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八堕
【佛学大辞典】
(名数)比丘尼之八波罗夷也。
【佛学常见辞汇】
比丘尼的八波罗夷。
九十单堕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但荼)
但荼
【佛学大辞典】
(杂名)Dan!d!a,又作单拿,译曰棒。演密钞八曰:「燄摩怛荼印者,怛字是但字书误,但荼棒也。」慧琳音义三十六曰:「单拿,梵语。唐云棓,亦云杖。」
三十舍堕
【佛学大辞典】
(名数)尼萨菩波逸提也。(参见:该)下。
四堕
【佛学大辞典】
(名数)淫盗杀妄之四波罗夷罪也。是为退堕佛法海而不得再入僧从之重罪,故云堕。多论一曰:「白四羯磨竟,已得具戒,所以说四依四堕十三僧残者,但为知故说。」有部百一羯磨一曰:「次说四堕落法。(中略)苾刍于此四法中,随一一事。若有犯者,随当犯时便非苾刍,非沙门,非释迦子,失苾刍性,此便堕落断没轮回。」
【佛学常见辞汇】
即杀盗淫妄等四波罗夷罪。
四堕落法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四堕)
犯重比丘不堕地狱
【佛学大辞典】
(杂语)宝积经百十六曰:「一切业缘皆住实际,不来不去,非因果非不因果。何以故?法界无边无前无后故。是故舍利弗,若见犯重比丘不堕地狱,清净行者不入涅槃,如是比丘非应供非不应供,非尽漏非不尽漏,何以故?于诸法中住平等故。」是说实相观也。谓诸法之实相,以寂灭无相之故,无生死涅槃之假相也。
必堕无间
【佛学大辞典】
(杂语)罪恶深重者,必堕无间地狱也。
忍不堕恶趣
【佛学大辞典】
(杂语)至于忍位,则不再堕于恶趣也。
阿耆达王堕蛇道
【佛学大辞典】
(故事)此王一生积功德,皆以临终之一念起瞋恚,遂堕于蛇道。见杂譬喻经。
破灶堕
【佛学大辞典】
(人名)唐嵩岳破灶堕和尚,不称名氏,言行难测,奉事嵩岳慧安禅师,号为老安。山坞有庙,甚灵,殿中唯安一灶,烹杀物命甚多。师一日领僧入庙,以杖敲灶三下。云:咄,此灶只是泥瓦合成,圣从何来,灵从何起,恁么烹宰物命。又打三下,灶乃倾破堕落。须臾有一人,青衣峨冠,忽然投拜师前。师曰:是什么人?云我原为此庙灶神,久受业报,今日蒙师说无生法,得脱此处,生在天中,特来致谢。师曰:是汝本有之性,非吾强言。神再礼而没。此师素不称名,由此全取他名,号为破灶堕。见宋高僧传十九、传灯录四。
婆罗堕跋阇
【佛学大辞典】
(界名)Bha%radva%ja,天名。译曰重语天。见慧琳音义二十六。
顶堕
【佛学大辞典】
(术语)菩萨于十信之相似位永断见思二惑永不沈于三途,得六根互用之功德。于此安其分,著其法,不更进修而入十住之位,是名顶堕。离三界之惑之位,故云顶,于此顶位堕落不进,是即顶堕。八教大意曰:「若专住似位名为法爱,已得相似六根互用,已破两惑永无坠苦,若爱此似位名为顶堕。」智度论二十七曰:「爱著诸功德,于五众无常苦空无我取相心著,是菩萨顶堕。」
舍堕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云尼萨耆波逸提。八聚藏之一。(参见:篇聚)。梵音Naih!sargikapra%yas/oittika。
篇聚
【佛学大辞典】
(术语)类比丘比丘尼具足戒之称目也。此有篇门与聚门之别,篇门者,依结成之罪果及急要之义而区别为五篇,聚门者,类聚其罪性及因罪(犯波罗夷僧残二罪而未成者曰偷兰遮),而为六聚七聚八聚也。
清堕
【佛学大辞典】
(术语)小乘之阿罗汉误解清净涅槃遂堕于偏空,谓之清堕。祖英集曰:「若不见,鹫峰胜集,百万茫茫等闲过,怀衲之外皆清堕。」
泪堕尊者
【佛学大辞典】
(人名)佛灭后大阿罗汉有大悲心常悲三途之众生而啼泣,故名泪堕尊者。观经玄义分传通记一曰:「泪堕尊者,悲三途众生苦。」同糅钞七曰:「泪堕尊者,灭后大罗汉也。得宿命智,见自身过去堕狱等。想像一切众生三途苦,悲泪流血泪,以之洗染袈裟。本證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