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83,分66页显示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爪士
列士
士官
锐士
德士
士孙
士五
练士
素士
方外士
名下士
士检
畸士
望士
戎士
《國語辭典》:爪士  拼音:zhǎo shì
武士。《诗经。小雅。祈父》:「祈父!予,王之爪士!」《新唐书。卷一八七。王重荣传》:「天子爪士,而藩校辱之!」
《國語辭典》:列士  拼音:liè shì
1.周代上士、中士、下士的统称。职在献诗以劝谕天子。《管子。轻重己》:「秋至而禾熟,天子祀于太惢,西出其国,百三十八里而坛,服白而絻白,搢玉总,带锡监,吹埙篪之风,凿动金石之音,朝诸侯卿大夫列士,循于百姓,号曰祭月。」《国语。周语上》:「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
2.有声望的人。《荀子。大略》:「子赣、季路,故鄙人也。被文学,服礼义,为天下列士。」
《國語辭典》:士官  拼音:shì guān
介于军官与士兵之间的军阶。如:「他担任士官多年,表现优异,今年可望晋升为士官长。」
《國語辭典》:锐士(銳士)  拼音:ruì shì
精锐的兵士。《荀子。议兵》:「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史记。卷四○。楚世家》:「锐士死,中士伤,而晋不拔。」
《國語辭典》:德士  拼音:dé shì
1.德操高尚的士人。
2.僧侣的别称。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一一。记诗》:「政和间,林灵素主张道教,建议以僧为德士,使加冠巾,其意以释氏为出其下耳。」
《漢語大詞典》:士孙(士孫)
复姓。 汉 代有 士孙张 。见汉书·儒林传·梁丘贺
分類:复姓
《漢語大詞典》:士五
见“ 士伍 ”。
《國語辭典》:士伍  拼音:shì wǔ
兵卒的行列。《史记。卷七三。白起王剪传》:「秦王闻之,怒,彊起武安君,武安君遂称病笃。应侯请之,不起。于是免武安君为士伍,迁之阴密。」
《漢語大詞典》:练士(練士)
(1).精兵。管子·地图:“缮器械,选练士,为教服,连什伍,徧知天下,审御机数,此兵主之事也。”吕氏春秋·爱类:“王也者,非必坚甲利兵选卒练士也,非必隳人之城郭、杀人之士民也。”
(2).训练士兵。
(3).选拔士兵。 清 魏源 《〈圣武记〉叙》:“楨富柄强……以之蒐器,器不窳;以之练士,士无虚伍。”
《國語辭典》:素士  拼音:sù shì
不仕宦的儒者。《三国志。卷一○。魏书。贾诩传》:「愿将军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
《漢語大詞典》:方外士
即方外人。南史·谢澹传:“帝以为 澹 方外士,不宜规矩绳之。” 明 袁宗道 《邹翁寿序》:“翁固未尝交方外士,无所得飱露饮液术也。”参见“ 方外人 ”。
分類:方外人
《國語辭典》:方外人  拼音:fāng wài rén
称僧道等出家人。《老残游记》第一九回:「你究竟是方外人,岂有个才明保了的就撤省的道理呢?天下督抚谁不护短?这官保已经是难得的了。」也作「方外之士」、「方外之人」。
《漢語大詞典》:名下士
享有盛名之士。 唐 韩翃 《送郑员外》诗:“孺子亦知名下士,乐人争唱卷中诗。”明史·隐逸传·陈继儒:“ 王世贞 亦雅重 继儒 , 三吴 名下士争欲得为师友。” 清 沈起凤 《谐铎·穷士扶乩》:“君等皆名下士,乃窘於七步。”
分類:享有盛名
《漢語大詞典》:士检(士檢)
指士大夫应有的操守。 晋 卢綝 《晋八王故事·董艾》:“ 艾 少好功名,不修士检。 齐王 起义, 艾 为 新汲 令,赴军,用 艾 领右将军。王败,见诛。” 宋 张纲 《驳汪若海差遣指挥状》:“臣伏见数内 汪若海 浮躁轻脱,素无士检。昨任三省枢密院干办官,与同僚 何大圭 日事蒱酒,肆为荒嫚。”
《漢語大詞典》:畸士
犹畸人。独行拔俗之人。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序》:“余卧病荒间,来者率野人畸士,放言善謔,醉谈笑语,靡所不有。”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一·畸士:“鼎革之际,不乏畸士。”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十:“诗往往有畸士贱工脱口而出者。”参见“ 畸人 ”。
分類:独行拔俗
《國語辭典》:畸人  拼音:jī rén
奇异而不合时俗的人。《庄子。大宗师》:「畸人者,畸于人而侔于天。」《红楼梦》第六三回:「常赞文是庄子的好,故又或称为『畸人』。」
《漢語大詞典》:望士
有声望的人士。 晋 葛洪 抱朴子·汉过:“忠贤望士,谓之党人,囚捕诛锄,天下嗟敖。”《初学记》卷十一引 南朝 宋 檀道鸾 《续晋阳秋》:“自非望士良才,何可妄居斯任。”
《漢語大詞典》:戎士
将士;兵士。左传·成公二年:“臣辱戎士,敢告不敏,摄官承乏。”管子·小匡:“食必粱肉,衣必文绣,而戎士冻飢。”《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大将军 青 躬率戎士,师大捷。” 明 宋濂 《胡公神道碑铭》:“城中民庐多为戎士所据,混淆而处。”
分類:将士兵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