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6,分12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妄境界
同境依
因陀罗微细境界门
色境
行境十佛
如如境
如来不思议境界经
如来庄严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经
佛境
佛境界庄严三昧
妙境
别境
别境心所
非境
佛类词典(续上)
智境四相妄境界
同境依
因陀罗微细境界门
色境
行境十佛
如如境
如来不思议境界经
如来庄严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经
佛境
佛境界庄严三昧
妙境
别境
别境心所
非境
智境四相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我相,众生于涅槃之理,心有所證,于取其所證,心执著而不忘。认之为我,是名为我相。二人相,比前我相,已进一步,不复认證为我,尚持我悟之心,是名为人相。三众生相,较前人相又进一步,虽已超过我人之相,尚存了證了悟之相,是名为众生相。四寿命相,比前众生相复进一步,虽已超过證悟之心,尚存能觉之智,如彼之命根,潜续于内,是名寿命相。见圆觉略疏下。
(名数)一我相,众生于涅槃之理,心有所證,于取其所證,心执著而不忘。认之为我,是名为我相。二人相,比前我相,已进一步,不复认證为我,尚持我悟之心,是名为人相。三众生相,较前人相又进一步,虽已超过我人之相,尚存了證了悟之相,是名为众生相。四寿命相,比前众生相复进一步,虽已超过證悟之心,尚存能觉之智,如彼之命根,潜续于内,是名寿命相。见圆觉略疏下。
妄境界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妄心所现虚妄不实之境界。一切世间之事物是也。占察经下曰:「但以众生无明痴闇,熏习因缘,现妄境界,令生念著。」
【佛学常见辞汇】
虚妄不实的境界。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妄境界,因皆虚假不实。
(术语)谓妄心所现虚妄不实之境界。一切世间之事物是也。占察经下曰:「但以众生无明痴闇,熏习因缘,现妄境界,令生念著。」
【佛学常见辞汇】
虚妄不实的境界。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妄境界,因皆虚假不实。
同境依
【佛学大辞典】
(术语)诸识记种依之一。
(术语)诸识记种依之一。
因陀罗微细境界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玄门之一,(参见:玄门)
(术语)十玄门之一,(参见:玄门)
色境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境之一。青黄赤白等之法,为眼根所对之境界者。
【佛学常见辞汇】
五境之一。(参见:五境)
(术语)五境之一。青黄赤白等之法,为眼根所对之境界者。
【佛学常见辞汇】
五境之一。(参见:五境)
五境
【佛学大辞典】
(名数)色声香味触之五法,是为眼等五根所缘之境界,故云五境。
【佛学常见辞汇】
色声香味触五法,是眼耳鼻舌身五根所缘之境,所以叫做五境。
(名数)色声香味触之五法,是为眼等五根所缘之境界,故云五境。
【佛学常见辞汇】
色声香味触五法,是眼耳鼻舌身五根所缘之境,所以叫做五境。
行境十佛
【佛学大辞典】
(术语)修行满足證得境界之十佛。对于解境十佛而言。旧华严经三十七所列愿佛,业报佛,住持佛(新华严经作正觉佛),法界佛,心佛,三昧佛,性佛(新本性佛),如意佛(新随乐佛)之名是也。
【佛学常见辞汇】
修行圆满而證得无上境界的十种佛,即愿佛、业报佛、住持佛(又名正觉佛)、法界佛、心佛、三昧佛、性佛(又名本性佛)、如意佛(又名随乐佛)。
(术语)修行满足證得境界之十佛。对于解境十佛而言。旧华严经三十七所列愿佛,业报佛,住持佛(新华严经作正觉佛),法界佛,心佛,三昧佛,性佛(新本性佛),如意佛(新随乐佛)之名是也。
【佛学常见辞汇】
修行圆满而證得无上境界的十种佛,即愿佛、业报佛、住持佛(又名正觉佛)、法界佛、心佛、三昧佛、性佛(又名本性佛)、如意佛(又名随乐佛)。
如如境
【佛学大辞典】
(术语)如如之理体为如如智所契之境者。
【三藏法数】
谓真如妙境,常住一相,量等虚空,不迁不变,无灭无生,以其境如如智,故名如如境。
