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灭名(滅名)
毁坏声名。国语·越语下:“得时不成,反受其殃。失德灭名,流走死亡。”旧题 汉 李陵 《答苏武书》:“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也。”
分類:毁坏声名
《漢語大詞典》:丰显(豐顯)
谓居高位,声名显扬。 宋 王安石 《永安县太君蒋氏墓志铭》:“既其子官於朝,丰显矣,里巷之士以为太君荣。” 明 王英 《送陈知县之任常山序》:“其行如此,岂特人所敬爱,而天必厚之,俾其荣盛而丰显也。”
《漢語大詞典》:荣赫(榮赫)
声名显赫。魏书·杨播传论:“ 杨播 兄弟俱以忠毅谦谨,荷内外之任,公卿牧守,荣赫累朝,所谓门生故吏遍於天下。”
《漢語大詞典》:显僚(顯僚)
颇有声名的官吏。 唐 裴铏 《传奇·昆仑奴》:“ 唐 大歷 中,有 崔生 者,其父为显僚,与盖代之勋臣一品者熟。”
《漢語大詞典》:重气徇名(重氣狥名)
重视义气,慕求声名。 南朝 梁 沈约 《为东宫谢敕赐孟尝君剑启》:“ 田文 重气狥名,四豪莫及。”
《漢語大詞典》:贪污狼藉(貪污狼藉,貪汙狼藉)
同“贪污狼藉”。谓贪财纳贿,行为不检,声名败坏。晋书·何充传:“ 敦 ( 王敦 )兄 含 时为 庐江郡 ,贪汙狼藉。”
《漢語大詞典》:同明相照
谓二光相互映照而愈明。比喻杰出人物得贤者揄扬而声名更显。史记·伯夷列传:“‘同明相照,同类相求’…… 伯夷 叔齐 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 清 曾国藩 《湘乡县宾兴堂记》:“官斯土者……与邦人讲求吏治将略,互相称美,訢合无间。‘同明相照,同气相求’何其翕应若此!”
《漢語大詞典》:小名家
在艺文方面略有声名者。 清 蒋士铨 临川梦·隐奸:“妆点山林大架子,附庸风雅小名家。” 黄曾樾 《陈石遗先生谈艺录》:“学文字当取资大家。小名家佳处有限,看一遍可也。”
《国语辞典》:名传遐迩(名传遐迩)  拼音:míng chuán xiá ěr
声名传播,远近皆知。如:「麻婆豆腐是四川名传遐迩的菜肴。」
《国语辞典》:名垂罔极(名垂罔极)  拼音:míng chuí wǎng jí
声名传垂于无穷。汉。王逸〈离骚序〉:「所谓金相玉质,百世无匹,名垂罔极,永不刊灭者矣。」
分类:声名无穷
《国语辞典》:名闻海内(名闻海内)  拼音:míng wén hǎi nèi
声名著闻于全世界。《汉书。卷三四。韩信传》:「名闻海内,威震诸侯,众庶莫不辍作怠惰,靡衣媮食,倾耳以待命者。」
《国语辞典》:名闻天下(名闻天下)  拼音:míng wén tiān xià
声名著闻天下。《史记。卷一○五。扁鹊仓公列传。扁鹊》:「扁鹊名闻天下,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三国演义》第五二回:「要文武双全,名闻天下。」
《国语辞典》:名扬四海(名扬四海)  拼音:míng yáng sì hǎi
声名流传广远。如:「我国的棒球队屡次获得世界冠军,为国增光。」
《国语辞典》:殁而无朽(殁而无朽)  拼音:mò ér wú xiǔ
身虽死而声名长存。唐。杨烱〈遂州长江县先圣孔子庙堂碑〉:「凭风云于异代,照日月于殊途。逝者有知,殁而无朽。」也作「殁而不朽」、「死而不朽」。
《国语辞典》:殁而不朽(殁而不朽)  拼音:mò ér bù xiǔ
身虽死而声名长存。宋。王禹偁〈让西京留守表〉:「伏望陛下悯念桑榆,寝停纶綍,放归私第,明告公朝,则老臣知止之荣殁而不朽。」也作「殁而无朽」、「死而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