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坐
【佛学大辞典】
(杂语)释家跏趺而坐。使心入定。谓之打坐。
【俗语佛源】
原是僧道修行坐禅的一种方法。即将双腿按一定姿势坐好,而双手结印,放在一定的位置上。宋·文天祥《遣兴》诗之二:「莫笑道人空打坐,英雄收剑便神仙。」元·杨暹《西游记·语饯西行》:「京师大旱结坛场祈雨,玄奘打坐片时,大雨三日。」近代文学作品也有引用此词,如李广田《山之子》:「且随处是小桥流水……鸡鸣犬吠,人语相闻,山家妇女多做著针织,在杨树下打坐。」(李君冈)
(杂语)释家跏趺而坐。使心入定。谓之打坐。
【俗语佛源】
原是僧道修行坐禅的一种方法。即将双腿按一定姿势坐好,而双手结印,放在一定的位置上。宋·文天祥《遣兴》诗之二:「莫笑道人空打坐,英雄收剑便神仙。」元·杨暹《西游记·语饯西行》:「京师大旱结坛场祈雨,玄奘打坐片时,大雨三日。」近代文学作品也有引用此词,如李广田《山之子》:「且随处是小桥流水……鸡鸣犬吠,人语相闻,山家妇女多做著针织,在杨树下打坐。」(李君冈)
吉祥坐
【佛学大辞典】
(术语)坐相之一。(参见:结跏趺坐)
【佛学常见辞汇】
坐相之一,即先以左足置于右腿上,再以右足置于左腿上的一种坐法。
(术语)坐相之一。(参见:结跏趺坐)
【佛学常见辞汇】
坐相之一,即先以左足置于右腿上,再以右足置于左腿上的一种坐法。
全跏趺坐
【佛学大辞典】
(杂语)结跏趺坐有全跏半跏之别,交叉两足而置两膝上,为全跏趺坐,置一足于一方之膝谓之半跏趺坐。(参见:结跏趺坐)
(杂语)结跏趺坐有全跏半跏之别,交叉两足而置两膝上,为全跏趺坐,置一足于一方之膝谓之半跏趺坐。(参见:结跏趺坐)
自坐外道
【佛学大辞典】
(流派)六苦行外道之一。(参见:外道)附录。
【三藏法数】
谓外道修行,常自裸形,不拘寒暑,露地而坐,执此苦行,以为得果之因,是名自坐外道。
(流派)六苦行外道之一。(参见:外道)附录。
【三藏法数】
谓外道修行,常自裸形,不拘寒暑,露地而坐,执此苦行,以为得果之因,是名自坐外道。
外道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于佛教外立道者。为邪法而在真理之外者。资持记上之一曰:「言外道者,不受佛化,别行邪法。」天台净名疏一之本曰:「法外妄解,斯称外道。」三论玄义上曰:「至妙虚通,目之为道。心游道外,故名外道。」圆觉经集注中曰:「心行理外,故名外道。」梵网经上曰:「天魔外道,相视如父母。」法华经譬喻品曰:「未曾念外道典籍。」圆觉经曰:「汝善男子,当护末世是修行者,无令恶魔及诸外道恼身心。」外道之种类不一。百论有「二天三仙」,四宗论及入大乘论有「四外道」,维摩经,涅槃经等有「六师」,唯识论有「十三外道」,瑜伽论有「十六外论师」,外道小乘涅槃论有「二十种」,大日经有「三十种」,涅槃经,僧祇律等有「九十五种」,华严经,智度论等有「九十六种」。以下逐项详说之。
【佛学常见辞汇】
于佛教以外立道,或道外之道,称为外道,亦即真理以外的邪教。
(术语)于佛教外立道者。为邪法而在真理之外者。资持记上之一曰:「言外道者,不受佛化,别行邪法。」天台净名疏一之本曰:「法外妄解,斯称外道。」三论玄义上曰:「至妙虚通,目之为道。心游道外,故名外道。」圆觉经集注中曰:「心行理外,故名外道。」梵网经上曰:「天魔外道,相视如父母。」法华经譬喻品曰:「未曾念外道典籍。」圆觉经曰:「汝善男子,当护末世是修行者,无令恶魔及诸外道恼身心。」外道之种类不一。百论有「二天三仙」,四宗论及入大乘论有「四外道」,维摩经,涅槃经等有「六师」,唯识论有「十三外道」,瑜伽论有「十六外论师」,外道小乘涅槃论有「二十种」,大日经有「三十种」,涅槃经,僧祇律等有「九十五种」,华严经,智度论等有「九十六种」。以下逐项详说之。
【佛学常见辞汇】
于佛教以外立道,或道外之道,称为外道,亦即真理以外的邪教。
行住坐卧
【佛学大辞典】
(杂语)举止动作,谓之四威仪。心地观经曰:「行住坐卧,受诸苦恼。」观念法门曰:「不问行住坐卧,一切时处,若昼若夜。」往生要集下本曰:「今劝念佛,不简行住坐卧,不论时处诸缘,修之不难。」
