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圣王(聖王)
(1).古指德才超群达于至境之帝王。《礼记·冠义》:“冠者,礼之始也,是故古者圣王重冠。”《左传·桓公六年》:“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於神。”《孟子·滕文公下》:“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 杨朱 、 墨翟 之言盈天下。” 唐 柳宗元 《封建论》:“彼封建者,更古圣王 尧 、 舜 、 禹 、 汤 、 文 、 武 而莫能去之;盖非不欲去之也,势不可也。” 鲁迅 《花边文学·知了世界》:“ 中国 的学者们,多以为各种智识,一定出于圣贤,或者至少是学者之口;连火和草药的发明应用,也和民众无缘,全由古圣王一手包办: 燧人氏 , 神农氏 。”
(2).为对皇帝的谀称。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四》:“ 唐文皇 以药酒赐 房玄龄 妇,我太祖为 徐中山 易夫人,即此知妇人妒者,必不容於圣王之世。”
(2).为对皇帝的谀称。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四》:“ 唐文皇 以药酒赐 房玄龄 妇,我太祖为 徐中山 易夫人,即此知妇人妒者,必不容於圣王之世。”
《國語辭典》:转轮圣王(轉輪聖王) 拼音:zhuǎn lún shèng wáng
古印度神话中的圣王。因手持轮宝而得名,轮分金、银、铜、铁四种。持金轮宝的称金轮王,统领四大洲;持银轮宝的称银轮王,统领东、西、南三洲;持铜轮宝的称铜轮王,领有东、南二洲;持铁轮宝的称铁轮王,领有南阎浮提洲。并都拥有七宝,以正法治天下。经律异相。卷二十四:「转轮圣王成就七宝,有四神德:一金轮宝;二白象宝;三绀马宝;四神珠宝;五玉女宝;六居士宝;七主兵宝。」也称为「飞行皇帝」、「轮王」、「转轮王」。
分類:转轮王
《分类字锦》:圣王嘉瑞(圣王嘉瑞)
春秋西狩获麟注麟者仁兽圣王之嘉瑞也正义公羊传曰麟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孝经援神契云德至鸟兽则麒麟臻是言麟为圣王之嘉瑞也又公羊传疏麟者仁兽太平之嘉瑞
《分类字锦》:圣王休祥(圣王休祥)
神农经山川云雨五行四时阴阳昼夜之精以生五色神芝皆为圣王休祥焉
《漢語大詞典》:格王
至道之王;圣王。《书·高宗肜日》:“ 高宗 肜日,越有雊雉, 祖己 曰:‘惟先格王,正厥事。’” 孔 传:“言至道之王,遭变异,正其事而异自消。” 宋 秦观 《代蔡州进生辰功德疏》:“格王休旦,夷夏同瞻;文母诞辰,天人合庆。”
《漢語大詞典》:让居(讓居)
相传由于古代圣王 虞舜 的德化, 雷泽 的渔人互相推让居住的地方。《史记·五帝本纪》:“ 舜 耕 歷山 , 歷山 之人皆让畔;渔 雷泽 , 雷泽 上人皆让居。”参见“ 让畔 ”。
金轮圣王
【佛学大辞典】
(杂名)与金轮圣帝同。
(杂名)与金轮圣帝同。
转轮圣王
【佛学大辞典】
(杂名)略曰转轮王,又曰轮王。(参见:转轮王)
【佛学常见辞汇】
简称转轮王,或轮王,为世间第一有福之人,于人寿八万四千岁时出现,统辖四天下。有四种福报:一、大富,珍宝、财物、田宅等众多,为天下第一;二、形貌庄严端正,具三十二相;三、身体健康无病,安稳快乐;四、寿命长远,为天下第一。转轮王出现时,天下太平,人民安乐,没有天灾人祸。此乃由过去生中,多修福业,可惜不修出世慧业,所以仅成统治世界有福报之大王,却不能修行悟道證果。参考轮王条。
【三藏法数】
谓离垢地菩萨,修行二地法门,成就功德,多作转轮圣王,为大法主,王四天下,有自在力,能除众生破戒之垢,以善方便,令其安住十善道中;为大施主,周遍给济,诸所作业,念佛法僧;在大众中,为首为胜;受金轮宝,统领四洲,故云转轮圣王。(四天下者,东弗于逮、南阎浮提、西瞿耶尼、北郁单越,即四洲也。十善者,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瞋、不邪见也。)
(杂名)略曰转轮王,又曰轮王。(参见:转轮王)
【佛学常见辞汇】
简称转轮王,或轮王,为世间第一有福之人,于人寿八万四千岁时出现,统辖四天下。有四种福报:一、大富,珍宝、财物、田宅等众多,为天下第一;二、形貌庄严端正,具三十二相;三、身体健康无病,安稳快乐;四、寿命长远,为天下第一。转轮王出现时,天下太平,人民安乐,没有天灾人祸。此乃由过去生中,多修福业,可惜不修出世慧业,所以仅成统治世界有福报之大王,却不能修行悟道證果。参考轮王条。
【三藏法数】
谓离垢地菩萨,修行二地法门,成就功德,多作转轮圣王,为大法主,王四天下,有自在力,能除众生破戒之垢,以善方便,令其安住十善道中;为大施主,周遍给济,诸所作业,念佛法僧;在大众中,为首为胜;受金轮宝,统领四洲,故云转轮圣王。(四天下者,东弗于逮、南阎浮提、西瞿耶尼、北郁单越,即四洲也。十善者,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瞋、不邪见也。)
转轮圣王所应供养
【三藏法数】
谓转轮圣王恒以正法治化天下,使其人民不杀不盗、无诸过恶,咸被恩泽,各得其所,以是因缘,一切人民所应供养。
谓转轮圣王恒以正法治化天下,使其人民不杀不盗、无诸过恶,咸被恩泽,各得其所,以是因缘,一切人民所应供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