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中国动物地理区划
中国陆地动物分属于世界陆栖动物区系的古北界和东洋界。下分七个区:东北区、华北区、蒙新区、青藏区、西南区、华中区、华南区。中国海洋动物可分为黄渤海区、东海区和南海区,它们分属于世界海洋动物区系的北温带海动物区和热带海动物区。
《漢語大詞典》:噏动(噏動)
嘴唇、鼻翼等一张一合地动。 草明 《乘风破浪》五:“十几张嘴没有一张噏动,只有室外的第二遍钟响和锣鼓声音一下一下地敲打在这十几个人的心坎上。” 茹志鹃 《剪辑错了的故事》五:“他那矇眬的两眼,一动不动地望着一个地方……只是偶而噏动着嘴,象是在跟人说话。” 郭澄清 《大刀记》第十七章:“挺立面前垂手而站的 小志勇 ,两个厚墩墩的鼻翅膨胀着,噏动着,宛如一匹刚刚在沙汤上驰骋过的战马。”
《国语辞典》:两栖类动物(两栖类动物)  拼音:liǎng qī lèi dòng wù
能够同时生活在水中和陆地动物的统称。属脊椎动物,通常为变温动物。卵多产于水中,幼体用鳃呼吸,长成以后,可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和皮肤呼吸。通常没有鳞片及爪,皮肤光滑、潮湿。可分为无尾类、有尾类、无足类三类。如青蛙、蟾蜍、蝾螈等。
《国语辞典》:天震地骇(天震地骇)  拼音:tiān zhèn dì hài
形容事态严重,使天地动容。《三国志。卷二。魏书。文帝纪》「皆以终制从事」句下裴松之注引〈鄄城侯植为诔〉曰:「惟黄初七年五月七日,大行皇帝崩,呜呼哀哉!于时天震地骇,崩山陨霜,阳精薄景,五纬错行,百姓呼嗟,万国悲伤,若丧考妣。」也作「震天动地」、「震天骇地」。
地动因缘
【佛学大辞典】
(杂语)智度论八曰:「佛何以故震动三千大千世界?答曰:欲令众生知一切皆空无常故。复次如人欲染衣先去尘土,佛亦如是。先令三千世界众生见佛神力,敬心柔软,然后说法是故六种动地。」法华玄赞二曰:「胜思惟梵天经说有七因:一惊怖诸魔,二令时众不起散心,三令放逸者而自觉悟,四令念法相,五令观说处,六令成就者得解脱,七令随顺回正义。」(胜思惟梵天所问经论一取意之文)。
地动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大地震动也。
地动三因
【佛学大辞典】
(名数)般泥洹经谓:「一者地依水,水依风,风依空,大风起时,水扰地动。二者得道之沙门及神妙之天现感应,故动。三佛成道时动。」
【佛学常见辞汇】
大地震动的三种原因。般泥洹经谓:「一者地依水,水依风,风依空,大风起时,水扰地动;二者得道之沙门,反神妙之天现感应,故动;三佛成道时动。」
地动七因
【佛学大辞典】
(名数)佛将说法,而现地动,有七因。华严经疏六谓:「一为使诸魔怖,二为使众生心不散乱,三为使放逸者生觉知,四为使众生警悟,觉了微妙法相,五为使众生观佛之说法遍一切智,六为使根熟之众生得解脱,七为使随顺而问正义。」
【佛学常见辞汇】
佛欲说法时地动的七种原因,即为使诸魔怖、为使众生心不散乱、为使放逸者生觉知、为使众生觉悟微妙法相、为使众生观佛之说法遍一切智、为使根熟之众生得解脱、为使随顺而问正义。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一、令诸魔生怖〕,魔有多种,故曰诸魔。令生怖者,谓佛成道时,必须地动,令邪魔恐怖,而回正念也。
〔二、令众生心不散乱〕,令众生心不散乱者,谓佛欲说法时,必先地动,令诸众生恭敬严谨,心不散乱,而能信受也。
〔三、令放逸者生觉知〕,令放逸生觉知者,谓佛说法时,或有放逸之人,不能毕集,必须地动,令其觉知,皆来谛听也。
〔四、令众生知法相〕,令众生知法相者,谓佛说法,微妙难知,必先地动,普令一切众生,心生警悟,觉了诸法之相也。
〔五、令众生观说法处〕,令众生观说法处者,谓佛说法时,欲令十方世界统为一佛国土,必须地动,令诸众生得见说法殊胜之处也。