【俗语佛源】
指身体的四种状态。语出佛经,如《本生心地观经·报恩品》:「行住坐卧,受诸苦恼。」戒律谓,出家人的一举一动都要合乎规定,不能草率、任意,称为「四威仪」。佛家还认为,诚意修行的人,无论行住坐卧,都可以用功,都要摄心不乱,念佛不辍。不过,在行住坐卧四种状态中,以坐的状态为最适宜。如明·袁了凡《静坐要诀·豫行》指出:「修行之法,行住坐卧,总当调心。但卧多则昏沉,立多则疲极,行多则纷动,其心难调。坐无此过,所以我用耳。」后亦用行住坐卧泛指一举一动。如《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你只看那猴儿,无论行住坐卧,他总把个脑袋扎在胸坎子上,倒把脖儿扛起来。」(李明权)
(杂语)举止动作,谓之四威仪。心地观经曰:「行住坐卧,受诸苦恼。」观念法门曰:「不问行住坐卧,一切时处,若昼若夜。」往生要集下本曰:「今劝念佛,不简行住坐卧,不论时处诸缘,修之不难。」
【俗语佛源】
指身体的四种状态。语出佛经,如《本生心地观经·报恩品》:「行住坐卧,受诸苦恼。」戒律谓,出家人的一举一动都要合乎规定,不能草率、任意,称为「四威仪」。佛家还认为,诚意修行的人,无论行住坐卧,都可以用功,都要摄心不乱,念佛不辍。不过,在行住坐卧四种状态中,以坐的状态为最适宜。如明·袁了凡《静坐要诀·豫行》指出:「修行之法,行住坐卧,总当调心。但卧多则昏沉,立多则疲极,行多则纷动,其心难调。坐无此过,所以我用耳。」后亦用行住坐卧泛指一举一动。如《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你只看那猴儿,无论行住坐卧,他总把个脑袋扎在胸坎子上,倒把脖儿扛起来。」(李明权)
坐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曰你沙你也,译曰坐。四威仪之一。谓整服敛容而坐之仪相也。
【佛学常见辞汇】
四威仪之一,即端身正坐的仪相。
【三藏法数】
谓修道之人,加趺宴坐,谛观实相,永绝缘虑,澄湛虚寂,端肃威仪,如法而坐也。
(术语)梵语曰你沙你也,译曰坐。四威仪之一。谓整服敛容而坐之仪相也。
【佛学常见辞汇】
四威仪之一,即端身正坐的仪相。
【三藏法数】
谓修道之人,加趺宴坐,谛观实相,永绝缘虑,澄湛虚寂,端肃威仪,如法而坐也。
坐久成劳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公案名。具云香林坐久成劳,托日常之言语动作,而商量天地之本分者。碧岩集第二所谓:「僧问香林:如何是祖师西来意?林云:坐久成劳。」是也。盖僧推祖师达磨西来,必有本分之一物,拈起其问;而香林拶面壁九年,定坐久疲劳。巧于言语应对之间,拈弄本分者也。
(术语)公案名。具云香林坐久成劳,托日常之言语动作,而商量天地之本分者。碧岩集第二所谓:「僧问香林:如何是祖师西来意?林云:坐久成劳。」是也。盖僧推祖师达磨西来,必有本分之一物,拈起其问;而香林拶面壁九年,定坐久疲劳。巧于言语应对之间,拈弄本分者也。
坐具
【佛学大辞典】
(物名)旧称曰尼师檀,新称曰尼师但那Nis!i^dana,译曰随坐衣、坐卧具、坐具。四分律十九曰:「为三缘制之:一为护身,二为护衣,三为护众人床席卧具。」然无论何时以坐具为礼拜之具,礼拜时先敷坐具,就其上作之,是甚为不法。南山义净皆痛斥之。释门归敬仪下曰:「坐具之目,本是坐时之具。所以礼拜之中,无文敷者也。(中略)今见梵僧来至佛前礼者,必先褰裙以膝拄地,合掌长跪,口赞于佛,然后顶礼。此乃遗风犹在,可准用之。无坐具明矣。」寄归传三曰:「礼拜敷其坐具,五天所不见行。(中略)其所须者,但拟眠卧之时护他毡席。若用他物,新故并须安替。如其己物,故则不须。勿令污染毁损信施,非为礼拜。南海诸僧,人用一布巾长三五尺,叠若食巾,礼拜用替膝头,行时搭在肩上。西国苾刍来见,咸皆莞尔而笑也。」
【佛学常见辞汇】
坐卧的器具。
