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6,分17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十住除垢断结经
三垢
大吉祥天女十二契一百八名无垢大乘经
六垢
六垢法
水垢离
心垢
幻垢
戒垢
佛顶放无垢光明入普门观察一切如来心陀罗尼经
两垢
两垢如如
无垢识
词典(续上)
离垢法门
佛类词典
七垢十住除垢断结经
三垢
大吉祥天女十二契一百八名无垢大乘经
六垢
六垢法
水垢离
心垢
幻垢
戒垢
佛顶放无垢光明入普门观察一切如来心陀罗尼经
两垢
两垢如如
无垢识
七垢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欲垢,二见垢,三疑垢,四慢垢,五憍垢,六随眠垢,七悭垢。随眠者,烦恼之异名也。烦恼随逐于人,使人之心性昏昧,犹如睡眠,故云随眠。此七法能垢染心道故名为总垢。见瑜伽论十四。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欲垢,欲使他人知自己之功德也。二、见垢,于自己之功德生执著分别之见也。三、疑垢,于自己之功德生疑惑也。四、慢垢,于自己之功德与他校量而生轻他之心也。五、憍垢,于己之功德生贡高欣喜之心也。六、随眠垢,自己之功德盖覆于他之诸烦恼也(随眠者烦恼之异名)。七、悭垢,于自己之功德生悭惜之心也。见瑜伽论七十四,三藏法数三十。
【佛学常见辞汇】
七种的烦恼,垢就是烦恼的别名。一、欲垢,即欲使他人知道自己的功德。二、见垢,即对自己的功德生执著分别的见解。三、疑垢,即对于自己的功德生起疑惑。四、慢垢,即以自己的功德去跟别人校量而生出轻慢他人的心。五、憍垢,即对自己的功德生起贡高欣喜的心。六、随眠垢,即自己的功德为他人所盖覆而生烦恼。七、悭垢,即对自己的功德生起悭惜的心。
【三藏法数】
(出瑜伽师地论)
〔一、欲垢〕,欲,即希求之义。垢者,尘也,污也。谓人于诸所有功德,不求他知;若欲令他知,我成就如是功德,是名欲垢。
〔二、见垢〕,见者,执著分别也。谓人于诸所有功德,无执著分别之见;若生执著,是名见垢。
〔三、疑垢〕,疑者,迷惑不了也。谓人于诸所有功德,若或疑惑为功德耶?为过失耶?如是疑者,是名疑垢。
〔四、慢垢〕,慢者,恃己凌他也。谓人不以己之所有功德,与他校量,而生轻慢;若生轻他之心,是名慢垢。
〔五、憍垢〕,憍者,矜誇自高也。谓人不以己之所有功德,而生忻喜;若生忻喜贡高之心,是名憍垢。
〔六、随眠垢〕,依附不舍曰随,五情暗冥曰眠。谓人于诸所有功德,常加护念,不为随眠烦恼之所盖覆;若烦恼习气未断,是名随眠垢。(五情者,即眼耳鼻舌身之情也。烦恼习气者,谓烦恼馀习之气分也。)
〔七、悭垢〕,谓人于诸所有功德,回施一切众生,无吝惜心;若生悭惜之念,是名悭垢。
(名数)一欲垢,二见垢,三疑垢,四慢垢,五憍垢,六随眠垢,七悭垢。随眠者,烦恼之异名也。烦恼随逐于人,使人之心性昏昧,犹如睡眠,故云随眠。此七法能垢染心道故名为总垢。见瑜伽论十四。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欲垢,欲使他人知自己之功德也。二、见垢,于自己之功德生执著分别之见也。三、疑垢,于自己之功德生疑惑也。四、慢垢,于自己之功德与他校量而生轻他之心也。五、憍垢,于己之功德生贡高欣喜之心也。六、随眠垢,自己之功德盖覆于他之诸烦恼也(随眠者烦恼之异名)。七、悭垢,于自己之功德生悭惜之心也。见瑜伽论七十四,三藏法数三十。
【佛学常见辞汇】
