案)「云门示众云:闻声悟道,见色明心,观世音菩萨,将钱来买糊饼,放下手却是馒头。」见从容录八十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