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57,分38页显示 上一页 21 22 23 24 25 27 28 29 30 下一页
生佛不增不减
多增道章经
息灾增益
悲增菩萨
智增菩萨
圣六字增寿经
圣六字增寿大明陀罗尼王经
游增地狱
增一阿含经
增上
增上心
增上果
增上缘
增上慢
佛类词典(续上)
四增盛生佛不增不减
多增道章经
息灾增益
悲增菩萨
智增菩萨
圣六字增寿经
圣六字增寿大明陀罗尼王经
游增地狱
增一阿含经
增上
增上心
增上果
增上缘
增上慢
四增盛
【佛学大辞典】
(名数)谓至增劫则四种增盛也。一,寿量增盛,由千岁至八万岁。二,有情增盛,由万人至无数量。三,资具增盛,谷物果实等富饶。四,善品增盛,至修十善及诸道品。
【佛学常见辞汇】
在增劫时期有四种的增盛,即寿量增盛(人寿由千岁增至八万岁)、有情增盛(人口由万人增至无数量)、资具增盛(谷物果实等非常富饶)、善品增盛(人人皆修十善及诸道品)。
【三藏法数】
(出阿毗达磨毗婆沙论)
〔一、寿量增盛〕,谓劫末时,此赡部洲,人寿减至十岁后,复渐增展转增至八万岁,是名寿量增盛。(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梵语赡部,又云阎浮,华言胜金。)
〔二、有情增盛〕,有情即众生也。谓劫末时,此赡部洲,惟馀万人;后复渐增,展转无数。于劫增时,其地广博严净,人民淳善福德,以其人民加众,是名有情增盛。
〔三、资具增盛〕,资具者,资生之具也。谓劫末时,此赡部洲,人民饥馑,以稊稗等为上妙食。至劫增时,安隐丰乐,种种地味自然出生,乃至谷果等类,渐渐充足,是名资具增盛。
〔四、善品增盛〕,善品者,善人所修诸道品也。谓劫末时,世间有情广造十恶之业,不修善道。至劫增时,人民广修十善及诸道品,是名善品增盛。(十恶者,一杀生、二偷盗、三邪淫、四妄语、五两舌、六恶口、七绮语、八贪欲、九嗔恚、十邪见也。十善者,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也。)
(名数)谓至增劫则四种增盛也。一,寿量增盛,由千岁至八万岁。二,有情增盛,由万人至无数量。三,资具增盛,谷物果实等富饶。四,善品增盛,至修十善及诸道品。
【佛学常见辞汇】
在增劫时期有四种的增盛,即寿量增盛(人寿由千岁增至八万岁)、有情增盛(人口由万人增至无数量)、资具增盛(谷物果实等非常富饶)、善品增盛(人人皆修十善及诸道品)。
【三藏法数】
(出阿毗达磨毗婆沙论)
〔一、寿量增盛〕,谓劫末时,此赡部洲,人寿减至十岁后,复渐增展转增至八万岁,是名寿量增盛。(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梵语赡部,又云阎浮,华言胜金。)
〔二、有情增盛〕,有情即众生也。谓劫末时,此赡部洲,惟馀万人;后复渐增,展转无数。于劫增时,其地广博严净,人民淳善福德,以其人民加众,是名有情增盛。
〔三、资具增盛〕,资具者,资生之具也。谓劫末时,此赡部洲,人民饥馑,以稊稗等为上妙食。至劫增时,安隐丰乐,种种地味自然出生,乃至谷果等类,渐渐充足,是名资具增盛。
〔四、善品增盛〕,善品者,善人所修诸道品也。谓劫末时,世间有情广造十恶之业,不修善道。至劫增时,人民广修十善及诸道品,是名善品增盛。(十恶者,一杀生、二偷盗、三邪淫、四妄语、五两舌、六恶口、七绮语、八贪欲、九嗔恚、十邪见也。十善者,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也。)
生佛不增不减
【佛学大辞典】
(术语)生佛一如,故法界众生虽成佛,而生界不减,佛界亦不增也。(参见:生佛一如),或言生佛二界,共为无量无边。生界无边,故众生成佛,而生界不减,佛界无边,故众生入佛界,而佛界不增。起信论义记曰:「况众生界如虚空界,设如一鸟飞于虚空从西向东,经百千岁终不得说东近而西远,何以故?以虚空无边故。」
(术语)生佛一如,故法界众生虽成佛,而生界不减,佛界亦不增也。(参见:生佛一如),或言生佛二界,共为无量无边。生界无边,故众生成佛,而生界不减,佛界无边,故众生入佛界,而佛界不增。起信论义记曰:「况众生界如虚空界,设如一鸟飞于虚空从西向东,经百千岁终不得说东近而西远,何以故?以虚空无边故。」