七种的烦恼,垢就是烦恼的别名。一、欲垢,即欲使他人知道自己的功德。二、见垢,即对自己的功德生执著分别的见解。三、疑垢,即对于自己的功德生起疑惑。四、慢垢,即以自己的功德去跟别人校量而生出轻慢他人的心。五、憍垢,即对自己的功德生起贡高欣喜的心。六、随眠垢,即自己的功德为他人所盖覆而生烦恼。七、悭垢,即对自己的功德生起悭惜的心。
【三藏法数】
(出瑜伽师地论)
〔一、欲垢〕,欲,即希求之义。垢者,尘也,污也。谓人于诸所有功德,不求他知;若欲令他知,我成就如是功德,是名欲垢。
〔二、见垢〕,见者,执著分别也。谓人于诸所有功德,无执著分别之见;若生执著,是名见垢。
〔三、疑垢〕,疑者,迷惑不了也。谓人于诸所有功德,若或疑惑为功德耶?为过失耶?如是疑者,是名疑垢。
〔四、慢垢〕,慢者,恃己凌他也。谓人不以己之所有功德,与他校量,而生轻慢;若生轻他之心,是名慢垢。
〔五、憍垢〕,憍者,矜誇自高也。谓人不以己之所有功德,而生忻喜;若生忻喜贡高之心,是名憍垢。
〔六、随眠垢〕,依附不舍曰随,五情暗冥曰眠。谓人于诸所有功德,常加护念,不为随眠烦恼之所盖覆;若烦恼习气未断,是名随眠垢。(五情者,即眼耳鼻舌身之情也。烦恼习气者,谓烦恼馀习之气分也。)
〔七、悭垢〕,谓人于诸所有功德,回施一切众生,无吝惜心;若生悭惜之念,是名悭垢。
十住除垢断结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最胜问菩萨十住除垢断结经之略名。
(经名)最胜问菩萨十住除垢断结经之略名。
三垢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毒之异名。贪瞋痴也。无量寿经下曰:「消除三垢冥,广济众厄难。」净影疏下曰:「小乘法,化教断三毒名除三垢。」
【佛学常见辞汇】
三毒的别名,即贪、瞋、痴。
(术语)三毒之异名。贪瞋痴也。无量寿经下曰:「消除三垢冥,广济众厄难。」净影疏下曰:「小乘法,化教断三毒名除三垢。」
【佛学常见辞汇】
三毒的别名,即贪、瞋、痴。
大吉祥天女十二契一百八名无垢大乘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不空译。佛,住安乐世界,为观自在菩萨初说三十八吉祥如来之名号,次说吉祥天女之一百八名。为十二契讽称之,分十二段之曲谱。故云。
(经名)一卷,唐不空译。佛,住安乐世界,为观自在菩萨初说三十八吉祥如来之名号,次说吉祥天女之一百八名。为十二契讽称之,分十二段之曲谱。故云。
六垢
【佛学大辞典】
(名数)垢秽真心者有六法。(参见:六垢法)
【佛学大辞典】
(名数)恼,害,恨,谄,诳,憍之六法,能污秽净心,故名为垢。见俱舍论二十一,大乘义章五末,三藏法数二十七。
【佛学常见辞汇】
恼、害、恨、谄、诳、憍等六法,能污秽净心,故名为垢。
(名数)垢秽真心者有六法。(参见:六垢法)
【佛学大辞典】
(名数)恼,害,恨,谄,诳,憍之六法,能污秽净心,故名为垢。见俱舍论二十一,大乘义章五末,三藏法数二十七。
【佛学常见辞汇】
恼、害、恨、谄、诳、憍等六法,能污秽净心,故名为垢。
六垢法
【佛学大辞典】
(名数)污秽真心之六法也。即诳、谄、憍、恼、恨、害之六惑。显宗论二十一曰:「烦恼垢六:恼害恨谄诳憍。诳憍从贪生,害恨从瞋起,恼从见取起,谄从诸见生。」
【佛学常见辞汇】
六种污垢真心的法,即诳、谄、憍、恼、恨、害等六惑。
【三藏法数】
(出华严孔目并显宗论)
垢,秽也。谓此六法,皆能秽污真心,故名为垢。
〔一、诳〕,诳,虚妄也。谓以不实之言,欺己欺人也。
〔二、谄〕,谄,佞也。谓以巧言取悦于人,使其亲厚于己也。
〔三、憍〕,憍,慢也。谓重己轻人,而无谦让之德也。
〔四、恼〕,恼,侵挠也。谓其无利乐之行,常怀侵挠之心,使人不安其所也。
〔五、恨〕,恨,怨恨也。谓有一言忤意,即起瞋忿之心,常怀怨恨也。
〔六、害〕,害,伤害也。谓无慈悯之心,而行惨毒之行,伤害于物也。
