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分4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下一页
佛境界庄严三昧
度诸佛境界智光严经
庄严入一切佛境界经
唯识无境界论
菩萨境界奋迅法门经
菩萨行方便境界神通变化经
境界
境界相
境界般若
境界有对
境界爱
语轮境界
七种第一义境界
境界逼迫障
佛类词典(续上)
如来庄严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经佛境界庄严三昧
度诸佛境界智光严经
庄严入一切佛境界经
唯识无境界论
菩萨境界奋迅法门经
菩萨行方便境界神通变化经
境界
境界相
境界般若
境界有对
境界爱
语轮境界
七种第一义境界
境界逼迫障
如来庄严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二卷,元魏昙摩流支译。与佛说大乘入诸佛境界智光明壮严经同本而支出者。
(经名)二卷,元魏昙摩流支译。与佛说大乘入诸佛境界智光明壮严经同本而支出者。
佛境界庄严三昧
【佛学大辞典】
(术语)普贤菩萨之三昧也。大疏十谓佛境界是诸佛自證真实境界,非声闻等所能及,如法华方便品中所说,庄严者,即是如来自證体,有无量德自庄严云。义释七谓此佛境界,即是诸佛自證不思议平等心地之庄严,谓从大悲胎藏曼陀罗,普现色身,遍满虚空法界,一时行菩萨行,庄严种种佛刹,成就一切众生,随起一种善根,皆具万德,故名为普贤菩萨。普贤即是大日之圆因,而佛是圆因之果也。
(术语)普贤菩萨之三昧也。大疏十谓佛境界是诸佛自證真实境界,非声闻等所能及,如法华方便品中所说,庄严者,即是如来自證体,有无量德自庄严云。义释七谓此佛境界,即是诸佛自證不思议平等心地之庄严,谓从大悲胎藏曼陀罗,普现色身,遍满虚空法界,一时行菩萨行,庄严种种佛刹,成就一切众生,随起一种善根,皆具万德,故名为普贤菩萨。普贤即是大日之圆因,而佛是圆因之果也。
度诸佛境界智光严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失译,大方广入如来智德不思议经之异译,先出。度者,入之义也。
(经名)一卷,失译,大方广入如来智德不思议经之异译,先出。度者,入之义也。
庄严入一切佛境界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如来庄严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经之略名。
(经名)如来庄严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经之略名。
唯识无境界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般若流支译,楞伽经唯识论之异名。
(书名)般若流支译,楞伽经唯识论之异名。
菩萨境界奋迅法门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大萨遮尼乾子经之异名。
(经名)大萨遮尼乾子经之异名。
菩萨行方便境界神通变化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三卷,刘宋求那跋陀罗译。与大萨遮尼乾授记经同本。但缺王论品。
(经名)三卷,刘宋求那跋陀罗译。与大萨遮尼乾授记经同本。但缺王论品。
境界
【佛学大辞典】
(术语)Vis!aya,自家势力所及之境土,又,我得之果报界域,谓之境界。无量寿经上曰:「比丘白佛:斯义弘深,非我境界。」入楞伽经九曰:「我弃内證智,妄觉非境界。」
【俗语佛源】
本指疆域,佛教讲境界有两种意义:一指「十八界」中的「六境」(亦名六尘),包括色、声、香、味、触、法,是眼、耳、鼻、舌等六根展开活动的对象。「境界」相当于人们所说的客观世界,然而,佛教认为「境界」乃是意识所现出来的「相分」。《起信论》谓:「以能见故,境界妄现。」又指学佛修行所达到的境地。如《无量寿经》谓:「斯义弘深,非我境界。」后来,或以「境界」泛指景象。如元·耶律楚材《再和呈景贤》诗:「我爱北天真境界,乾坤一色雪花霏。」或以泛指思想、艺术所达到的境地、意境。如云:思想境界很高。又如:诗中的境界很美。(李明权)
(术语)Vis!aya,自家势力所及之境土,又,我得之果报界域,谓之境界。无量寿经上曰:「比丘白佛:斯义弘深,非我境界。」入楞伽经九曰:「我弃内證智,妄觉非境界。」
【俗语佛源】
本指疆域,佛教讲境界有两种意义:一指「十八界」中的「六境」(亦名六尘),包括色、声、香、味、触、法,是眼、耳、鼻、舌等六根展开活动的对象。「境界」相当于人们所说的客观世界,然而,佛教认为「境界」乃是意识所现出来的「相分」。《起信论》谓:「以能见故,境界妄现。」又指学佛修行所达到的境地。如《无量寿经》谓:「斯义弘深,非我境界。」后来,或以「境界」泛指景象。如元·耶律楚材《再和呈景贤》诗:「我爱北天真境界,乾坤一色雪花霏。」或以泛指思想、艺术所达到的境地、意境。如云:思想境界很高。又如:诗中的境界很美。(李明权)
境界相
【佛学大辞典】
(术语)起信论所说三细之一。自第二之转相现一切之境界者。亦名现相。又名现识。唯识论所谓果能变。与识之自体分所现之相分同。起信论曰:「境界相,以依能见故,境界妄现。」
【三藏法数】
境界相者,即转相,分别初动之境界也,亦名现相。由前转相则境界妄现也。
