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晋高僧。天竺人。自西域浮海而来。晋惠帝时至襄阳,传欲寄载过江,舟人见其衣服弊陋,轻而不载。船达北岸,域亦已度。行见两虎,手摩其顶,虎便入草。在洛阳,善咒水治病。后还西域。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九 神化科
天竺人也。以惠帝时。至襄阳。欲渡汉江舟人以其胡沙门。弃不载。舟至北岸而域已先在。舟人眩然异之。路有两虎。域以手按一虎头。又顿足趁一虎。于是虎皆背去。所至小儿哗逐之。入洛阳比丘之作礼者。以万数。域危坐受之。无所言。独指支法渊曰。此菩萨从羊中来。又指竺法兴曰。此菩萨从天中来。又曰。比丘衣服皆花饰。违佛法制非也。望见宫室曰大略似忉利天。但彼是道力所成。此特业力成耳。谓沙门耆阇密曰。匠此宫阙者。从忉利天来。成已即还天上。屋脊瓦下。应有作具。迹之。果有千五百器。衡阳大守滕永文。寄居满水寺。有风痹疾。域以水噀之两挛足。即能起行。寺有思惟树数株。枯萎久矣。域以水祝之。俄花叶鲜茂。尚方署中有病症者。将死。域以应器置症者腹上。以布覆之。祝数千言。忽有臭气。即揭布。应器中皆有淤泥。病者遂苏。会洛中乱。辞归。天竺沙门竺法行请曰。愿乞一言。终身行之。域乃集道俗升高座曰。守口摄身。意。慎勿犯众恶。脩行一切善。如是得度世。言讫默然。行曰。愿受所未闻之法。若此偈八岁童子能诵之。非所望于道人也。域笑曰。八岁能诵。百岁不行。不行诵之何益哉。人皆知敬得道者。不知行之自得道。悲夫。于是掣肘径去。数百人遮拜。请中食乃行。域许之。明旦五百馀家。皆有域。盖分身也。既发送者。至河南域徐行追者不及。乃以杖划地曰。于此别矣。以其日有见域出长安者。有见在寺中者又贾客胡湿登归自西域云。是日尝见之流沙计已九千里矣。
神僧传·卷第一
耆域者。天竺人也。周流华戎靡有常所。而倜傥神奇。任性忽俗迹行不恒。时人莫之能测。自发天竺至于扶南。经诸海滨爰涉交广。并有灵异。既达襄阳。欲寄载过江。船人见梵沙门衣服弊陋。轻而不载。船达北岸域亦已度前行。见两虎。虎弭耳掉尾。域以手摩其头。虎下道而去。两岸见者随从成群。晋惠之末至于洛阳。诸人悉为作礼。域胡跽晏然不动容色。时或告人以前身所更。谓支法渊从羊中来。竺法与从人中来。又讥诸众僧谓衣服华丽不应素法。见洛阳宫城云。彷佛似忉利天宫。但自然之与人事不同耳。域谓沙门耆阇蜜曰。匠此宫者从忉利天来。成便还天上矣。屋脊瓦下应有千五百作器。时咸云昔闻此匠实以作器著瓦下。时衡阳太守南阳滕永文。在洛寄住满水寺。两脚挛屈不能起行。域往视之曰。君欲得病差。何不取净水一杯杨柳一枝来。域即以杨枝拂水举手向永文而咒。如此者三。因以手搦永文膝令起。即时而起行步如故。此寺中有思惟树数十株枯死。域问永文。树死几时。永文曰。积年矣。域即向树咒如咒永文法。树寻荑发扶疏荣茂。尚方暑中有一人病症将死。域以应器著病者腹上。白布通覆之。咒愿数千言。即有臭气熏彻一室。病者曰。我活矣。域令人举布。应器中有若淤泥者数升。臭不可近。病者遂瘥。洛阳兵乱辞还天竺。洛中沙门数百人。各请域中食。域皆许往。明旦五百舍皆有一域。始谓独过。末相雠问方知分身降焉。既发。诸道人送至河南城。域徐行追者不及。域乃以杖画地曰。于斯别矣。其日有从长安来者。见域在彼寺中。后有贾客胡湿登谓。于是日将暮。逢域于流沙。计已九千馀里。既还西域。不知所终。
高僧传·卷第九 神异上
耆域者。天竺人也。周流华戎靡有常所。而倜傥神奇任性忽俗。迹行不恒。时人莫之能测。自发天竺至于扶南。经诸海滨爰及交广。并有灵异。既达襄阳欲寄载过江。船人见梵沙门衣服弊陋。轻而不载船达北岸域亦已度。前行见两虎。虎弭耳掉尾。域以手摩其头。虎下道而去。两岸见者随从成群。以晋惠之末至于洛阳。诸道人悉为作礼。域胡跪晏然不动容色。时或告人以前身所更。谓支法渊从牛中来。竺法兴从人中来。又讥诸众僧。谓衣服华丽不应素法。见洛阳宫城云。髣髴似忉利天宫。但自然之与人事不同耳。域谓沙门耆阇蜜曰。匠此宫者从忉利天来。成便还天上矣。屋脊瓦下应有千五百作器。时咸云。昔闻此匠实以作器著瓦下。又云。宫成之后寻被害焉。时衡阳太守南阳滕永文在洛寄住满水寺。得病经年不差。两脚挛屈不能起行。域往看之曰。君欲得病疾差不。因取净水一杯杨柳一枝。便以杨柳拂水。举手向永文而咒。如此者三。因以手搦永文两膝令起。即起行步如故。此寺中有思惟树数十株枯死。域问永文此树死来几时。永文曰。积年矣。域即向树咒如咒永文法。树寻荑发扶疏荣茂。尚方暑中。有一人病症将死。域以应器著病者腹上。白布通覆之。咒愿数千言。即有臭气薰彻一屋。病者曰。我活矣。域令人举布。应器中有若垽淤泥者数升。臭不可近。病者遂活。洛阳兵乱辞还天竺。洛中沙门竺法行者。高足僧也。时人方之乐令。