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库穆塔格(库穆塔格)  拼音:kù mù tǎ gé
地名。位于新疆罗布泊以东至甘肃省玉门关间。属砾质荒漠,系古代湖积层及红色砂砾层的隆起高地遭受风蚀而成,海拔一千公尺左右。其他散布许多高出地面二十五至四十公尺的方山、岩塔和土柱。呈东北往西南方向,沟谷中有流沙堆积,蜿曲如龙。古代为西域交通要道。也称为「白龙堆」。
《国语辞典》:蓝田遗址(蓝田遗址)  拼音:lán tián yí zhǐ
地名。位于陕西省蓝田县。因发现蓝田猿人而著名,属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约与周口店猿人同时或稍早。
《国语辞典》:黄淮平原(黄淮平原)  拼音:huáng huái píng yuán
地名。包括河北省全部、山东省西部、河南省大部及江苏、安徽两省的北部。主要由黄、淮两河冲积而成,北隔黄河河道与海河平原相邻。地形平坦,大多为海拔五十公尺左右,为中国大陆重要的农业区。盛产小麦、棉花、杂粮及温带水果。
《国语辞典》:黄金海岸(黄金海岸)  拼音:huáng jīn hǎi àn
Gold Coast
地名。位非洲几内亚湾沿岸,因盛产黄金,故称为「黄金海岸」。十九世纪时为英国属地,西元一九五七年四月六日与多哥兰合并为迦纳共和国。
《国语辞典》:嘉南平原  拼音:jiā nán píng yuán
地名。包括云林、嘉义、台南、高雄等地,以栽培稻米、蔗糖为主,是台湾最富庶的平原。
《国语辞典》:胶东丘陵(胶东丘陵)  拼音:jiāo dōng qiū líng
地名。位于山东胶莱谷地东边,故称为「胶东丘陵」。突出于黄海、渤海之间。海岸曲折而多良港,为交通、军事要地。
《国语辞典》:胶莱谷地(胶莱谷地)  拼音:jiāo lái gǔ dì
地名。位于山东省。分隔胶东、胶西两大丘陵地。为山东省沙岸与岩岸的分界。北有莱州湾,南临胶州湾。农业发达,产小麦、杂粮、花生、棉花、豆类及烟草。
《国语辞典》:青海湖盆地  拼音:qīng hǎi hú pén dì
地名。位居青康藏高原东北部,牧草丰美,藏、回、蒙胞畜牧盛行,羊和马是主要畜产,青马素负盛名,羊毛集中在西宁后外运,称为「西宁毛」。
《国语辞典》:撒哈拉沙漠  拼音:sā hā lā shā mò
Sahara Desert
地名。位于非洲北部的大沙漠,北起亚特拉斯山,南至苏丹,西起大西洋岸,东至尼罗河,面积九百零六万五千平方公里。为世界第一大沙漠,气候燥热。
《国语辞典》:鄱阳湖平原(鄱阳湖平原)  拼音:pó yáng hú píng yuán
地名。在江西省北部及安徽省西南边境,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系鄱阳湖水系赣、抚、信、修、鄱等水冲积而成的湖滨平原。
《国语辞典》:科布多盆地  拼音:kē bù duō pén dì
地名。位于蒙古境内。盆地内河湖遍布,但全属内流区域。东南谷地有公路通库伦和漠南。盛产池盐,河湖沿岸畜牧较盛。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是盆地东西两部的畜牧和交通要地。
《国语辞典》:维科扬斯克(维科扬斯克)  拼音:wéi kē yáng sī kè
Verkhoyansk
地名。位于俄罗斯联邦的东北方,勒那河上游右岸。典型极端气候,冬季曾测得摄氏零下六十八点八度的低温,为北半球的寒冷中心,夏季气温却又高达摄氏三十度。为林产集散地,亦产金、锡。
《国语辞典》:乌里雅苏台(乌里雅苏台)  拼音:wū lǐ yǎ sū tái
地名。位于杭爱山西南麓,舒鲁金河北岸。海拔约一千八百二十五公尺。东通库伦,西达科布多,自古为军政中心,是科布多盆地东部重镇。
《国语辞典》:乌梁海盆地(乌梁海盆地)  拼音:wū liáng hǎi pén dì
地名。位于蒙古西北部,是萨彦岭与唐努山之间的盆地。因居民为乌梁海人而得名。盆地内水草茂盛,宜于放牧。民国十三年,被前苏联强占。
《国语辞典》:吐鲁番洼地(吐鲁番洼地)  拼音:tǔ lǔ fān wā dì
地名。位于新疆境内,天山山脉的东部。四周被天山的支脉环绕,是一个断层陷落洼地。洼地中的艾丁湖是大陆地区陆地中最低的地点。由于洼地地势低,不易散热,非常酷热,所以有「火洲」之称。本地出产的无子葡萄是新疆的三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