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铁丸地狱
【佛学大辞典】
(界名)十六游增地狱之一。有热铁丸,狱卒驱罪人令撮之,手足尽行烂坏。见三藏法数四十五。
【佛学常见辞汇】
十六游增地狱之一,此地狱有热铁丸,狱卒驱使罪人用手摄之,手足全部烂坏,故名。
【三藏法数】
谓有执铁丸狱卒,驱其罪人,撮之手足烂坏,举身火然,久受苦已,方出此狱,复到釿斧地狱。
铁剌林地狱
【佛学大辞典】
(界名)犯邪淫人所堕之处。智度论十七曰:「若犯邪淫,侵他妇女,贪受乐触,如是等种种因缘。堕铁剌林地狱中,剌树高一由旬,上有大毒蛇,化作善女身,唤此罪人:上来共汝作乐。狱卒驱之令上,剌皆向下贯剌罪人,身被剌害,入骨彻髓。既至树上,化女还复蛇身,破头入腰,处处穿穴。」
【佛学常见辞汇】
犯邪淫的人所堕落的地狱。
饥饿地狱
【佛学大辞典】
(界名)十六游增地狱之一。见三藏法数四十五。
镬汤地狱
【佛学大辞典】
(异名)煮于镬汤之地狱也。观佛三昧海经五说此地狱有十八镬,一一镬,纵广四十由旬,有七重之铁网,中满沸铁。五百罗刹,鼓大石炭以烧其铜镬,石火焰焰不灭。镬沸上涌如星,化成火轮,还入镬中。毁佛之禁戒,杀生啖肉,烧山野而伤害众生,及焚杀众生者,命终身心热,又冷如冰,欲得大温水而浴,及生于镬中,其身忽消烂,唯馀骨在。又见于正法念经七,经律异相五十。
验生地狱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死相)
死相
【佛学大辞典】
(杂语)验人之死相,知善恶之生处,大小乘论之通说也。智度论曰:「恶业人风大先去故身动,火大先去故身热,善行人地大先去故身静,水大先去故身冷。」唯识论三曰:「又将死时,由善恶业下上身分冷触渐起。」同述记四本曰:「世亲无性摄论皆云:善业从下冷,恶业从上冷,由生胜处恶趣别故。瑜伽第一云:随下上冷,后至于心。斯处初生,最后舍故。」俱舍论十曰:「于命终位于何身分中识最后灭?顿命修者,意识身根欻然总灭。若渐死者,往下人天于足脐心如次识灭。谓随恶趣,说名往下,彼识最后于足处灭。若往人趣,识灭于脐。若往生天,识灭心处。诸阿罗汉,说名不生。彼最后心,亦心处灭。」诸经要集十九依瑜伽论立死相之六验:「一验生人中,若作善之人将死时,先自足冷至脐,脐上犹温,而后气尽者,即生人中。二验生天上,若作善之人,头顶皆温,而后气尽者,即生天上。三验生饿鬼,若自顶冷至脐,腰下犹温,而后气尽者,即生饿鬼中。四验生畜趣,若自顶冷至膝,膝下犹温,而后气尽者,即生畜趣中。五验生地狱,若自顶冷至足,足底犹温,而后气尽者,即生地狱中。六验入涅槃,若罗汉圣人入涅槃,或心或顶数日皆温者是也。」
【佛学常见辞汇】
人死亡时的相状。由死亡时的相状可以验知其人将来投生之处。瑜伽论立死相有六验,即一、若作善之人将死时,先自足冷至脐,脐上犹温,而后气尽者,即生人中;二、若作善之人,头顶皆温,而后气尽者,即生天上;三、若自顶冷至脐,腰下犹温,而后气尽者,即生饿鬼中;四、若自顶冷至膝,膝下犹温,而后气尽者,即生畜趣中;五、若自顶冷至足,足底犹温,而后气尽者,即生地狱中;六、若罗汉圣人要入涅槃,或心或顶数日皆温。
