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东蘠(東蘠)
即沙蓬。一年生草本。茎由基部分枝,坚硬,具条纹,幼时被毛。叶披针形至线形。花两性。果实近圆形,两面扁平。种子可食,也可榨油。《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其高燥则生葴菥苞荔,薛莎青薠;其埤湿则生藏莨蒹葭,东蘠彫胡。” 郭璞 注引 张揖 曰:“东蘠,实可食。” 明 胡侍 《真珠船·东墙》:“ 甘 、 凉 、 银 、 夏 之野,沙中生草子,细如罌粟,堪作饭,俗名登粟,一名沙米……《子虚赋》‘东蘠雕胡’註:‘东蘠,实可食。’《广志》:‘东墙,色青黑,粒如葵子,似蓬草,十一月熟,出 幽 、 凉 、 并 、 乌丸 地。’魏书:‘ 乌丸 地宜东墙。’余意一物:‘东蘠’讹为‘登厢’,又讹为‘登粟’耳。”
《漢語大詞典》:疆潦
1.土质坚硬容易引起涝害的土地。《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楚蔿掩为司马……辨京陵,表淳卤,数疆潦。"孔颖达疏:"贾达以疆为疆?硗埆之地。"杨伯峻注:"疆当作强。强潦谓土性刚硬,受水则潦。"武亿《群经义证四。春秋左氏传。襄公廿五年》:"贾逵以疆为疆?硗埆之地,与潦为水潦之地分解为晰。《月令》'可以美土疆'注:'土疆,强?之地。'是其义也。"一说,疆潦为在边境的水涝地。杜预注:"疆界有流潦者,计数减其租入。"
《國語辭典》:坚果(堅果)  拼音:jiān guǒ
1.泛指皮壳坚硬的不裂乾果。多为下位子房发育而成,果实成熟后,果皮木质而坚硬,不裂开,内含种子,称为「坚果」。如核桃、栗子。
2.坚定果决。《抱朴子。内篇。微旨》:「凡学道当阶浅以涉深,由难以及易,志诚坚果,无所不济。」
《漢語大詞典》:榆木圪垯(榆木圪墶)
坚硬的榆树根。喻思想顽固。 葛洛 《卫生组长》:“人人都是封建迷信脑袋,像榆木圪墶一样,三斧子五斧子劈不开。”亦作“ 榆木疙瘩 ”。《新华文摘》1981年第2期:“ 罗心刚 :‘ 老夏 ?你认识?’ 夏雨 :‘岂止认识!是我爸爸,典型的榆木疙瘩脑袋!’”
《漢語大詞典》:釉质(釉質)
覆盖在齿冠外层的极坚硬的物质。主要成分是磷酸钙和碳酸钙。有保护牙齿免受磨损、腐蚀的作用。也叫珐琅质。
《漢語大詞典》:硬直
(1).刚强正直。警世通言·钝秀才一朝交泰:“有个 浙中 吴监生 ,性甚硬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九回:“不过穷人倘不是硬直的,便不肯安于穷。”
(2).生硬地,直截地。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二篇:“假使你硬直莽撞地要教他起来造反,要教他起来革命,那怕你就要杀他的头,剿他的家,他也不敢担负这个罪名。”
(3).挺拔;坚硬而挺直。 郭风 《风中松树》:“那山岭的松树啊,它们的树干显得消瘦而硬直。”
《国语辞典》:硬壳(硬壳)  拼音:yìng ké
坚硬的外壳。如:「乌龟的硬壳有防禦外敌的功用。」
《漢語大詞典》:硬倔倔
(1).方言。亦作“ 硬蹶蹶 ”。形容物体坚硬。 周原 《覆灭》六:“十元银元哗啦一声落进 李有义 的手,店掌柜嘻嘻地一笑,突然发现小手枪硬蹶蹶地顶住他的心口。”
(2).引申指态度、语气、作风等生硬倔强。《小说选刊》1981年第8期:“他总是硬倔倔地说:‘别忘了,咱们是工人。’”
《漢語大詞典》:硬搠搠
形容坚硬挺直。《西游记》第二十回:“火焰焰的两鬢蓬鬆,硬搠搠的双眉直竖。”
分類:坚硬挺直
《漢語大詞典》:硬戗(硬戧)
形容坚硬有力。 康濯 《东方红》第十二章:“倒是 宽子 反而照样神态从容,俨如一个小军师,仍然在晃着手里的铅笔,不用说,这小家伙是后台硬戗。”
分類:坚硬有力
《國語辭典》:硬度  拼音:yìng dù
固体坚硬的程度。通常指金属或其他材料对于压痕、抓痕、磨蚀或切削的抗力或阻力。
《漢語大詞典》:硬触触(硬觸觸)
形容坚硬扎手。儿女英雄传第五回:“那和尚生得浓眉大眼,赤红脸,糟鼻子,一嘴巴子硬触触的鬍子查儿。”
分類:坚硬
《漢語大詞典》:硬拐拐
形容坚硬而有棱角。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二十章:“他还要替农技员拿挎包,手一碰,硬拐拐的,尽是书。”
分類:坚硬棱角
《漢語大詞典》:仄輮
古代一种特制的车轮。其外周的内侧柔软而外侧坚硬,供行山路用。周礼·考工记·车人:“行泽者反輮,行山者仄輮。反輮则易,仄輮则完。” 贾公彦 疏:“言仄柔者,坚者在外,柔者在内,以其取坚刃相成故也。” 孙诒让 正义:“刚坚与柔刃调和相得,以之轢沙石,自无破碎之患也。”
《漢語大詞典》:顽重(頑重)
坚硬而沉重。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二:“石顽重,不可取。” 宋 洪迈 《夷坚戊志·许子交》:“此乃寺后山下一巨石,每出现光怪……以其质干顽重,未易除徙,故置之不问。”
分類:坚硬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