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二藏
(1).佛教大藏经的简单分类法。即声闻藏(小乘经)和菩萨藏(大乘经)。 隋 慧远 大乘义章卷一:“唯方广部,是菩萨藏;餘十一部,是声闻藏。佛为声闻、菩萨行出苦道,説修多罗;结集经者,集为二藏:声闻所行为声闻藏,菩萨所行为菩萨藏。”
(2).指佛藏与道藏。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中:“《隋志》汉书,道家列於九流,而神仙符籙,列於二藏,其名悉不著録。”
《漢語大詞典》:吴石
指 吴 地出土的石鼓。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江水:“异苑曰:‘ 晋武 时, 吴郡 临平 岸崩出一石鼓,打之无声,以问 张华 , 华 曰:“可取 蜀 中桐材,刻作鱼形,扣之则鸣矣。”於是如言,声闻数十里。’ 刘道民 ( 宋 孝武帝 )诗曰:‘事有远而合, 蜀 桐鸣 吴 石。’” 唐 骆宾王 《〈萤火赋〉序》:“夫类同而心异者,龙蹲归而 宋 树伐;质殊而声合者,鱼形出而 吴 石鸣。”
《國語辭典》:天女散花  拼音:tiān nǚ sàn huā
1.著名的佛经故事之一。叙述当维摩诘和诸菩萨弟子议论佛法时,天女出现以花散在众人身上,于心无所住的菩萨,花朵自然坠落,而心有所执著的弟子反而拂之不去。唐。宋之问 为太平公主五郎病愈设斋叹佛文:「龙王献水,喷车之埃尘;天女散花,缀山林之草树。」
2.戏曲剧目。叙述释迦因维摩居士有病,命文殊师利率诸菩萨弟子前往问疾,又命天女往散花,以验结习的经过。也称为「天女宫」。
声闻乘三生
【佛学大辞典】
(术语)得阿罗汉极速者,经三生:第一生植顺解脱分之善,第二生植顺决择分,第三生入于见道。乃至得阿罗汉果。无更较此为速者。俱舍论二十三曰:「极速,三生,方得解脱。谓初生起顺解脱分,第二生起顺决择分,第三生入圣乃至得解脱。譬如下种苗成结实三位不同,身入法性成就解脱,三位亦尔。」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三生)附录。
三生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即三世转生之意。传灯录曰:「有一省郎,梦至碧岩下一老僧前。烟穗极,微云此是檀越结愿,香烟存而檀越已三生矣。」白居易诗:「世说三生如不谬,共疑巢许是前身。」案此三生指转生而言。其外又有诸宗所立三生成佛之义者有数家,今列之如图。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一、见闻生〕,见闻生者,谓八难众生,宿世见闻华严大经正法,不能信受,反生毁谤,故感八难之报,堕地狱中,受诸极苦。今蒙如来放足下轮相清净功德光明所照,由其宿有见闻华严大经善种,即得脱地狱苦,生兜率天,而得成道,于一生内,超登十地也。(八难者,地狱难、畜生难、饿鬼难、长寿天难、北郁单越难、盲聋瘖哑难、世智辨聪难、生在佛前佛后难也。梵语兜率,华言知足。十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也。)
〔二、解行生〕,解行生者,谓善财童子于福城东初见文殊,得蒙开发而启信解,遂令参问诸善知识,皆获开示修行法门,乃至最后参见普贤,令其入于毛孔刹中,修行菩萨广大愿因,圆满诸佛无上道果。如此解行,即于一生而得圆满也。
〔三、證入生〕,證入生者,谓舍利弗,于逝多林中,令海觉等六千比丘观察文殊师利无量功德、具足庄严。彼诸比丘闻是说已,心意清净,信解坚固,顶礼文殊,作如是言:仁者所有色身相好,愿我悉得。于是文殊为诸比丘开示演说大乘之法,令诸比丘成就深信,获大智慧,于一生内,證入法界也。(梵语舍利弗,华言身子。梵语逝多,华言胜林,即给孤独园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梵语文殊师利,华言妙德。)
三周声闻
【佛学大辞典】
(术语)言三周说法所度之上中下根声闻也。
大乘声闻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台家所立五种声闻中之第五。(参见:声闻)
【三藏法数】
谓以佛道声,令一切闻,不住化城,终归宝所,是名大乘声闻。(化城者,无而焂有,名化防非,禦敌名城,以喻小乘涅槃,能防见、思之非,而禦生死之敌也。宝所即大乘实相之理也。)
五种声闻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声闻)
【佛学大辞典】
(名数)以上四种声闻,加大乘声闻一种而为五种。大乘声闻者即佛道声闻也。以佛道之声,使一切闻,因而一切众生,悉终归大涅槃之宝所也。依此义,则一切众生悉为声闻。依法华一乘之义,立此声闻也。法华经所言:「我等今者真是声闻,以佛道声令一切闻。」是也(声闻三义中第三义当之)。见法华文句一。
【三藏法数】
(出法华文句)
〔一、决定声闻〕,谓久习小乘,积劫功圆而證得小果,是名决定声闻。
〔二、退道声闻〕,谓此声闻本习大乘,积劫修道中间,为厌生死,退大道心,取證小果,是名退道声闻。
