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6,分12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通后别圆
偏圆
净圆觉心
唯识圆教
三重圆坛与四重圆坛
救世圆通
悲智圆满
无垢妙清净圆镜
圣八千颂般若波罗蜜多一百八名真实圆义陀罗尼经
圆顿宗
圆顿教
圆顿观
圆顿观解
圆顿凡夫
佛类词典(续上)
纯圆独妙之经通后别圆
偏圆
净圆觉心
唯识圆教
三重圆坛与四重圆坛
救世圆通
悲智圆满
无垢妙清净圆镜
圣八千颂般若波罗蜜多一百八名真实圆义陀罗尼经
圆顿宗
圆顿教
圆顿观
圆顿观解
圆顿凡夫
纯圆独妙之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法华乃开三乘差别,而为一大圆会尔前粗味而成醍醐妙味之经,故称为纯圆独妙之经。法华科注前录曰:「如此五时,群经无量,括而统之,无出此四,故此四教乃是释经之纲目,故知法华五时中乃纯圆独妙之经。」
(经名)法华乃开三乘差别,而为一大圆会尔前粗味而成醍醐妙味之经,故称为纯圆独妙之经。法华科注前录曰:「如此五时,群经无量,括而统之,无出此四,故此四教乃是释经之纲目,故知法华五时中乃纯圆独妙之经。」
通后别圆
【佛学大辞典】
(术语)通教共通于后之别教,圆教也。于此教利根之菩萨别圆二教之人證同样中道之理故也。
(术语)通教共通于后之别教,圆教也。于此教利根之菩萨别圆二教之人證同样中道之理故也。
偏圆
【佛学大辞典】
(术语)判教理胜劣之称。偏者偏僻所说之理偏于空乃至中也。圆者圆满一切具足也。一往配之,则小乘为偏,大乘为圆。然再往论之,则大乘中亦有偏圆,华天所谓圆教独圆,如他之通别二教(台家),终顿二教(严家),偏教也。止观三曰:「偏名偏僻,圆名圆满。」
【佛学常见辞汇】
偏与圆。偏是偏向于一边;圆是圆融而无碍。
(术语)判教理胜劣之称。偏者偏僻所说之理偏于空乃至中也。圆者圆满一切具足也。一往配之,则小乘为偏,大乘为圆。然再往论之,则大乘中亦有偏圆,华天所谓圆教独圆,如他之通别二教(台家),终顿二教(严家),偏教也。止观三曰:「偏名偏僻,圆名圆满。」
【佛学常见辞汇】
偏与圆。偏是偏向于一边;圆是圆融而无碍。
净圆觉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如来净妙之圆觉心也。圆觉经曰:「末世众生欲求如来净圆觉心,应当正念远离诸幻。」
(术语)如来净妙之圆觉心也。圆觉经曰:「末世众生欲求如来净圆觉心,应当正念远离诸幻。」
唯识圆教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南山所立三教之一。大乘之深教也。(参见:三教)
(术语)南山所立三教之一。大乘之深教也。(参见:三教)
三教
【佛学大辞典】
(名数)谓儒教佛教道教。翻译名义集曰:吴主问三教,尚书令阚泽对曰:孔老设教,法天制用,不敢违天。佛之设教,诸天奉行。是三教之名,起于三国之时。【又】佛家以一代之教判而为三也。
【佛学常见辞汇】
1。佛教、道教、儒教。2。指南山三教,即性空教、相空教、唯识圆教。说诸法性空无我的道理的,名性空教,此摄一切小乘教;说诸法本相是空,惟众生妄见为有的,名相空教,此摄一切大乘浅教;说诸法外尘本无,实际上唯有识的,名唯识圆教,此摄一切大乘深教。以上三教,是律宗所判的教相。3。指天台三教,即顿教、渐教、不定教。(参见:天台三教)4。三时教的简称。(参见:三时教)
(名数)谓儒教佛教道教。翻译名义集曰:吴主问三教,尚书令阚泽对曰:孔老设教,法天制用,不敢违天。佛之设教,诸天奉行。是三教之名,起于三国之时。【又】佛家以一代之教判而为三也。
【佛学常见辞汇】
1。佛教、道教、儒教。2。指南山三教,即性空教、相空教、唯识圆教。说诸法性空无我的道理的,名性空教,此摄一切小乘教;说诸法本相是空,惟众生妄见为有的,名相空教,此摄一切大乘浅教;说诸法外尘本无,实际上唯有识的,名唯识圆教,此摄一切大乘深教。以上三教,是律宗所判的教相。3。指天台三教,即顿教、渐教、不定教。(参见:天台三教)4。三时教的简称。(参见:三时教)
三重圆坛与四重圆坛
【佛学大辞典】