生佛一如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曰生佛一体,生佛不二等。生者,迷之众生,佛者,悟之佛陀,一如者,无差别之义也。或曰凡圣一如。谓为迷悟不二亦同。即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之意也。宝积经曰:「众生如即如来如,如来如即众生如,众生如来无二无别。」不增不减经曰:「众生界即法身,法身即众生界,此二法者义一名异。」华严经曰:「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涅槃经曰:「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宝筴经曰:「佛界众生界,一界无别界。」即是。是实大乘之通谈也。但说义有左右。或谓法有性相,摄相归于性故为生佛不二。是相宗之意也。唯识述记一本曰:「摄相归性,皆如为体。故经说言,一切亦如,至于弥勒亦如。」或谓法者俗有真空,生佛之异,俗谛上假名之差别而巳。真谛之法性,众生性空,佛陀亦性空。性空平等,故为生佛不二。是空宗之意也。观经散善义曰:「生死无为亦空,凡圣明闇亦空,世间六道出世间三贤十圣等,若望其体性,毕竟不二。」或谓真心一体,有不变随缘之二义,以随缘故,有生佛之相。以不变故,生佛之性为一味。或谓法界之体,修性不二,众生修恶之性,即佛界性恶之德。此性恶圆明,名之为佛,故为生佛不二。是等皆性宗之意也。起信论义记曰:「不变性而缘起染净恒殊,不舍缘而即真,凡圣致一。」妙宗钞上曰:「良由众生性具染恶,不可变异。其性圆明,名之为佛。」巳上总就理性上论不二也。若就华严之事事无碍法界,天台之十界互具,真言之六大无碍之义,则直尔于事相上有不二之义。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生佛一体,或生佛不二,意谓众生与佛的体性平等毫无差别。
(术语)又曰生佛一体,生佛不二等。生者,迷之众生,佛者,悟之佛陀,一如者,无差别之义也。或曰凡圣一如。谓为迷悟不二亦同。即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之意也。宝积经曰:「众生如即如来如,如来如即众生如,众生如来无二无别。」不增不减经曰:「众生界即法身,法身即众生界,此二法者义一名异。」华严经曰:「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涅槃经曰:「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宝筴经曰:「佛界众生界,一界无别界。」即是。是实大乘之通谈也。但说义有左右。或谓法有性相,摄相归于性故为生佛不二。是相宗之意也。唯识述记一本曰:「摄相归性,皆如为体。故经说言,一切亦如,至于弥勒亦如。」或谓法者俗有真空,生佛之异,俗谛上假名之差别而巳。真谛之法性,众生性空,佛陀亦性空。性空平等,故为生佛不二。是空宗之意也。观经散善义曰:「生死无为亦空,凡圣明闇亦空,世间六道出世间三贤十圣等,若望其体性,毕竟不二。」或谓真心一体,有不变随缘之二义,以随缘故,有生佛之相。以不变故,生佛之性为一味。或谓法界之体,修性不二,众生修恶之性,即佛界性恶之德。此性恶圆明,名之为佛,故为生佛不二。是等皆性宗之意也。起信论义记曰:「不变性而缘起染净恒殊,不舍缘而即真,凡圣致一。」妙宗钞上曰:「良由众生性具染恶,不可变异。其性圆明,名之为佛。」巳上总就理性上论不二也。若就华严之事事无碍法界,天台之十界互具,真言之六大无碍之义,则直尔于事相上有不二之义。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生佛一体,或生佛不二,意谓众生与佛的体性平等毫无差别。
多增道章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长阿含十报法经之异名。
(经名)长阿含十报法经之异名。
