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24
词典
1
分类词汇
23
共23,分2页显示
上一页
1
1
2
分类词汇
(续上)
新体诗
曲话
犯调
鹤膝蜂腰
吹叶嚼蕊
俳赋
挠喉捩嗓
龙吟虎啸
《國語辭典》:
新体诗(新體詩)
拼音:
xīn tǐ shī
一种诗体。形成于南朝齐武帝永明时,特讲求声律和对偶,为过渡到唐代近体诗的诗体。
分類:
诗体
诗体名
崇尚
声律
对偶
《國語辭典》:
永明体(永明體)
拼音:
yǒng míng tǐ
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沈约、谢朓、王融等所创的诗体。特色是讲究声律,以四声对应规律用于诗歌创作。
分類:
诗体
《國語辭典》:
新诗(新詩)
拼音:
xīn shī
1.新作的诗。《文选。张华。答何劭诗二首之一》:「良朋贻新诗,示我以游娱。」唐。
杜甫
〈
解闷
〉诗一二首之七:「陶冶性灵存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
2.一种五四运动后流行的白话诗体。其特色除以白话为主外,也不遵守平仄、协韵,完全不同于古时作诗的体例规则,较为自由、活泼。也称为「白话诗」、「现代诗」。
分類:
诗作
《国语辞典》:
曲话(曲话)
拼音:
qǔ huà
以随笔体裁评论曲辞、研讨声律或记载曲家事迹的书,如明王骥德《
曲律
》、何良俊《曲论》等。
分类:
随笔
体裁
评论
研讨
声律
记载
家事
事迹
《國語辭典》:
犯调(犯調)
拼音:
fàn diào
词曲在歌唱时,假借别调作腔,称为「犯调」。可分为二种:一、犯别调的音律,如姜夔的凄凉犯。二、犯别调的句子,如刘过的四犯剪梅花。
分類:
调一
南曲
一是
宫调
相犯
北曲
声律
合成
一曲
《漢語大詞典》:
鹤膝蜂腰(鶴膝蜂腰)
(1). 宋
魏庆之
《
诗人玉屑·诗病·诗病有八
》
:“三曰蜂腰,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四曰鹤膝,第五字不得与第十五字同声。”这是指诗歌声律八病的两种。后来用“鹤膝蜂腰”泛指诗歌声律上所犯的毛病。 唐
李渤
《喜弟淑再至为长歌》
:“近来诗思殊无况,苦被时流不相放。云腾浪走势未衰,鹤膝蜂腰岂能障。”
(2).书法中的两种病笔。
分類:
书法
法中
种病
诗歌
歌声
声律
八病
《漢語大詞典》:
吹叶嚼蕊(吹葉嚼蕊)
(1).谓吹奏、歌唱。 清
纳兰性德
《浣溪沙》
词:“十八年来堕世间,吹花嚼蕊弄冰絃,多情情寄阿谁边?”
(2).引申指反复推敲声律、词藻。 清
陈裴之
《香畹楼忆语》
:“余素不工词,吹花嚼蕊,嗣作遂多。”参见“ 吹叶 ”。
分類:
吹奏
反复
歌唱
推敲
声律
词藻
《漢語大詞典》:
吹叶(吹葉)
(1).衔草木之叶于口,吹之发出乐声。
《文选·李陵〈答苏武书〉》
“胡笳互动” 李善 注引 晋
傅玄
《〈笳赋〉序》
:“吹叶为声。”
《
续文献通考·乐考十
》
:“ 张舜民
《使北记》
曰:‘胡人吹叶成曲,以番歌相和。’”
(2).古乐器名。
《
辽史·乐志
》
:“大乐器:玉磬、方响……吹叶。”
(3).指吹奏吹叶。
《
新唐书·礼乐志十一
》
:“歌二人,吹叶一人。”
分類:
古乐器名
草木
乐器
吹奏
吹之
发出
乐声
《國語辭典》:
俳赋(俳賦)
拼音:
pái fù
一种赋体。以字句雕琢、行文骈俪为特色,盛行于六朝。也称为「排赋」、「骈赋」。
分類:
骈体
六朝
朝时
通行
讲究
骈偶
声律
《漢語大詞典》:
挠喉捩嗓(撓喉捩嗓)
谓违腔走调,不合声律。 明
汪廷讷
《广陵月》
第二出:“欲度新声休走样,忌的是挠喉捩嗓。”
分類:
走调
合声
声律
《國語辭典》:
龙吟虎啸(龍吟虎嘯)
拼音:
lóng yín hǔ xiào
1.龙虎的吼叫声。形容声音嘹亮。宋。
黄庭坚
送昌上座归成都
诗:「昭觉堂中有道人,龙吟虎啸随风云。」
2.语本《易经。乾卦》唐。孔颖达。正义:「龙吟则景云出,……虎啸则谷风生。」比喻同类事物相互感应。《西游记》第六○回:「龙吟虎啸,鹤唳莺鸣,一片清幽真可爱。」也作「虎啸龙吟」。
分類:
龙虎
声音
英雄豪杰
洪大
声律
豪放
峭拔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