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淋馀土(淋馀土)  拼音:lín yú tǔ
雨量较丰沛时,雨水易将土壤中的石灰质等碱质淋溶而去,称为「淋馀土」。属酸性土。
《国语辞典》:生物相  拼音:shēng wù xiàng
在生物地理区内,由于气候、土壤,及其他自然因子与生物因子错综复杂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形成一些占地广大、范围清楚,且各有其主要的生物群聚而易于分辨的单位。
《漢語大詞典》:腐殖质
已死的生物体在土壤中经微生物分解而形成的有机物质。黑褐色,含有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一些元素,能改善土壤,增加肥力。
《漢語大詞典》:共和党
美国的两大主要政党之一。1854年由辉格党、自由土壤党以及一部分民主党人组成。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代表北方资产阶级利益,反对奴隶制。后与民主党通过竞选轮流执政。没有固定的党纲,只有不同时期的竞选和施政纲领。凡是投该党候选人选票的,就可被视为该党党员。该党的标志是象。
《国语辞典》:葛仙米  拼音:gě xiān mǐ
植物名。葛仙米藻科葛仙米藻属。生长在潮湿土壤表面,地中或水中。植物体由球形的单细胞连成串珠状的细丝藻,外层以胶质包著。湿润时开展呈蓝绿色,乾燥时卷缩呈灰色。俗传晋代葛洪隐居缺粮,采以为食,故称为葛仙米。其可食,又入药,有解热、袪痰的作用。
《漢語大詞典》:粉沙
土壤中介于沙与黏土之间的细颗粒,捏在手中像面粉,细腻而不粘手。含粉沙的土壤保水能力好,适于种植马铃薯、花生等。
《漢語大詞典》:返碱
盐碱地深层的盐分为水溶解后,因毛细管作用而上升到土壤表面。严重时形成一层白色结晶。
《漢語大詞典》:护田林(護田林)
围绕田地栽种的防护林。主要作用是防止风、沙等自然灾害、调节水分和气温、防止土壤流失。
《国语辞典》:积土成山(积土成山)  拼音:jī tǔ chéng shān
累积土壤形成山峰。比喻积少成多,集小成大。汉。王充《论衡。状留》:「故夫河冰结合,非一日之寒;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
《漢語大詞典》:耠子
翻松土壤用的农具。似铲而较小,多用于中耕,也用来开沟播种。我国某些农村亦指去掉犁壁的犁。 端木蕻良 《钟》:“他的耠子比那两部耥得都快。”
《漢語大詞典》:黑氯土
方言。黑色肥沃的土壤。 李準 《不能走那条路》:“‘一杆旗’这块地我摸底,那是黑氯土,只要下猛雨水一灌,比上大粪还来劲。”
《國語辭典》:旱秧田  拼音:hàn yāng tián
土壤含大量水分而表面不蓄水的秧田。因氧气充足,秧苗较易扎根,且不易腐烂。
《漢語大詞典》:勃壤
质地松散的土壤。周礼·地官·草人:“勃壤用狐,埴壚用豕。” 郑玄 注:“勃壤,粉解者。”
《漢語大詞典》:冰解壤分
冰冻消融,土壤分解。比喻障碍消除。 章炳麟 《正名杂义》:“ 高邮 王氏 ,以其絶学释 姬 汉 古书,冰解壤分,无所凝滞,信哉千五百年未有其人也。”
《国语辞典》:耙地  拼音:pá dì
将已犁翻的土块加以破碎、整平,并除去土壤中之杂物,以便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