(物名)旧称曰尼师檀,新称曰尼师但那Nis!i^dana,译曰随坐衣、坐卧具、坐具。四分律十九曰:「为三缘制之:一为护身,二为护衣,三为护众人床席卧具。」然无论何时以坐具为礼拜之具,礼拜时先敷坐具,就其上作之,是甚为不法。南山义净皆痛斥之。释门归敬仪下曰:「坐具之目,本是坐时之具。所以礼拜之中,无文敷者也。(中略)今见梵僧来至佛前礼者,必先褰裙以膝拄地,合掌长跪,口赞于佛,然后顶礼。此乃遗风犹在,可准用之。无坐具明矣。」寄归传三曰:「礼拜敷其坐具,五天所不见行。(中略)其所须者,但拟眠卧之时护他毡席。若用他物,新故并须安替。如其己物,故则不须。勿令污染毁损信施,非为礼拜。南海诸僧,人用一布巾长三五尺,叠若食巾,礼拜用替膝头,行时搭在肩上。西国苾刍来见,咸皆莞尔而笑也。」
【佛学常见辞汇】
坐卧的器具。
坐夏由
【佛学大辞典】
(杂名)行脚僧,在某寺过夏者,从本寺给以由文。见象器笺十六。
(杂名)行脚僧,在某寺过夏者,从本寺给以由文。见象器笺十六。
坐夏
【佛学大辞典】
(术语)安居之异名,坐夏安居也。西域记二曰:「印度僧徒,依佛圣教,坐两安居。前代译经者,或云坐夏,或云坐腊。」(参见:安居)
【佛学常见辞汇】
安居的别名,即在夏季里静坐以修行佛法。
(术语)安居之异名,坐夏安居也。西域记二曰:「印度僧徒,依佛圣教,坐两安居。前代译经者,或云坐夏,或云坐腊。」(参见:安居)
【佛学常见辞汇】
安居的别名,即在夏季里静坐以修行佛法。
安居
【佛学大辞典】
(行事)Vars!a,印度僧徒,两期三月间禁外出而致力坐禅修学,是名两安居。异名为坐夏,坐腊等。始此谓之结夏,解此谓之解夏。业疏四曰:「形心摄静曰安,要期在住曰居。」其安居之因由,(参见:布萨)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坐夏,或坐腊,即在夏季的三个月中,僧徒们不得随便外出,以便致力于坐禅和修习佛法。
(行事)Vars!a,印度僧徒,两期三月间禁外出而致力坐禅修学,是名两安居。异名为坐夏,坐腊等。始此谓之结夏,解此谓之解夏。业疏四曰:「形心摄静曰安,要期在住曰居。」其安居之因由,(参见:布萨)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坐夏,或坐腊,即在夏季的三个月中,僧徒们不得随便外出,以便致力于坐禅和修习佛法。
坐针锋
【佛学大辞典】
(故事)坐于针之锋端而听法也。法苑珠林三界篇:「色界诸天下来听法,六十诸天共坐一锋之端,而不迫窄,都不相碍。」智度论:「三遍净天,六十人坐一针头而听法,不相妨碍。」
(故事)坐于针之锋端而听法也。法苑珠林三界篇:「色界诸天下来听法,六十诸天共坐一锋之端,而不迫窄,都不相碍。」智度论:「三遍净天,六十人坐一针头而听法,不相妨碍。」
坐海丈夫
【佛学大辞典】
(传说)经律异相九,有「坐海以救估客」一章。昔菩萨与五百商人入海采宝,遇大飘风。菩萨曰:我为众生舍身,海神所恶者死尸也。即引刀自害,海神恶之,漂舟上岸。天帝释睹菩萨弘慈,以天之神药灌口。菩萨忽苏,起坐与众相劳。出杀身济估人经及度无极集。
(传说)经律异相九,有「坐海以救估客」一章。昔菩萨与五百商人入海采宝,遇大飘风。菩萨曰:我为众生舍身,海神所恶者死尸也。即引刀自害,海神恶之,漂舟上岸。天帝释睹菩萨弘慈,以天之神药灌口。菩萨忽苏,起坐与众相劳。出杀身济估人经及度无极集。
坐堂
【佛学大辞典】
(杂名)禅林之称,谓僧堂也。
(杂名)禅林之称,谓僧堂也。
坐参
【佛学大辞典】
(杂语)每晚必参住持求开示,谓之晚参。其晚参已前,大众集于僧堂,坐禅澄心,以待晚参,谓之坐参。坐者禅坐,参者晚参,坐禅于参前之意。见象器笺九。
(杂语)每晚必参住持求开示,谓之晚参。其晚参已前,大众集于僧堂,坐禅澄心,以待晚参,谓之坐参。坐者禅坐,参者晚参,坐禅于参前之意。见象器笺九。
坐牌
【佛学大辞典】
(物名)于僧堂各记自己之名,张于其席次者。
(物名)于僧堂各记自己之名,张于其席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