(名数)污秽真心之六法也。即诳、谄、憍、恼、恨、害之六惑。显宗论二十一曰:「烦恼垢六:恼害恨谄诳憍。诳憍从贪生,害恨从瞋起,恼从见取起,谄从诸见生。」
【佛学常见辞汇】
六种污垢真心的法,即诳、谄、憍、恼、恨、害等六惑。
【三藏法数】
(出华严孔目并显宗论)
垢,秽也。谓此六法,皆能秽污真心,故名为垢。
〔一、诳〕,诳,虚妄也。谓以不实之言,欺己欺人也。
〔二、谄〕,谄,佞也。谓以巧言取悦于人,使其亲厚于己也。
〔三、憍〕,憍,慢也。谓重己轻人,而无谦让之德也。
〔四、恼〕,恼,侵挠也。谓其无利乐之行,常怀侵挠之心,使人不安其所也。
〔五、恨〕,恨,怨恨也。谓有一言忤意,即起瞋忿之心,常怀怨恨也。
〔六、害〕,害,伤害也。谓无慈悯之心,而行惨毒之行,伤害于物也。
六垢法
【佛学大辞典】
(名数)污秽真心之六法也。即诳、谄、憍、恼、恨、害之六惑。显宗论二十一曰:「烦恼垢六:恼害恨谄诳憍。诳憍从贪生,害恨从瞋起,恼从见取起,谄从诸见生。」
【佛学常见辞汇】
六种污垢真心的法,即诳、谄、憍、恼、恨、害等六惑。
【三藏法数】
(出华严孔目并显宗论)
垢,秽也。谓此六法,皆能秽污真心,故名为垢。
〔一、诳〕,诳,虚妄也。谓以不实之言,欺己欺人也。
〔二、谄〕,谄,佞也。谓以巧言取悦于人,使其亲厚于己也。
〔三、憍〕,憍,慢也。谓重己轻人,而无谦让之德也。
〔四、恼〕,恼,侵挠也。谓其无利乐之行,常怀侵挠之心,使人不安其所也。
〔五、恨〕,恨,怨恨也。谓有一言忤意,即起瞋忿之心,常怀怨恨也。
〔六、害〕,害,伤害也。谓无慈悯之心,而行惨毒之行,伤害于物也。
(名数)污秽真心之六法也。即诳、谄、憍、恼、恨、害之六惑。显宗论二十一曰:「烦恼垢六:恼害恨谄诳憍。诳憍从贪生,害恨从瞋起,恼从见取起,谄从诸见生。」
【佛学常见辞汇】
六种污垢真心的法,即诳、谄、憍、恼、恨、害等六惑。
【三藏法数】
(出华严孔目并显宗论)
垢,秽也。谓此六法,皆能秽污真心,故名为垢。
〔一、诳〕,诳,虚妄也。谓以不实之言,欺己欺人也。
〔二、谄〕,谄,佞也。谓以巧言取悦于人,使其亲厚于己也。
〔三、憍〕,憍,慢也。谓重己轻人,而无谦让之德也。
〔四、恼〕,恼,侵挠也。谓其无利乐之行,常怀侵挠之心,使人不安其所也。
〔五、恨〕,恨,怨恨也。谓有一言忤意,即起瞋忿之心,常怀怨恨也。
〔六、害〕,害,伤害也。谓无慈悯之心,而行惨毒之行,伤害于物也。
水垢离
【佛学大辞典】
(杂语)(参见:垢离)
(杂语)(参见:垢离)
心垢
【佛学大辞典】
(术语)烦恼为心之垢秽,故曰心垢。无量寿经下曰:「开神悦体,荡除心垢。」憬兴疏曰:「心垢者,烦恼之名。」
【佛学常见辞汇】
烦恼的别名。
(术语)烦恼为心之垢秽,故曰心垢。无量寿经下曰:「开神悦体,荡除心垢。」憬兴疏曰:「心垢者,烦恼之名。」
【佛学常见辞汇】
烦恼的别名。
幻垢
【佛学大辞典】
(术语)有情之身心,无实体,故曰幻,有漏不净故曰垢。圆觉经曰:「善男子,当知身心皆为幻垢。垢相永灭,十方清净。」
【佛学常见辞汇】
有情的身心,无实体叫做幻,有烦恼叫做垢。
(术语)有情之身心,无实体,故曰幻,有漏不净故曰垢。圆觉经曰:「善男子,当知身心皆为幻垢。垢相永灭,十方清净。」
【佛学常见辞汇】
有情的身心,无实体叫做幻,有烦恼叫做垢。
戒垢
【佛学大辞典】
(术语)女人者为戒垢法之原因,故于因中说果,称女人为戒垢。智度论三曰:「佛言:女人为戒垢。女人非戒垢,是戒垢因故,女人为戒垢。」
(术语)女人者为戒垢法之原因,故于因中说果,称女人为戒垢。智度论三曰:「佛言:女人为戒垢。女人非戒垢,是戒垢因故,女人为戒垢。」
