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民墟
村落。 宋 梅尧臣 《逢牧》诗:“牧卒殊不顾,抱鞭入民墟。”
分類:村落
《骈字类编》:金墟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怀华阳润卿博士三首 其一 金墟福地能容否,愿作冈前蒋负刍。
《漢語大詞典》:基墟
谓旧基址。旧唐书·李密传:“追踪 秦 代,板筑更兴,袭其基墟,延袤万里,尸骸蔽野,血流成河。”
分類:基址
《漢語大詞典》:隅墟
荀子·解蔽:“夫道者,体常而尽变,一隅不足以举之。曲知之人,观於道之一隅,而未之能识也。”庄子·秋水:“井鼃不可以语海者,拘於虚也。” 王先谦 集解:“释文云:‘虚,本亦作墟。’广雅:‘墟,凥也。’(凥,古‘居’字)。”后因以“隅墟”指片面的见解,一得之见。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和州志艺文书序例:“然而涉猎之士,方且炫博综之才;索隐之功,方且矜隅墟之见。”
分類:片面见解
《骈字类编》:涛墟(涛墟)
元史顺帝纪立道州永明县白面墟江华县涛墟巡检司各一以镇遏徭贼
《漢語大詞典》:陶墟
传说中 舜 烧制陶器的地方。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泗水:“春秋 昭公 七年, 谢息 纳 季孙 之言,以 孟氏 成邑 与 晋 而迁于 桃 。 杜预 曰:‘ 鲁国 卞县 东南,有 桃虚 ,世谓之曰 陶墟 , 舜 所处也。’”
分類:烧制陶器
《骈字类编》:杨墟(杨墟)
水经河水又东北过杨墟县东商河出焉注地理志曰杨墟平原之隶县也汉景帝四年以封齐悼惠王子将卢为侯国也城在高唐城之西南
《漢語大詞典》:墟棘
墟莽。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 吴王 ﹞杀败吾民,鄙吾百姓,夷吾宗庙,国为墟棘,身为鱼鳖,孤之怨 吴 ,深於骨髓。”
《漢語大詞典》:墟天
即墟日。 张贤华 《小镇的墟天》一:“冷清虽则冷清,逢上旧历三、六、九墟天,方圆大几十里的山里人,挑着各式山货,络绎不绝地四面八方涌来。”
《国语辞典》:社稷为墟(社稷为墟)  拼音:shè jì wéi xū
国家灭亡变成废墟。《淮南子。人间》:「重耳反国,起师而伐曹,遂灭之。身死人手,社稷为墟。」
《国语辞典》:宗庙丘墟(宗庙丘墟)  拼音:zōng miào qiū xū
宫室变为废墟。比喻国家衰败灭亡。元。施惠《幽闺记》第四出:「城市中喧喧嚷嚷,村野间哭哭啼啼,可惜车驾奔驰,生民涂炭,宗庙丘墟。」清。郑燮〈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五书〉:「以及宗庙丘墟,关山劳戍之苦,宛然在目。」
《国语辞典》:殷墟书契考释(殷墟书契考释)  拼音:yīn xū shū qì kǎo shì
书名。民国罗振玉撰,一卷。为研究甲骨文字的书,分都邑、帝王、人名、地名、文字、卜辞、礼制、卜法八篇。民国十六年重加修订,改正前说,增加人名、地名,删改约一千数百条。
《国语辞典》:殷墟卜辞(殷墟卜辞)  拼音:yīn xū bǔ cí
商代占卜后刻记在龟甲、兽骨上的占验之辞。参见「甲骨文」条。
《国语辞典》:殷墟书契(殷墟书契)  拼音:yīn xū shū qì
商代占卜后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参见「甲骨文」条。
《国语辞典》:破墟  拼音:pò xū
荒废的村落、城市或旧屋。如:「据说这破墟在以前还是香火鼎盛的大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