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长江能限


《南史》卷七十七〈恩倖列传·孔范〉~94~
隋师将济江,群官请为备防,文庆沮坏之,后主未决。范奏曰:「长江天堑,古来限隔,虏军岂能飞度?边将欲作功劳,妄言事急。臣自恨位卑,虏若能来,定作太尉公矣。」或妄言北军马死,范曰:「此是我马,何因死去。」后主笑以为然,故不深备。
典故
天堑投鞭
   
投鞭绝流
 
深堑投鞭
 
秦鞭断江
 
符坚投箠
 
长江著鞭


《晋书》卷一百十四〈苻坚载记下〉~29~
晋将军朱绰焚践沔北屯田,掠六百馀户而还。坚引群臣会议,曰:「吾统承大业垂二十载,芟夷逋秽,四方略定,惟东南一隅未宾王化。吾每思天下不一,未尝不临食辍餔,今欲起天下兵以讨之。略计兵杖精卒,可有九十七万,吾将躬先启行,薄伐南裔,于诸卿意何如?」秘书监朱彤曰:「陛下应天顺时,恭行天罚,啸则五岳摧覆,呼吸则江海绝流,若一举百万,必有征无战。晋主自当衔璧舆榇,启颡军门,若迷而弗悟,必逃死江海,猛将追之,即可赐命南巢。中州之人,还之桑梓。然后回驾岱宗,告成封禅,起白云于中坛,受万岁于中岳,尔则终古一时,书契未有。」坚大悦曰:「吾之志也。」左仆射权翼进曰:「臣以为晋未可伐。夫以纣之无道,天下离心,八百诸侯不谋而至,武王犹曰彼有人焉,回师止旆。三仁诛放,然后奋戈牧野。今晋道虽微,未闻丧德,君臣和睦,上下同心。谢安、桓冲,江表伟才,可谓晋有人焉。臣闻师克在和,今晋和矣,未可图也。」坚默然久之,曰:「诸君各言其志。」太子左卫率石越对曰:「吴人恃险偏隅,不宾王命,陛下亲御六师,问罪衡越,诚合人神四海之望。但今岁镇星守斗牛,褔德在吴。悬象无差,弗可犯也。且晋中宗,藩王耳,夷夏之情,咸共推之,遗爱犹在于人。昌明,其孙也,国有长江之险,朝无昏贰之衅。臣愚以为利用修德,未宜动师。孔子曰:『远人不服,修文德以来之。』愿保境养兵,伺其虚隙。」坚曰:「吾闻武王伐纣,逆岁犯星。天道幽远,未可知也。昔夫差威陵上国,而为句践所灭。仲谋泽洽全吴,孙皓因三代之业,龙骧一呼,君臣面缚,虽有长江,其能固乎!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
典故
千寻横铁锁
 
千寻锁
 
千寻铁锁
 
晋龙骧
 
楼船铁锁
 
王浚楼船
 
益部龙骧
 
连江锁
 
铁索千寻
 
铁索千寻沉江底
 
铁锁
 
铁锁楼船
 
铁锁横江
 
铁锁沈天堑
 
铁锁沈江
 
难锁长江断
 
龙骧下三蜀

相关人物
王浚


《晋书》卷四十二〈王浚列传〉~209~
太康元年正月,浚发自成都,率巴东监军、广武将军唐彬攻吴丹杨,克之,擒其丹杨监盛纪。吴人于江险碛要害之处,并以铁锁横截之,又作铁锥长丈馀,暗置江中,以逆距船。先是,羊祜获吴间谍,具知情状。浚乃作大筏数十,亦方百馀步,缚草为人,被甲持杖,令善水者以筏先行,筏遇铁锥,锥辄著筏去。又作火炬,长十馀丈,大数十围,灌以麻油,在船前,遇锁,然炬烧之,须臾,融液断绝,于是船无所碍。二月庚申,克吴西陵,获其镇南将军留宪、征南将军成据、宜都太守虞忠。壬戌,克荆门、夷道二城,获监军陆晏。乙丑,克乐乡,获水军督陆景。平西将军施洪等来降。乙亥,诏进浚为平东将军、假节、都督益梁诸军事。

例句

千寻铁锁沈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刘禹锡 西塞山怀古

《國語辭典》:天堑(天塹)  拼音:tiān qiàn
天然的河海险要地。《隋书。卷二三。五行志下》:「长江天堑,古以为限隔南北,今日北军岂能飞渡耶?」宋。柳永 望海潮。东南形胜词:「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國語辭典》:投鞭  拼音:tóu biān
军队士兵众多。宋。辛弃疾水调歌头。落日塞尘起〉词:「谁道投鞭飞渡,忆昔鸣髇血污,风雨佛狸态。」《幼学琼林。卷一。武职类》:「苻坚自誇将广,投鞭可以断流。」
《國語辭典》:投鞭断流(投鞭斷流)  拼音:tóu biān duàn liú
东晋时,前秦苻坚打算大规模进侵,石越以东晋有长江天险阻隔,不宜兴兵。苻坚却说:「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典出《晋书。卷一一四。苻坚载记下》。后比喻军队众多,兵力强大。
《國語辭典》:投鞭断流(投鞭斷流)  拼音:tóu biān duàn liú
东晋时,前秦苻坚打算大规模进侵,石越以东晋有长江天险阻隔,不宜兴兵。苻坚却说:「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典出《晋书。卷一一四。苻坚载记下》。后比喻军队众多,兵力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