佛顶放无垢光明入普门观察一切如来心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二卷,赵宋施护译。佛在睹史多天说法,时有忉利天之摩尼藏无垢天子,得炬口天药叉警告,七日后必死。惶怖求救于帝释,帝释伴彼见佛,佛为说此咒。与尊胜陀罗尼之缘起略同。
(经名)二卷,赵宋施护译。佛在睹史多天说法,时有忉利天之摩尼藏无垢天子,得炬口天药叉警告,七日后必死。惶怖求救于帝释,帝释伴彼见佛,佛为说此咒。与尊胜陀罗尼之缘起略同。
两垢
【佛学大辞典】
(术语)有垢真如,无垢真如之二真如也。自性清净之体,伏藏于烦恼之垢染,曰有垢真如,即在缠真如也。佛果所显之理体清净,而不覆于垢染,曰无垢真如,即出缠真如也。摄论谓为有垢真如,无垢真如。佛性论以在缠真如为有垢如,出缠真如为无垢如,染净两分之真如也。观经疏玄义分曰:「无尘法界,凡圣齐圆。两垢如如,则普该于含识。」真谛译之摄论五曰:「论曰:真实性亦有二种:一自性成就,释曰:谓有垢真如。二清净成就,释曰:谓无垢真如。」
【佛学常见辞汇】
有垢真如与无垢真如。有垢真如即自性清净的理体为烦恼所垢染,亦即在缠真如;无垢真如即佛果所显的清净理体,不为垢染所覆,亦即出缠真如。
(术语)有垢真如,无垢真如之二真如也。自性清净之体,伏藏于烦恼之垢染,曰有垢真如,即在缠真如也。佛果所显之理体清净,而不覆于垢染,曰无垢真如,即出缠真如也。摄论谓为有垢真如,无垢真如。佛性论以在缠真如为有垢如,出缠真如为无垢如,染净两分之真如也。观经疏玄义分曰:「无尘法界,凡圣齐圆。两垢如如,则普该于含识。」真谛译之摄论五曰:「论曰:真实性亦有二种:一自性成就,释曰:谓有垢真如。二清净成就,释曰:谓无垢真如。」
【佛学常见辞汇】
有垢真如与无垢真如。有垢真如即自性清净的理体为烦恼所垢染,亦即在缠真如;无垢真如即佛果所显的清净理体,不为垢染所覆,亦即出缠真如。
两垢如如
【佛学大辞典】
(术语)有垢如与无垢如也。真如之异名。(参见:两垢)。
(术语)有垢如与无垢如也。真如之异名。(参见:两垢)。
无垢识
【佛学大辞典】
(术语)阿赖耶识之别名。唯识论三曰:「或名无垢识,最极清净诸无漏法所依止故,此名唯在如来地。」述记三末曰:「唯无漏依,体性无垢,先名阿末罗识,或名阿摩罗识。古师立为第九识者,非也。」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名阿末罗Amala。译曰无垢识。旧译家以为第九识之称,新译家以为第八识净分之称,是不别立第九识故也。唯识论三曰:「或名无垢识,最极清净,诸无漏法所依止故。此名唯在如来地有。菩萨二乘及异生位持有漏种,可受熏习,未得善净第八识故。」同述记三末曰:「唯无漏依,体性无垢,先名阿末罗识,或名阿摩罗识。古师之为第九识者非也。」
【佛学常见辞汇】
阿赖耶识在佛位上,变成清净无垢,为诸无漏法所依止,故名无垢识,又名庵摩罗识。
(术语)阿赖耶识之别名。唯识论三曰:「或名无垢识,最极清净诸无漏法所依止故,此名唯在如来地。」述记三末曰:「唯无漏依,体性无垢,先名阿末罗识,或名阿摩罗识。古师立为第九识者,非也。」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名阿末罗Amala。译曰无垢识。旧译家以为第九识之称,新译家以为第八识净分之称,是不别立第九识故也。唯识论三曰:「或名无垢识,最极清净,诸无漏法所依止故。此名唯在如来地有。菩萨二乘及异生位持有漏种,可受熏习,未得善净第八识故。」同述记三末曰:「唯无漏依,体性无垢,先名阿末罗识,或名阿摩罗识。古师之为第九识者非也。」
【佛学常见辞汇】
阿赖耶识在佛位上,变成清净无垢,为诸无漏法所依止,故名无垢识,又名庵摩罗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