(术语)如如之理体为如如智所契之境者。
【三藏法数】
谓真如妙境,常住一相,量等虚空,不迁不变,无灭无生,以其境如如智,故名如如境。
如来不思议境界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之略名。
(经名)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之略名。
如来庄严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二卷,元魏昙摩流支译。与佛说大乘入诸佛境界智光明壮严经同本而支出者。
(经名)二卷,元魏昙摩流支译。与佛说大乘入诸佛境界智光明壮严经同本而支出者。
佛境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之境界也。华严经二曰:「诸佛境界不思议,一切法界皆周遍。」中阿含经十三曰:「我今获此义,得入佛境界。」
【佛学常见辞汇】
佛的境界。
(术语)佛之境界也。华严经二曰:「诸佛境界不思议,一切法界皆周遍。」中阿含经十三曰:「我今获此义,得入佛境界。」
【佛学常见辞汇】
佛的境界。
佛境界庄严三昧
【佛学大辞典】
(术语)普贤菩萨之三昧也。大疏十谓佛境界是诸佛自證真实境界,非声闻等所能及,如法华方便品中所说,庄严者,即是如来自證体,有无量德自庄严云。义释七谓此佛境界,即是诸佛自證不思议平等心地之庄严,谓从大悲胎藏曼陀罗,普现色身,遍满虚空法界,一时行菩萨行,庄严种种佛刹,成就一切众生,随起一种善根,皆具万德,故名为普贤菩萨。普贤即是大日之圆因,而佛是圆因之果也。
(术语)普贤菩萨之三昧也。大疏十谓佛境界是诸佛自證真实境界,非声闻等所能及,如法华方便品中所说,庄严者,即是如来自證体,有无量德自庄严云。义释七谓此佛境界,即是诸佛自證不思议平等心地之庄严,谓从大悲胎藏曼陀罗,普现色身,遍满虚空法界,一时行菩萨行,庄严种种佛刹,成就一切众生,随起一种善根,皆具万德,故名为普贤菩萨。普贤即是大日之圆因,而佛是圆因之果也。
妙境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不思议之境界也。谓以观法之智慧观之,则一一之法,皆备实相之理也。
(术语)不思议之境界也。谓以观法之智慧观之,则一一之法,皆备实相之理也。
别境
【佛学大辞典】
(术语)各各别别之境界也。亦别境心所也。
【佛学常见辞汇】
各别不同的境界,也就是别境心所。别境心所有五种,即欲、胜解、念、定、慧,此五种皆与五识心王,次念相应。
【佛学次第统编】
二、别境五者:一欲、二胜解、三念、四三么地、五慧。所缘境事多分不同,缘别别境而得生故,名为别境。
一、欲 欲者,于所乐境希求冀望,以为体性,精勤依此而生,以为业用。
二、胜解 胜解者,于决定非犹预境,印可任持,而为体性,不可以他缘引诱改转而为业用。
三、念 念者,于过去曾习之性,令心明审,记忆不忘,而为体性,定之所依,而为业用。
四、三么地 三么地者,此翻为定。于所观境,令心专注不散,而为体性,智依此生,而为业用。
五、慧 慧者,于所观境,简别决择,而为体性,断疑而为业用。
(术语)各各别别之境界也。亦别境心所也。
【佛学常见辞汇】
各别不同的境界,也就是别境心所。别境心所有五种,即欲、胜解、念、定、慧,此五种皆与五识心王,次念相应。
【佛学次第统编】
二、别境五者:一欲、二胜解、三念、四三么地、五慧。所缘境事多分不同,缘别别境而得生故,名为别境。
一、欲 欲者,于所乐境希求冀望,以为体性,精勤依此而生,以为业用。
二、胜解 胜解者,于决定非犹预境,印可任持,而为体性,不可以他缘引诱改转而为业用。
三、念 念者,于过去曾习之性,令心明审,记忆不忘,而为体性,定之所依,而为业用。
四、三么地 三么地者,此翻为定。于所观境,令心专注不散,而为体性,智依此生,而为业用。
五、慧 慧者,于所观境,简别决择,而为体性,断疑而为业用。
别境心所
【佛学大辞典】
(术语)遍行心所之对,于一切之心不遍起。对于各各别别之境而起之心所也。例如向所乐之境,则欲之心所起,向决定之境,则胜解之心所起是也。
(术语)遍行心所之对,于一切之心不遍起。对于各各别别之境而起之心所也。例如向所乐之境,则欲之心所起,向决定之境,则胜解之心所起是也。
非境
【佛学大辞典】
(术语)邪非之境界也。戒本疏一上曰:「依月再说,用清非境。」
(术语)邪非之境界也。戒本疏一上曰:「依月再说,用清非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