(杂语)现图曼陀罗与经疏所说异。依现图则上下四重,左右三重,故约于前后而云四重。除中院外,遍智院、金刚手院、观音院、持明院之四院为第一重,次释迦,虚空藏之二院为第二重,次文殊,除盖障,地藏,苏悉地之四院为第三重,此外金刚部众围绕四周为第四重。总之左右三重,上下四重也。因此称为四重圆坛。然据经疏有三重四重之两说。三重之说依疏六则如左图。此亦除中胎,以遍智、金刚手、观音、持明之四院为第一重,又云第一院,是为三德秘藏之内眷属。又云如来法身之智德。次以文殊,除盖障、地藏、虚空藏之四院为第二重,又云第二院。是为如来之大眷属,如来悲智之二德也。次于释迦院中摄一切之二乘八部而为第三重,又云第三院。是为一切众生喜见随类之应身等流身,又云如来外用悲德。是即三重圆坛也。大日经疏五曰:「从大日如来脐已下光明,是此第三重位。自脐已上至咽所出光明,为第二重位,自咽已上乃至于顶相之光,为第一重位。其中胎藏即是毗庐遮那自心八叶华也。」又曰:「此莲华台是实相自然智慧,莲华叶是大悲方便也。正以此藏为大悲胎藏漫荼罗之体,其馀三重是从此自證功德流出诸善知识入法界门耳。」同六曰:「三重漫荼罗所示种种类形,皆是如来一种法门身,是故悉名为佛。」同七曰:「更作深秘密释者,如三重漫荼罗中五位三昧皆是毗庐遮那秘密加持,其与相应者皆可一生成佛,何有浅深之殊?」已上,三重之明文也。然疏一云:「画作诸佛菩萨乃至二乘八部等四重法界圆坛。」同十五云:「如前所说,以身四分作四重曼荼罗。」其相违如何?三重者,中院是法界自性之体,故除之,就其流出上而立四重,又四重者,于三重加中院能所合论故也。而中院为第一重者,疏七云:「谓中胎藏毗卢遮那,第二院观音金刚手云云。」是既以观音金刚手(三重中之第一重)为第二院,则以中胎八叶为第一重可知也。又同二十云:「此八叶即是大悲藏第一重也。」
(杂语)现图曼陀罗与经疏所说异。依现图则上下四重,左右三重,故约于前后而云四重。除中院外,遍智院、金刚手院、观音院、持明院之四院为第一重,次释迦,虚空藏之二院为第二重,次文殊,除盖障,地藏,苏悉地之四院为第三重,此外金刚部众围绕四周为第四重。总之左右三重,上下四重也。因此称为四重圆坛。然据经疏有三重四重之两说。三重之说依疏六则如左图。此亦除中胎,以遍智、金刚手、观音、持明之四院为第一重,又云第一院,是为三德秘藏之内眷属。又云如来法身之智德。次以文殊,除盖障、地藏、虚空藏之四院为第二重,又云第二院。是为如来之大眷属,如来悲智之二德也。次于释迦院中摄一切之二乘八部而为第三重,又云第三院。是为一切众生喜见随类之应身等流身,又云如来外用悲德。是即三重圆坛也。大日经疏五曰:「从大日如来脐已下光明,是此第三重位。自脐已上至咽所出光明,为第二重位,自咽已上乃至于顶相之光,为第一重位。其中胎藏即是毗庐遮那自心八叶华也。」又曰:「此莲华台是实相自然智慧,莲华叶是大悲方便也。正以此藏为大悲胎藏漫荼罗之体,其馀三重是从此自證功德流出诸善知识入法界门耳。」同六曰:「三重漫荼罗所示种种类形,皆是如来一种法门身,是故悉名为佛。」同七曰:「更作深秘密释者,如三重漫荼罗中五位三昧皆是毗庐遮那秘密加持,其与相应者皆可一生成佛,何有浅深之殊?」已上,三重之明文也。然疏一云:「画作诸佛菩萨乃至二乘八部等四重法界圆坛。」同十五云:「如前所说,以身四分作四重曼荼罗。」其相违如何?三重者,中院是法界自性之体,故除之,就其流出上而立四重,又四重者,于三重加中院能所合论故也。而中院为第一重者,疏七云:「谓中胎藏毗卢遮那,第二院观音金刚手云云。」是既以观音金刚手(三重中之第一重)为第二院,则以中胎八叶为第一重可知也。又同二十云:「此八叶即是大悲藏第一重也。」
救世圆通
【佛学大辞典】
(菩萨)观世音菩萨之异名。
【佛学常见辞汇】
观世音菩萨的别名。
(菩萨)观世音菩萨之异名。
【佛学常见辞汇】
观世音菩萨的别名。
悲智圆满
【佛学大辞典】
(术语)慈悲与智慧完全具足也。
【佛学常见辞汇】
慈悲与智慧皆具足圆满。
(术语)慈悲与智慧完全具足也。
【佛学常见辞汇】
慈悲与智慧皆具足圆满。
无垢妙清净圆镜
【佛学大辞典】
(杂语)大日经成就悉地品曰:「啰字为眼界,辉烛犹明灯。俛颈小低头,舌近于腭间。而以观心处,当心现等引。无姤妙清净,圆镜常现前。如是真实心,古佛所宣说。」
(杂语)大日经成就悉地品曰:「啰字为眼界,辉烛犹明灯。俛颈小低头,舌近于腭间。而以观心处,当心现等引。无姤妙清净,圆镜常现前。如是真实心,古佛所宣说。」
圣八千颂般若波罗蜜多一百八名真实圆义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赵宋施护译。说般若之一百八名及陀罗尼。
(经名)一卷,赵宋施护译。说般若之一百八名及陀罗尼。
圆顿宗
【佛学大辞典】
(流派)天台宗也。
【佛学常见辞汇】
天台宗。
(流派)天台宗也。
【佛学常见辞汇】
天台宗。
圆顿教
【佛学大辞典】
(术语)圆教之具名。天台宗之教法也。
【佛学常见辞汇】
简称圆教,是大乘穷极的实教,若悟圆教之理,能顿入佛位,顿足佛法,故名圆顿。
(术语)圆教之具名。天台宗之教法也。
【佛学常见辞汇】
简称圆教,是大乘穷极的实教,若悟圆教之理,能顿入佛位,顿足佛法,故名圆顿。
圆顿观
【佛学大辞典】
(术语)圆顿止观之略称。
(术语)圆顿止观之略称。
圆顿观解
【佛学大辞典】
(术语)圆顿之观解,修圆顿止观之法也。
(术语)圆顿之观解,修圆顿止观之法也。
圆顿凡夫
【佛学大辞典】
(术语)足受圆顿一乘教法之利根凡夫。
(术语)足受圆顿一乘教法之利根凡夫。