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威名留草木
 
江淮草木知名
 
草木声名
 
草木要知名


《旧唐书》卷一百五十二〈张万福列传〉~4074~
张万福,魏州元城人。……寻真拜寿州刺史、淮南节度副使。为节度使崔圆所忌,失刺史,改鸿胪卿,以节度副使将千人镇寿州,万福不以为恨。许杲以平卢行军司马将卒三千人驻濠州不去,有窥淮南意。圆令万福摄濠州刺史。杲闻即提卒去,止当涂。陈庄贼陷舒州,圆又以万福为舒州刺史,督淮南岸盗贼,连破其党。大历三年,召赴京师,代宗谓曰:「闻卿名久,欲一识卿面,且将累卿以许杲。」万福拜谢,因前奏曰:「陛下以一许杲召臣,如河北诸将叛,欲以属何人?」代宗笑谓曰:「且与吾了许杲事,方当大用卿。」以为和州刺史、行营防禦使,督淮南岸盗贼。至州,杲惧,移军上元。杲至楚州大掠,节度使韦元甫命万福追讨之。未至淮阴,杲为其将康自劝所逐。自劝拥兵继掠,循淮而东,万福倍道追而杀之,免者十二三,尽得其虏掠金帛妇人等,皆送致其家。元甫将厚赏将士,万福曰:「官健常虚费衣粮,无所事,今乃一小赖之,不足过赏,请用三之一。」代宗发诏以劳之,赐衣一袭、宫锦十双。……德宗以万福为濠州刺史,召见谓曰:「先帝改卿名『正』者,所以褒卿也。朕以为江、淮草木亦知卿威名,若从先帝所改,恐贼不知是卿也。」复赐名万福。
典故
籍甚声名


《汉书》卷四十三〈郦陆朱刘叔孙列传·陆贾〉~25~
陈平乃以奴婢百人,车马五十乘,钱五百万,遗贾为食饮费。贾以此游汉廷公卿间,名声籍甚。及诛吕氏,立孝文,贾颇有力。
典故
入洛声名

