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球 → 毬球”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标准时区(標準時區)  拼音:biāo zhǔn shí qū
按经线把地球表面平分为二十四区,每一区跨十五度,称为「标准时区」。以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的子午线所在为零时区,向东或向西区分时区。台湾位于约东经一百二十度,与零时区向东相差八个时区,也就是时间领先八个小时。
《漢語大詞典》:冰川学
研究地球表面各种自然冰体的科学。研究对象包括山岳冰川、大陆冰川、海冰、河冰、湖冰、地下冰、季节性结冰以及积雪和运动中的雪等。可分为冰川物理学和冰川水文学等。
《國語辭典》:测量学(測量學)  拼音:cè liáng xué
藉著量度距离、方向及高度来研究、测定地球表面各部分的位置、形状及大小的科学。测量的结果可应用于绘制地图及工程建设等方面。
《漢語大詞典》:本初子午线(本初子午綫)
地球零度经线,又名“首子午线”。计算东西经度的起点。1884年国际会议决定用通过 英国 格林威治 天文台子午仪中心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
《國語辭典》:北半球  拼音:běi bàn qiú
赤道将地球分为南、北两半,赤道以北称为「北半球」,以南称为「南半球」。北半球陆多于水,包括亚洲的大部分、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北部和非洲的北半部。
《國語辭典》:北冰洋  拼音:běi bīng yáng
Arctic Ocean
海洋名。和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冰洋(南极海)合称五大洋。为欧、亚、美三洲所包围的海域,面积约一千四百万平方公里,绝大部分海域四时皆冰。也称为「北极海」。
《漢語大詞典》:地球辐射带
存在于地球周围的高能带电粒子被地磁场俘获后形成的区域。主要由高能电子和质子组成。按分布的空间区域分为两带:(1)内辐射带。起于离地面几百千米,厚约5000千米,主要由兆电子伏以上的高能质子组成。(2)外辐射带。起于离地面12000千米,延伸到40000多千米,主要由1兆电子伏以上的电子组成。辐射带与极光、磁暴和气辉等地球物理现象密切有关。
《漢語大詞典》:地球同步轨道
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等的人造地球卫星轨道。以这种轨道运行的人造卫星每天在相同时间经过相同地方的上空。当轨道为圆形且倾角为0°时,人造卫星与地面相对静止,固定在赤道上空,则称为“对地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通信卫星、广播卫星等应用卫星常采用这种轨道。
《漢語大詞典》:地球同步卫星
简称“同步卫星”。在地球同步轨道上运行的人造卫星。该卫星每天在相同时间飞经相同地方的上空。同步轨道中使用最多的是倾角为零的对地静止轨道,故有时也将在这种轨道上运行的卫星称为“静止卫星”。
《漢語大詞典》:地球椭球
又称“地球椭圆体”。代表地球大小和形状的数学曲面。一般采用旋转椭球。其大小和形状常用长半径a和扁率α表示。1980年中国国家大地坐标系采用国际大地测量学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推荐的1975年椭球参考值:a=6378140,α=1∶298.257。
《漢語大詞典》:地球物理学(地球物理學)
研究地球本身及其周围空间的物理性质和物理现象的科学。其研究对象为电离层、地磁、极光、地震、重力加速度等。研究依据主要为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观察站、观察台网进行观察所提供的资料。
《國語辭典》:地球仪(地球儀)  拼音:dì qiú yí
地球的模型。装在支架上,可以转动,上面画著海洋、陆地、河流、山脉、经纬线、各国地形、城市等。
《漢語大詞典》:地球资源卫星
用于勘测和研究地球自然资源的人造地球卫星。采用太阳同步轨道。能获得分辨率较高的地球的多光谱像片,测定与区别具有1℃温差的全球各处的地表温度,获取海洋动力学各种数据等。
《漢語大詞典》:地热学(地熱學)
研究地球内部热能及其应用的科学。
《漢語大詞典》:地平面
大地的水平面。天文学上指与地球半径成直角的平面。即以站立的观测者为中心的垂直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