〔六、令成熟者得解脱〕,令成熟得解脱者,谓佛说法时,若有根缘成熟众生来闻正法,必须地动,令其觉悟而得解脱也。
〔七、令随顺问正义〕,令随顺问正义者,谓佛说法时,为诸众生不解正义,必须地动,令其警觉,随顺请问,各得开解也。
地动八缘
【佛学大辞典】
(名数)增一阿含经三十七谓:「一、风水轮动时。二、菩萨处母胎时。三、菩萨出母胎时。四、菩萨成道时。五、佛涅槃时。六、比丘现神通时。七、诸天来佛所现梵王或帝释形时。八、饥馑刀兵之灾将起时。」
【佛学常见辞汇】
大地震动的八种因缘,即风水轮动时、菩萨处母胎时、菩萨成道时、佛涅槃时、比丘现神通时、诸天来佛所现梵王或帝释形时,饥馑刀兵之灾将起时。
地动瑞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华经六瑞之一。佛将说法华经,地神感之,震动大地。二序品曰:「普佛世界,六种震动。」
【三藏法数】
谓佛将说法华,故地六种震动,以表圆教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六番破无明惑也。为无明盘鳐,未曾侵毁,方将破坏,故先动地以表之,故名地动瑞。经云:普佛世界六种震动也。(六种震动者,一动、二起、三涌、四震、五吼、六击也。等觉者,去后妙觉佛位犹有一等,胜前诸位,得称为觉也。妙觉者,谓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不可思议也。)
八缘──地动八缘
【三藏法数】
(出增一阿含经)
〔一、因水火风动故地动〕,经云:此阎浮提地,南北阔二万一千由旬,东西阔七千由旬,厚六万八千由旬。地下有水,厚八万四千由旬。水下有火,厚八万四千由旬。火下有风,厚六万八千由旬。风下有金刚轮,过去诸佛舍利,咸在其中。或有时大风忽动,火亦随动。火既动已,水复随动。水既动已,地即随动。故云因水火风动故地动。(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梵语由旬,华言限量,或四十里,或六十、八十里也。)
〔二、菩萨处母胎故地动〕,经云:菩萨从兜率天降神来处母胎,是时地亦大动。(梵语兜率,华言知足。佛在兜率天时,称为菩萨。)
〔三、菩萨出母胎故地动〕,经云:菩萨出母胎时,是时地亦大动。
〔四、菩萨成道故地动〕,经云:菩萨出家学道,成无上正觉,即名为佛,是时地亦大动。
〔五、佛入涅槃故地动〕,梵语涅槃,华言灭度,是时地亦大动。
〔六、比丘欲现神通故地动〕,梵语比丘,华言乞士。经云:有大神通比丘,欲现多种变化,或分一身为千百身,还复为一。飞行虚空,山石无碍,涌没自由,是时地亦大动。
〔七、诸天舍本形位得作天主故地动〕,经云:诸天有大神通,神德无量,从彼命终,还生彼处,由佛德力,舍本天形,得作帝释,或作梵主,是时地亦大动。(帝释,梵语释提桓因,华言能天主。梵主,即梵天主也。)
〔八、饥馑刀兵将起故地动〕,经云:若众生命终福尽,或互相攻伐,或值饥馑,或遇刀兵,是时地亦大动。
因水火风动故地动
【三藏法数】
经云:此阎浮提地,南北阔二万一千由旬,东西阔七千由旬,厚六万八千由旬。地下有水,厚八万四千由旬。水下有火,厚八万四千由旬。火下有风,厚六万八千由旬。风下有金刚轮,过去诸佛舍利,咸在其中。或有时大风忽动,火亦随动。火既动已,水复随动。水既动已,地即随动。故云因水火风动故地动。(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梵语由旬,华言限量,或四十里,或六十、八十里也。)
菩萨处母胎故地动
【三藏法数】
经云:菩萨从兜率天降神来处母胎,是时地亦大动。(梵语兜率,华言知足。佛在兜率天时,称为菩萨。)
菩萨出母胎故地动
【三藏法数】
经云:菩萨出母胎时,是时地亦大动。
菩萨成道故地动
【三藏法数】
经云:菩萨出家学道,成无上正觉,即名为佛,是时地亦大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