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城门自焚,池鱼罹殃
 
池鱼悲
  
鱼缡


《太平广记》卷四百六十六〈水族三·池中鱼〉~3840~
东汉·应劭《风俗通义》(佚文):城门失火,祸及池中鱼。俗说:司门尉姓池,名鱼,城门火,救之,烧死,故云然耳。谨案:百家书:「宋城门失火,因汲取池中水以沃灌之,池中空竭,鱼悉露见,但就取之,喻恶之滋,并中伤良谨也。」
《太平御览》卷九百三十五〈鳞介部七·鱼上〉~4288~2~
东汉·应劭《风俗通义》:城门失火,祸及池中鱼。俗说池中鱼,人姓字,居近城门。城火,延及其家。仲鱼烧死。谨按《百家书》:宋城门失火,因汲取池中水以沃灌之。池中空竭,鱼悉露死。但就取之,喻恶之滋,其中伤重也。

例句

城门自焚爇,池鱼罹其殃。 白居易 杂感

典故
伍将军血污衣冠
 
悬头城门


《史记》卷六十六〈伍子胥列传〉~279~
吴太宰嚭既与子胥有隙,因谗曰:「子胥为人刚暴,少恩,猜贼,其怨望恐为深祸也。前日王欲伐齐,子胥以为不可,王卒伐之而有大功。子胥耻其计谋不用,乃反怨望。而今王又复伐齐,子胥专愎彊谏,沮毁用事,徒幸吴之败以自胜其计谋耳。今王自行,悉国中武力以伐齐,而子胥谏不用,因辍谢,详病不行。王不可不备,此起祸不难。且嚭使人微伺之,其使于齐也,乃属其子于齐之鲍氏。夫为人臣,内不得意,外倚诸侯,自以为先王之谋臣,今不见用,常鞅鞅怨望。愿王早图之。」吴王曰:「微子之言,吾亦疑之。」乃使使赐伍子胥属镂之剑,曰:「子以此死。」伍子胥仰天叹曰:「嗟乎!谗臣嚭为乱矣,王乃反诛我。我令若父霸。自若未立时,诸公子争立,我以死争之于先王,几不得立。若既得立,欲分吴国予我,我顾不敢望也。然今若听谀臣言以杀长者。」乃告其舍人曰:「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而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乃自刭死。吴王闻之大怒,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革,浮之江中。吴人怜之,为立祠于江上,因命曰胥山。
《吴越春秋》卷第五〈夫差内传·十三年〉~9~
吴王置酒文台之上,群臣悉在,太宰嚭执政,越王侍坐,子胥在焉。王曰:「寡人闻之,君不贱有功之臣,父不憎有力之子。今太宰嚭为寡人有功,吾将爵之上赏。越王慈仁忠信,以孝事于寡人,吾将复增其国,以还助伐之功。于众大夫如何?」群臣贺曰:「大王躬行至德,虚心养士,群臣并进,见难争死;名号显著,威震四海;有功蒙赏,亡国复存;霸功王事,咸被群臣。」于是子胥据地垂涕,曰:「于乎,哀哉!遭此默默,忠臣掩口,谗夫在侧;政败道坏,谄谀无极;邪说伪辞,以曲为直,舍谗攻忠,将灭吴国:宗庙既夷,社稷不食,城郭丘墟,殿生荆棘。」吴王大怒,曰:「老臣多诈,为吴妖孽。乃欲专权擅威,独倾吾国。寡人以前王之故,未忍行法,今退自计,无沮吴谋。」子胥曰:「今臣不忠不信,不得为前王之臣。臣不敢爱身,恐吾国之亡矣。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今大王诛臣,参于桀纣。大王勉之,臣请辞矣。」子胥归,谓被离曰:「吾贯弓接矢于郑楚之界,越渡江淮自致于斯。前王听从吾计,破楚见凌之雠。欲报前王之恩而至于此。吾非自惜,祸将及汝。」被离曰:「未谏不听,自杀何益?何如亡乎?」子胥曰:「亡,臣安往?」吴王闻子胥之怨恨也,乃使人赐属镂之剑。子胥受剑,徒跣褰裳,下堂中庭,仰天呼怨曰:「吾始为汝父忠臣立吴,设谋破楚,南服劲越,威加诸侯,有霸王之功。今汝不用吾言,反赐我剑。吾今日死,吴宫为墟,庭生蔓草,越人掘汝社稷。