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通气(通氣)  拼音:tōng qì
1.气脉通达顺畅。《易经。说卦》:「天地定位,山泽通气。」《晏子春秋。内篇。谏上》:「晏子曰:『古之饮酒也,足以通气合好而已矣。』」
2.通风。如:「这房间窗户太小,不通气。」唐。张昌龄〈对高洁之士策〉:「山林不夭,风云以之通气。」
3.互通声息。如:「他们里外通气,窃得了不少机密。」
4.通达事理。如:「那小子学识经验不足,且不通气。」
《漢語大詞典》:言气(言氣)
(1).言辞声气。晋书·列女传·王凝之妻谢氏:“瞻察言气,使人心形俱服。”南史·张嵊传:“弟 淮 言气不伦, 嵊 垂泣训诱。”新唐书·段秀实颜真卿传赞:“太尉为人姁姁,常低首拱手行步,言气卑弱,未尝以色待物,人视之,儒者也。”
(2).说话生气。指争吵。 宋 陈傅良 《桂阳军劝农文》:“少有言气,且务休和。”
《漢語大詞典》:才属(纔屬)
仅能连续。形容声气微弱乏力。资治通鉴·魏邵陵厉公正始九年:“ 懿 使声气纔属,説:‘年老枕疾,死在旦夕……恐不復相见,以子 师 昭 兄弟为託。’” 胡三省 注:“诈为羸惙之状也。” 清 王晫 今世说·容止:“﹝ 沈去矜 ﹞平时与人语,气纔属;及发辩议,则电闪霆激,摧屈一坐。”
《國語辭典》:茧茧(繭繭)  拼音:jiǎn jiǎn
声气细小微弱的样子。《礼记。玉藻》:「视容瞿瞿梅梅,言容茧茧。」
分類:声气低微
《國語辭典》:哽哽  拼音:gěng gěng
悲苦气结,语不成声的样子。《宋史。卷四六二。方技传下。钱乙传》:「士病欬,面青而光,气哽哽。」
《漢語大詞典》:鼍鸣鳖应(鼉鳴鼈應)
比喻声气相通,互相感应。旧唐书·李密传:“豹变鹊起,今也其时,鼉鸣鳖应,见机而作。”
《漢語大詞典》:下气怡声(下氣怡聲)
谓和悦声气,态度恭顺。礼记·内则:“及所,下气怡声,问衣燠寒。” 韦君宜 《似水流年·乘公路汽车旅行记》:“我走上前去,下气怡声提出我的要求,说明我的情况,恳求他们帮忙,能带一带我。”
《国语辞典》:鼋鸣鳖应(鼋鸣鳖应)  拼音:yuán míng biē yìng
鼋一鸣叫鳖就响应。比喻君臣相感,互通声气。语本《后汉书。卷五九。张衡传》:「故樊哙披帷,入见高祖;高祖踞洗,以对郦生。当此之会,乃鼋鸣而鳖应也。」
《国语辞典》:一气儿(一气儿)  拼音:yī qì ér
1.一口气、不间断。如:「他一气儿的跑著,终于赶上火车。」也作「一气」。
2.声气相通。如:「你们俩个是一气儿的,谁知道不会联合起来骗人?」也作「一气」。
《漢語大詞典》:咈哧
象声词。形容呼吸时的声气。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就气得他哟,咈哧咈哧的。”红楼梦第一○一回:“ 凤姐 刚举步走了不远,只觉身后‘咈咈哧哧’,似有闻嗅之声,不觉头髮森然直竪起来。”
《國語辭典》:八方呼应(八方呼應)  拼音:bā fāng hū yìng
形容各方互通讯息,彼此配合。如:「刘秀登高一呼,立即八方呼应,共同为汉代中兴大业而努力。」
《漢語大詞典》:撑霆裂月
亦作“撑霆裂月”。 形容声气惊人。 唐 司空图 《与王驾评诗》:“吾适又自编《一鸣集》,且云撑霆裂月,劫作者之肝脾,亦当吾言之无怍也。”
分類:声气惊人
《漢語大詞典》:迁声(遷聲)
变革声气。指在文坛上创立新风气。 刘师培 文说·耀采:“厥后《选》学盛行,词华聿振, 徐庾 迁声於 河 朔, 燕 许 振采於 关中 ,排偶之文,於斯为盛。”
《漢語大詞典》:破靴党(破靴黨)
原指地方上家境破落、品行不端而声气相通恃众闹事的士子。后亦泛指破落无赖的团伙。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三:“这些破靴党,更其是满嘴巴没半句正经,私门子,半开门,越是混帐的事情他们越知道的多!”
《漢語大詞典》:娇声娇气(嬌聲嬌氣)
形容说话娇滴滴的声气。 鲁迅 《热风·随感录二五》:“穷人的孩子蓬头垢面的在街上转,阔人的孩子妖形妖势娇声娇气的在家里转。” 高玉宝 《高玉宝》第十章:“ 王凤子 一回头见保长来了,就娇声娇气地叫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