(术语)起信论所说三细之一。自第二之转相现一切之境界者。亦名现相。又名现识。唯识论所谓果能变。与识之自体分所现之相分同。起信论曰:「境界相,以依能见故,境界妄现。」
【三藏法数】
境界相者,即转相,分别初动之境界也,亦名现相。由前转相则境界妄现也。
境界般若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种般若之一,一切诸法为般若所对境界(般若为能缘之智,诸法为所缘之境),故指一切诸法曰境界般若。见三藏法数二十。
【佛学常见辞汇】
五种般若之一。
【三藏法数】
境界即诸法之境界也。谓境无自相,由智显发,以根本、后得二智,照了一切诸法境界,悉本空寂,从境得名,故名境界般若。(根本智者,即菩萨亲證本有之智也。后得智者,谓證根本智后,所起化他之智也。)
(术语)五种般若之一,一切诸法为般若所对境界(般若为能缘之智,诸法为所缘之境),故指一切诸法曰境界般若。见三藏法数二十。
【佛学常见辞汇】
五种般若之一。
【三藏法数】
境界即诸法之境界也。谓境无自相,由智显发,以根本、后得二智,照了一切诸法境界,悉本空寂,从境得名,故名境界般若。(根本智者,即菩萨亲證本有之智也。后得智者,谓證根本智后,所起化他之智也。)
境界有对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有对之一。(参见:有对)
(术语)三有对之一。(参见:有对)
境界爱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种爱之一。(参见:爱)
(术语)三种爱之一。(参见:爱)
语轮境界
【佛学大辞典】
(术语)称佛之陀罗尼身境界。是百光遍照真言字所成也。大日经六曰:「佛言:秘密主,观我语轮境界广长,遍至无量世界,清净门。」义释十三曰:「汝可观我语轮,谓即观佛陀罗尼身字轮境界也。」
(术语)称佛之陀罗尼身境界。是百光遍照真言字所成也。大日经六曰:「佛言:秘密主,观我语轮境界广长,遍至无量世界,清净门。」义释十三曰:「汝可观我语轮,谓即观佛陀罗尼身字轮境界也。」
七种第一义境界
【三藏法数】
(出入楞伽经)
七种境界者,即诸佛、菩萨所證所得之境界也。而皆云第一义者,乃约究竟极处而言。然此七种有通、别之异,前六种通于佛及菩萨,后一种乃如来自到境界也。
〔一、心境界〕,谓中道之理无二无别,即诸佛、菩萨心之所造至极之处,是名心境界。
〔二、慧境界〕,谓至极之理心既能造,即发通明慧性,以此慧性分明照了,是名慧境界。
〔三、智境界〕,谓既发慧明,则成智用,智力现前,于一切法无所不知,是名智境界。
〔四、见境界〕,谓智用既成,则发正见,正见现前,则无诸邪妄,是名见境界。
〔五、超二见境界〕,谓正见现前,则能超过断、常二见,是名超二见境界。(断、常二见者,谓外道妄计此身灭已,再不更生,是名断见。复计此身灭已,后当更生,是名常见也。)
〔六、超子地境界〕,子地,即登地菩萨,等视众生,犹如一子,谓诸佛菩萨,能以第一义心,发明智慧,正见现前,则超于十地,而成正觉,是名超子地境界。(十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菩萨得證此地,能发生佛法,故言地也。)
〔七、如来自到境界〕,谓诸如来,以性自性第一义心,成就世间、出世间上上之法,是名如来自到境界。(如来性自性者,性即不迁不变之义,谓如来以此之性,而为自性也。成就世间、出世间者,世间即示同人法而化他也。出世间即同声闻、缘觉、菩萨之三乘也。上上法者,唯佛与佛能究竟自到也。)
(出入楞伽经)
七种境界者,即诸佛、菩萨所證所得之境界也。而皆云第一义者,乃约究竟极处而言。然此七种有通、别之异,前六种通于佛及菩萨,后一种乃如来自到境界也。
〔一、心境界〕,谓中道之理无二无别,即诸佛、菩萨心之所造至极之处,是名心境界。
〔二、慧境界〕,谓至极之理心既能造,即发通明慧性,以此慧性分明照了,是名慧境界。
〔三、智境界〕,谓既发慧明,则成智用,智力现前,于一切法无所不知,是名智境界。
〔四、见境界〕,谓智用既成,则发正见,正见现前,则无诸邪妄,是名见境界。
〔五、超二见境界〕,谓正见现前,则能超过断、常二见,是名超二见境界。(断、常二见者,谓外道妄计此身灭已,再不更生,是名断见。复计此身灭已,后当更生,是名常见也。)
〔六、超子地境界〕,子地,即登地菩萨,等视众生,犹如一子,谓诸佛菩萨,能以第一义心,发明智慧,正见现前,则超于十地,而成正觉,是名超子地境界。(十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菩萨得證此地,能发生佛法,故言地也。)
〔七、如来自到境界〕,谓诸如来,以性自性第一义心,成就世间、出世间上上之法,是名如来自到境界。(如来性自性者,性即不迁不变之义,谓如来以此之性,而为自性也。成就世间、出世间者,世间即示同人法而化他也。出世间即同声闻、缘觉、菩萨之三乘也。上上法者,唯佛与佛能究竟自到也。)
境界逼迫障
【三藏法数】
谓行人修定之时,虽无如上沉昏、恶念等事,而身或卒痛,魔恼竞起;或自见身陷入于地,火来烧身;高崖坠落,猛虎奔逐;乃至罗刹诸恶相现,逼恼行人,令生惊怖,障诸禅定,是名境界逼迫障。
谓行人修定之时,虽无如上沉昏、恶念等事,而身或卒痛,魔恼竞起;或自见身陷入于地,火来烧身;高崖坠落,猛虎奔逐;乃至罗刹诸恶相现,逼恼行人,令生惊怖,障诸禅定,是名境界逼迫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