安忘我乎?昔前王不欲立汝,我以死争之,卒得汝之愿,公子多怨于我。我徒有功于吴。今乃忘我定国之恩。反赐我死,岂不谬哉!」吴王闻之,大怒,曰:「汝不忠信,为寡人使齐,托汝子于齐鲍氏,有我外之心。」急令自裁:「孤不使汝得有所见。」子胥把剑仰天叹曰:「自我死后,后世必以我为忠,上配夏殷之世,亦得与龙逄、比干为友。」遂伏剑而死。吴王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之器,投之于江中,言曰:「胥汝一死之后,何能有知?」即断其头,置高楼上,谓之曰:「日月炙汝肉,飘风飘汝眼,炎光烧汝骨,鱼鳖食汝肉。汝骨变形灰,有何所见?」乃弃其躯,投之江中。子胥因随流扬波,依潮来往,荡激崩岸。
《吴越春秋》卷十〈勾践伐吴外传·勾践二十一年〉~255~
吴师大败。越之左右军乃遂伐之,大败之于囿,又败之于郊,又败之于津,如是三战三北,俓至吴,围吴于西城。吴王大惧,夜遁。越王追奔攻吴,兵入于江阳松陵,欲入胥门,来至六七里,望吴南城,见伍子胥头巨若车轮,目若耀电,须发四张,射于十里。越军大惧,留兵假道。即日夜半,暴风疾雨,雷奔电激,飞石扬砂,疾于弓弩。越军坏败,松陵却退,兵士僵毙,人众分解,莫能救止。范蠡、文种乃稽颡肉袒,拜谢子胥,愿乞假道。子胥乃与种、蠡梦曰:「吾知越之必入吴矣,故求置吾头于南门,以观汝之破吴也。惟欲以穷夫差。定汝入我之国,吾心又不忍,故为风雨以还汝军。然越之伐吴,自是天也,吾安能止哉?越如欲入,更从东门,我当为汝开道,贯城以通汝路。」于是越军明日更从江出,入海阳,于三道之翟水,乃穿东南隅以达。越军遂围吴,守一年,吴师累败。
《国语辞典》:城门(城门)  拼音:chéng mén
城堡的出入口。《三国演义》第一四回:「吕布赚开城门,杀将进来了!」
《漢語大詞典》:城门楼(城門樓)
城楼。东观汉记·邓禹传:“上至 广阿 ,止城门楼。”
分類:城楼
《国语辞典》:半夜里叫城门(半夜里叫城门)  拼音:bàn yè lǐ jiào chéng mén
(歇后语)碰钉子。古代天一黑即关上城门,以防盗贼,直到天明才能打开城门。比喻人自找没趣。如:「本以为向他借钱他一定会答应的,谁知道竟然是半夜里叫城门──碰钉子。」
《国语辞典》:宁塞城门,不填狗洞(宁塞城门,不填狗洞)  拼音:níng sāi chéng mén,bù tián gǒu dòng
(谚语)比喻宁愿费力去贿赂有权势的人,也不和轻贱的人来往。《野叟曝言》第四回:「我松庵的性子,『宁塞城门,不填狗洞』的。刻正要进城,请县里出来相验,听官断结。」
《国语辞典》:城门捐(城门捐)  拼音:chéng mén juān
旧时进出城门时缴纳的税捐。《文明小史》第七回:「藩库里一时那能筹措得及?所以上头意思,一定要办一个城门捐,一个桥梁捐。」
《漢語大詞典》:霸城门(霸城門)
汉 代 长安 城东城门名。汉书·王莽传中:“ 霸城门 灾,民间所谓 青门 也。”三辅黄图·都城十二门:“ 长安 城东出南头第一门曰 霸城门 ,民见门色青,名曰 青城门 ,或曰 青门 。”按, 孙星衍 、 庄逵吉 校本谓“东出南头第三门曰 霸城门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三:“ 渭水 又东逕 长安 城北, 汉惠帝 元年筑,六年成,即 咸阳 也。 秦 离宫无城,故城之, 王莽 更名 常安 。十二门东出:北头第一门,本名 宣平门 ……第三门本名 霸城门 。”亦省作“ 霸城 ”、“ 霸门 ”。 南朝 梁 徐防 《长安有狭邪行》:“君室近 霸城 ,易识復知名。” 宋 顾文荐 《负暄杂录·青门瓜》:“ 汉 咸阳宫 第三门本名 霸门 ,民见门青色,遂名 青门 。”