息灾增益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种修法中之息灾法与增益法也。
(术语)四种修法中之息灾法与增益法也。
悲增菩萨
【佛学大辞典】
(菩萨)二增菩萨之一、(参见:二增菩萨)
(菩萨)二增菩萨之一、(参见:二增菩萨)
智增菩萨
【佛学大辞典】
(菩萨)二增菩萨之一。(参见:二增菩萨)
(菩萨)二增菩萨之一。(参见:二增菩萨)
圣六字增寿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圣六字增寿大明陀罗尼经之异名。
(经名)圣六字增寿大明陀罗尼经之异名。
圣六字增寿大明陀罗尼王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赵宋施护译。佛在祇园,阿难有病,佛诣彼说咒救之。是与救阿难女难之六字咒全别。六字之称未详。
(经名)一卷,赵宋施护译。佛在祇园,阿难有病,佛诣彼说咒救之。是与救阿难女难之六字咒全别。六字之称未详。
游增地狱
【佛学大辞典】
(界名)八热八寒为大地狱。八大热一一各有十六小地狱,以一狱城之四面门外,各有炉煨增、尸粪增、锋刃增、烈河增之四处也,是名十六游增地狱。八大热合为一百二十八游增。有罪业之众生游此,倍增苦恼,故曰游增。俱舍论十一曰:「十六增者,八捺落伽四面门外各有四所。(中略)四面各四增,故言皆十六。此是增上被刑害所,故说名增。本地狱中适被害已,重遭害故。」
【佛学常见辞汇】
在八热地狱之中,每一根本地狱各有四门,每一门出去,都各有塘煨、尸粪、锋刃、烈河等四类地狱,所以每一根本地狱,有十六游增地狱。因这十六地狱是根本地狱的增属,而且有罪业的众生游此,倍增苦恼,所以叫做游增地狱。
(界名)八热八寒为大地狱。八大热一一各有十六小地狱,以一狱城之四面门外,各有炉煨增、尸粪增、锋刃增、烈河增之四处也,是名十六游增地狱。八大热合为一百二十八游增。有罪业之众生游此,倍增苦恼,故曰游增。俱舍论十一曰:「十六增者,八捺落伽四面门外各有四所。(中略)四面各四增,故言皆十六。此是增上被刑害所,故说名增。本地狱中适被害已,重遭害故。」
【佛学常见辞汇】
在八热地狱之中,每一根本地狱各有四门,每一门出去,都各有塘煨、尸粪、锋刃、烈河等四类地狱,所以每一根本地狱,有十六游增地狱。因这十六地狱是根本地狱的增属,而且有罪业的众生游此,倍增苦恼,所以叫做游增地狱。
增一阿含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五十卷,东晋瞿昙僧伽提婆译。四阿含之第一。(参见:阿含经)。梵Ekottara-a%gama,巴An%guttara。
(经名)五十卷,东晋瞿昙僧伽提婆译。四阿含之第一。(参见:阿含经)。梵Ekottara-a%gama,巴An%guttara。
增上
【佛学大辞典】
(术语)总言势力之强。
【佛学常见辞汇】
增强其向上之势。
(术语)总言势力之强。
【佛学常见辞汇】
增强其向上之势。
增上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强盛之心。圆觉经曰:「一切众生于大圆觉起增上心,当发菩萨清净大愿。」【又】定心也。定心之势力强盛,故名。中阿含经二十五曰:「增上心经。」
【佛学常见辞汇】
1。强盛的心。2。定心的别名,因定心的势力很强盛。
(术语)强盛之心。圆觉经曰:「一切众生于大圆觉起增上心,当发菩萨清净大愿。」【又】定心也。定心之势力强盛,故名。中阿含经二十五曰:「增上心经。」
【佛学常见辞汇】
1。强盛的心。2。定心的别名,因定心的势力很强盛。
增上果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果之一。依增上缘而生者。如眼识之于眼根,眼识为增上果也。
【三藏法数】
谓眼耳鼻舌身五根,皆为识所依,根即增胜,名增上果;又第六意识,能引生眼等五识,亦名增上果;又第七识,前念为后念所依,亦名增上果;又第八识为第七识之所依故,亦名增上果。(第七识者,即分别识也。第八识者,即藏识也。)
【三藏法数】
增上者,谓根身有增上胜力也。如眼根虽有见性,若无眼识缘境,则无照用之力。是故根识和合而成一切事果。耳、鼻、舌、身、意诸根识,亦由和合照境而成诸事,是故诸根各有增上胜力,是名增上果。
