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二胁士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名挟侍。弥陀如来之两胁有观音势至二菩萨,药师如来之两胁有日光月光二菩萨,释迦如来之两胁有文殊普贤之二菩萨。谓之两胁士。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二挟持,或两胁士,即在佛左右协助弘法的人。阿弥陀佛的二胁士是观世音和大势至二菩萨,药师佛的二胁士是日光和月光二菩萨,释迦佛的二胁士是文殊和普贤二菩萨。
七士夫趣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七圣也。
七善士趣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不还之圣者。有生般中般上流般三种。此三般又各有三种之别,谓之九种不还。(参见:九种不还)。此中上流般之三种不分开之。总为一上流般,合前之六种,谓之七善士趣。其所以不别立之者。婆沙论一百十五谓中生之二种,各为一生中之差别。行相难知,故分之。上流般各受多生,其行易知,故不分之。其所以名之为善士趣者。趣,是行之义。其馀有学,或行善,或行不善,唯此七种之不还,有行善,而无行不善者。且但行往上地而无还来。故特名为善士趣。见俱舍论二十四颂。
十九大士
【佛学大辞典】
(菩萨)与十九应身同。但此正指观音也。日本慈觉大师显扬大戒论偈曰:「文殊妙海菩萨僧,十九大士契圣众。」
十六大士
【佛学大辞典】
(名数)十六罗汉也。(参见:罗汉)
十六开士
【佛学大辞典】
(名数)贤护等十六居士菩萨也。碧岩七十八则曰:「古有十六开士于浴僧时随例入浴。」(参见:十六菩萨)
十支居士八城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失译。中阿含八城经之别译。阿难为此居士说十二禅,居士信心。施食及房。
力士
【佛学大辞典】
(杂名)大力之士夫也。拘尸那城有力士之一族。长阿含经四谓之末罗。异译之大般涅槃经下译为力士。佛荼毗时,此辈舁棺椁。
【俗语佛源】
长阿含经》卷四称力士为末罗。末罗,梵语malla意译为力士。有两种意思,一是指大力之男子;二是指大力之一种族。《长阿含经·游行品》卷二:「尔时,世尊在拘尸那竭城本所生处,娑罗园中双树间,临将灭度,告阿难曰:『汝入拘尸那竭城,告诸末罗。』」佛教的护法神金刚密迹亦称金刚力士。后泛指力气大的人。如冰心《寄小读者》二七:「看见过力士搏狮么?当他屏息负隅,张空拳于狰狞的爪牙之下的时候,他虽有震恐,虽有狂傲,但他决不暇有萧瑟与悲哀。」 (文贤)
力士额珠喻
【佛学大辞典】
(传说)(参见:额上珠)
力士城
【佛学大辞典】
(地名)拘尸那城也。(参见:力士生地)。
力士生地
【佛学大辞典】
(地名)拘尸那城有力士之一族。是彼之生处,故云力士生地。涅槃经一曰:「佛在拘尸那国力士生地阿利罗跋提河边娑罗双树间。」涅槃经疏一曰:「力士生地者,人中力士力敌千人,凡三十万共为群党,无所臣属,以法自持,亦不乱暴,即土人也,故言生地。」
力士生地
【佛学大辞典】
(地名)拘尸那城有力士之一族。是彼之生处,故云力士生地。涅槃经一曰:「佛在拘尸那国力士生地阿利罗跋提河边娑罗双树间。」涅槃经疏一曰:「力士生地者,人中力士力敌千人,凡三十万共为群党,无所臣属,以法自持,亦不乱暴,即土人也,故言生地。」
力士移山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西晋竺法护译。增一阿含经八难品之别译。
大士
【佛学大辞典】
(术语)菩萨之通称也,或以名声闻及佛。士者凡夫之通称,简别于凡夫而称为大。又,士者事也,为自利利他之大事者,谓之大士。韩诗外传曰:「孔子与子路子贡颜渊言志,谓子路曰:勇士哉!谓子贡曰:辨士哉!谓颜渊曰:大士哉!」管子法法篇曰:「务物之人,无大士焉。」大士文本出儒传。法华文句记二曰:「大士者,大论称菩萨为大士,亦曰开士。士谓士夫,凡人之通称。以大开简别故曰大等。」四教仪集解上曰:「大士者,大非小也。士事也,运心广大能建佛事故云大士,亦名上士。瑜伽论云:无自利利他行者名下士,有自利无利他名中士,具自他行名上士。大论以菩萨名大士亦开士,普贤观以声闻菩萨为大士,金光明以佛为大士,诸文不同。」释门正统四曰:「宋神宗宣和元年,诏改释氏为金仙,菩萨为大士,僧为德士。」梵Maha%sattva。
【佛学常见辞汇】
菩萨的通称。士是事的意思,指成办上求佛果,下化众生的大事业的人,如观世音菩萨即叫做观音大士。
大士签
【佛学大辞典】
(物名)别名观音签。于观音像前抽竹签以决吉凶也。佛祖统纪三十三曰:「天竺百签,越圆通百三十签,以决吉凶,其应如响,相传是大士化身所述。」(参见:观音)
上士
【佛学大辞典】
(术语)圆满自利利他之行者。释氏要览上曰:「瑜伽论云:无自利利他行者名下士,有自利无利他者名中士,有二利名上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