因请域曰。上人既得道之僧。愿留一言以为永诫。域曰。可普会众人也。众既集。域升高座曰。守口摄身意。慎莫犯众恶。修行一切善。如是得度世。言讫便禅默。行重请曰。愿上人当授所未闻。如斯偈义八岁童子亦已谙诵。非所望于得道人也。域笑曰。八岁虽诵百岁不行。诵之何益。人皆知敬得道者。不知行之自得道。悲夫。吾言虽少行者益多也。于是辞去。数百人各请域中食。域皆许往。明旦五百舍皆有一域。始谓独过。后相雠问方知分身降焉。既发诸道人送至河南城。域徐行追者不及。域乃以杖画地曰。于斯别矣。其日有从长安来者。见域在彼寺中。又贾客胡湿登者。即于是日将暮。逢域于流沙。计已行九千馀里。既还西域。不知所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07 【介绍】: 南朝梁新野人,字司大。齐武帝永明末,为长沙王录事参军,带华阳太守。北魏军围南郑州,坚守有功,拜羽林监。东昏侯永元末,萧衍举兵,以书招域,起为宁朔将军,从萧衍东下,献谋多被纳用。入梁,封广牧县子,出为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北魏袭巴西,域固守百余日,城中粮尽,死者大半,无有离心。魏军退,进爵为伯。官至宁蜀太守。
珍域
【佛学大辞典】
(术语)珍宝之方域。谓诸佛净土也。天台观经序曰:「虽广示珍域而宗归安养。」
耆域
【佛学大辞典】
(人名)Jiva Jivaka,又曰耆婆,时缚迦。译作固活,能活。良医名。(参见:耆婆)
耆婆
【佛学大辞典】
(人名)Jivaka jiva,又作耆域,时缚迦。译曰固活,能活。王舍城良医名。耆婆耆城同为一人,观同本异译经题一云奈女耆域因缘经,一云奈女耆婆可知(二经共为后汉安世高译,但少有具略相违),叙其出姓。前揭之二经以为柰女与萍沙王(频婆沙罗王)之子,毗那耶杂事二十一所载,与此同。然四分律三十九谓为王舍城淫女(娼女)婆罗跋提与瓶沙王(频婆沙罗)子无畏王之子,就提叉尸罗之宾迦罗学医云。宋史艺文志有耆婆脉经三卷,耆婆六十四问一卷,耆婆五藏论一卷。
耆域因缘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奈女耆域因缘经之略称。
神域
【佛学大辞典】
(术语)真證之境界不可思议,谓为神域。注维摩经序曰:「夫道之极者,岂可以形言权智而语其神域哉。」
域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同于域怀。
域龙
【佛学大辞典】
(人名)又曰大域龙。论师名。梵名陈那Dinna%ga,新因明学之鼻祖。瑞源记一曰:「后记云:域龙者,梵语此云陈那是也。秋条记云:具存梵音。应言摩诃Maha%,陈那伽,此云大域龙。谓由菩萨德雄辩捷,而立破自在,其犹龙故。五印度域,莫敢抗者,故称曰大域龙。」案西域记十曰:「陈那,唐言童授。」慈恩传四曰:「陈那,此云授童。」原语无童授之意,误传也。(参见:陈那)
域怀
【佛学大辞典】
(术语)域者限域也,所期之分限云域怀。又云域心。法华文句会本十曰:「原其域怀求佛。」同记曰:「言域怀者,域谓限域,期心分齐。」
净域
【佛学大辞典】
(术语)诸佛之净土也。西方要决曰:「必须远迹娑婆,栖神净域。」
【佛学常见辞汇】
诸佛的净土。
捺女祇域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柰女祇域因缘经之略名。
捺女祇域因缘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后汉安世高译。柰女生于柰树上,后通萍沙王而生耆域(又曰耆婆),耆域为世之名医,能治种种之奇病,并出往昔之因缘。
寿域
【佛学大辞典】
(杂名)长寿之域土也。西域记赞曰:「声教之所沾被,驰骛福林。风轨之所鼓扇,辄驱寿域。」
四姓──西域四姓
【三藏法数】
(亦名梵生四姓,出翻译名义)
谓四种人,妄计我从梵天而生,故称梵生。婆罗门自计从梵天口生,刹帝利自计从梵天脐生,毗舍自计从梵天胁生,首陀自计从梵天脚生,以此贡高,自谓第一,实非第一也。
〔一、婆罗门〕,梵语婆罗门,华言净行。或在家,或出家,世世相承,以道学为业,自称是梵天苗裔,守道居贞,洁白其操,故谓之净行。
〔二、刹帝利〕,梵语刹帝利,华言田主。为世间大地之主,即王种也。
〔三、毗舍〕,梵语毗舍,亦云吠奢,即商贾种也。
〔四、首陀〕,梵语首陀,亦云戌陀罗,即农人种也。
祇域行针得福
【三藏法数】
梵语祇域,华言故活。谓佛有疾,使祇域治之,因行针出血,疾得顿愈。虽出佛血,由治疾故,而得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