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土制(土製)  拼音:tǔ zhì
沿用传统或以原始简单的方法制造。如:「土制炸弹」。
《国语辞典》:陶土制品(陶土制品)  拼音:táo tǔ zhì pǐn
以土石为原料,经由混合加工后,再以火烧的程序而制成的陶瓷建材。常见的陶瓷建材有红砖、瓷砖、马赛克等。
《國語辭典》:龙媒(龍媒)  拼音:lóng méi
1.1.骏马、良马。唐。杜甫昔游〉诗:「有能市骏骨,莫恨少龙媒。」宋。刘子翚 汴京纪事诗二○首之一五:「天厩龙媒十万蹄,春池蹴踏浪花飞。」
2.以土制成的龙,用以祈雨。北周。庾信和李司录喜雨〉诗:「临河沉璧玉,夹道画龙媒。」清。朱圭〈登泰山诗一百韵〉:「筛土覆龙媒,引天仗积雷。」
《國語辭典》:土牛  拼音:tǔ niú
1.泥塑的牛。古时于立春日造土牛,举行一定的仪式,以鼓励春耕。也称为「春牛」。
2.独轮车的别称。参见「独轮车」条。
3.堆在堤上以备抢修用的土堆,从远处看去像是一头头的牛。
《漢語大詞典》:瓦缶
(1).小口大腹的瓦器。《易·坎》“用缶” 三国 魏 王弼 注:“处坎以斯,虽復一樽之酒,二簋之食,瓦缶之器,纳此至约,自进於牖,乃可羞之於王公,荐之於宗庙,故终无咎也。” 唐 李商隐 《行次西郊》诗:“浊酒盈瓦缶,烂穀堆荆囷。”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藕花》:“﹝儿辈﹞辞 镜湖 之深,而居瓦缶之浅。”
(2).古代陶土制的打击乐器。 宋 欧阳修 《绿竹堂独饮》诗:“忧从中来不自遣,强叩瓦缶何譊譊。” 清 杜岕 《雪兴》诗:“素甆看静夜,瓦缶发悲歌。”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七:“﹝诗﹞有声无韵,是瓦缶也。”
《國語辭典》:泥牛  拼音:ní niú
泥土所做的牛。古时于立春日造泥牛,举行一定的仪式,以祈求丰收。参见「春牛」条。春祭祀。」
《國語辭典》:泥牛入海  拼音:ní niú rù hǎi
泥塑的牛一旦掉入海中,立刻瓦解。比喻一去不复返。《五灯会元。卷一六。灵岩圆日禅师》:「九年面壁空劳力,三脚驴儿跳上天,泥牛入海无踪迹。」《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此时那两个钱庄干事的人,等了好久,只等得一个泥牛入海,永无消息。」
分類:一去不返
《國語辭典》:土龙(土龍)  拼音:tǔ lóng
1.以土塑制的龙,为古代祈雨所用。《续汉书志。第五。礼仪志中》:「公卿官长以次行雩礼求雨。闭诸阳,衣皂,兴土龙。」
2.蚯蚓的别名。参见「蚯蚓」条。
《國語辭典》:明器  拼音:míng qì
1.古代陪葬的物品。古代有陪葬的习惯,每以器皿用具葬于墓室,以为死者来生之用。《仪礼。既夕礼》:「陈明器于乘车之西。」汉。郑玄。注:「明器,藏器也。」《列子。杨朱》:「相捐之道,非唯不相哀也,不含珠玉,不服文锦,不陈牺牲,不设明器也。」
2.明德之器、神明之器。《左传。昭公十五年》:「诸侯之封也,皆受明器于王室,以镇抚其社稷,故能荐彝器于王。」
《漢語大詞典》:土范(土範)
土制的模子。
分類:土制模子
《漢語大詞典》:土桴
土制的鼓槌。古乐器。《旧唐书·太宗纪下》:“木马涂车,土桴苇籥,事合古典,不为时用。”
《漢語大詞典》:葑炉(葑爐)
用葑田泥土制成的炉子。 宋 陆游 《晨起》诗:“晓枕初兴白髮翁,弊裘百纳葑炉红。”
《國語辭典》:煤球  拼音:méi qiú
煤末加水及黏土,而后摇转或加模做成的圆球,可作燃料。
《國語辭典》:泥坯  拼音:ní pī
1.尚未放进窑里烧制的砖瓦原坯。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七。土部。乌古瓦》:「夏桀始以泥坯烧作瓦。」
2.未经过烧制的陶器坯子。也称为「泥胎儿」。
《漢語大詞典》:土造
(1).土法制造。 章裕昆 《文学社武昌首义纪实》:“当时军队仍袭緑营之旧。其武器则弓箭戈矛土造札火枪等类,兵士多老弱,习气甚深。” 茅盾 《子夜》十六:“径启者:本会迭据 广东 土造火柴行商业公会函称……等情,并附呈工商部稿一通前来。”
(2).用泥土制造。 清 葆光子 《物妖志·杂类·泥孩》:“因遗女金环,女密箱篋中,明日啟视之,乃土造者。”
《國語辭典》:土牛木马(土牛木馬)  拼音:tǔ niú mù mǎ
泥塑的牛,木做的马。形似牛马而非牛马,比喻有其名而无实用。《关尹子。八筹》:「知物之伪者,不必去物,譬如见土牛木马,虽情存牛马之名,而心忘牛马之实。」《周书。卷二三。列传。苏绰》:「若门资之中而得愚瞽,是则土牛木马,形似而用非,不可以涉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