《国语辞典》:顶城门(顶城门)  拼音:dǐng chéng mén
清晨城门一开,便马上进出,称为「顶城门」。《荡寇志》第二回:「两个客官,都回乡去了,天不亮动身,顶城门出去的。」
《國語辭典》: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拼音:chéng mén shī huǒ,yāng jí chí yú
居于宋城门附近的池仲鱼,因城门失火,延及他家而活活被烧死的故事。一说指宋城门失火,人尽取池水灭火,鱼因乾渴而死。见《太平广记。卷四六六。池中鱼》引《风俗通》。比喻无端受灾祸连累。《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九回:「你们这件事闹翻了,他们穷了,又是终年的闹饥荒,连我养老的几吊棺材本,只怕从此拉倒了;这才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呢!」
分類:所居城门
《漢語大詞典》:城门鱼殃(城門魚殃)
见“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
《漢語大詞典》:青城门(青城門)
见“ 青门 ”。
《國語辭典》:青门(青門)  拼音:qīng mén
汉代长安城东南的霸城门,因城门为青色,故俗称为「青门」。后借以泛指京城的城门。《文选。阮籍。咏怀诗十七首之九》:「昔闻东陵瓜,近在青门外。」宋。欧阳修 玉楼春。春山敛黛低歌扇词:「青门柳色随人远,望欲断时肠已断。」
《國語辭典》:闺门(閨門)  拼音:guī mén
1.内室的门。《礼记。乐记》:「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儒林外史》第四八回:「一个妇人家不出闺门,岂有个叫了船在这河内游荡之理?」
2.城门。《左传。昭公元年》:「私盟于闺门之外,实薰隧。」晋。杜预。注:「闺门,郑城门。」
《漢語大詞典》:夷门(夷門)
(1). 战国 魏 都城的东门。故址在今 河南 开封 城内东北隅。因在 夷山 之上,故名。史记·魏公子列传:“ 魏 有隐士曰 侯嬴 ,年七十,家贫,为 大梁 夷门 监者。”
(2).泛指城门。 唐 李华 《奉寄彭城公》诗:“应怜抱关者,贫病老 夷门 。”
(3). 大梁 ( 开封 )的别称。 唐 唐尧客 《大梁行》:“旧国多孤垒, 夷门 荆棘生。” 宋 孙道绚 《滴滴金》词:“梦绕 夷门 旧家山,恨惊回难续。” 金 赵秉文 《上清宫》诗:“暇日登临近 吹臺 , 夷门 城下访寒梅。”
《漢語大詞典》:重闉
指几重宫门或城门。 唐 杨炯 《浑天赋》:“列长垣之百堵,启閶闔之重闉。” 清 厉鹗 《二月十四夜同周少穆胡又乾西湖泛月共赋》诗之三:“水静初鎔百顷银,游船归尽闭重闉。” 清 林则徐 《札广州府查催缴烟保甲事宜》:“ 广东 省会城郭重闉,仕宦星稠,客商云集。”
分類:宫门城门
《國語辭典》:殃及池鱼(殃及池魚)  拼音:yāng jí chí yú
比喻无故受累。参见「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条。
《國語辭典》:池鱼(池魚)  拼音:chí yú
1.池中的鱼。亦用以比喻受限制,无法随心所欲,自由伸展。《吕氏春秋。离俗览。高义》:「(重耳)去齐之曹,曹共公视其骈胁,使袒而捕池鱼。」晋。陶渊明〈归园田居〉诗五首之一:「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2.比喻无辜的人。参见「池鱼之殃」条。如:「殃及池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