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入诸佛境界庄严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具名,佛说大乘入诸佛境界智光明庄严经。五卷,宋法护译妙吉祥菩萨问:不生不灭是何增语?佛言:不生不灭是即如来之增语,因为广说种种之譬喻及种种之法句。
了别境识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能变识第三能变之名。(参见:三能变)
三科拣境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天台以为观心之境,于五阴,十二入,十八界之三科中,舍入与界而取五阴。于五阴中舍色,受,想,行,之前四者而取第五识。于识中舍见行,发得二种能招报之心,而取正对外境所分别之心。为外观之境。
三境
【佛学大辞典】
(术语)阿赖耶识所缘之三境也。(参见:三类境)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三类境,即性境、独影境、带质境。性境就是一切实境,各有其性质,如石之坚,水之湿,不可能加以改变者;独影境如第六识想龟毛兔角,其相虚妄,既无能生的种子,亦无所托的本质,惟独起影像;带质境者,谓以心缘心,即以见分缘见分两头带出有质的相分境,名真带质,若以心缘色,带彼外尘本质,拟议其长短方圆,名似带质。
【佛学次第统编】
由彼六识,对于根尘,所现之境有三:谓顺、违、俱非、之三者是。境者,心所游履攀缘之处也。
一、顺境 谓于情顺适之境。
二、违境 谓于情违逆之境。
三、俱非境 谓于情不顺不违之境。
【三藏法数】
(出宗镜录)
〔一、性境〕,性即实之义也。谓眼识乃至身识及第八识等所缘色等实境,相分不起名,言无筹度心,是名性境。
〔二、独影境〕,影即影像,是相分异名。谓如第六识缘空华、兔角,及过去未来等所变相分,无种为伴,但独自有,是名独影境。
〔三、带质境〕,带即兼带,质即体质。谓以心缘心也。如第七识缘第八识见分境时,其相分无别种生,一半与本质同种生,一半与能缘见分同种生,是名带质境。
三类境
【佛学大辞典】
(名数)境者,八识所变之相分也。此相分有三类:一、性境,性者,实体之义,自实之种子而生,有实性,自维持实性,不随能缘之心,能缘之心,不过为彼之自性,以现量而量知者,此之谓性境不随心。第八识与眼识等五识之全部相分及第六识之一部相分是也。二、独影境,如第六意识浮龟毛兔角之相,其相非自实体种子而生之实法,唯自能缘之见分颠倒计度,而发现假相者。此假相既无能生之种子,亦无所托之本质,唯独起影像,故云独影境。此境为随其种子及善恶之性等能缘之见分者,故云独影唯随见。三、带质境,如第七识缘第八识之见分,或如散心独影之意识,缘五尘之境,其自识之相分,谓为第八识之见分,谓为五尘,确有所托之本质(性质),非如彼龟毛兔角无本质者,故对于彼独影境而谓之带质境,顾彼所托之本质,虽为有实体之性境,而所起之相分,非为所托之本质,似必支配于能缘之妄情(即自己之身分),而于非我之物体现我相为依实之本质与非实之妄情而现之一种似非相分,故此相分,不得使属于任何一方。于见分之妄情与性境之本质。二者,可使为两质之性质者,故谓之带质通情本。带质境通于妄情与本质通也。颂曰性境不随心。独影唯随见。带质通情本。性种等随应。」见唯识枢要上末。
【三藏法数】
(出翻译名义)
三类境者,谓第八阿赖耶识,缘三种境,种子、根身即内境也,器世间即外境也。(梵语阿赖耶,华言藏识。)
〔一、种子境〕,谓第八识能遍任持世间、出世间诸法种子,故名种子境。
〔二、根身境〕,谓第八识觉明能了之心,发起内外尘劳之相,于一圆湛,析出根尘,聚内四大而为身分,故名根身境。(四大者,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也。)
〔三、器世间境〕,世界如器,名器世间。谓从第八识转相而成现相,即有山河大地等境界,故名器世间境。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佛学大辞典】
(经名)四十卷,华严经之具名。但常为四十卷中最末一卷之别称。
大方广佛华严经不思议佛境界分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提云般若译。与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同本异译。
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实叉难陀译。佛于菩提树下成正觉时,十方之诸佛,现菩萨之形,为观音普贤等,无量之菩萨,现声闻之形,为舍利弗等。佛入三昧,名如来不思议境界。于诸相中现十方之佛刹,于诸好中现往昔之行门,于是德藏菩萨问普贤菩萨此三昧之名,普贤说其名义及證得此三昧之福德因缘。
五妙境界乐
【佛学大辞典】
(术语)往生要集所说十乐之第四。言极乐之色声等五种境界极其妙乐也。
五别境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为五位百法中欲,胜解,念,定,慧之五心所。缘各别之对境缘而起。故名别境。
五境
【佛学大辞典】
(名数)色声香味触之五法,是为眼等五根所缘之境界,故云五境。
【佛学常见辞汇】
色声香味触五法,是眼耳鼻舌身五根所缘之境,所以叫做五境。
不思议境界分
【佛学大辞典】
(经名)大方广佛华严经不思议境界分之略名。
不思议境界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之略名。
不思议神通境界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具名,佛说大乘不思议境界经,三卷,赵宋施护译。佛住法界光明菩萨宫,入普遍光明三摩地,而放大光明,殑伽沙之菩萨云集,妙吉祥菩萨入无垢普光三摩地,现大神变而来,普华幢天子问修何法,而得如是神通,佛以四种之四法答之,又说妙吉祥最初发心转女成男之因缘。
六境
【佛学大辞典】
(名数)谓色声香味触法之六法,为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所对之境界,故名六境。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六尘,即色、声、香、味、触、法。因此六法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所对之境,故名六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