〔三、应化声闻〕,谓诸佛、菩萨为前二种声闻故,内秘佛、菩萨之行,外见声闻之形,引诱小乘,令入大乘,是名应化声闻。
〔四、增上慢声闻〕,谓厌居生死,欣乐涅槃,修习小乘,以少为足,未得谓得,未證谓證,是名增上慢声闻。
〔五、大乘声闻〕,谓以佛道声,令一切闻,不住化城,终归宝所,是名大乘声闻。(化城者,无而焂有,名化防非,禦敌名城,以喻小乘涅槃,能防见、思之非,而禦生死之敌也。宝所即大乘实相之理也。)
四大声闻
【佛学大辞典】
(名数)须菩提,摩诃迦旃延,摩诃迦叶,摩诃目犍连也。于法华会座此四人为中根之机,此四人,于信解品得领解。于授记品受当来作佛之记。【又】弥勒下生经以迦叶,屠钵叹,宾头卢,罗云为四大声闻。(参见:四大弟子)
四大弟子
【佛学大辞典】
(名数)佛弟子中以舍利弗,目连,须菩提,摩诃迦叶为四大弟子。智度论谓舍利弗目连为佛左右弟子。须菩提修无诤定,为行空第一,摩诃迦叶行十二头陀,为头陀第一。佛在世时,有人欲求今世之果者,供养此四人。辄得如愿。【又】迦叶,宾头卢,罗云,君屠钵叹之四人也。法护译之弥勒下生经曰:「尔时世尊告迦叶曰:吾今年已衰耗,向八十岁,然今如来有四大声闻,堪任游化,智慧无尽,众德具足。云何为四?所谓大迦叶比丘,屠钵叹比丘,宾头卢比丘,罗云比丘。汝等四大声闻,要不般涅槃,须吾法没尽,然后乃当般涅槃。」法华文句记一曰:「四大弟子者:迦叶,宾头卢,罗云,君屠钵叹。」
【佛学常见辞汇】
佛弟子中以舍利弗、目犍连、须菩提、摩诃迦叶等为四大弟子。
四种声闻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声闻)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决定声闻。久习小乘,今世道熟,闻小教而證果也。二,上慢声闻。于小法未得谓为得,未證谓为證,是实凡夫也。三,退大声闻。原是菩萨,于积功修道之中间,疲厌生死,退大乐小。值佛出世,闻说小法,而得小果也。四,应化声闻。菩萨内秘外现而示声闻之相也。见法华论,大乘义章十七本,法华文句一。此四种如次第即藏,通,别,圆四种之声闻也。见菩提心义一。
【三藏法数】
(出法华文句)
〔一、决定声闻〕,谓其久习小乘之法,故今闻小乘教而得證果,既證小果之后,再不进求大乘之法,是名决定声闻。
〔二、退菩提声闻〕,梵语菩提,华言道。谓此声闻,本是菩萨,曾发菩提之心,积劫修道;忽因疲厌生死,退失大心,而證小果,是名退菩提声闻。(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三、应化声闻〕,应谓应现,化即变化。谓此声闻,本是诸佛、菩萨,内秘真实之行,外现声闻之身,而能引接前之二种声闻,归于大乘,及广化众生,令入佛道,是名应化声闻。
〔四、增上慢声闻〕,谓自得增上之法,而轻慢于他。此种声闻,厌恶生死,欣乐涅槃,因修戒定慧之道,少有所得,便谓證果;此即未得谓得,未證谓證,是名增上慢声闻。(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决定声闻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种声闻之一。久习小乘必證罗汉果之声闻也。见三藏法数二十二。
【三藏法数】
谓其久习小乘之法,故今闻小乘教而得證果,既證小果之后,再不进求大乘之法,是名决定声闻。
【三藏法数】
谓久习小乘,积劫功圆而證得小果,是名决定声闻。
佛道声闻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台家所立,五种声闻中之大乘声闻也。(参见:声闻)附录。
定性声闻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相宗所立五种性之一。具本来唯一之声闻无漏种子者。唯修声闻之因,證声闻之果,不更进求佛道,是曰定性声闻。
【佛学常见辞汇】
法相宗所立五种性之一。(参见:五种性)
【三藏法数】
因果不易,名曰定性,闻佛声教而得觉悟名曰声闻,谓惟习声闻之因,而證声闻之果,更不进求佛道,是名定性声闻也。
退道声闻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种声闻之一。(参见:声闻)
【三藏法数】
谓此声闻本习大乘,积劫修道中间,为厌生死,退大道心,取證小果,是名退道声闻。
称实声闻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声闻)附录。
增上慢声闻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种声闻之一。于小乘之涅槃不甘闻大乘法者。如法华之五千人。
【三藏法数】
谓自得增上之法,而轻慢于他。此种声闻,厌恶生死,欣乐涅槃,因修戒定慧之道,少有所得,便谓證果;此即未得谓得,未證谓證,是名增上慢声闻。(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三藏法数】
谓厌居生死,欣乐涅槃,修习小乘,以少为足,未得谓得,未證谓證,是名增上慢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