十八层地狱
【佛学常见辞汇】
在十八泥犁经中,列有十八层地狱,即光就居、居虚倅略、桑居都、楼、房卒、草乌卑次、都卢难旦、不卢半呼、乌竟都、泥卢都、乌略、乌满、乌藉、乌呼、须健居、末都乾直呼、区通途、陈莫。这些都是梵音,都是一些刀兵杀伤,大火大热,大寒大冻,大坑火谷等的种种罪刑。十八地狱是以受罪时间的长短,与罪刑等级轻重而排列,若堕最短时间的第一光就居地狱的寿命,以人间三千七百五十岁为一日,三十日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年,经一万岁,也就是人间一百三十五亿年,才命终出狱。逐次向后,每一地狱各各比前一地狱,增苦二十倍,增寿一倍。到了第十八地狱时,简直苦得无法形容,并也无法计算出狱的日期了。
【俗语佛源】
「地狱」这一概念是汉末传入中国的。那时,译出专讲「地狱」的经典多达十几种。在梵语中,「地狱」有「苦具」、「不自在」等意义。「地狱」在「六道轮回」中最劣最苦,而「十八层地狱」又是民间熟悉的「重狱」。《问地狱经》上有「十八层地狱」的名称:泥犁、刀山、沸沙、沸屎、黑耳、火车、镬汤、铁床、山、寒冰、剥皮、畜生、刀兵、铁磨、冰地狱、铁栅、蛆虫、洋铜。从理义上讲,眼、耳、鼻、舌、身,意「六识」,造贪,嗔、痴「三毒」,合为十八种地狱苦报,不必拘泥于具体名目。「十八层地狱」之说很早盛传民间。《梁书·诸夷传·扶南国》载:胡人刘萨何暴病而死,经十日复苏,自称游历了十八层地狱。 (李明权)
饥饿地狱
【佛学常见辞汇】
十六游增地狱之一。
【三藏法数】
谓狱卒捉罪人,扑热铁上,镕铜灌口,从咽至腹,通彻下过,无不燋烂,久受苦已,方出此狱,复到渴地狱。
黑色喻地狱
【三藏法数】
谓地狱由上品十恶黑业所感,乃获斯报,故取北方黑色以喻之也。(十恶者,一杀生、二偷盗、三邪淫、四妄言、五绮语、六两舌、七恶口、八贪欲、九瞋恚、十邪见也。十恶分上中下三品者,谓欲作、正作、作已。此三时心无悔者,名上品;作已能悔者,名中品;正作能悔者,名下品也。)
死入地狱
【三藏法数】
谓犯戒之人,既无戒行,万善俱亏,临命终时,堕无间狱也。
验生地狱中
【三藏法数】
谓若作极恶之人,从顶冷至足,足底犹温,然后气尽者,即生地狱中。
烧炙地狱
【三藏法数】
谓此狱以铁为城,烈火猛燄,内外烧炙,皮肉糜烂,痛苦万端,故名烧炙地狱。
大烧炙地狱
【三藏法数】
谓狱卒将彼罪人,置铁城中,烈火烧城,内外俱赤,烧炙罪人;又有火坑,火燄炽盛,其坑两岸,复有火山,捉彼罪人,贯铁叉上,著于火中,皮肉糜烂,痛苦万端,故名大烧炙地狱。
頞浮陀地狱
【三藏法数】
梵语頞浮陀,或云頞部陀,华言疱。谓受罪众生,因寒苦所逼,皮肉疱起也。
泥赖浮陀地狱
【三藏法数】
梵语泥赖浮陀,或云泥刺部陀,华言疱裂。谓受罪众生,因寒苦所逼,疱即拆裂也。
阿吒吒地狱
【三藏法数】
梵语阿吒吒,或云嚯嚯(皆无翻)。谓受罪众生,由寒苦增极,唇不能动,唯于舌中作此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