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15,分41页显示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掩塞
晦塞
徼塞
碍塞
压塞
玄塞
屯塞
优婆塞
塞望
塞内
树塞
咽塞
塞职
塞垣春
原塞
《漢語大詞典》:掩塞
(1).蒙蔽。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上天苍苍,不可掩塞。”
(2).堵塞。后汉书·苏章传:“ 暠 匿不敢言,而自上退位,归乡里,私掩塞冢椁。”
分類:蒙蔽堵塞
《漢語大詞典》:晦塞
晦涩不畅。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隐秀:“或有晦塞为深,虽奥非隐,雕削取巧,虽美非秀矣!” 明 何景明 《与李空同论诗书》:“艰詰晦塞以为含蓄,野俚輳积以为典厚,岂惟谬乎诸义,亦併其俊语亮节悉失之矣。”
分類:晦涩不畅
《漢語大詞典》:徼塞
边塞。 宋 欧阳修 《吉州学记》:“然后海隅徼塞,四方万里之外,莫不皆有学。” 清 姚鼐 《书制军六十寿序》:“以忠孝入侍禁垣,以勋绩外著徼塞。”
分類:边塞
《漢語大詞典》:碍塞(礙塞)
阻塞不通。 明 袁宗道 《杂说》:“愚意谓当云己立未充,故时有滞执处,时有碍塞处。於此但假渐习薰修,久之不怠,徐徐当彻去矣。”
《漢語大詞典》:压塞(壓塞)
平定,消释。后汉书·循吏传·王涣:“其冤嫌久讼,歷政所不断,法理所难平者,莫不曲尽情诈,压塞羣疑。”
分類:平定消释
《國語辭典》:玄塞  拼音:xuán sài
长城。《文选。曹植。求自试表》:「西望玉门,北出玄塞。」
分類:长城
《漢語大詞典》:屯塞
聚拢堵塞。《水浒传》第十九回:“那四五十隻官船,屯塞做一块。”
分類:聚拢堵塞
《國語辭典》:优婆塞(優婆塞)  拼音:yōu pó sè
梵语音译。指受五戒的在家男性佛教徒。《大智度论》卷四:「若从上数,应先菩萨,次第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菩萨次佛故。」也作「伊蒲塞」、「邬波索迦」。
《漢語大詞典》:塞望
汉 贾谊 《过秦论》:“塞万民之望,而以盛德与天下。”后以“塞望”谓满足别人期望。 唐 杜甫 《八哀诗·赠司空王公思礼》:“ 肃宗 登宝位,塞望势敦迫。”
分類:满足期望
《國語辭典》:塞内(塞內)  拼音:sài nèi
古代通称长城以内的领土。如:「一出塞外,黄漠连天,景色果然大异于塞内。」
分類:边境
《漢語大詞典》:树塞(樹塞)
见“ 树塞门 ”。
《漢語大詞典》:树塞门(樹塞門)
设立影壁。论语·八佾:“邦君树塞门, 管氏 亦树塞门…… 管氏 而知礼,孰不知礼?” 何晏 集解引 郑玄 曰:“人君别内外,於门树屏以蔽之。” 邢昺 疏:“此 孔子 又为或人説 管仲 不知礼之事也。邦君,诸侯也。屏谓之树。人君别内外,於门树屏以蔽塞之;大夫当以帘蔽其位耳。”亦省作“ 树塞 ”。 晋 何劭 《赠张华》诗:“镇俗在简约,树塞焉足摹?”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树塞反坫,三归玉食……则有僭上洿浊之累。” 清 黄鷟来 《和陶〈饮酒〉》之十八:“ 仲父 脱纍囚,相门遂树塞。”
《漢語大詞典》:咽塞
病名。喉咙梗塞,呼吸不畅。后汉书·方术传下·华佗:“ 佗 尝行道,见有病咽塞者。”
形容声音悲切滞涩。 陈衍 元诗纪事·程一宁:“歌中音语咽塞,情极悲愴。”
《國語辭典》:塞职(塞職)  拼音:sè zhí
称职。唐。元稹裴注等可侍御史制〉:「当僧孺慎简之初,遇朝廷渴用之日,又安可回惑顾虑于豪黠,而姑以揖让步趋之际为塞职乎?」唐。韩愈〈蓝田县丞厅壁记〉:「官无卑,顾材不足塞职。」
分類:称职
《漢語大詞典》:塞垣春
词牌名。双调,有九十五(又分为二)、九十六、九十八字四体。 宋 周密 放舟 西湖 采莲叶,探题赋词,改《塞垣春》《采绿吟》。参见《词谱》卷二五、《苹洲渔笛谱》卷一《采绿吟》序。
《骈字类编》:原塞
汉书刘向传臣愚以为宜退恭显以章蔽善之罚进望之等以通贤者之路如此太平之门开灾异之原塞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