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声名(聲名)  拼音:shēng míng
声望名誉。《初刻拍案惊奇》卷五八:「分明你这奴才借了我的声名在外招摇撞骗,这还了得!」《儒林外史》第九回:「你们说是我家,岂不要坏了我家的声名?」
《漢語大詞典》:声名人(聲名人)
有名望的人。 唐 杜甫 《客堂》诗:“前辈声名人,埋没何所得。” 唐 元稹 《永福寺石壁〈法华经〉记》:“其一碑,僧之徒思得声名人文其事以自广。”
分類:有名名望
《国语辞典》:声名远播(声名远播)  拼音:shēng míng yuǎn bò
声望名誉流传甚广。如:「他因荣获诺贝尔奖而声名远播。」
《国语辞典》:声名大噪(声名大噪)  拼音:shēng míng dà zào
声望名气大为提高。如:「他因为这项重要发明而声名大噪。」
《漢語大詞典》:声名赫奕(聲名赫奕)
名声显赫。 宋 陆游 《送襄阳郑帅唐老》诗:“声名赫奕动天子,家世富贵连椒房。” 明 方孝孺 《祭胡仲申先生》:“声名赫奕,昭灼当世;旷视宇宙,奚古奚今。”
《漢語大詞典》:声名藉甚(聲名藉甚)
名声显赫。指人在社会上流传的评价极高。 北周 庾信 《周车骑大将军赠小司空宇文显和墓志铭》:“公稟山岳之灵,擅风云之气,容止矜庄,声名藉甚。”陈书·王冲传:“ 冲 性和顺,事上谨肃,习於法令,政在平理,佐藩莅人,鲜有失德……又晓音乐,习歌舞,善与人交,贵游之中,声名藉甚。” 清 王韬 《淞滨琐话·李延庚》:“ 李延庚 ,字 少白 , 西蜀 人。工诗词,为人颇具豪气。少好击剑,及长,以为不足学,遂专心于文史,声名藉甚。”
《國語辭典》:声名狼藉(聲名狼藉)  拼音:shēng míng láng jí
比喻名声非常恶劣。《清史稿。卷三二二。尹壮图传》:「各督抚声名狼藉,吏治废弛。臣经过地方,体察官吏贤否,商民半皆蹙额兴叹。」
《漢語大詞典》:声名狼籍(聲名狼籍)
见“ 声名狼藉 ”。
《國語辭典》:声名狼藉(聲名狼藉)  拼音:shēng míng láng jí
比喻名声非常恶劣。《清史稿。卷三二二。尹壮图传》:「各督抚声名狼藉,吏治废弛。臣经过地方,体察官吏贤否,商民半皆蹙额兴叹。」
《國語辭典》:声名鹊起(聲名鵲起)  拼音:shēng míng què qǐ
名声乘时崛起,声名大噪。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五。新城北录下》:「先在徐班,以年未五十,故无所表见。至洪班则声名鹊起。」
分類:迅速提高
《漢語大詞典》:声名文物(聲名文物)
见“ 声明文物 ”。
《漢語大詞典》:声明文物(聲明文物)
语本左传·桓公二年:“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后以“声明文物”谓声教文明与典章制度。 唐 刘禹锡 《代裴相公进东封图状》:“ 开元 十三年, 玄宗 皇帝以天下太平,登封 东岳 ,声明文物,振耀古今。” 宋 邵雍 《五帝》诗:“五帝之时似日中,声明文物正融融。” 梁启超 《论国家思想》:“昔 希腊 之 雅典 ,当其为独立国也,声明文物甲天下。”亦作“ 声名文物 ”。 明 胡应麟 诗薮·闰馀中:“矧二百年间,声名文物,其人才往往有瑰瑋絶特者错列其中。” 孙中山 《香港兴中会宣言》:“倘不及早维持,乘时发奋,则数千年声名文物之邦,累世代冠裳礼义之族,从此沦亡,由兹泯灭,是谁之咎?”
《高级汉语词典》:声名煊赫
名声显赫
《漢語大詞典》:声名烜赫(聲名烜赫)
名声显赫。 唐 韩偓 《与吴子华侍郎同年玉堂同直怀恩叙恳因成长句四韵兼呈诸同年》:“声名烜赫文章士,金紫雍容富贵身。” 宋 苏舜钦 《上范公参政书》:“某伏观自 唐 至于本朝,贤者在下位,天下想望倾属,期至公相,声名烜赫,未有如阁下者。”
《分类字锦》:俱有声名(俱有声名)
后汉书钟皓传皓兄子瑾母李膺之姑也瑾好学慕古有退让风与膺同年俱有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