(术语)五果之一。依增上缘而生者。如眼识之于眼根,眼识为增上果也。
【三藏法数】
谓眼耳鼻舌身五根,皆为识所依,根即增胜,名增上果;又第六意识,能引生眼等五识,亦名增上果;又第七识,前念为后念所依,亦名增上果;又第八识为第七识之所依故,亦名增上果。(第七识者,即分别识也。第八识者,即藏识也。)
【三藏法数】
增上者,谓根身有增上胜力也。如眼根虽有见性,若无眼识缘境,则无照用之力。是故根识和合而成一切事果。耳、鼻、舌、身、意诸根识,亦由和合照境而成诸事,是故诸根各有增上胜力,是名增上果。
增上缘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缘之一。谓起他法与以强力者。如眼根之能生眼识,田土之能生米麦。大乘义章三本曰:「增上缘者,起法强,故曰增上。」观经玄义分曰:「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也。」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四缘)
【三藏法数】
谓六根能照境发识,有增上力用,诸法生时,不生障碍,名增上缘。(诸法生者,谓根尘相对,则有一念心起,名诸法生。不生障碍者,根尘相对之时,随对随起,悉无所障也。)
(术语)四缘之一。谓起他法与以强力者。如眼根之能生眼识,田土之能生米麦。大乘义章三本曰:「增上缘者,起法强,故曰增上。」观经玄义分曰:「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也。」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四缘)
【三藏法数】
谓六根能照境发识,有增上力用,诸法生时,不生障碍,名增上缘。(诸法生者,谓根尘相对,则有一念心起,名诸法生。不生障碍者,根尘相对之时,随对随起,悉无所障也。)
增上慢
【佛学大辞典】
(术语)言我得增上之法而起慢心也。如未得圣道,谓为已得是也。七慢之一。俱舍论十九曰:「于未證得殊胜德中,谓已證得,名增上慢。」法华经方便品曰:「此辈罪根深重,及增上慢,未得谓得,未證谓證,有如是失。」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七慢)
【三藏法数】
增上慢者,未得谓得也。谓未得上圣之法,自谓已得。未證上圣之理,自谓已證也。
(术语)言我得增上之法而起慢心也。如未得圣道,谓为已得是也。七慢之一。俱舍论十九曰:「于未證得殊胜德中,谓已證得,名增上慢。」法华经方便品曰:「此辈罪根深重,及增上慢,未得谓得,未證谓證,有如是失。」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七慢)
【三藏法数】
增上慢者,未得谓得也。谓未得上圣之法,自谓已得。未證上圣之理,自谓已證也。
七慢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慢)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慢,于劣而谓己胜,于等而谓己等者。是于境虽称而以心高举,故名为慢也。二过慢,于等而谓己胜,于胜而谓己等者。三慢过慢,于他胜中,而谓己更胜者。四我慢,执有我有我所而使心高举者。五增上慢,未證得圣道而谓己證得者。六卑慢,于他多分胜中而谓己少分劣者。七邪慢,成就恶行,恃恶高举者。见俱舍论十九。
(名数)(参见:慢)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慢,于劣而谓己胜,于等而谓己等者。是于境虽称而以心高举,故名为慢也。二过慢,于等而谓己胜,于胜而谓己等者。三慢过慢,于他胜中,而谓己更胜者。四我慢,执有我有我所而使心高举者。五增上慢,未證得圣道而谓己證得者。六卑慢,于他多分胜中而谓己少分劣者。七邪慢,成就恶行,恃恶高举者。见俱舍论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