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旌旗蔽天  拼音:jīng qí bì tiān
军容壮盛的样子。元。周密《武林旧事。卷二。御教》:「戈甲耀日,旌旗蔽天,连亘二十馀里,粲如锦绣。」《英烈传》第四四回:「因率城中将士,鼓噪而出,声震山谷,旌旗蔽天,莫不以一当百,斩首万级数。」也作「旌旗蔽空」、「旌旗蔽日」。
分类:军容壮盛
《国语辞典》:金鼓雷鸣(金鼓雷鸣)  拼音:jīn gǔ léi míng
金钲和战鼓之声震耳欲聋。形容军威壮盛或战况激烈。如:「一时之间,金鼓雷鸣,只见两军缠斗,战得难分难解。」
《国语辞典》:金鼓连天(金鼓连天)  拼音:jīn gǔ lián tiān
金钲和战鼓之声响彻云霄。形容军威壮盛或战况激烈。明。陈汝元《金莲记》第二七出:「金鼓连天,喊声震地,不是赤眉啸聚,定为碧眼横行。待我出门一看,便知端的。」也作「金鼓喧天」。
《国语辞典》:金鼓齐鸣(金鼓齐鸣)  拼音:jīn gǔ qí míng
金钲和战鼓一齐响起。形容军威壮盛或战况激烈。《水浒传》第一三回:「将台上传下将令,早把红旗招动。两边金鼓齐鸣。」《三国演义》第一二回:「州衙中一声炮响,四门烈火,轰门而起;金鼓齐鸣,喊声如江翻海沸。」
《国语辞典》:金鼓喧天  拼音:jīn gǔ xuān tiān
形容军威壮盛或战况激烈。《薛仁贵征辽事略》:「军兵交战,旗号交杂,鎗刀混闹,金鼓喧天,喊声振地。」《东周列国志》第一七回:「公子偃命军中举火,一时金鼓喧天,直前冲突。」也作「金鼓连天」。
《国语辞典》:相倚为彊(相倚为彊)  拼音:xiāng yǐ wéi qiáng
互相倚靠帮助而壮盛强大。比喻团结一致则有力量。南朝宋。明帝〈宣旨永嘉王子仁〉:「正赖汝辈兄弟,相倚为彊,庶使天下不敢窥觇王室。」
《国语辞典》:震天骇地(震天骇地)  拼音:zhèn tiān hài dì
形容事情重大或气势壮盛,震动天地。《晋书。卷五六。孙楚传》:「士卒奔迈,其会如林,烟尘俱起,震天骇地。」也作「天震地骇」、「震天动地」。
《國語辭典》:肥盛  拼音:féi shèng
肥壮硕大。《西游记》第二三回:「但师父骑的马,那般高大肥盛,只驮著老和尚一个,教他带几件儿,也是弟兄之情。」
《國語辭典》:气贯长虹(氣貫長虹)  拼音:qì guàn cháng hóng
形容气势旺盛,能贯穿长虹。如:「他冲锋陷阵,气贯长虹,锐不可当。」
《漢語大詞典》:胼冒
坚固壮盛。 汉 扬雄 《太玄·坚》:“阴形胼冒,阳丧其绪,物竞坚彊。” 范望 注:“胼,固也……言阴气固盛。” 宋惟干 注:“胼谓盛也。谓是时阴气壮盛。”
分類:坚固壮盛
《國語辭典》:人强马壮(人強馬壯)  拼音:rén qiáng mǎ zhuàng
比喻军队精锐勇猛或气势壮盛。《敦煌变文集新书。卷二。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国大兵多,人强马壮。」《三国演义》第一一六回:「旌旗蔽日,铠甲凝霜,人强马壮,威风凛然。」也作「马壮人强」。
《国语辞典》:旌旗蔽日  拼音:jīng qí bì rì
军容壮盛的样子。《战国策。楚策一》:「于是楚王游于云梦,结驷千乘,旌旗蔽日。」《孤本元明杂剧。蒋神灵应。第二折》:「统兵百万,旌旗蔽日。」也作「旌旗蔽天」、「旌旗蔽空」。
分类:军容壮盛
《漢語大詞典》:龙腾虎啸(龍腾虎嘯)
声势壮盛貌。 明 陈子龙 《望下邳作七言古》:“龙腾虎啸势莫当,谁知 芒碭 云飞扬?”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下:“旌旗招展,围场横开、龙腾虎啸,不足比其雄。”
分類:声势壮盛
《漢語大詞典》:龙骧豹变(龍驤豹變)
喻书法气势壮盛而善于变化。 唐 张怀瓘 书断·神品:“﹝ 张伯英 ﹞尤善章草,书出诸 杜度 ,故 崔瑗 云:龙驤豹变,青出於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