相关人物
陆机
 
陆云


《昭明文选》卷十七〈赋壬·论文·文赋〉~76~
唐·李善注引臧荣绪《晋书》曰:「机字士衡,吴郡人。祖逊,吴丞相。父抗,吴大司马。机少袭领父兵,为牙门将军。年二十而吴灭,退临旧里,与弟云勤学,积十一年。誉流京华,声溢四表,被徵为太子洗马,与弟云俱入洛。司徒张华,素重其名,旧相识以文。华呈天才绮练,当时独绝,新声妙句,系踪张、蔡。机妙解情理,心识文体,故作文赋。」
《三国志》卷五十八〈吴书·陆逊传·陆抗〉~360~
南朝宋·裴松之注:「景弟机,字士衡,云字士龙。」《机云别传》曰:「晋太康末,俱入洛,造司空张华,华一见而奇之,曰:『伐吴之役,利在获二俊。』遂为之延誉,荐之诸公。太傅杨骏辟机为祭酒,转太子洗马、尚书著作郎。云为吴王郎中令,出宰浚仪,甚有惠政,吏民怀之,生为立祠。后并历显位。机天才绮练,文藻之美,独冠于时。云亦善属文,清新不及机,而口辩持论过之。于时朝廷多故,机、云并自结于成都王颖。颖用机为平原相,云清河内史。寻转云右司马,甚见委仗。无几而与长沙王搆隙,遂举兵攻洛,以机行后将军,督王粹、牵秀等诸军二十万,士龙著南征赋以美其事。机吴人,羁旅单宦,顿居群士之右,多不厌服。机屡战失利,死散过半。初,宦人孟玖,颖所嬖幸,乘宠豫权,云数言其短,颖不能纳,玖又从而毁之。是役也,玖弟超亦领众配机,不奉军令。机绳之以法,超宣言曰陆机将反。及牵秀等谮机于颖,以为持两端,玖又搆之于内,颖信之,遣收机,并收云及弟耽,并伏法。机兄弟既江南之秀,亦著名诸夏,并以无罪夷灭,天下痛惜之。机文章为世所重,云所著亦传于世。初,抗之克步阐也,诛及婴孩,识道者尤之曰:『后世必受其殃!』及机之诛,三族无遗,孙惠与朱诞书曰:『马援择君,凡人所闻,不意三陆相携暴朝,杀身伤名,可为悼叹。』事亦并在《晋书》。」
《國語辭典》:声名(聲名)  拼音:shēng míng
声望名誉。《初刻拍案惊奇》卷五八:「分明你这奴才借了我的声名在外招摇撞骗,这还了得!」《儒林外史》第九回:「你们说是我家,岂不要坏了我家的声名?」
《漢語大詞典》:声名人(聲名人)
有名望的人。 唐 杜甫 《客堂》诗:“前辈声名人,埋没何所得。” 唐 元稹 《永福寺石壁〈法华经〉记》:“其一碑,僧之徒思得声名人文其事以自广。”
分類:有名名望
《国语辞典》:声名远播(声名远播)  拼音:shēng míng yuǎn bò
声望名誉流传甚广。如:「他因荣获诺贝尔奖而声名远播。」
《国语辞典》:声名大噪(声名大噪)  拼音:shēng míng dà zào
声望名气大为提高。如:「他因为这项重要发明而声名大噪。」
《漢語大詞典》:声名赫奕(聲名赫奕)
名声显赫。 宋 陆游 《送襄阳郑帅唐老》诗:“声名赫奕动天子,家世富贵连椒房。” 明 方孝孺 《祭胡仲申先生》:“声名赫奕,昭灼当世;旷视宇宙,奚古奚今。”
《漢語大詞典》:声名藉甚(聲名藉甚)
名声显赫。指人在社会上流传的评价极高。 北周 庾信 《周车骑大将军赠小司空宇文显和墓志铭》:“公稟山岳之灵,擅风云之气,容止矜庄,声名藉甚。”陈书·王冲传:“ 冲 性和顺,事上谨肃,习於法令,政在平理,佐藩莅人,鲜有失德……又晓音乐,习歌舞,善与人交,贵游之中,声名藉甚。” 清 王韬 《淞滨琐话·李延庚》:“ 李延庚 ,字 少白 , 西蜀 人。工诗词,为人颇具豪气。少好击剑,及长,以为不足学,遂专心于文史,声名藉甚。”
《國語辭典》:声名狼藉(聲名狼藉)  拼音:shēng míng láng jí
比喻名声非常恶劣。《清史稿。卷三二二。尹壮图传》:「各督抚声名狼藉,吏治废弛。臣经过地方,体察官吏贤否,商民半皆蹙额兴叹。」
《漢語大詞典》:声名狼籍(聲名狼籍)
见“ 声名狼藉 ”。
《國語辭典》:声名狼藉(聲名狼藉)  拼音:shēng míng láng jí
比喻名声非常恶劣。《清史稿。卷三二二。尹壮图传》:「各督抚声名狼藉,吏治废弛。臣经过地方,体察官吏贤否,商民半皆蹙额兴叹。」
《國語辭典》:声名鹊起(聲名鵲起)  拼音:shēng míng què qǐ
名声乘时崛起,声名大噪。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五。新城北录下》:「先在徐班,以年未五十,故无所表见。至洪班则声名鹊起。」
分類:迅速提高
《漢語大詞典》:声名文物(聲名文物)
见“ 声明文物 ”。
《漢語大詞典》:声明文物(聲明文物)
语本左传·桓公二年:“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后以“声明文物”谓声教文明与典章制度。 唐 刘禹锡 《代裴相公进东封图状》:“ 开元 十三年, 玄宗 皇帝以天下太平,登封 东岳 ,声明文物,振耀古今。” 宋 邵雍 《五帝》诗:“五帝之时似日中,声明文物正融融。” 梁启超 《论国家思想》:“昔 希腊 之 雅典 ,当其为独立国也,声明文物甲天下。”亦作“ 声名文物 ”。 明 胡应麟 诗薮·闰馀中:“矧二百年间,声名文物,其人才往往有瑰瑋絶特者错列其中。” 孙中山 《香港兴中会宣言》:“倘不及早维持,乘时发奋,则数千年声名文物之邦,累世代冠裳礼义之族,从此沦亡,由兹泯灭,是谁之咎?”
《高级汉语词典》:声名煊赫
名声显赫
《漢語大詞典》:声名烜赫(聲名烜赫)
名声显赫。 唐 韩偓 《与吴子华侍郎同年玉堂同直怀恩叙恳因成长句四韵兼呈诸同年》:“声名烜赫文章士,金紫雍容富贵身。” 宋 苏舜钦 《上范公参政书》:“某伏观自 唐 至于本朝,贤者在下位,天下想望倾属,期至公相,声名烜赫,未有如阁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